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语言生态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2024-07-11李智涛林冬梅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语言功能

李智涛 林冬梅

[摘要]维吾尔族和汉族是喀什市人口最多的两个民族。在语言本体方面,二者的关系又是双向的,基于沉浸式观察发现,汉语和维吾尔语相互影响,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几个方面。因为汉语是国家通用语,而且使用人口较多,所以影响大于维吾尔语。本文从语言的使用功能和语言本体结构两方面探讨喀什市各民族的语言和谐关系,文章以维吾尔语和汉语的接触为个案,论述不同语言之间的和谐共处,展现喀什市和谐语言生态文化润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最后对保护和传承喀什和谐语言生态现状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语言功能;语言本体;语言生态;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3—0095—06

[作者简介]李智涛,男,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喀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外语言对比研究;林冬梅,女,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学、传播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生态文化在维护国家和谐、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戴庆厦指出:“语言和谐是语言生态的必然要求,是语言文化交流的基本前提,是实现民族团结和谐的必要条件。”[1]杨珂认为:“语言生态文化和谐共处是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和繁荣的重要基础。”[2]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和谐语言生态文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谐语言生态文化,指的是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语言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能够促进不同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各个族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团结。在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和谐语言生态文化具有以下重要作用:首先,和谐语言生态文化能够打破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之间的隔阂,促进沟通和交流。这种文化氛围,能够让各个民族之间更容易地进行交流,进而促进共同发展。其次,和谐语言生态文化能够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人们更容易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惯和特点,消除误解,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最后,和谐语言生态文化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共同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总之,正如王延中所说:“只有通过加强语言文化交流和融合,才能推动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3]和谐语言生态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加强对和谐语言生态文化的建设和推广,让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更加深入、广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维吾尔语和汉语和谐有序,协调互补

笔者通过长期沉浸式观察,研究发现喀什市使用人口较多的维吾尔语和汉语在功能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

不同语言和谐共处,不互相排斥也不发生冲突。

喀什市的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共处是比较和谐的。尽管不同的民族在喀什市中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但是他们之间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不互相排斥也不发生冲突。这种和谐共处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中央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并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谊。此外,喀什市的各少数民族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和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文化交流。这种状态的形成来自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的体现。比如在维汉双语和谐共处的过程中,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需要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这需要从政策、法律、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和维吾尔语的教育,鼓励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彼此的信任感和友好感。同时,在实现维汉双语和谐共处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种族歧视、诋毁别族文化等现象,避免任何一方的语言和文化被排斥和歧视。这也印证了戴庆厦的观点:“语言和谐的实现需要加强语言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双语环境,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维汉双语和谐共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和推进维汉双语和谐共处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喀什市各少数民族普遍兼用汉语

喀什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这里居住着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汉语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语言,而且被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广泛使用和接受。他们把兼用汉语看作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表现,这是因为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汉语可以更好地融入中华文化和现代社会,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在喀什市,各少数民族之间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都有很好的语言交流和互动。这种跨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还有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喀什市的这种文化氛围,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汉语普及,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就业和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汉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语言,学习和掌握汉语可以为少数民族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因此,少数民族的汉语普及不仅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还可以为他们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在喀什市,维吾尔族人普遍兼用汉语,并且把兼用汉语看作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表现。这种现象在喀什市并不罕见,维吾尔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使用汉语,包括在家庭、工作、社交等方面。维吾尔族人兼用汉语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汉语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汉语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在商务、科技、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学习和掌握汉语不仅有助于融入现代社会,还可以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另外,汉语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汉语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融入中华文化。在喀什市,维吾尔族人的汉语普及程度也较高,很多人都能够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跨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还有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柯尔克孜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喀什市的一个重要民族群体。在喀什市,柯尔克孜族人普遍兼用汉语,并且把兼用汉语看作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表现。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柯尔克孜族人的汉语水平比较高,大多数人能够流利地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柯尔克孜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汉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作和社交语言,有助于促进柯尔克孜族人与汉族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同时,也为柯尔克孜族人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同样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也是喀什市的重要民族群体。在喀什市,哈萨克族和塔吉克族人普遍兼用汉语,并且把兼用汉语看作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表现。

(二)喀什市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兼用对方的语言

在喀什市,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很普遍的现象,这种跨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各民族之间也会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这种互相学习和借鉴也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不同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各就各位,协调有序。

在喀什市,正如王远新所说:“语言使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行为,需要考虑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需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和情境因素。”[5]不同的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但是在公共场合和与其他民族的交流过程中,也会使用普通话或者其他通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以确保交流的顺畅和准确。这种多语言并存的现象在喀什市中得到了很好的协调和管理,不同语言之间没有发生冲突或者互相排斥的现象,反而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多语言使用的管理和规范,制定了一系列的语言政策和措施,保障了各民族的语言权益和文化传承。

在喀什市,市民的家庭内部语言使用情况因家庭背景和个人习惯而异。一般来说,维吾尔族家庭会使用维吾尔语进行交流,而汉族家庭则会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少数民族家庭则会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兼用多种语言进行交流。此外,由于喀什市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城市,很多市民也能够使用多种语言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融入和适应社会。

