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中父母与儿童的沟通方式、内容及启示

2024-07-10肖百惠罗静张晏

早期儿童发展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本分析亲子关系沟通

肖百惠 罗静 张晏

收稿日期:2024-03-2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度常州市社科课题“家校社协同育人视角下常州市儿童绘本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402375 )的阶段性成果;江苏理工学院校教改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U-S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16110124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肖百惠,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政策、学前语言教育;罗静,江苏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社区与家庭教育;张晏,常州市花园新村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家园合作。

通讯作者:罗静,E-mail:179803589@qq.com

摘要:本文以50本亲子关系主题绘本为对象,从语境沟通、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3个维度进行文本分析,结果显示,绘本中父母与儿童的沟通具有沟通语境丰富多样、沟通言语互动性强和利用非言语沟通增加沟通效果的特点。这为现实中父母与儿童沟通带来一定的启示:创设沟通环境,在沟通过程中积极回应儿童,并注重沟通中的情感交流。

关键词:亲子关系 绘本 沟通 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7-0609(2024)02-0074-09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法,要对子女多陪伴多关爱,注重积极的亲子互动”。[1]与儿童进行良好沟通是很多父母的诉求,绘本中父母与儿童的沟通方式与内容可以为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提供一定指导,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思路。

一、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绘本又叫图画书(picture books),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其主题内容具有多样性。沟通(communication)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通畅。[2]父母与儿童的沟通在本文中指父母作为思想与感情传递的引导者、发出者与儿童的互动过程。

亲子关系(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是父母与其亲生子女、收养子女或过继子女之间形成的双向性人际关系。[3]心理学意义上的亲子关系主要揭示的是其特定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联系。[4]本研究中的亲子关系主题绘本是内容情节围绕亲子关系展开,以图文结合方式呈现的书籍。

(二)绘本的选择

根据上述“沟通”及“亲子关系”的心理学定义,若绘本中涉及父母与子女的“特定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联系”,且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互动过程,则纳入亲子关系主题绘本范围。

本研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收集亲子沟通主题绘本。线上通过查阅各大售书网站以及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度等方式收集绘本;线下通过学校学前教育系所购置绘本进行收集,通过筛选,找到符合亲子关系主题的50本绘本进行分析(见表1)。

从绘本沟通主体来看,所选绘本的沟通主体较为均衡,其中母子沟通为主的绘本为24本,占48%;父子沟通为主的绘本21本,占42%;涉及双亲与儿童沟通的绘本5本,占10%。沟通类型根据亲子沟通范围的侧重点来划分,所选绘本涵盖家庭活动、爱意表达、儿童成长、生活照料、亲子矛盾、树立规则6大类。家庭活动沟通类型围绕家庭中有共同目的的行动进行,爱意表达侧重亲子之间传递依恋之情,儿童成长是儿童自主探究外界环境过程中认知、能力、情感发生变化时与父母的交流,生活照料和亲子矛盾类型则分别强调父母照顾儿童、与儿童发生冲突时的沟通,树立规则是父母与儿童沟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儿童遵守规范的意识。

(三)绘本的编码

根据美国人类发展与家庭研究教授杰里·比格纳(Jerry J. Bigner)在《亲子关系》(1979)中提到的三种家庭基本沟通方式,将维度划分为“语境沟通”“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三种。“语境沟通”一般指言语和非言语沟通发生的时间和环境背景[5],本文根据绘本中亲子沟通发生的具体时间和背景确定为“日常作息、家庭活动、儿童特殊状况”三个节点;比格纳教授认为“非言语沟通”往往伴随着言语沟通,包括语调、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言语沟通”指的是亲子之间传递的信息与言语相关,其节点根据汉堡大学弗德曼·舒茨教授在《极简沟通的四维模型》中编制的四维模型“自我表达、诉求、事实、关系”[6]进行划分。

笔者将50本亲子关系主题绘本的文本导入Nvivo软件中,逐篇逐句逐字精读,若不涉及父母与儿童沟通内容则不记录在内。结合前期“语境沟通”“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基本维度的划分及成分的梳理,最终形成3个维度、10个父节点、44个子节点,共计1091个参考点。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语境沟通丰富多样

