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设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4-07-12魏德乐
魏德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面临的道德选择与法治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道德判断与法治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帮助青少年正确区分是非善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单元设计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和应用转化,以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生活情境为依托,有助于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
本文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知识点碎片化、教学内容脱离生活的问题,站在大单元设计的视角上,探索如何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先概述了大单元设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然后详细探讨了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大单元教学主题、设计相关教学活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旨在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大单元设计的概念、特征及优势
(一)大单元设计的概念
大单元设计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其强调以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为依据,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展开教学活动,帮助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理解。关于大单元设计的内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
(二)大单元设计的特征
1.知识点的系统连贯,符合学科内在逻辑。
传统教育模式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时以碎片化知识讲解为主,教师多以知识点或者考点为依据进行授课,教学内容存在明显的碎片化现象,这种情况的存在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及掌握,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单元的规模大,所包含的知识量相对完整而丰富,以大单元为中心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能改变传统以碎片化为基点的教学方式,注重构建系统化、完整性的教学体系,改变既往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取得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2.强调情境化的知识应用和知识迁移。
传统教学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缺乏对真实情境的灵活应用,或者存在有真实情境被简化、抽离的情况,这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经验和认知分离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衔接起来。大单元教学则更注重带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为学生创造表达、思考、实践的条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是实现学以致用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3.学习活动设计灵活多样。
相对于单一课时而言,单元内容更加丰富完整,且不同课时之间知识存在一定的关联,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有利于丰富学科教学形式。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大单元的构成要素和教学步骤,形成适合特定学科与学习阶段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大单元设计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关注知识的应用转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这一理念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运用大单元设计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构建起连贯完整的道德判断体系,增强法治意识,并将其内化为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设计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知识点式教学,大单元设计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首先,大单元设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全面的法治观念。道德与法治领域的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简单地记忆和理解碎片化的知识点不能奏效。大单元设计通过整合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道德判断和法治遵守背后的价值体系,将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转化为一种学生的内在品质。
其次,大单元设计强调情境化,将抽象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具体化。通过模拟道德两难境况和典型法律案例,学生能够联想到生活中的相似场景,培养道德实践和依法行为的能力。而且,情境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最后,大单元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展示、实践、反思等,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构建者。同时,其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
大单元设计契合初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有利于推进该学科的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道德判断力和法治意识,以应对多变的社会环境。
二、大单元设计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针对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等问题,为充分发挥大单元设计的优势,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深入理解大单元设计的内涵,按照体系化、整合化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构建起核心价值理念、公民道德规范和法律原则等知识框架,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道德判断与法治遵守的内在逻辑。比如,教师可以将关于生命价值、人格尊严等内容整合为“生命关怀”的价值理念大单元;将公民权利、义务和责任纳入“现代公民”的大单元;将民法、刑法、行政法中的重要原则组织为“法治基石”的大单元。这些大单元贯穿全学期学习,帮助学生形成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其次,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大单元,围绕某一社会热点难点进行案例式教学,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抽象的道德与法律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树立知行合一的意识。教师还可以结合热点事件设计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人格尊严、公民责任、法律红线等道德与法治原则。
再次,教师要善于选择讨论、探究、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推进大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构建者,养成独立思考和实践的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笔记、思维导图等多种评价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教师应当主动拓展大单元教学场景,与家庭、社区形成合力,支持学生走进社区探究法律问题,以联系实际、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学生可以调查社区体现高尚道德品质的事件,或开展法治知识进社区活动,将大单元学习延伸到校外,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力,共同推进道德与法治教育。
通过大单元设计,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懂法守法的公民,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以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基于大单元设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明确大单元目标,科学优化单元知识体系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一个导向性的教学目标,这关系到大单元的整体设置和组织。总目标可确定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体系和法治观念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置具体的子目标,如“生命关怀”大单元可强调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理念;“法治社会”大单元可强调理解法治的内涵和作用等。
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要进行教材内容的优化设计,进行知识的整合与重构,形成系统完整的概念框架。如,将分散的法律知识整合为“宪法基本原则”“民法基本精神”“刑法大原则”等知识体系;将零散的道德内容构建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格”等知识系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道德与法治的内在逻辑。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引入历史典故或文学素材,设计适当的校本内容,丰富大单元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与思考”为例。教师需深入理解本单元的核心教学主题,即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通过引导性问题“你思考过生命吗?”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对比生命中的不同体验,帮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价值的探索。
只有明确了大单元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激发和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大单元的知识框架既关注学科特征又兼顾认知发展的需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这是开展大单元教学的基础工作,教师必须重视。
(二)明确大单元主题,寻找教学内容间的关联
在大单元教学中,明确教学主题十分重要,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大单元的主题,才能设计出符合教学大纲、符合学生接受程度的教学内容,进而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解读,结合单元标题、内容特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设计。具体而言,教师先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寻找每一章节内容彼此的关联,之后对单元教学内容的特征进行分析,考虑怎样将各小节内容串联起来,最后分析经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后,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得到怎样的提升。经过详细的教学准备,大单元教学方案会更完善,教学工作开展也会更加顺利。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走进社会生活”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主题为“社会生活”,教师应根据这一主题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后,明确自己从学生成长为社会公民的过程中参与社会生活是必经之路,加深学生对个人和社会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围绕大单元主题,合理设计开展教学活动
在构建好大单元的知识框架后,教师需要围绕主题设计符合大单元特征的教学活动。具体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活动应具有情境化特点,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共鸣的活动场景。教师可以关注热点事件,提取涉及道德价值和法治原则的典型案例,进行案例式教学。通过身边的案例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让学科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经历产生联系。
其次,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教师可以组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实地社区考察等活动,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同类型的活动能促进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教师要灵活运用,合理规划不同学习活动的时间和顺序。
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建立大单元主题网络学习平台,拓展网络互动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网上交流讨论,主动建构知识;录制相关微课程,便于学生进行网络教学。
这些富有启发性、务实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法治观念体系,形成独立分析问题、实践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大单元主题设计个性化的活动组合,使大单元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指导的动态过程。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横标等方式营造遵纪守法的氛围;组织“如何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讨论会,鼓励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开展“遵纪守法征文比赛”,让学生结合本单元任意一节课程的内容完成征文创作,然后进行评分、奖励。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交流,提高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以大单元主题为背景,加强教学效果整体评价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本单元学习效果进行整体性评价,评价应公正、客观。首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前制定基本评价准则,对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知识理解程度等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重点关注学生有无知识的认知误区,以帮助其解决问题。其次,开展赏识性评价,对学生的过程性表现给予肯定,及时表扬学生的积极表现,从而提升其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学评价可以在不同教学环节中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在一些代表性学习活动完成之后及时进行评价。如,在关于网络应用中的一些违法、违背道德的情况的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应该做什么,同时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肯定及表扬。
四、结语
本文对基于大单元设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更科学、系统且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研究发现通过大单元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未来,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实践大单元设计,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培养懂法守法的公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