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现状调查与建议
2024-07-08李彬
李彬
[摘 要]传统的作业模式以巩固知识为主,题目数量大、形式单一,势必会造成学生作业效率低下、抄袭普遍等问题。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明确学生喜爱什么样的作业,以及什么样的作业能让学生减少无意义的重复性练习,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体现创新性、实践性,符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现状调查;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4-0066-04
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作”是创作,有“鼓励和进行”的意思;“业”即篇卷,也是一种工作或学习的过程。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1]。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然而,在实际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完成作业的“质”和“量”始终不尽如人意。传统的作业模式以巩固知识为主,题目数量大、形式单一,势必会造成学生完成作业效率低下、抄袭普遍等问题。怎样的作业是优质的、高效的,且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新的作业观,指出在作业功能上,应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在作业内容上,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在作业形式上,应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在作业容量上,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2]。学生喜爱什么样的作业?什么样的作业能让学生减少无意义的重复性练习,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体现创新性和实践性,符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呢?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当前九年级化学作业设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概况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笔者所在区域学校的学生,采用分层抽样和整体抽样的方式,抽取2000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实施
利用“麦客CRM”问卷系统和纸质问卷,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抽取的2000名学生展开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898份,有效回收率94.9%。
(三)调查内容
问卷从作业的数量、作业的形式以及作业的内容三个方面设计了作业能否及时完成、作业平均花费时间等12个问题,具体的内容设置见图1。
[作业能否及时完成][作业完成花费时间][作业不能完成的原因][作业完成后的感受][目前作业形式的助学程度][目前作业的主要形式][作业形式是否需要改进][作业内容满意度][作业中重复性题目的占比][作业内容的主要作用][喜欢的作业内容] [调查内容] [作业的数量] [作业的形式] [作业的内容]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作业的数量
在作业能否及时完成方面(见图2),能全部及时完成的占33.5%,经常及时完成的占62.7%,偶尔能完成和不能完成的共占3.8%。在作业完成花费时间方面(见图3),45分钟内完成作业的占84.3%,60分钟以上完成作业的仅有2.6%,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作业的数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基本控制在30分钟左右。在作业不能完成的原因方面(见图4),作业难度大的占28.4%,其他学科作业量多的占65.2%。在作业完成后的感受方面(见图5),稍感疲乏和没感觉的共占99.0%,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完成现有的作业基本没有负担。总体来看,教师平时布置作业的数量较为合理,出现少部分学生认为“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和“感觉作业多、难度大”的反馈,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知识、能力层次以及做作业的习惯和效率存在差异。
(二)作业的形式
在目前作业形式的助学程度方面(见图6),认为很有帮助的占63.6%,认为没有帮助,是负担的占23.5%。在目前作业的主要形式方面(见图7),认为目前的作业形式仅限于运用知识,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习问题和课上不理解的问题的占76.9%。在作业形式是否需要改进方面(见图8),认为很需要改进和需要改进的分别占23.3%和68.6%。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认可作业对化学学习有帮助,而对目前缺乏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主要以书面习题为主的作业形式不太满意,普遍对纯知识巩固类作业不排斥但兴趣不大,改进目前作业形式的愿望强烈。
(三)作业的内容
在作业内容的满意度方面(见图9),非常满意的仅占19.7%,不满意的占23.6%。在作业中重复性题目的占比方面(见图10),涉及较多的占82.4%,涉及较少的仅占10.0%。在作业内容的主要作用方面(见图11),认为有助于夯实基础知识、查找不足的占48.3%,有助于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占40.1%,认为有助于激发和维系学习兴趣的占9.7%。在喜欢的作业内容方面(见图12),喜欢探究实验、家庭兴趣小实验等实践性、趣味性作业的占67.1%,喜欢抄写或背诵类及计算类作业的占4.6%。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认可化学作业对夯实基础知识、查找不足、提升能力的作用,同时希望作业在题目的选择上应少而精、避免重复,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在内容的选择上,应选择能体现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以及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业。
三、调查总结与建议
(一)调查总结
从以上调查数据来看,目前作业的数量较为合理,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对于目前作业的形式,学生不排斥但兴趣不大,改进目前作业形式的愿望强烈;对于目前作业的内容,学生认可其对化学学习的作用,相较于内容简单重复、过于习题化的作业,学生更喜欢联系生活且富有趣味性,体现层次性和针对性的作业。通过综合分析不难看出,现在的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信息来源广、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枯燥无味、形式单一的知识重复类作业,他们更喜欢那种体现探究性、实践性以及个性化的作业。
(二)反馈与建议
1.作业总量要适中,注重差异性
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大多数教师都能明白过多的作业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如何给作业减量?减多少为宜?作业的数量要在能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尽量精减,而不是仅仅为了减少作业完成时长而随意减量。教师还要立足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进行科学的精减,尽可能做到少而精。不同的作业内容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不同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应用知识的水平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作业内容时,要明确针对的是怎样的学生群体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设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且有梯度、有层次的作业。对于知识接受能力弱、学习兴趣不大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有趣的基础知识巩固型作业,力求少而精,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而对于基础扎实、学习主动且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能够展现学生个性的作业。如在复习沪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以下两种类型的作业。
