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逆向设计的革命文化主题大单元教学策略

2024-07-16汪静东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6期

逆向设计指的是教师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着手设计评价标准,然后再设计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逆向设计的方式,展开革命文化主题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师要认识到革命文化主题单元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让学生从中学习与民族文化、革命精神相关的内容,增强文化自信。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革命文化主题为主要内容,设计真实的情境,联动目标、任务、内容、评价等方面,形成完整的教学单元,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目标策略,落实核心素养

1.指向语言能力,引导深度交流

逆向设计的过程为先“确定预期结果”,再“选择评估证据”,最后“设计教学活动”。在设计革命文化主题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优化目标策略,把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教师要针对单元每一课的特点,设计“一课一得”的语言学习目标。如诗歌《七律·长征》的特点是充满了意象,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写了哪些意象,分析每个意象中蕴含的寓意,体会气势磅礴的诗境。《狼牙山五壮士》《灯光》展现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在阅读中要让学生找出人物细节描写,并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开国大典》采用的是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要让学生分别找出“点”和“面”,分析文本内容。教师要整合这个单元的作品,了解本单元语言学习任务。通过整合归纳,可以发现本单元的作品感染力很强,可以设计单元整体语言训练目标为“学会大胆交流,能有条理地叙述事情,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形象”。学生可以尝试用演讲的方式,有节奏地讲清楚自己要描述的事物。

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要采用“一课一得”的方法,了解每一课的语言教学重点,然后整合起来,设计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他们深度交流。

2.指向文化理解,培养坚毅品格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挖掘课文中的人文要素,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革命文化人物身上得到启迪,坚定信念,逐步形成坚毅品格。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展现了主人公的爱国热情。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围绕文化理解设计目标。目标一: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主人公的高尚情怀和爱国精神。如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红军战士经历万水千山始终怀有爱国的信念,勇敢前进。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五壮士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目标二:让学生和主人公形成共鸣,思考能从革命前辈身上得到什么启迪。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式反思自己,了解作品的创作年代,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其次,通过分角色诵读及扮演等方法体会主人公的高尚情怀;最后,要结合现实生活反思自己的不足并改进。这样的目标设计让学生通过迁移内化的方式将阅读感悟落到实处。

文化自信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革命文化主题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评估策略,选择多元证据

1.观察细节,分析情感态度

在逆向设计中,教师在设定了教学目标后,应先设计评估标准,聚焦教学目标,采用多元标准评价,选择过程性评价法,观察学生的细节表现,分析他们的情感态度,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

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要观察他们的表现细节,并根据其情感态度做出评价,要能从其具体表现中观察到细节,并深入分析。如在完成“了解作品细节描写的手法,体会主人公的形象”这个任务后,教师要评价学生是否深入了解了人物细节描写的手法具体是什么,是否了解了《狼牙山五壮士》主人公的历史资料。在分析阶段,要了解学生是否能采用列表格等学习支架整理、归纳人物细节描写,是否能和同桌互动讨论,分析多角度描写场面能呈现出怎样的艺术效果。在总结归纳阶段,要观察学生的表述情况,看看他们是否带着感情讲述自己的理解。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并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语文学习也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并观察学生在完成问题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以此为依据来评价,教学效果更好。

2.创设任务,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赏析作品语言美、感受人物形象美、体会人物精神美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审美赏析表现展开科学评价。

表现任务可以分成诵读作品、读写结合、编演剧本等,它们的评价重点和考查的审美角度各有不同,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找到审美评论侧重点。学生阅读《狼牙山五壮士》《灯光》时,可以找出作品中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思考作者如何用动作、语言等方式展现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教学《开国大典》时,则要让学生找出作品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地方并分析能否烘托场景,体现热烈的场面。教师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能找出不同写作手法的优点,能否在自主创作中合理运用。在编演剧本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创造性:能否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展现主人公高尚情怀和坚定信念;在编演剧本时是否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化想法,把对主人公的崇敬之情融入剧本中。

教师在创设任务时要关注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审美鉴赏时用的方式方法,看看他们的收获是什么。

三、过程策略,厚植家国情怀

1.创设情境,激活革命文化体验

明确了教学评价的内容后,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合理选择教学策略。革命文化主题大单元活动的焦点是要将家国情怀融入到教学中。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教师要选择一些能激活学生革命文化体验的教学策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提升教学效果。

设计革命文化主题单元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创设一系列情境,唤醒学生体验,利用多媒体课件全面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状况,如可以配合《七律·长征》展现红军长征纪录片的场景,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他们遇到了哪些艰险,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结合《狼牙山五壮士》,可以展现影视剧形象。学生在后续阅读课文时,就能回忆影视剧片段,感受人物形象。设置问题也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七律·长征》中描写了哪些场景?了解红军长征的整个过程,体会红军将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采用生活情境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当地有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等场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参观访问,身临其境地体会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设置问题、联系实际生活等方法,调动学生的革命文化体验,优化教学效果。

2.组织活动,赓续革命文化血脉

组织革命文化项目活动,也是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开始,参与探索革命文化历史、感悟历史传承等系列活动,进而帮助他们传承革命文化。

在大单元设计中,教师可以安排三项实践活动。一是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传承革命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解革命历史故事,采用创造性复述的方式,展现对历史的理解。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要试着用加入细节描写的手法展现人物形象,并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展现具体场景,让自己的表达更为形象生动。二是引导学生感悟革命文化传承。学生可以设计一个方案,以学校同学为对象,介绍革命传统,传承革命文化,让更多的同学传承革命文化。三是要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表达。学生可以上网搜索更多革命者的故事,并将故事改编成剧本。这三项活动都和传承革命文化有关,且分别关涉阅读、交流、表达等不同的语文学习活动,因此更具有全面性,更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逆向设计的教学方法,确定革命文化主题大单元教学活动的目标,确定如何展开教学评估,最后再安排一系列教学活动。这样能完善教学环节,优化单元设计的完整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2021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JY14-ZB144)阶段性成果】 ■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淮海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