“由篇及类”阅读方法实施策略
2024-07-16张晓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单篇为主,学生阅读视野狭隘,思维受限,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由篇及类”阅读简单来说就是由一篇课文的阅读到一类课文的阅读,这种阅读模式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深化学生对具有类似属性作品特点的认识,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那么,“由篇及类”的阅读课堂该如何实施与落实呢?
一、主题拓展法
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单元主题为突破口,注重拓展相同学习主题的内容,帮助学生发现文本内容与思想主题之间的关系,实现语文学科育人的本质。如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主要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冰心的《繁星》《春水》《我的故乡》、舒婷的《呵,母亲》以及老舍的《我的母亲》等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说说这些文章是如何表达母爱的。通过阅读学生发现冰心的《繁星》《春水》《我的故乡》这些作品中描写的母爱是深沉的。老舍的《我的母亲》主要表现了母亲无私的付出。舒婷的《呵,母亲》一文主要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这样引导学生由篇及类阅读,可以深化学生对“母爱”这一主题的认知,使学生对母爱有更加深刻的感触与体会,拓展学生阅读的外延。
二、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由一篇文章延伸开来,并能够以一种多元化的思维视角来分析文本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学习方法上的突破,也是提升学生思维素养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相似的文本内容进行比较阅读,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四年级下册的《猫》《母鸡》,这两篇文章都是老舍所作,且都是描写动物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读这两篇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同样是老舍的文章,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方面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然会从文章的语言、结构和情感方面进行思考探究。这样的比较阅读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两篇文章在表达方面的不同之处,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由篇及类的阅读中得到思想情感的升华。在教学中,教师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受更加深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题材延伸法
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具有不同文体属性的文章,教师采用文体延伸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由一篇学会一类,掌握相同文体文章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再让学生说说这些民间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阅读学生会发现民间故事中有一些神秘或者超自然的元素,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反映了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观、习俗和传统等,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这样引导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认识由一篇走向一类,深化学生对民间故事这一文体特征的认识,使学生的思想情趣得到更好的发展。教材选文丰富,不同文体特征的文章在教材中均有安排,教师依据课文文体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具有此种文体特征的文章,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由篇及类”的阅读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深化学生的阅读认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崂山区山东头学校)
责任编辑 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