类型一:物质名片——根据本章氧气、二氧化碳、水三种物质的化学式、性质、用途、制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设计拟人化的物质名片(见图13)。
类型二:科普习作——以“××自述”为题,采用第一人称,联系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从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等方面写一篇有关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科普习作。
作业样例:
氧气的自述
大家好,我的中文名叫氧气,曾用名“养气”,我的名字是我国清末学者、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取的,意为“养气之质”,外文名为O2。
我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虽相貌平平,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我。外界的温度影响着我的体态和肤色,当温度约为-183 ℃时,我会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当温度降到-218.4 ℃时,我会变成淡蓝色的雪状固体。作为气体时,因为体形稍胖(外号“二胖”),平时比较懒,多在陆地较低处聚集生活,很少去登山和下水,所以在高山流水中很少见到我的身影。正因如此,许多登山和潜水爱好者进行户外活动时必须带上我,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在我的空气家族中,始终掌权的是老大哥氮气,他的势力十分庞大。我虽排行老二,但因为我的性格活泼,喜好交友,所以在家族里威望较高。
正是因为与生俱来的活泼开朗的性格,让我结交了很多要好的伙伴。在我的帮助和支持下,他们都能释放出大量的热,绽放出绚丽的光和焰。比如,碳朋友成为烧烤美食的主力军;磷妹妹成为制造烟幕弹的主要原料;镁姐姐能用于制作闪光弹和照明弹;铁哥们成为假日里“打铁花”节目的主角。
我的家族基因(氧元素)特别强大,遍布物质世界的各个角落。获取我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从空气家族中分家得到,也可以让水娃通过“高温桑拿”或“电流SPA”获得,而在实验室里常用高锰酸钾固体或者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我。
当然,我也有淘气的时候。 由于我过度热情,常使得食物容易腐烂,金属哥们的光鲜外表变得暗淡,甚至伤痕累累、破烂不堪。我的这些举动使得人们有时会想方设法地与我断绝关系。
这就是那个既可爱又可恨的我,你们喜欢吗?
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出发,设计少而精、趣味性强的作业,针对性会更强,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易于学生接受,完成效率也会更高,而且在帮助学生梳理汇总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作业形式多样化,突显实践性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尽可能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开展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模型与解释、符号与表征等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高阶思维活动[3]。同样地,化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采用不同的形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突出作业的实践性。如在上完沪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新授课后,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第50页的“练习与实践”第10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小实验“制作叶脉书签”,具体设计实验活动单(见表1),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完成制作过程、展示活动成果。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实践平台,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合作、勤于动手、沟通协调的能力,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又如,在教学沪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9章第3节“环境污染的防治”后,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第112页的“活动与探究”第2题,设计实践调查活动——“学校所在地区水体污染源及其治理建议”,并设计学生活动调查表(见表2),布置学生课后分组合作完成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能够主动归纳出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真切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从而能从实际出发提出防治水污染的合理化建议。
设计和使用好形式多样的实践性作业,既能让学生积累更多、更丰富、更细致的感性材料,又能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作业内容图表化,体现创新性
文本类作业作为课后作业设计的主体,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在文本类作业中将知识图表化,即用图表语言来表达,同样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提及的“图表语言”是指包含一定信息的各种图或表,可细分为图形语言、图像语言和表格语言,它们不仅是形象思维的载体和中介,还是实现思维进阶的一个重要工具。图表语言作为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能将抽象的文字语言通过图或表转化为更为直观的知识信息。将学习内容图表化,能够重建知识结构,实现深度学习,形成学科经验和方法模型,体现作业设计的创新性。如在进行“开启化学之门”单元复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所学基础知识转化为图表语言(见图14),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
通过梳理基础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学生能够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知识记忆的效率,在完成基础知识巩固的同时,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更好地展现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是课程动态的生长和延伸,是素养价值体现和关键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化学作业设计必须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充实新内容,创设新形式,让作业发挥其应有的功能[4]。不同类型的作业的确具有不一样的价值,注重精简、多样、分层的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寻找到价值感和存在感,体验成功和创新的快乐。
[ 参 考 文 献 ]
[1][2] 马燕婷,胡靓瑛.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 缪陈亚.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4(1):26-27,46.
(责任编辑 罗 艳)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深度教学视域下初中化学‘图表语言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2021/02/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