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党建创新路径探索
2024-07-12陆佳
陆佳
摘 要:面对国内外“两个大局”,党中央做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加快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加强研究生党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研究生这一重要参与主体能动性,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以辩证的态度把握政治属性和学术属性、主体权利和责任担当、硬性实力和软性力量几对关系,加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一流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条件,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双一流;研究生党建;辩证;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7-0094-03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双一流”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研究生作为参与“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主体,更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极其重要的力量。2020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
当前,国内高校尤其是“双一流”建设单位,研究生群体规模大、研究生党员占比高的现象具有普遍性。以笔者所在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为例,2 327名学生中硕博研究生占60%;研究生党员占学生党员总数的77.76%,研究生党员占研究生总数的49%。面对这个现实状况,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抓实抓好研究生党建工作是做好“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关键性一环。
一、深刻认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党建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强保障
历史经验表明,在遵循教育规律外,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认识矛盾,理解时代课题,坚持“四为”服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能凝聚力量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双一流”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当前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日益增加,国内改革发展也面临深刻变化,研究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的人生成长关键阶段,他们不停地在探索、思考、判断和选择,他们所面临的思想矛盾和价值冲突更加明显。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加强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激励研究生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蓄积“双一流”建设有生力量的重要依托
研究生党员是研究生中具有较大影响的特殊群体,是研究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加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党建工作,有利于发挥团结凝聚和示范带动作用,实现组织育人。一方面,深化研究生党员引领者、管理者、服务者的角色意识,发挥其在科研团队建设与科研项目推进中的带头作用,把支部塑造成凝聚带动研究团队成员共攀科研高峰、团结谋求发展的“吸铁石”和“发动机”。另一方面,通过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的结合,提高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觉悟,引领青年科研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用理想、视野和智慧,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支持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这一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贡献青春力量。
(三)激发基层党组织生机与活力的有效途径
高校党建工作与“双一流”建设工作虽然在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但两者的目标统一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中,统一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培养中。党建工作是一门专业的社会科学,在极强的政治性之外,同时也具有科学性。而这种科学性,必须是在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矛盾、推动发展的具体实践和良好成效中得到确证。研究生党建只有把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事业进行深度融合,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培养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和推动一流学科发展的动力与保障,才能赢得人心、获得信任,跟上变化的形势、永葆生机活力。
二、辩证把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党建的几对关系
(一)深化理解政治属性和学术属性
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指出,现代大学存在两种哲学基础,“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2],这样的两分法不一定完全准确,但的确点出了现代高等教育两种极其重要的属性,即学术属性和政治属性。我国“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要求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这一方面强调了学术水平对标国际的发展诉求,另一方面从根本上强调了“双一流”建设的鲜明底色,那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面向国家重大目标和重大战略。当前研究生群体数量大、生源结构复杂、学习管理分散,为研究生党建工作带来不小挑战。党员先进性不明显、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党建与专业学科的融合度不深成为研究生党建的现实困扰。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研究生党组织对自身政治功能认识不到位,对“双一流”建设的政治属性认识不到位,仍存在“不占用党员太多时间和精力,不给党员学习科研添乱”的错误思想,从而导致党组织功能弱化、虚化、边缘化。研究生党建只有尊重学生、学术、学科的综合发展规律,同时坚决遵循政治的行动逻辑,才能在两种属性的辩证统一中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一流学科发展。
(二)保障落实主体权利和责任担当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整个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皈依,“人民性从宏观上可以理解为:某一事物的形成过程、本质内涵、价值目标、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和评价主体,即来源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并服务人民”[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党建的人民性,从向外的维度上来说,必须致力于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拔尖创新人才,必须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服务人民需求和国家战略。而从向内的维度上说,研究生党组织必须践行民主集中制,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研究生党建工作要与研究生思想引领、学习科研、就业引导、评奖评优、情绪管理等实际内容相结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还要帮助其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难题,满足个体发展诉求,‘翻转党建传统角色,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实效”[4]。研究生党建应积极创造研究生能充分反映意愿、有效行使权力的良好环境,通过有效服务提升柔性汇聚,使研究生实现从期待感到获得感的凝结跨越,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命运共同体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导其信赖组织、倚重组织,关注集体发展,关注公共生活,主动承担起“双一流”建设发展的责任。
(三)协同提升硬性实力和软性力量
