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椭圆中的蝴蝶模型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2024-07-05邱富金
[摘 要] 蝴蝶模型在解析几何中十分常见,开展模型解读、挖掘模型本质、总结模型问题十分必要. 文章以椭圆中的蝴蝶模型为例,开展模型深度探究,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 解析几何;蝴蝶模型;特征;考点;解法
蝴蝶模型解读
蝴蝶模型是解析几何的重点模型,从外形来看,模型形如两个三角形对顶角相接,因形似蝴蝶的翅膀,故称为蝴蝶模型. 蝴蝶模型在解析几何中十分常见,是几何与函数相结合的典型代表. 探究解析需要把握模型特征,总结模型结论. 下面探究椭圆中的蝴蝶模型.
1. 蝴蝶模型
在图1所示的☉O中,△CFM和△DEM有共顶点M,两三角形的其他顶点F,C,D,E位于☉O上. 蝴蝶模型中隐含着相应定理,即蝴蝶定理:点M是弦AB的中点,两条弦CD和EF过点M,连接DE,CF,与AB分别相交于点P,Q,则点M为线段PQ的中点.
2. 本质探究
高考中直接考查蝴蝶定理的情形并不多见,常将蝴蝶模型与解析几何相结合,对其赋予“数”与“形”的特征.
蝴蝶模型背景下的椭圆综合题中,注重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该类问题本质上是研究椭圆的内接四边形,即两对接三角形的四个顶点构成的四边形. 其中形如蝴蝶的四边形通常由椭圆的两条相交弦来构建. 在实际问题中,并不会直接给定弦,而是设定两条弦过定点,或由某固定线的斜率来确定.
椭圆问题常围绕蝴蝶模型来构建,基于相交弦设定问题,如定点问题、定值问题、斜率问题等. 在具体求解时,注意分析模型特征,充分利用蝴蝶定理来推导条件,通过数形结合分析转化.
典例探究
椭圆中的蝴蝶模型问题多样,常见的有定点定值问题、斜率问题、弦长关系问题等. 下面结合实例具体探究,总结方法策略.
1. 蝴蝶模型中的定点问题
例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O:x2+y2=9,Q是圆O上任意一点,Q在x轴上的投影是点Q′,点P满足=,设点P的轨迹为曲线E.
(1)求曲线E的方程;
(2)若A(-3,0),B(3,0),过直线x=9上任意一点T(不在x轴上)作两条直线TA,TB与曲线E分别相交于点C(x,y),D(x,y)(异于点A和B),求证:直线CD过定点.
解析 本题为椭圆综合题,问(2)中的弦AB与CD相交于点K,构成了蝴蝶模型,可将其归为椭圆中的蝴蝶模型问题.
(1)该问求曲线E的方程,设点P(x,y),Q(x,y),由=推知x=x,y=y,将其代入方程x+y=9,可得+=1. 所以,曲线E的方程为+=1.
(2)该问求证直线CD过定点,可根据韦达定理,采用“整体代换”的方法解析,具体如下:
设直线CD的方程为x=my+t(t≠0),与椭圆+=1联立,并整理得(5m2+9)y2+10mty+5t2-45=0,由韦达定理得y+y=,yy=,Δ=180(5m2+9-t2)>0.
利用点坐标表示蝴蝶模型中两条弦所在直线的解析式,则AC:y=(x+3),当x=9时,y=;BD:y=(x-3),当x=9时,y=. 所以,=,化简得2xy-xy=3y+6y1①. 又xy+xy=2myy+t(y+y)=②. 综合①和②可得
x
y=
+2
y+
+1
y2,
x
y=
-2
y+
-1
y2.在直线CD的方程y-y=(x-x)中,令y=0,则x==. 分析可知,当
-4
+
-2
=0,即t=1时,直线CD过定点(1,0).
评析 上述为蝴蝶模型中的定点问题,解析时把握模型特征,采用传统的待定系数法来代换简化. 问题解析有两大关键点:一是把握蝴蝶模型中的两条特殊弦,结合相关点分设直线方程;二是灵活构造对称式方程,形成对应的方程组,巧妙化简求解.
2. 蝴蝶模型中的斜率比值问题
例2 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F,M在椭圆C上,△MFF的周长为2+4,其面积的最大值为2,试解决下列问题.
(1)求椭圆C的方程;
(2)直线y=kx(k>0)与椭圆C相交于A和B,连接AF,BF,并延长交椭圆C于D和E,连接DE,则AB与DE的斜率之比是否为定值?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为椭圆中的蝴蝶模型问题,其中△ABF和△DEF共顶点F,由椭圆的两条相交弦构建.
题设两问,第(1)问求椭圆C的方程,转化△MFF的周长和面积最值条件即可求出椭圆方程的特征参数. 第(2)问是关于蝴蝶模型中两条关键弦的斜率之比的问题,探索其值是否为定值,可采用“设而不求”“整体代换”的方法构建斜率之比.