在喀什市的学校和工作单位,一般以汉语作为主要的教学和工作语言。这是因为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兼用多种语言进行教学和工作。在一些涉外企业和机构,英语也是常用的工作语言之一。这就和王远新提出的“语言使用是一种交流和互动的过程,需要注意语言的适应性和灵活性。”[6]总之,在学校和工作单位,市民需要使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教学和工作,以保证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维吾尔语和汉语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汉语对维吾尔语语音影响的具体表现有: 维吾尔语借用了一些汉语音素,如/f/、/v/、/z/、/l/; 一些维吾尔语的音素被类似的汉语音素所取代,例如/t /被/ h /所取代;维吾尔语的声调系统受到汉语的影响,一些维吾尔方言甚至形成了类似汉语的声调系统;一些维吾尔语单词的发音受到汉语的影响,如维吾尔语单词“Qara”(黑色)的发音受到汉语单词“hei”的影响。这些都是汉语如何影响维吾尔语语音的一些例子。

维吾尔语在词汇方面受汉语影响的具体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汉语借词:维吾尔语中出现了大量从汉语中借用的词汇,如“自行车”“电视”“手机”“面条”等。

2.合成词:维吾尔语中出现了大量由汉语词汇组成的合成词,如“卡拉OK”“烤肉”“火锅”等。

3.翻译词:维吾尔语中还出现了许多由汉语翻译过来的词汇,如“经济”“科技”“文化大革命”等。

4.兼容词:维吾尔语中出现了一些既可以用汉语词汇,也可以用维吾尔语词汇表示的词汇,如“咖啡”“茶叶”“糖果”等。 总之,由于长期的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汉语对维吾尔语的词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维吾尔语的词汇中。

维吾尔语在语法方面受汉语影响的具体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序:汉语和维吾尔语的语序有所不同,在长期的接触中,维吾尔语受到了汉语语序的一定影响,如在表达时间、原因、结果等方面,汉语的倒装结构影响了维吾尔语的语序。

2.量词:汉语中有大量的量词,而维吾尔语中没有统一的量词,汉语中的量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维吾尔语的表达方式。

3.动词:在汉语中,动词的词尾不随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变化,而维吾尔语中则根据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变化。由于长期的接触,维吾尔语中的一些动词也变得不规则,类似于汉语动词。

4.助词:汉语中有丰富的助词,而维吾尔语中的助词较少。在语言接触中,维吾尔语中逐渐出现了一些类似于汉语的助词,如“吧”“了”等。 总的来说,汉语对维吾尔语的语法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维吾尔语中的语法结构仍然保持着自身的特点。

相对于汉语对维吾尔语语音的影响,维吾尔语对汉语语音的影响较小。[7]然而,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具体的表现,包括:

1.影响汉语音节的发音。维吾尔语中的音节比汉语多,而且有很多辅音与元音的组合,这些组合对汉语音节的发音有一定的影响。

2.影响汉语语调的发音。维吾尔语的语调比汉语多,而且语调的变化比较复杂,这也对汉语语调的发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影响汉语的发音规则。由于维吾尔语中的音素并不完全适用于汉语,所以在发音时会有一些调整。比如,一些汉语方言中的"i"音会发成维吾尔语中的“ы”音。 总体来说,维吾尔语对汉语语音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是可以发现其对汉语语音的影响。

相对于汉语对维吾尔语词汇的影响,维吾尔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较小。[8]但是,在长期的语言接触和交流中,维吾尔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仍然存在,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影响汉语的音译词。维吾尔语中有一些词汇被音译为汉语,如“阿克苏”“哈密”“吐鲁番”等。

2. 影响汉语的地名词汇。维吾尔语中有很多地名,一些地名被汉语直接借用,如“塔里木”“喀什”“伊犁”等。

3. 影响汉语的食品词汇。维吾尔语中有很多食品词汇,一些词汇被汉语直接借用,如“抓饭”“烤肉串”“烤羊排”等。

4. 影响汉语的习俗词汇。维吾尔族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一些习俗词汇被汉语直接借用,如“喀什婚礼”“拜年”“塔吉克舞”等。

5. 影响汉语方言的词汇。维吾尔语对汉语方言的一些词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新疆的汉语方言中出现了一些维吾尔语词汇,如“阿巴克”“姆巴克”等。

6. 影响汉语文学作品的词汇。在一些汉语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维吾尔语的词汇,如“阿依古丽”“库木吐拉”等。

7. 影响汉语方言的语法。维吾尔语中有一些词缀,如“孜”“克”等,这些词缀在新疆的汉语方言中也有出现,如“伊克孜”“沙克克”等。总体来说,维吾尔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较小,但是在地名、食品、习俗、汉语方言和文学作品中仍可以看到其影响的痕迹。