对“语境沟通”维度下的亲子沟通绘本进行编码,形成3个节点、109个参考点(见表2)。统计结果显示:“家庭活动”父节点编码数量最多,参考点总计55个,占比51%,涉及22本绘本;涉及“日常作息”语境的编码参考点为33个,占比30%,涉及15本绘本;“儿童特殊状况”下也会产生沟通,参考点为21个,占比19%,涉及12本绘本。

“家庭活动”涉及内容较多,包括共同游戏、节日生日、见面离别、家务、户外运动、逛街购物、读书学习等场景。在游戏活动中,父母与儿童容易产生沟通。父母与儿童在游戏中的沟通活跃了游戏氛围,父母不仅可以介绍游戏规则玩法,还可以在游戏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儿童共同享受游戏,也可以规定游戏时间,在超过时间时制止。

在“日常作息”父节点中,描写“睡前”沟通的绘本较多,父母睡前安抚除了可以改善儿童睡眠,还能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发展结果,包括语言发展、识字、儿童情绪和行为调节、亲子依恋和家庭功能等。[7]绘本为睡前父母如何安抚儿童提供了示范。有的睡前沟通侧重于某一方面的互动,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给爸爸的吻》《说100次我爱你》等都重点描绘了父母与儿童睡前爱意的表达;有些绘本则全面描绘了睡前的一系列例行活动,如《睡觉去,小怪物!》详细描写了一位父亲与儿童睡前亲吻告别、卫生清洁、阅读睡前故事、提供饮水的完整睡前安抚流程。

最后,父母也会针对儿童的特殊状况与儿童进行沟通,一是儿童出现不良情绪,二是儿童出现不良行为。如《大卫,不可以》,儿童出现玩泥巴、玩食物、挖鼻孔等不良行为时,母亲会制止;儿童与同伴产生矛盾,父母会介入;《贝贝熊系列·和父母相处》出现的沟通语境则是儿童与父母本身产生了矛盾,父母试图沟通解决。

(二)言语沟通互动性强

对“言语沟通”维度下的亲子沟通绘本进行编码,形成4个节点,851个参考点(见表3)。结合弗德曼·舒茨教授的沟通定义及本文研究主体,“自我表达”指父母关于自身心理和性格的表述,“诉求表达”指父母诱导儿童行动、思考或感受,“事实表达”指父母向儿童发送的信息里包含的事实消息,“关系表达”指父母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总体来看,绘本中父母与儿童的言语沟通互动性强,关注彼此间的关系表达,向儿童提要求时考虑其心情与状态,及时回应儿童的问题,同时也真诚告知儿童父母的情绪与状态。

1.以关心和爱为主表达亲子关系

统计结果显示,“关系表达”父节点编码数量最多,参考点总计394个,占比46%,涉及48本绘本,绘本中的“关系表达”包括“游戏支持、问打算、问能力、同意肯定、关心照顾、表达爱意”6个子节点。

“关心照顾”出现频率最高,绘本中父母对儿童照顾的言语多种多样,有日常生活中“问候”“身体护理”和“提醒作息”,也有儿童情绪不佳时“关心情绪”“提供陪伴”;“表达爱意”也是关系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有直白地向儿童表达“爱你”,也有较为含蓄的表达,如在《小熊比尔与爸爸的故事》一系列绘本中,比尔送父亲礼物,父亲对比尔说:“你是我生命中最好的朋友”,以“朋友”相称仍能表达爱意。

“游戏支持”在本研究中指父母与儿童游戏时的言语沟通。绘本中的“游戏支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说明游戏规则,如《小熊和最好的爸爸·聚会》,在猜动物的游戏中,父亲进行说明,先“做个动作”,如果猜不出来可以“换个动作”;若还是猜不出来,还可以“发出声音”“使用道具”;二是对游戏的场景进行描述,《小猩猩的爸爸》中,父亲边做动作边向儿童解释:“这是滑梯爸爸、飞机爸爸、通天阁爸爸……”;三是与儿童一起唱游戏歌谣增添趣味,《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做游戏》中,父亲唱歌谣:“一只蜜蜂飞过来,嗡嗡嗡,嗡嗡嗡,在你眼前跳着舞,嗡嗡嗡,嗡嗡嗡”;四是可描述儿童的游戏状态,如“你是最会玩捉迷藏的小朋友”“真是只调皮的小猴子”等。