有学者指出,“反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学科建设实践,无论是各级主管部门还是大学自身,均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倾向:重学科硬实力发展、轻学科软实力培育。这种片面性具体表现在学科建设重要素投入,轻文化与制度建设”[5]。比如现有的学科建设评价体系,主要围绕学科发展中的人、财、物等显性要素对学科建设成效进行价值判断,与此同时,学科软实力的建设却常常被忽视。现有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也是如此,以科研成果产出的数量与质量等硬性指标作为主要判断依据,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理想信念因为不能被精确衡量而难以被同等视之。文化表现为精神、情感、品质,它具有亲和效应的力量,“双一流”建设要想走稳走远,研究生教育要想走深走实,必须通过学科文化传承,进一步厚植学科历史记忆、凝聚学科发展共识、明确学科时代使命,激发学科组织的对内凝聚力,让信念成为青年科研工作者不断前行的驱动力。
三、积极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党建的有效路径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要将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本文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酿造微生物学与应用酶学研究室党支部为例,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党建的有效路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是中国发酵工程学科的诞生地,以发酵工程为主体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于2017年、2022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双一
流”建设学科。学院酿造微生物学与应用酶学研究室主要针对传统发酵工程领域和生物催化领域中的关键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进行研究。酿造微生物学与应用酶学研究室党支部是依托研究室建立的研究生党支部,支部严格落实“七个有力”要求,传承学科文脉、践行学科使命,实现党建与科研同频共振,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一)强化组织体系与学术结构的深度嵌合
学院酿造微生物学与应用酶学研究室始设于1995年。2008年9月,学院党委优化基层组织体系,打破原先按自然年级和班级设置支部的模式,依托酿造微生物学与应用酶学研究室试点设立研究生党支部。目前党支部共有党员48人,含博士生22人、硕士生26人,正式党员40人、预备党员8人,依托不同课题组设立党小组4个。严格按照党支部委员选配规定,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党员作为党支部委员,由研究室长期培养成长的博士生党员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优秀硕士生党员担任党支部委员并作为党小组组长主持小组内日常工作。
结构形态影响结构功能,结构功能影响系统效果。组织是党的力量载体和骨骼,唯有组织体系科学高效,才能有效激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扬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设置创新实现了研究生党组织与“双一流”建设学术单元物理结构形态的深度嵌合,研究生党员的学术背景、科研任务、发展目标相近,空间位置、时间分配和行动安排相对一致,因此在实现研究生党建与科研工作、日常管理、人才培养有效融合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一是进一步强化了研究生对党支部、学科、团队的归属感、荣誉感以及使命感。二是为高效协调党内组织生活与党员学习科研时间,加强支部活动设计与日常学习科研的紧密联系提供了良好条件。三是便于党支部和党员的团队日常管理、学术研究开展、竞赛项目申报、团队文化营建等,更加鲜明地彰显了先进性和引领性。四是给予研究室导师极大的空间,加强与研究生的深入交流,促进思想引领与学术指导、组织建设与团队发展的紧密结合。
(二)强化党建品牌和学科特色的有效结合
坚持不懈打造高质量、特色化的党建品牌,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提升党组织的服务能力、组织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室内部,党支部聚焦青年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和团队整体发展,一是建立“党员责任岗”,亮明党员身份、做好模范表率,针对研究室公共事务、仪器维护等分设责任组,保障研究室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和各类学术活动组织的有序运行。二是做精“朋辈讲师团”,分享传授知识、强化青春引领,常态化邀请先进党员、青年典型,组织开展“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实验室仪器操作技术分享会”“学术论文写作分享会”“留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做好传帮
带。面向社会企业,党支部聚焦科学精神传播和生产发展推动,一是打造“从生命科学到生物制造”公众科学日品牌,依托一流学科平台,接纳小学生及其家长,开展科普讲座和趣味实验,引导青年党员在完成“四个面向”科研工作的同时,投身公众科普宣传,让崇尚科学的精神引领新时代。二是组成“博士科技服务团”,在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中,主动承担大量知识技术服务工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助企业创造更高产值。
党和国家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应对百年变局的战略支撑。实现党建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是时代赋予研究生党支部的必然使命。构建“又红又专”的党建品牌,把研究生党建工作和研究生学习科研生活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主动回应青年学生成长和个人发展,积极关注社会、行业改革方向和发展期待,把满足需求和支部既有资源相结合,做到发动青年、发挥作用,让党建工作成为助力学科进步、经济发展和个人专业成长的强劲动力和政治保障。
(三)强化政治价值和学科精神的内化融合
学院的新中国泰斗级发酵学科带头人,一生拥护党的领导,心胸填满爱国、爱民、强我中华之志,在发酵领域辛勤耕耘。一代代发酵人承传前辈之志,形成以“善于实践 勇于创新”为核心的发酵精神。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两个大局”中找准定位,从“学科历史”中汲取力量,以一流学科文化塑造“双一流”的精神底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努力交出满意的青春答卷。
党支部积极响应学院党委号召,深度参与学院“重温发酵历史·讲述发酵故事·传承发酵精神”主题文化
活动。一是通过组织讲座、访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形式,聆听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老一辈发酵人解读和传承发酵精神。二是协助采访发酵学科不同发展时期的主要亲历者、搜集重要事件的老照片、整理学科发展历史资料,参与编撰出版学科历史画册《图说发酵》和历史发展书籍《发酵工程师的摇篮》。三是策划和拍摄发酵系列微视频,比如描绘学科前辈为党积极工作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初心》《青春之我》,叙述以著名校友——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成长为主线的《祖国
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志愿》等,引领青年师生坚定信念。四是常态化协办“全国微生物绘画大赛”主题活动,以科艺结合、见微知著的方式传递科学创新之于美好生活的重要性。党支部以发酵文化精神传承为纽带,将学科使命铭记心间,立志面向生命科学前沿,立足生物工程产业,推动轻工技术与工程一流学科发展。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党建工作担负着
“涵养四个自信”和“推动学科自信”的双重使命。研究生党建应充分结合自身组织特色和学科专业特色,构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长效机制,在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统筹布局的背景下,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参考文献:
[1] 胡浩.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适
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
层次人才[N].人民日报,2020-07-30(1).
[2] 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张继
平,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2-13.
[3] 郑晓静.论大学的人民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7(5).
[4] 卢飞霞,王赛男.增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5).
[5] 张鹏.一流学科需要打造一流的软实力[J].中国高教研
究,2016(5).
收稿日期:2024-03-11
作者简介:陆 佳,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南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立项研究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党建创新机制研究”
(JNDJ01);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研究”(2022
SJYB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