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明理 探究中寻法
2024-07-09刘群黄家兴
刘群 黄家兴
计算教学不仅是提升小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方法,还是锻炼他们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因为学生只有在深入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算法,才能真正提升运算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传授计算技巧,而要注重算理与算法的融合。笔者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明理、寻法。
一、读懂教材和教参,明晰教学目标
教材和教参是教师理解学科知识体系、把握教学重难点的重要工具。教师必须在熟悉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深入理解其编排意图,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比新旧两版教材(图1旧版、图2新版)可以发现,新版教材细化了口算过程和小棒图呈现的内容。新版教材的学习提示语由旧版“口算时是怎样想的”改为“我会口算”,意在向学生渗透可以直接借助前面学习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即结合口算思路,借助小棒图理解除的过程和竖式写法。新版教材的小棒图分两层呈现,强调两次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先分4个十,每份分得2个十,再分2个一,每份分得1个一,旨在使学生明确每一次计算的含义,突出计数单位。两次分小棒的过程与除法竖式的两层计算过程结合起来的编排方式,借助“分”的操作,呈现“除”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
人教版数学教材在编排《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内容时,将“一位数除两位数”分为两个课时(被除数最高位除完没有余数和被除数最高位除完有余数),体例大致相同。这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除法,例2(52÷2)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十位上的数除后有余数应该怎么办。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尝试将例1(42÷2)和例2进行整合教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相关计算方法的核心原理和关键环节,在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感悟思想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深度思考
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思考:“口算42÷2时除了几次?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发现“除了两次,先算40÷2=20,再算2÷2=1”。接着,笔者创设问题情境:“你能把4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表示出刚刚口算除两次的过程吗?”同时,笔者提示:“平均分42根小棒时分了几次?先分的什么?再分的什么?”学生回答:“分了两次,先分4捆小棒,再分2根小棒。”然后,笔者发放学习单,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记录两次平均分小棒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单上独立尝试后,笔者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竖式计算过程。一名学生回答:“先分4个十,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十,在十位上商2,分后没有剩余。再分2个一,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1个一,在个位上商1,分后也没有剩余。”将竖式的建构建立在理解除法意义之上的做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了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实现了整数除法算法与算理的贯通。
以上教学,教师通过反复提问“分了几次?先分什么?再分什么?”促进学生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明白除法竖式记录的是两次平均分的过程,竖式计算与口算、摆小棒具有一致性,笔算除法就是把口算、摆小棒计算的过程用竖式形式写下来,三者本质上都是依次平均分计数单位的个数。
三、多重对比,实现深度探究
首先,例1(42÷2)竖式与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25÷4)竖式对比。
在教学例1即笔算42÷2后,笔者让学生比较42÷2的笔算除法和二年级下册学习的表内除法25÷4的区别。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现在学的笔算除法竖式更加复杂,要写两层,商是两位数;以前学的只需要写一层,商只有一位数。通过对比,学生发现一次平均分对应一层竖式,两次平均分对应两层竖式。这样教学打破了学生对除法竖式只有一层结构的原有认知,提升了学生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例1(42÷2)竖式与例2(52÷2)竖式对比。
通过例1与例2的除法竖式对比,学生不难发现,两者都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都是两位数,但前者被除数最高位除完没有余数,这时就把个位上的数落下来继续除,而后者被除数最高位除完还有余数,就要把余数和下一位上的数合并后再除。从“最高位能整除”迁移到“最高位不能整除”,学生再次整体比较后发现,虽然被除数的最高位不能全部分完产生了余数,但是除法计算过程中细分计数单位个数的算理是不变的,这体现了“最高位能整除”和“最高位不能整除”的除法算法和算理的一致性。
学习两道例题后,学生对笔算除法的掌握仍然停留在表面,他们更多的是在模仿除的程序,而非真正理解除法算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道例题的异同,目的在于总结和提炼算法,将知识内化,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算理,还进一步掌握了算法。更重要的是,对比教学使学生感知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提供了连接点和支撑点。
四、分层设计习题,满足多元发展需求
巩固练习环节,原本的设计是直接出示96÷3,78÷2,68÷2,51÷3四道竖式笔算除法题,让所有学生独立写出完整的竖式计算过程。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对少数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直接写出完整的竖式计算过程有难度。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笔者改进了练习设计,先让学生完成下图中左边两道竖式练习,按照提示进行计算,以巩固分两步除、每一步除得的商是多少、应写在哪里等知识点。在指导性练习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巩固算法,完成下图中右边两道竖式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算理,熟悉算法。
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难易程度、知识点覆盖面等维度分层设计。这样做既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基础,又能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挑战中提升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