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劳动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2024-07-09杨凌郭文凤
杨凌 郭文凤
地方特色农业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宝贵资源。黄冈市红安县教育科学研究院结合红安县二程镇农业资源特色,开发并实施了“红安苕”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其中,“空中结薯”是红安县二程中学九年级学生开展的跨学科劳动实践项目。此项目融合了初中的多门学科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及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劳动创造价值的认同感。
一、基于项目内容设计劳动目标
适切的劳动目标能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教师要依据课程内容对应的任务群要求,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设计有助于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目标。
以“空中结薯”项目为例,笔者依据“红安苕”课程内容对应的生产劳动任务群要求,结合初中生学习实际,设计了如下劳动目标:搜集并了解“空中结薯”的相关知识,拟订可行的劳动实践活动方案,培养规划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掌握与农作物种植相关的搭架子、嫁接、营养液的配置和使用等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及创新精神;参与“空中结薯”劳动基地管理,将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运用于种植与管理,增强持之以恒劳动的毅力;了解农业新技术,感悟新技术在农业生产劳动中的应用与价值,激发热爱家乡、关注乡村振兴的美好情感,强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认知;尝试将在“空中结薯”实践活动中学习的新技术运用到其他农作物的培育和种植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这样设计目标既遵循了“知、行、会、习、创”的认知规律,又紧扣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精神等素养目标要求。
二、聚焦劳动素养细化项目流程
劳动项目内容需要与劳动素养目标形成同向性与匹配度。劳动项目内容是由不同环节组成的,设计科学、连贯的活动环节,能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促进活动的有效实施。
在活动环节设计方面,课题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了“活动前期准备—制定劳动任务清单—开展劳动实践—交流展示劳动成果—劳动评价”的劳动实践项目学习的基本流程。依据这一基本流程,笔者在“空中结薯”跨学科劳动实践项目中设计了自主探究、种植实践、生长观察三个主要实践环节。
自主探究环节分为集中学习1课时、自主活动一周两个阶段,实践地点为学校、红安苕无土化培育馆。活动中,笔者带领学生到无土化培育馆参观“空中结薯”,引导学生从根部、肥料、红薯生长位置、红薯产量、藤蔓等方面观察,思考空中结薯和地下结薯的区别,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结合参观的所见所感,通过向基地技术员询问或者网络查询等方式,了解“空中结薯”相关知识,分小组交流讨论自主种植“空中结薯”的可行性,并制定实践方案。
种植实践环节,学生根据前期了解的关于“空中结薯”的知识,结合初中学科知识及劳动条件,分课时完成嫁接、搭架子、配置水培营养液三项实践任务。第一课时,嫁接。劳动要求是能够选用正确的工具,根据关于嫁接方法的指导材料,自主完成嫁接“空中结薯”的任务。第二课时,搭架子。劳动要求是根据“空中结薯”种植需求选择合适的架子,掌握搭架子的要点并使用正确的方法自主完成搭架子任务。第三课时,配置水培营养液。劳动要求是了解“空中结薯”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能够根据正确的配比,小组合作完成营养液的配置。
生长观察环节学习时长为一学期。学生先在学校、家庭尝试进行红薯的无土培育,种植结束后分小组轮流观察、管理,并记录其生长过程。
三、设计任务清单助力劳动实践
实施劳动项目时,教师既要注重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要设计任务清单,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教学伊始,笔者在抛出问题“长在土里的红薯大家都见过,你们有没有见过结在空中的红薯?”后,带领学生到无土培育馆参观“空中结薯”,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笔者让学生一边观看红薯培育的视频,一边思考“空中结薯与地下结薯有什么不同”,并带着思考参观红薯培育基地,观察红薯的生长位置、根、藤蔓及养料输送方式、红薯产量等,进而形成“嫁接可以改变红薯的生长方式,使其由地下结果变为空中结果;营养液的配置和输送可以解决红薯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搭架子可以解决藤蔓的攀爬和果实的承重问题”等认知。
在项目实施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配套的劳动任务清单,能推动劳动实践项目的有序、有效开展。在“空中结薯之嫁接”劳动任务清单中,笔者明确了任务要求(掌握嫁接的常见方法和相关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选择一种常用的嫁接方法,选取对应的材料和用具),提供了嫁接的方法(枝接、芽接和根接)、嫁接的步骤(削接穗、砧木处理、接合、绑缚)、嫁接成功的关键因素(接穗与砧木结合部分的形成层或分生组织紧密结合)、工具使用安全注意事项等知识链接,让学生分组记录各自选择的嫁接方法、选用的材料、小组成员构成及任务分工情况,并从常用嫁接方法的掌握、嫁接工具的使用、嫁接后红薯的成活情况三方面,记录劳动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
劳动任务清单能帮助教师明确学生在项目中应完成的基本任务,有提示和引导的作用,同时可以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学生对照劳动任务清单,能知晓活动的注意事项、不同任务的实践要求,明确小组分工,记录劳动实践过程,反馈实际操作情况,更好地完成项目实践。同时,各小组可以依据任务清单,完善劳动方案。
四、运用表现性评价检测劳动目标达成情况
项目实施后,为了检测劳动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表现性评价量表,便于学生自评及互评。
“空中结薯”项目表现性评价量表对嫁接、搭架子、配置水培营养液三个实践任务,从学科知识与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四个维度展开评价,并设计“总评”栏,监测学生认知程度、实践操作水平、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的发展情况、创意解决问题的表现等,以反馈劳动目标的达成情况。其中,配置水培营养液评价指标如下:能运用化学学科知识配置红薯营养液,掌握水肥营养液配置的步骤和比例(学科知识与劳动能力);能体会化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劳动观念);养成精细、严谨、节约的劳动习惯(劳动习惯与品质);通过称量、量取、溶解、装瓶等操作练习,感知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劳动精神)。
(作者单位:杨凌,黄冈市红安县教育科学研究院;郭文凤,湖北省武穴中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