(1)已知△MFF的周长为2+4,则
F
F+
MF+
MF=2a+2c=2+4,其最大面积S=·2c·b=bc=2,解得a=,b=1,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y2=1.
(2)第一步,设定点坐标:设点A的坐标为(x,y),则点B的坐标为(-x,-y).
第二步,构建方程:推得直线AD的方程为x=y+2,将其代入椭圆C的方程,整理得[(x-2)2+5y]y2+4(x-2)yy-y=0①. 又+y=1,代入方程①,化简得(9-4x)y2+4(x-2)yy-y=0.
第三步,斜率推导:设点D的坐标为(x,y),点E的坐标为(x,y),则yy=,所以y=,x=y+2.直线BE的方程可以表示为x=y+2,同理可得y=,x=y+2. 所以,直线DE的斜率为k===9·=9k,即k∶k=9∶1.
评析 上述蝴蝶模型中的斜率比值问题,属于解析几何中的斜率问题,探究解析时关注模型特点,采用“设而不求”“整体代入”的方法简化斜率比值. 问题突破有两大关键点:一是把握蝴蝶模型的相交弦的位置关系,推导所在直线的方程;二是充分利用类比推导简化的方法,整体代入化简直线斜率比值.
实际上,可推广上述椭圆蝴蝶模型中的直线斜率比值结论,在求解相应问题时直接使用. 具体如下:
如图4所示,在椭圆C:+=1(a>b>0)中,其左、右顶点为A,B,椭圆C的弦PQ过定点M(t,0),则k·k=
3. 蝴蝶模型中的弦长关系问题
例3 如图5所示,已知椭圆E:+=1(a>b>0)的一个焦点与短轴的两个端点是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点P
,
在椭圆E上.
(1)求椭圆E的方程;
(2)设不过原点O且斜率为的直线l与椭圆E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和B,线段AB的中点为M,直线OM与椭圆E相交于不同的两点C和D,求证:MA·MB=MC·MD.
解析 本题同样为椭圆中的蝴蝶模型问题,椭圆的两条弦CD和AB构成蝴蝶模型. 本题第(2)问为核心之问,求证弦长之间的关系,涉及四条弦,探究解析可采用“联立方程”“整体代换”的策略,即设点的坐标,推导线段的长,再整理化简.
(1)把握几何特征,可得a=2b,再结合P
,
在椭圆E上,可得椭圆E的方程为+y2=1.
(2)设直线l的方程为y=x+m (m≠0),点A(x,y),B(x,y),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有
y=x+m,
+y2=1,整理得x2+2mx+2m2-2=0. 结合韦达定理得x+x=-2m,xx=2m2-2,且Δ=4(2-m2)>0,可知参数m的取值范围为(-,). 由点M的坐标
-m,
推得直线OM的方程为y=-x,与椭圆的方程联立,有
y=-x,
x2+4y2-4=0,可得点C
-,
,D
,-
. 结合点的距离公式得MC·MD=(-m+)·(m+)=(2-m2),MA·MB=AB2=(x+x)2-xx=(2-m2),所以MA·MB=MC·MD,得证.
评析 上述蝴蝶模型中的弦长关系问题,证明弦长乘积相等. 解析采用的是“联立方程”“整体代换”的策略,即设点的坐标,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借助韦达定理推导参数条件,将弦长乘积问题转化为与坐标参数相关的代数问题. 问题解析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挖掘其中的隐含模型,即蝴蝶模型,把握模型中的两条弦的特点;二是联立方程,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教学思考
上述深入探究了椭圆中的蝴蝶模型,剖析模型特征,结合实例探究常见问题,并探索解题过程,总结破题关键点. 下面对教学探究提出几点建议.
1. 解析模型特征,挖掘模型本质
蝴蝶模型是高中几何中常见的模型,教学探究要注意模型特征的解析,挖掘模型本质,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模型. 上述模型探究按照“特征解析-本质挖掘-考点探究”来开展,探究过程具有连贯性、系统性,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教学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模型解析中的数形结合,即探究时结合直观的模型图象,引导学生关注其几何特征;二是挖掘本质立足知识考点,即引导学生挖掘、理解模型的本质,掌握对应的知识考点.
2. 关注模型考点,总结解题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深入剖析模型的知识重点,围绕模型开展考点探究,精选问题,总结解题方法. 上述蝴蝶模型的探究,围绕三大典例问题开展,分析了定点问题、斜率比值问题、弦长关系问题的破解思路,总结了相应的解题方法. 教学引导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引导,即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二是解法的归纳总结,即开展解后反思,让学生充分认识问题,掌握解题策略.
3.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模型问题的探究教学要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上述蝴蝶模型的探究为例,其涉及了数形结合、模型构建、方程思想等,教学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讲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第二,结合模型解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第三,升华数学思想方法,促使学生独立使用数学思想方法构建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