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
2024-07-16柏长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组织和呈现的方式是学习任务群,而教材是以单元结构编写的。二者之间如何有机整合?我以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说说我是如何从单元整体入手,用学习任务群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一、解读单元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教材是按照语文要素和单元主题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精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某一个语文要素。我立足单元整体,参考《教师教学用书》的解读,找出每个单元内课文之间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点,根据学习任务群来设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编者安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内容都充满了想象:《古诗二首》的想象非常神奇,让人入情入境;《雾在哪里》中的
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中的想
象美好纯真。根据这三篇课文的特点,我把本单元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从这一定位进行统筹安排,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童年的快乐。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核心学习目标:一是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形成自己的感受;二是借助图画展开想象,激发写话的兴趣,体验写话的乐趣。
二、立足单元整体,设计学习任务群
2022年版课标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根据本单元学习的教学目标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的进行综合构思,我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设定为“神奇的想象”。在这一主题情境中,以学习任务为主线,设计了“跟着古人去想象、跟着作家去想象、说写我的想象故事”三个学习任务,以整合单元学习资源。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开展系列学习活动。每个任务下又设置两到三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通过具体的活动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任务一:跟着古人去想象
子任务1:体会诗人李白神奇的想象。
《夜宿山寺》描写了山寺高楼的高耸入云,表达了诗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活动一:抓住诗中关键词,展开想象。
1.借助自家楼层高度这一生活经验理解“危楼”即“高楼”。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李白夸张的想象。
读古诗,用笔画出体现楼高和夜静的词语,小组内交流。在理解“百尺、摘星辰、恐惊”的基础上,复习《赠汪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和《望庐山瀑布》(二年级上册第8课),体会夸张手法。
活动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们此时正站在这样的高楼上,你会说些什么呢?
子任务2:感受民歌中的想象。
《敕勒歌》描绘了草原苍茫辽阔、美丽富饶的风光,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诗歌中对景色的描写之所以这么传神,是因为作者对草原特别熟悉和非常热爱,才有感而发。
活动一:抓典型景物,想象心中画面。
再读《敕勒歌》,说说这首诗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并想象景物组成的画面。
活动二:观看视频,直观感受画面。
播放事先搜集的展现北方敕勒族草原景色的视频,直观感受草原的辽阔。
活动三:代入角色,体会快乐情绪。
面对如此美的草原,假如你是敕勒族人,你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任务二:跟着作家去想象
《雾在哪里》这篇课文以拟人的手法,将“雾”想象成一个顽皮的孩子。描写雾的变化的段落采用了相同的写法:都是先写雾的语言,再写雾的行动,最后用“无论……还是……都……”“甚至……都……”等句式写把雾藏起来之后的景色。写出了雾淘气、可爱的特点。
子任务1:感受外国作家的想象。
活动一:整体感知,初识人物特点。
初读课文,了解雾这个淘气孩子都去了哪里,分别做了什么。
活动二:段落对比,关注表达特点。
读第3、第4、第6自然段,圈画出“无论、还是、都”“甚至、都”,初步感知语言形式密码,体会作者的用词精准。
活动三:更换场景,拓展想象表达。
雾还可能去什么地方?他又有可能说什么和做什么?又会带来什么变化呢?
子任务2:体会中国作家的想象。
《雪孩子》这篇课文讲述了雪孩子为救小白兔而自己化成水,最后变成一朵白云的故事。表现了雪孩子勇敢无畏、舍己救人的品质。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情节也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活动一:欣赏配音,回顾配音方法。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课文配音,请欣赏。欣赏完之后,回忆在前面的课文学习中给课文配音的方法。
活动二:聚焦重点段落,尝试给课文配音。
激发学生配音的兴趣,在朗读中感受雪孩子的勇敢无畏。
活动三:关注文中泡泡语,展开想象说话。
课文里有一个“小泡泡”语,请大家读一读,之后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任务三:说写我的想象故事
语文园地七“字词句运用”第二题、第三题分别安排了借助四字词语和句子展开想象;“说话”安排了借助图画展开想象。
子任务1:借助词语,展开想象。
活动一:读准“字词句运用”第二题的词语。
活动二:根据这些词语想象情境。
活动三:选出词语练习说话。
子任务2:感受句子想象的趣味性。
活动一:读“字词句运用”第三题中的句子,说说有趣在哪里。(这两句都是用了拟人的手法。第一句有趣在语言,第二句有趣在动作。)
活动二:想象画面。
活动三:说写句子。
子任务3:借助图画,展开
想象。
活动一:想象“写话”中老鼠和猫相遇的原因。
活动二:想象老鼠看到猫后的心情以及它脸部的表情。
活动三:想象故事的结局。
三、依据学习任务群,安排
作业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设置作业,从整体上重构本单元的学习材料。围绕学习目标,作业可划分为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作业设计针对识字写字、阅读、语言表达等方面,课内外结合,把课内学习的方法应用于课外。
基础性作业。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创设充满趣味的识字游戏,设置书写明星展示台。通过教师激励的评价语和加盖印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性作业。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进行想象,设计根据图片猜古诗的题目和诗句;利用《雾在哪里》中的“无论是……还是……都……”句式,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在自己眼里,雾又是什么。这两项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课堂所学的方法,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实践性作业。“冬天来了,雪孩子回来了,他和其他小动物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发挥想象写一写吧。”这项作业的安排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进一步发挥想象进行仿写训练,从而提高写话能力。
每项作业,我都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同时兼顾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完成整个主题单元的作业后,学生可以用“优秀作业”来体验当一天的班长,或者兑换一个作业本、一支笔……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单元整体入手,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和课标,围绕单元学习主题,以活动任务为主线,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独特魅力,从而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体验,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最终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滁州市来安县新安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