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深度融合

2024-07-11施永川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五育创新创业教育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育理念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在教育目标上具有高度契合性。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深度融合,以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生态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支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助力实现高等教育强国。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五育”融合;高等教育强国;教育体系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机遇、迎来新挑战,这对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新的教育模式来培养适应社会现实需求的人才。高校肩负着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以创新创业教育倒逼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转变的特殊需要,成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根基。[1]新时代高校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构与完善,与创新创业教育一样,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是对品德、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塑造,通过全面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五育”融合过程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同时又与创新创业教育同向同行。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育理念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本质上同根同源,成为“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两者的教育目标具有高度契合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发挥协同效应,共同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深度融合也存在一定的瓶颈,普遍存在结合不紧、融合不深、聚合不强等问题,[2]面临“九龙治水、各自为战”的困境,统筹整合、系统化推进的矩阵效应还远未达到。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过程中,还普遍存在功利化、割裂化、同质化倾向。第一,转变功利化倾向。抵制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过度注重奖项、荣誉、分数和排名等有违创新创业教育初衷的现象,转化为依托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和手段,更加关注育人的全过程。第二,转变割裂化倾向。弥合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天然“鸿沟”,让创新成为学生成长必备的素养,使更多有发展潜质的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第三,转变同质化倾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个体化差异,抑制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现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及“五育”活动,不再单纯追求学分或绩点,而是倡导高校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化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个性的成长。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

“五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同时又各有侧重。[3]德育侧重解决人生观问题,智育侧重解决心智开发问题,体育侧重解决身心健康问题,美育侧重解决陶冶情操问题,劳动教育则侧重解决劳动感情、劳动观念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以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为切入点[4],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生态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助力实现高等教育强国。

1.“德”定方向是前提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即创新人才的竞争。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育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正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5],促进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社会需要服务。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生互通、相互促进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基本指导思想,建立以“实践导向”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要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创新创业教育元素,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新意识,进行情感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不可忽略创新创业教育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创业教学案例中的教学资源,如创业伦理、企业家精神等核心理念,突出德育的实效性。

2.“智”长知识是根本

随着社会产业业态的发展与变化,知识选择与现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高等教育也要与学科知识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趋势相适应,特别要注重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一方面,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是创新创业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必需准备,创新创业教育要想规范化、学科化就必须依赖于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在专业教育基础上的一种更深层次、更具体化的教育形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应该明确专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创新创业教育必然以知识层面的教育为基石,进而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专业教育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坚实基础,只有依靠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创业之路才能更加畅通而长远。

3.“体”健体魄是保障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本身有着独特的力量,高校应促进体教融合,提升学生身心素质。体育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功能,其与创新创业教育在诸多方面有着深度契合的关联。第一,体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体现在勇敢精神的培养上。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要帮助学生形成永不言败、勇争第一、不怕苦和不服输的勇敢精神,培养学生自强进取的精神。第二,体育锻炼人的意志和身体素质,塑造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对于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进入未来的工作世界至关重要。第三,体育竞技需要每个成员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拥有开放的心态和主动的合作意识。一个创业团队的成功必须依靠良好的协作关系和互动能力。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可忽视体育的育人功能,侧重解决身心问题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

4.“美”塑心灵是关键

美育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新时代青年要有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的实施在诸多方面有着共通之处,二者结合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利于培养具有审美能力的现代社会人才。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体现创意之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应适配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的教育体系,增加美育方面的知识和内容,避免单纯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选择教学内容。例如:引导学生对形形色色的大众文化进行价值甄别,树立新时代文化观。高校应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和途径要体现创新之美。创新创业教育秉持“劳动创造美”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付出汗水,体会人生的艰辛与喜悦;运用美育的特殊性帮助大学生解决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使他们的创新创业观念在美育的启迪下,审美化创新创业过程。总之,要增强美育熏陶,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感悟创新与创业,体验创意之美、创新之美、创造之美,感受人生的壮美,积极融入新时代美美与共的和谐之美。

5.“劳”助梦想是支撑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曾说过:“所有人类都是创业者,当原始人居住洞穴,我们寻找自己的食物,自给自足,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开始的……当文明到来的时候,我们压抑了这种技能,我们变成了劳动者,因为我们身上被打上了‘我们是劳动者的烙印,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创业者。”自古以来,创业与劳动就是密不可分的,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劳动形态变化迫切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紧密融合。这就要求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学会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职业经验,努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劳动教育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起点,创新创业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高阶形式。[6]创新创业教育强调个体体验对于意识形成和能力培养的突出作用,通过不同的劳动教育方式,如课堂实践、假期实践、生活实践和企业实践等途径,让大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和感悟,在劳动中成长和磨炼。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感受劳动之艰、体味劳动之美,弘扬劳动精神,造就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努力成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有为青年。

未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1.坚持“五育”融合理念,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高校要始终坚持以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为指导思想,树立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对品德、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全面塑造的人才培养体系。当前学科知识变得更加专业化与精细化,而创新创业教育是建立在专业教育基础上更深层次、更具体的教育形式,创新创业教育要想真正规范化、专业化,一定要依托于专业知识的培养。在持续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高校要借助创新创业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科专业界限明晰的壁垒,遵循跨学科的育人理念,通过学科的交叉、专业的融合,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更好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升级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五育”并举育人成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更多聚焦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与实践模式挖掘,在创业实践中结合“五育”理念,实现教育升级,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贯穿教育全周期、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全覆盖。高校要依托办学特色,以学科专业建设为牵引,找准发力点,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联动协调机制,开展精细化教育教学,努力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双创教育体系,真正做到与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及地域特色相结合,构建具有高匹配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更好满足现代人才诉求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数字经济背景下浙江高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研究”(编号:23NDJC280YB)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洪才. 创新创业教育:高等教育强国的根基[J].北京教育(高教),2024(1):36-38.

[2] 孔伟金. 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青岛大学为例[J].山东高等教育,2021,9(6):8-12.

[3] 汪明. 提升育人质量要把握“三个着力点”[J].中国教育报,2021-01-05(2).

[4] 张俊宗. 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9(Z3):70-72.

[5] 贾建锋,周啸,焦玉鑫. 如何推进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同向同行[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2):92-96.

[6] 施永川. 劳动教育如何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7):38-45.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五育创新创业教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