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环教学法”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2024-07-09余涛代道强
余涛 代道强
“五环教学法”即按照创设情境、目标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提升五个环节实施教学。五个环节可以是一节课的五步流程,也可以是各知识板块或活动中推进教学的“小五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不一定面面俱到)。在实施“五环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不是“教”而是“点”,即创设情境,点燃激情;目标导航,点亮方向;自主学习,点拨内化;合作探究,点化顿悟;反馈提升,点滴跟进。现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主要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成因,是学生首次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教学为例,探析“五环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教学引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选取真实素材,创设生活、科技和社会等类型的问题情境,以观看小视频、讲故事、猜谜语、做演示实验、动手实践、阅读背景材料等形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进而产生认知冲突,点燃学习激情,形成主动参与后续学习的意愿。
本节课教学伊始,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白纸并点燃纸张。学生观察清楚后,教师及时灭火并提出问题:纸张燃烧是化学变化吗?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一样的吗?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同规格、相同数量的铁钉生锈前后的对比图,又提出问题:铁钉生锈是化学变化吗?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生锈后铁钉质量发生改变了吗?
纸张燃烧、铁钉生锈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都是真实的情境素材,教师从这些生活实例出发,以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产生,引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改变”这个核心问题。纸张燃烧质量变轻、铁钉生锈质量变重这两个表面上看起来截然不同的例子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领他们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这一问题。同时,问题的设计渗透了“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会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并且有能量的变化”等化学观念。
二、目标导航,点亮方向
在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后,教师向学生展示本课时的3个学习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②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③形成从质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意识和守恒观念。目标①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目标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的本质,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联,理解宏观世界的化学变化成千上万,其微观实质均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质量一定守恒。目标③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变化不仅可以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分析,还可以从物质质量是否改变的角度分析。
三、自主学习,点拨内化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要求他们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材,完成如下自主学习任务单。
1.学习内容:教材第92~95页。
2.学习时间:10分钟。
3.学习任务:阅读教材内容并填空。
①大量实验证明, 。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②完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表。
③所有的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安排自主学习环节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二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发现学习重难点。
四、合作探究,点化顿悟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以实验为主的探究能力”“与他人分工协作、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与实践维度的目标之一。
前面的教学中,学生通过预习和自主学习已经初步知道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守恒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了红磷燃烧前后物质质量的测定、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测定、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测定和镁带燃烧前后物质质量的测定4个实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考虑到实验一的生成物有毒、实验四中镁带燃烧发出的耀眼强光会对学生视力造成不利影响的实际情况,这两个实验由教师演示完成,而实验二和实验三由学生分组完成。
实验前,教师提出注意事项:关注教师的操作步骤,后续实验中会有同样的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记录;观察实验前后物质质量是否变化;同组学生一起研讨实验内容,确定实验步骤;组长明确分工,确定操作人员与记录人员;动手实验,然后完成实验报告;若有异常情况,如实记录并讨论。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中的“意外”,并深入辨析这些“意外”。例如,第二组学生在完成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测定实验时,发现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而第三组学生在完成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测定实验时,发现反应后物质质量变小。这种反差是否意味着实验失败了,或者说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守恒这个定律是错误的?教师利用这样的冲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辨析,最终总结出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确保所有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都计算在内,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气体时,应在合适的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以便测定气体质量。
五、反馈提升,点滴跟进
学习反馈可以分为自主学习后的反馈、合作探究后的反馈和课堂学习反馈。反馈形式应多样,如习题检测、问题解答、概念框架图、思维导图、学习感悟、个人反思等。
各组学生汇报各组的实验报告后,教师重点统计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红磷燃烧前后物质质量相等;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相等;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物质质量变小;镁带燃烧后质量变小)和实验中活塞被冲开、忘记绑上气球收集气体、白烟泄露、液体漫出烧杯等异常状况。教师根据实验结果和异常状况,提出如下问题:实验一和实验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实验三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实验一中,如果不用橡皮塞塞住锥形瓶口,反应前后物质质量还相等吗?如果实验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会相等吗?“活塞被冲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活塞被冲开后,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吗?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细心分析的科学态度。
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后,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变化千千万万,却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然后以电解水的微观过程为例,引导学生从微观视角分析、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了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强化了化学思维方式。
(作者单位:广水市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