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研究

2024-07-09周陈胜

高考·中 2024年7期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策略研究高中生物

周陈胜

摘 要:SOLO分类理论是澳大利亚学者约翰·科利斯教授在认知发展阶段论基础上提出的,强调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是可视的、可被量化的,与当前的教学发展需求高度契合。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以及实践探究发现,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拥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且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表现出更强的优越性。将这一理论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接课标,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服务于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本文研究了将SOLO分类理论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策略,为该学科的改革提供新思路,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落实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显著的学科特征,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影响。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的影响下,核心素养培养成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也推动教学从“应试”转向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然而,细观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方式,部分教师依然偏重讲解学习知识,忽略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仅影响《课标》的深入落实,也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式是教师对一堂课、一个单元的设想,直接影响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进而决定其自身能力的提升程度。因此,围绕SOLO分类理论探究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对改善课堂教学状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SOLO分类理论的内涵及其应用的必要性

(一)SOLO分类理论的基本内涵

SOLO分类理论的提出者认为,学生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结构是可视化、可检测的,并称之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构”(英文译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缩写:SOLO)。该理论是一种评价方式,主要针对学生解决问题时呈现的思维特征,对学生当下的思维结构进行质性评价。评价层次分为:前结构层次、单点结构层次、多点结构层次、关联结构层次以及扩展抽象层次,为学生评价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处于前结构层次思维水平的学生,会表现出“答非所问”“不知道答案”等思维混乱、不理解的行为;处于单点结构思维水平的学生,会给出不太准确的回答,即学生大致明白,但只能获取一个或者有限的知识线索;处于多点结构思维水平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知识点,但无法构建知识框架,灵活变通能力较弱;处于关联结构思维水平的学生,已经能够构建知识框架,但受限于已学的知识,难以发散思维;处于拓展抽象结构思维水平的学生,能够给出具有创造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的回答,且能够演绎推理、举一反三。可见,SOLO分类理论提出的“分类”并非相互独立,而是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是一种更为科学的学生评价方式,可以作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参考理论。

(二)应用SOLO分类理论的必要性分析

1.满足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发展需求

教学方式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也是高中生物教师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教学方式的发展反映出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随着《课标》的不断深入实施,高中生物教学更强调深度教学、思维培养,与SOLO分类理论的融合,不仅让教学方式更多样化,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深度化、细致化发展。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认知和思维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将知识点融入详细的教学活动中。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会借助教师设计的有效教学方案实现深度思考、主动探究以及广泛获取知识,有利于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生物学科知识[2]。因此,应用SOLO分类理论是优化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必然选择,满足了教学方式发展的需求。

2.满足高考评价体系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

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是教育部考试中心2014年研制的,旨在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为高校人才选拔和国家人才需求做保障,同时也对高中高考科目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高考评价体系与SOLO分类理论在理念、层次划分、评价目标等方面存在关联性,同时在应用中也是相互促进,共同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例如,在理念上,高考评价体系更注重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与SOLO分类理论的结构、层次模式不谋而合,同样都有利于深化学生思维深度、广度;在层次划分上,SOLO分类理论提出的五个层次从基础阶段逐渐发展到高阶阶段,体现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而高考评价体系也从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层次划分,强调借助不同题型、问题考核学生对不同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见,基于SOLO分类理论改革高中生物教学,有利于满足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新要求。

二、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根据SOLO分类理论,科学选择教学方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生物教材中包含的知识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是教师的教学“蓝图”。教学蓝图的绘制情况取决于应用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并在实际学情的基础上完成教学,反之则会降低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SOLO分类理论下,高中生物课堂是有层次,也是循序渐进的,要求教师摒弃一成不变的教学策略,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稳步提升。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例,这部分内容涉及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形成过程、多样化结构以及变形和水解等多种知识点,不仅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蛋白质,也为之后学习“细胞物质运输”等知识奠定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课标》也就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总体来讲就是要求教师从点到面、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地设计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方法下扎实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为此,在教学中,生物教师可以结合SOLO分类理论,对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总结,基于SOLO分类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蛋白质的功能”入手,生物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列举更多的案例,如头发、指甲以及蚕丝等,从宏观角度加强学生对蛋白质功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小组探究中围绕教材给出的例子,从微观角度总结人体蛋白质的功能。这部分的内容属于SOLO分类理论中的“多点结构”,小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关键信息,给出完整的回答。在讨论结束后,抛出问题:一个蛋白质是怎么实现这么多功能的?引导学生从蛋白质物质思考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同时,生物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身体部位、不同功能应用下的蛋白质外形,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更深层次的学习探究中。引出“氨基酸”之后,联系化学中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氨基酸、大分子蛋白质之间的关系。这一跨学科教学环节,属于SOLO分类理论中的“关联结构”层次,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点与知识点、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顺利解决问题。这样,在本章节的教学中,生物教师结合SOLO分类理论,首先对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分类,再综合分析具体学情,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借助有效的教学策略传递给学生,提高了生物课堂的灵活度,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3]。