2.以多种指导建议提出父母的诉求

涉及“诉求表达”的编码数量较多,共269个参考点,占比32%,涉及39本绘本,包括“责备制止、请求、建议指导”3个子节点。其中“建议指导”节点占的比重最大。

“建议指导”包括“计划提议、规定时间、指挥方向、指挥作息、指挥态度、命令劳动”几个内容。绘本中父母会提出各种“计划”,有肯定句的形式给出建议,绘本《爸爸,你爱我吗》中儿童问:“如果我觉得好热,怎么办?”父亲回答:“那我们就坐在樟树下休息一会儿”;也有问句形式征求意见,《玛蒂娜的生日礼物》中母亲提出:“我们买个胡桃仁奶油水果馅饼怎么样”;有的父母用反问句进行提议,但容易引起儿童反感,《莎莉,离水远一点》中母亲反问儿童:“你怎么不去和那些孩子们一起玩儿”;也可以用感叹句,《我的爸爸叫焦尼》中父亲见了焦尼后难掩激动:“我们一起喝点什么吧!”

3.以耐心的解答回应儿童的提问

“事实表达”编码数量为107个参考点,占比12%,涉及33本绘本,包括“物品及环境、他人状况、事实解释、家庭情况、儿童状态”5个子节点,其中“事实解释”节点占的比重最大。

绘本中父母的“事实解释”多是针对儿童的提问,既有对科学知识的解释,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在《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看世界》中,儿童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长颈鹿应该长得很高啊,怎么会这么矮呢”“时间要是停止不动怎么办”,父亲边带领儿童观察边进行解释。《小熊比尔和爸爸的故事·比尔的圣诞礼物》讲述了在圣诞节时,爸爸向儿童解释圣诞礼物可能会放在哪里,谁可以送圣诞礼物等传统习俗。

4.及时告知儿童父母的真实情况

“言语沟通”维度下“自我表达”父节点编码数量最少,为81个参考点,占比10%,涉及35本绘本,包括“父母状态、父母情感和父母打算”3个子节点。

绘本中父母告知儿童自己的“打算”,一是需要和儿童共同行动,如共同劳动、搬家、出行等;二是父母的行动与儿童有关,如与老师见面、接儿童回家、送儿童礼物等;三是不让儿童打扰自己,如《让我安静五分钟》中的母亲重复多次“我想自己一个人安静5分钟”。

在“父母情感”方面,绘本中父母除了向儿童表达自己的“爱”“喜欢”等积极情感,也会表达“伤心”“生气”“害怕”等消极情感,但这种情感的表达也是基于对儿童的爱,如《妈妈,你爱我吗?》,母亲面对儿童可能出现的破坏行为,说“我会非常生气,不过,我还是爱你”。父母如实表达自己的“状态”,但也要顾及儿童的感受。《忘了说我爱你》中的母亲,因为需要赶时间与儿童匆匆告别:“我得赶紧走,上班已经迟到了。再见,比利。”儿童被母亲忽视倍感伤心,母亲返回与儿童相拥并说“我爱你”,母子之情涌现。

(三)利用非言语沟通加强沟通效果

对“非言语沟通”维度下的亲子沟通绘本进行编码,形成3个节点,131个参考点(见表4)。

在沟通动作上,父母常出现“照顾动作”和“表现爱意动作”。在“照顾动作”上,父母可以直接以动作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如《爸爸,你能给我月亮吗?》中,儿子坚持要月亮时,父亲不再言语,而是用行动让儿童感受:“搬出梯子,让儿子骑在自己的肩上,一起爬上了大橡树”;当儿童需要陪伴时,父母也常常伴随着“抱”“躺在身边”“靠”“背”等拉近与儿童的距离、更多肢体面积接触的动作。在“表现爱意动作”上,伴随着言语,有“搂抱”“亲吻”“拉手”等亲昵动作。

