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

2024-07-10王卫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12期
关键词:风险防控事业单位财务

王卫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指内部管理、外部环境、法律法规等因素导致的财务损失的可能性,其特点包括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财务风险的类型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不健全、风险识别评估不到位等。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并形成科学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评价,通过实施效果的评价与反馈,不断改进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为其他事业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

DOI:10.12433/zgkjtz.202412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财务风险作为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尤为重要。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组织或个人在财务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损失风险,它涉及负债结构、经营绩效、现金流、资金调配等方面。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事业单位是指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承担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其财务风险具有以下几特点:首先,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较大。事业单位由于承担着公共利益性活动,其财务收入主要依赖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非市场化的方式,这也导致财务收入的不确定性较大。政策变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动都会对财务收入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增加其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其次,财务风险的长期性和持续性较强。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相对长期、稳定,其资金流入和资金支出有一定的延续性和周期性。一旦遇到财务问题,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解决,并需要参考长期的财务规划和预测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再次,财务风险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外部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政府政策等。一旦经济形势变化,将影响公共机构的收入状况和财务状况,增加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同时,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投资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增加财务风险的波动程度。

最后,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受管理和监督的制约。事业单位的财务监审制度较为严格,其财务决策与管理活动受到政府部门的审计和监督。这一方面保证了公共财务的透明度与正常运作;另一方面也使得财务风险得到关注,一旦发生财务问题,将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类型

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在其运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财务风险类型:首先是筹资风险。事业单位需要通过筹措资金来支持其运营,包括纳税、申请政府拨款、向银行贷款等。然而,各项筹资途径都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比如:政府拨款可能面临缺乏预算、政策调整等问题;贷款可能面临利率上升、还款压力等情况。

其次是投资风险。事业单位将资金用于投资,以期获取更多的投资回报。然而,投资市场存在波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投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事业单位需要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以确保投资资金的安全。

再次是盈利风险。事业单位通常依靠非营利性的经营模式,但有时候也存在盈利预期。然而,盈利风险是很难控制的,因为盈利能力会受市场需求变化、政策调整等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合理的盈利预期并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以确保财务状况稳定。

最后是资金管理风险。事业单位通常具有一定规模的资金流动,管理资金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其财务状况的健康与稳定,但资金管理过程中容易面临现金流短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运营失控等问题。对此,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管理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内部管理因素

首先,内部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增加。例如: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资金使用效率低的问题。由于资金分配不合理或非标准的财务流程,资金出现滞留或浪费,进而加大了财务风险。对资金的监管和内部控制措施不严,导致财务人员失职,进一步加剧财务风险。

其次,管理人员素质存在差异会增加财务风险。例如:一些管理人员缺乏财务知识和经验,财务管理的规范和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存在错误的决策或无法正确分析和应对财务风险的问题,从而给财务管理带来困难和隐患。

再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方面的问题也是导致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一些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未得到充分发挥,导致财务风险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此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也使得财务风险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整改,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最后,人员管理也是财务风险的成因之一。例如:单位在招聘、培训和激励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达到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要求,从而增加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错误和失误,进而带来财务风险。

(二)外部环境因素

首先是宏观经济因素,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利率政策等。其次是政策法规因素。政策法规是事业单位运营的基本依据,其变化和调整可能对财务风险产生直接影响。例如:政府对事业单位拨款政策的调整、财务报告要求及税收政策的变化,都可能导致财务运作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又如:政府减少对某一类事业单位的拨款,为其财务状况带来较大压力。再次是市场竞争因素。例如:新型的非盈利组织进入该领域,并以更具竞争力的服务和行动创收,这将促使事业单位加强创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以应对竞争压力。最后是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因素,如地震、洪水等都可能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的现状与问题

(一)财务风险防控的现状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的现状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财务制度逐渐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规范,透明度和规范性逐步提高。其次,财务审计制度逐步健全。对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可为防止财务风险提供重要保障。再次,财务数据处理架构日益规范、高效。计算机化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方面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后,风险管理意识逐渐加强。事业单位对财政配套政策、市场行情、财务政策的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对可能产生的风险也有了更高的警觉性。

(二)财务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仍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风险监控机制有待增强。在风险监控机制的建设方面存在不足,不能敏锐地捕捉预算执行、内部控制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疏漏。其次,会计核算制度亟待完善。某些单位的会计核算规则模糊、松散。再次,定期财务信息披露不到位。最后,人员培训力度与技能水平不足。

(三)对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防控,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完善风险监控机制。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其次,规范会计核算制度和流程。加强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注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实用性,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再次,加强财务信息的披露和公开。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相关财务信息,提高透明度,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最后,加强人员培训,提升财务能力。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财务审计水平和风险识别能力,增强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基础。这包括制定明确的财务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并严格执行。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岗位责任明确、制度流程严谨。

(二)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至关重要。事业单位应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具,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评估可通过定期风险审计、风险评估报告等方式实施,从而准确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以制定应对策略。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策略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策略是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关键。在识别风险后,事业单位应制定风险防控策略,包括控制措施、风险杜绝措施、安全落地措施等。通过风险的分析和前瞻性管理,可有效避免或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审计、内部核算、内部控制等制度,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在内部控制体系方面,必须明确工作流程、分清岗位职责、加强监控与管理,并不断完善与优化。

(五)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为财务风险防控提供有效支持,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金融软件,实现对风险信息的采集、监控和分析,帮助管理层及时掌握风险状况,并作出决策,避免财务风险扩大。

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实施与评价

(一)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实施步骤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实施步骤可以归结为:其一,制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明确事业单位的财务目标和风险水平,制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确保财务风险防控与事业单位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

其二,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或委托专业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其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其三,风险识别与分析。事业单位应对内外部的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分析,包括财务造假、资金流失、投资风险等,通过调研,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识别潜在风险。

其四,制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识别与分析的结果,制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资金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从内部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其五,审核监督与执行。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风险防控措施的审核、监督和执行,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确保财务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

(二)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评价方法

评估财务风险防控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包括风险识别的准确性、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度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事业单位可比对实际控制措施与制度设计的一致性和执行情况,通过内部审计的评估,考核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的规范程度。同时,在关键环节设置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并定期进行财务风险的评估。事业单位采取指标评估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此外,应开展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独立机构对财务风险防控体系进行评价和检验,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六、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是确保其财务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有效的风险防控策略、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科学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面临的财务风险。在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注重完善风险监控机制、规范会计核算制度、加强财务信息披露以及提升人员培训力度与能力。同时,对财务风险防控体系进行评价和反馈,并不断优化和完善,以确保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事业单位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慧.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J].纳税,2023,17(29):43-45.

[2]李正益.试析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事业单位内控体系构建[J].财会学习,2023(19):158-160.

[3]胡兰.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控研究[J].商业2.0,2023(15):46-48.

猜你喜欢

风险防控事业单位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水利财务
反贪查案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浅析“六统一”法在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