在维吾尔语和汉语的交际过程中,维吾尔语的语法和汉语的语法有时会发生交叉和混淆,造成误解[9]。 例如,在维吾尔语中,主语和宾语的位置比较自由,可以用宾语-谓语-主语的语序表达,这与汉语的语序不同。如果维吾尔语母语者在说汉语时采用了这种语序,就会造成汉语听者的理解困难。 另外,维吾尔语中的一些语法成分在汉语中也有对应的词汇,但是它们的用法和语法规则不同。例如,维吾尔语中有一个用来表示“也”的副词h?mdiki,在汉语中没有这个词汇,汉语母语者会使用汉语中的“也”来表示。但是,这两个词汇的使用方式和语法规则不同,如果维吾尔语母语者在汉语中使用h?mdiki作为“也”的翻译,就会造成汉语听者的困惑和误解。 还有,维吾尔语中的代词比较复杂,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相互代词等多种类型。在维吾尔语和汉语的交际过程中,维吾尔语母语者可能会用维吾尔语的代词来表达汉语中的代词,这也容易造成汉语听者的困惑[10]。 因此,在维吾尔语和汉语的交际过程中,维吾尔语母语者需要注意语法的差异,尽可能使用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表达方式,以避免造成理解上的误差。同时,汉语母语者也应该尽量理解和容忍维吾尔语母语者在语法上的差异和错误,以促进交流和理解。

喀什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区维吾尔族人数较多,同时汉族、回族等其他民族也有不少居民,在日常交际中,喀什人经常使用维吾尔语和汉语进行交流,并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语码转换。 以下是一些例子:

1.问候:当两个喀什人见面时,他们通常会用维吾尔语或汉语说“Yakhshimusiz”或“你好”,这是常见的问候语。有些人会在维吾尔语和汉语之间进行语码转换,例如,说“Salam,你好吗?”或“你好,Salam”。

2.数字:在购物或谈论价格时,喀什人通常会使用汉语的数字,例如“10块钱”“100元”等。但是,有些人会在使用汉语数字时,使用维吾尔语的计数单位,例如“10块钱”可以说成“10koj”。

3.问路:喀什人通常会用维吾尔语或汉语问路。在汉语中,问路时通常使用“左转”“右转”等词汇,而在维吾尔语中则使用solaw和ongha等词汇。因此,喀什人在问路时可能会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语码转换,例如,说“向右拐,ongha转”。

4.饮食:在餐厅点餐时,喀什人通常会用维吾尔语或汉语点餐。一些人可能会在维吾尔语和汉语之间进行语码转换,例如,说“我想要一份披萨? yaxshi的”或“我想要一份汉堡,好的”。 在喀什,维吾尔语和汉语是主要的交际语言,语码转换在日常交际中非常普遍。使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当地多元文化的特点。

三、保护喀什和谐语言生态现状的建议

综上所述,喀什市的语言生态文化和谐共处现状得到了很好的维护和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喀什市语言生态文化和谐共处的维护和发展,推广和宣传喀什市的语言文化特色,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文化交流,以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喀什市语言生态文化和谐共处的现状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平衡各民族之间的语言权益和文化传承,如何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11]。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加强对喀什市语言生态文化和谐共处的研究和推广,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喀什市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区,维吾尔族是当地的主要民族。在喀什市,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化交流和共存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维护和发展喀什市的语言生态文化和谐共处,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是加强语言教育:在学校和社区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高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交流能力。同时,也应该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和研究,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语言文化。

二是建立语言交流平台:建立维吾尔语和汉语的语言交流平台,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交流和文化交流。可以在社区中建立语言角或语言学习班,提供语言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三是支持跨文化交流活动:举办跨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节、演出、展览等,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宣传。

四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语言文化,鼓励和支持民间文化活动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同时,也应该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保护和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五是提高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喀什市居民的跨文化交流意识,鼓励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理解。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高居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意识。 总之,加强对喀什市语言生态文化和谐共处的维护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各种措施的综合实施,才能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促进喀什市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结语

喀什市语言生态文化和谐共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语言文化遗产,包括汉语、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等众多语言。这些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和繁荣的重要基础。

语言文化的共存和交流,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只有在这样的交流和融合中,才能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语言文化交流是推动文明互鉴和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有利于促进文明互鉴,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通过吸纳和融合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语言生态文化和谐共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化交流和融合,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团结、和谐、繁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通过加强对喀什市语言生态文化和谐共处的维护和发展,我们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戴庆厦.构建我国多民族语言和谐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00-104.DOI:10.15970/j.cnki.1005-8575.2008.02.007

[2]杨珂.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与和谐共处[J].民族研究,2012(3):47-55.

[3]王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J].民族研究,2018(1):1-8+123.

[4]戴庆厦.语言关系与国家安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6.

[5][7]王远新.语言使用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8]王远新.语言适应性与灵活性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9]王远新.民族交往的语言表现:新疆汉语方言中的维吾尔语借词使用研究[J].民族语文,2021(4):3-15.

[10]杨珂.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与和谐共处[J].民族研究,2012(3):47-55.

[11]王旭年,李绚丽.新疆汉语方言中“好好儿”构式多义性的认知语境理据探究[J].语言与翻译, 2020(2):33-38.

责任编辑:张彦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与文化研究基地2022年课题重点项目“美国主流纸质媒体新疆形象报道的话语研究”(项目编号:KDJDB22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语言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的影响
语言功能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浅析赣州市景区公示语的翻译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语言功能与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