在沟通语调上,绘本中突出“温柔慈爱”和“责备抱怨”的语调较多,在安慰儿童、哄睡和表达爱意时常出现父母运用温柔的语调与儿童说话。责备抱怨的语调则出现在儿童犯错误时。在沟通表情上,往往是父母真情自然流露,以“笑”居多,在儿童出现问题状况时,也会有伤心摇头甚至哭泣的表情。

三、对亲子沟通的启示

由上述分析可知,父母与儿童的沟通涉及语境、言语、非言语三个维度,绘本中父母与儿童的沟通往往是真诚自然的,多数父母能积极回应儿童的问题与状况,这为有效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了一定的教育启示。

(一)以丰富的语境激发幼儿发展潜力

学前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社会化发展、认知深化的关键时期。[8]父母不仅要创设适宜的环境激发儿童的发展潜力,还要找到有效的方法与孩子互动。[9]儿童语言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环境不仅指独立的外部环境,还指亲子互动后对儿童产生了深层次联系的环境,绘本中父母与儿童的沟通往往基于一定的语境。

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创设丰富的沟通语境。由“语境沟通”维度的分析可知,一是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丰富沟通语境,如《小熊比尔和爸爸的故事》系列绘本中,父亲与儿童共同参与了节日庆祝活动、户外探索、搬家、共同劳动、游戏等,与儿童共同探索,充分互动,帮助儿童积累相关活动经验和感受。二是在每日生活常规活动中充分交流,增强亲子沟通效果。例如《晚安,尼尔斯》《睡觉去,小怪物!》等绘本,说明常规的睡前安抚活动经过父母引导也可以是丰富的,在睡前,父母就游戏、洗漱、讲故事、活动伸展、饮食、亲吻告别等活动与儿童进行了充分交流,表达对儿童的爱意。

同时要在儿童参与活动时提供多种形式的语言刺激,帮助幼儿搭建认知发展的桥梁。首先,父母要善于“问”,在选物品、选地点、选亲子活动时,父母询问儿童“打算”,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问能力”则可以进一步确定行动的范围,如《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当厨师》中父亲询问儿童能够做什么家务,确定儿童可接受的劳动范围;其次,父母要善于“支持”,在儿童现有认知发展水平上进一步补充说明,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幼儿描述有多爱妈妈,妈妈也进一步描述有多爱幼儿,促使幼儿不断思考爱的不同表述方式;父母要善于帮助幼儿“总结”,描述“儿童状态”活动前后的变化,让幼儿感受到成长的意义,如《小熊比尔和爸爸的故事》系列绘本中,故事结尾父亲总是能够诱导比尔进行活动总结。有一次,比尔虽然没有学会游泳有些灰心,经过父亲耐心开导,比尔得出只要坚持并小心尝试,不久也能学会游泳的结论。

(二)以爱、关心、真诚维系情感

家庭的情感功能是家庭的基本功能之一。[10]绘本中父母注重通过言语与儿童建立情感联系,可以直接“表达爱意”,也可以用语言传达“关心”,同时善于运用“亲吻”“拉手”等非言语沟通方式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儿童对爱的认知还处于一个懵懂的水平,绘本中父母会直接、坚定地说出“爱”:一是表达爱的深度,如“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回到你身边”,让儿童有足够的安全感;二是说明无论如何都会爱儿童,让儿童明白爱是无条件的;三是告诉儿童如何去爱,如爸爸对儿子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爱你,教导你。”“我会教你保持清醒。我们一起对着银色的满月唱歌。”“关心”则可以以“询问建议”的方式展开,不仅要关心询问儿童的身体状况,儿童的行为,还要关心儿童的情绪,提供陪伴。如绘本《幸福,在我身边》,儿童心情不好时,母亲及时发现:“我们小春不高兴了。那我们去找找幸福怎么样”(提供陪伴、关心情绪),母亲提议:“我们一边吃苹果一边找吧”(提供陪伴、关心身体),最后表达爱意:“妈妈的幸福就是你。小春,我爱你。”