(二)结合高考评价体系,引入SOLO分层评价

高考评估制度一直以科学为导向,在继承中包括创新,旨在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高考具有人才选拔功能,服务于选拔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SOLO分类理论与高考评价体系之间具有较高的适切性,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聚焦高考评价体系,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价的两大核心在于教师教学中的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而目前更偏重后者。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多依靠考试,以试卷成绩作为评价依据,无法体现学生的思维变化情况,不符合高考的考核标准。而结合高考评价体系,引入SOLO分层评价模式,生物教师可以确定评估证据,围绕学生思维发展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为例,这部分内容在初中生物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细胞产生新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还包含很多知识,如分裂方式、分类过程以及各个分裂过程的意义等。在教学中,大部分生物教师都需要引导学生从原来的“错误”概念中构建科学概念,如在最初阶段,部分学生容易忘记区分细胞分裂方式直接给出答案,很容易给出错误答案。在实施SOLO分层评价时,生物教师可以将整个第一节作为整体,分析学生掌握“细胞增殖”的水平表现,并结合各水平的表现情况制定评价标准,进而逆向设计教学方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之初,由于学生对细胞增殖的认识依然停留于初中阶段,所以会有一个“错误”印象,如认为细胞分裂是一个统一、同步过程,认为细胞分裂就是唯一的分裂方式等。针对这一阶段的情况,生物教师要借助初高中衔接教学,引导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学习,聚焦生命观念,使学生从科学角度更全面地认识细胞增殖,并引导学生重新构建“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立体知识结构。同时,在教学中插入提问,回应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以便了解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程度。在教学细胞周期时,由于知识点较多,且各知识点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所以部分学生很难完整地串联单一知识点,只能利用单一知识处理单一问题。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生物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鼓励学生结合视频播放的细胞分裂过程,观察、概括、总结细胞分裂周期。随后,利用静态图片随机展示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阶段,要求学生说出该阶段属于哪个周期、主要特征是什么等。这样,利用设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脱离死记硬背的模式,通过思考加工和处理获取的信息,为关联已有信息、生成问题结论做铺垫。总之,高中生物教师要利用SOLO分类理论改革评价模式,聚焦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落实高考评价体系。

(三)以SOLO理论为导向,设计学科问题链

问题链是一种有目的、有梯度的设计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实现自我答疑解惑。SOLO分类理论是基于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将其思维水平的提升变化情况分为不同阶段,使不可视的思维变化具有可视化、可评价性特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以SOLO理论为导向,设计融合不同层次的问题为学生设计具有关联性问题链,使学生的学习聚焦于制定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形成高阶思维能力,实现深度学习[4]。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为例,这部分内容有学生需要掌握的单点结构层次知识,如“提出假说”,认同生物研究是一个不断纠正、完善的过程,也有学生需要掌握的多点、关联以及抽象扩展结构层次知识,如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组成成分以及细胞膜带来的启示等。总体来看,这部分知识探究性强,涉及大量生物科学发展史,同时高中生自主探究欲望强烈,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为利用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例如,在探究“细胞膜的功能”时,生物教师以“细胞膜有哪些功能”为探究目标,从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以及抽象扩展结构五个层次设计一系列问题链,使学生借助问题链总结细胞膜的功能。问题一(前结构层次问题):以鸡蛋为思考对象,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说说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分别有哪些功能?问题二(单点结构层次问题):蛋黄如何与蛋清彻底分离的?以及在此过程中蛋黄最外层的组织发挥了什么作用?在生命体中,蛋黄表面的细胞膜发挥了什么作用?问题三(多点结构层次问题):结合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回答“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可以?推测细胞膜可能具备的功能”。结合教材中的图例,从图例中获取哪些信息?问题四(关联结构层次问题):分析蛋黄与蛋清分离、活细胞不能被染色等现象,推测原因。问题五(抽象扩展结构层次问题):说说细胞信息传递对生命体的意义。这样,以SOLO理论为导向,借助问题链的层层递进特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迁移、关联知识点,了解细胞膜的功能,体会细胞膜功能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SOLO分类理论是指导教师改革课堂模式的有效理论之一,该理论的应用有利于推动生物教学的与时俱进,助力学生学科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同时,SOLO分类理论有利于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步实施,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实现良性发展。为此,在教学实践中,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SOLO分类理论的落实,借助不断探究、实践和创新,推动该学科不断发展进步,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邱洁,韦艳艳.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生物作业设置和批改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20,36(1):57-59.

[2]陈海霞.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3]马宁.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23.

[4]韩冬艳.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23.

本文系2023年度石狮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研究课题“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生物单元作业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JZX2023-1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SOLO分类理论策略研究高中生物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问题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SOLO分类理论探讨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与教学衔接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SOLO视角下学生“物质的量”学习的思维发展水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