真诚是维系情感的纽带,由“自我表达”节点分析可知,父母要向儿童如实表达自身的情感与状态,引导儿童尊重彼此的感受,学会理解他人并承担责任。在《我永远爱你》中,儿童把母亲的碗摔坏时,母亲虽然说“我当然爱你”,但也如实告诉幼儿“那可是我最喜欢的碗”,儿童为了不让母亲失望,动手制作了新的碗送给母亲,最后母亲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现在这个是我最喜欢的碗”,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三)以生动的重复达成教育诉求

由“诉求表达”节点分析可知,绘本中父母为达成教育目的,对儿童的要求往往以提建议的方式进行,且伴随着重复。这种重复不是机械的,每一次重复也是情感的强化。

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重复,在不知不觉中达成教育目的。如幼儿在睡前需要完成刷牙、喝水、如厕等一系列烦琐的活动,春奈的妈妈反复用“猜猜春奈想去什么地方”的方式进行巧妙提醒,顺利完成了睡前例行活动:“我知道了,你想去洗手池刷牙”“那你肯定想去窗边吧。因为你想和月亮阿姨说再见”“我知道了,你肯定想去上厕所,尿床怪兽春奈哥斯拉”。

对于某些情感词汇的学习,如“爱”“幸福”“友情”等,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下重复。《幸福,在我身边》绘本中,小春笑的时候,妈妈说“幸福跑到你嘴边去了”;小春和奶奶打电话的时候,妈妈说“幸福到耳朵里来了”;读图画书的时候,妈妈说“幸福到眼睛里来了”……小春在妈妈的带领下学会了寻找“幸福”。

父母还可以重复幼儿的语言以强化幼儿的行为。如《妈妈,我要去旅行》中的幼儿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对于这种类型儿童,父母要适当留白,倾听并肯定幼儿的想法。“我要背上我的小包包。”母亲肯定并补充:“好啊,宝宝可以带上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要带上我的小水壶。”“好啊,宝宝要记得多多喝水哦。”经过母亲不断肯定,幼儿不仅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还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2301/t20230119_1039746.html.

[2] 边玉芳, 周欣然. 家校互动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11): 39-44.

[3] 林崇德, 杨治良, 黄希庭. 心理学大辞典[M].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933.

[4] 陈洪岩. 亲子关系中父母积极错觉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21.

[5] 杰里·比格纳. 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导论[M]. 郑福明, 冯夏婷, 译. 第8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56-57.

[6] 弗德曼·舒茨·冯·图恩. 极简沟通的四维模型[M]. 冯珊珊, 译.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 9.

[7] MINDELL J A, WILLIAMSON A A. Benefits of a bedtime routine in young children: Sleep, development, and beyond[J]. Sleep Medicine Reviews, 2018(08): 93-108.

[8] 邢运兴, 向海英. 缺席与回归:“隐形”父亲家庭教养中的角色重构——以绘本《爸爸让你依靠》和《我爱爸爸》为例[J]. 早期儿童发展, 2023(01): 62-69.

[9] Efficient Parenting Handbook[Z]. European Commission Efficient Parenting Project, 20201-10.

[10] 洪明. 论家庭教育的基本特质:基于家庭教育的三个隐喻[J]. 教育学术月刊, 2023(04): 90-98.

Communication Pattern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Modelled in Picture Books,

Their Content, and Insights

—Text Analysis of Picture Books Centered on Parental Relationships

XIAO Baihui1 LUO Jing1 ZHANG Yan2

(1.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2. Changzhou Huayuanxincun Kindergarten, Changzhou 213016)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fifty picture books all of which contain themes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in three dimensions — contextual, 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picture book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use of rich and diverse communication contexts, strong verbal interaction, and non-verbal elements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This provides some insights for real-lif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Parents should create an environment that encourages communication, actively respond to childre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al content of communication.

Keywords: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picture books; communicate; textual analysis

(责任编辑:王 慧)

猜你喜欢

文本分析亲子关系沟通
投资者情绪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维护正统还是观念复辟?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学会用“耳朵”与学生沟通
我国地方纪录片的出路研究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