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历程研究
2024-07-05赵炜华黄钊燕姣胡月琦吴玲
赵炜华 黄钊 燕姣 胡月琦 吴玲
摘 要:为清晰化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现状的历史成因,系统总结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过程,从行业管理改革、市场发展特征,以及汽车行业发展历程视角,回顾我国在不同历史阶段汽车维修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史具有历史阶段特征,其不同阶段问题与特征与我国经济、社会、管理状态匹配。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分析汽车维修行业,结合行业发展历程中的遗留影响,可以明确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现状中的问题,启示相关人员研究行业问题解决方案。
关键词:汽车维修 行业管理 市场特征 发展历史
1 引言
至2023年6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4.26亿辆,汽车占比76.99%,新能源汽车占4.9%且高速增长[1]。全国有44万家汽车维修厂,包括4S店和大型汽修厂,占比15%-20%。部分4S店和大型维修厂占25%-30%,小型、技术较低的维修厂占50%以上[2-4]。但与此同时,高速公路服务区汽车维修业务多年以来变化甚小,“小、弱、散”的局面一直未能改变。无论是企业规模、技术力量、维修服务设备,甚至经营模式都与多年以前的状态一样。
目前关于汽车维修行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杨焱[5]针对汽车后市场连锁经营提出了经营模式及管理模式。朱龙良[6]就政策法规角度,为优化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监管法律体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王志江[7]的研究发现,通过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策略对汽车维修行业实施宏观调控,有助于行业规范化发展。贾赛[8]结合产业组织学理论与维修产业特点,构建三维评价体系,分析子系统及市场绩效。何静[9]研究了我国汽车维修业现状、问题,探讨服务质量测评模型与应用。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汽车维修相关问题更多依赖于市场的自发组织和演变,并未成为研究领域热点。
庞大的汽车维修市场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向同行,行业的发展经历过管制、开放、改革、繁荣、发展等历程,虽然总体向好,也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但行业当下需求特征与市场供给和行业管理等之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解决。当下很多行业问题的存在,不仅受到行业历史渊源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交通运输行业改革的影响。行业管理、市场格局、市场供给、社会需求之间均呈现出快速变化的状态交融下,从行业发展历程中厘清当下行业问题产生根源,有利于找到当下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 产业发展历程
2.1 建国前的汽车维修行业
我国汽车维修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在汽车工业空白阶段,维修主要集中于存量汽车功能维护性维修。1920年,上海29家企业开始从事汽车维修,全国汽车保有量仅2279辆。1937年至1945年,日军封锁沿海港口导致进口配件困难,非日占区配件生产企业增至400多家。1943年,我国自制汽车配件占总供应量的19.6%[10]。
2.2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汽车维修行业
新中国成立后,汽车维修模式多样,无统一标准。全国仅剩百余维修企业,政府协助私营企业恢复生产。中央成立全国废旧汽车整修委员会,奠定新中国汽车维修业基础。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1957年形成多层次维修网络,但手工操作、作坊式生产,效率低,质量差。
2.3 行业初创期的汽车维修行业
20世纪60年代,汽车维修企业锐意革新,加强管理,公众维修企业纷纷涌现。20世纪70年代,交通部提出作业机械化、检验仪表化发展方针,推动技术革新。至1979年,我国汽车大修能力达10万余辆。
2.4 初步发展期的汽车维修行业
1983-1989年,我国汽车维修业迅猛发展,企业数量翻数倍,年平均增长率38%。此时间段以数量和规模扩张为主,企业以国有制、集体制为主。大型企业运输处或国有运输公司发展而来的维修企业,因配件不足、技术水平低、经济类型单一,修车难问题仍存在。
2.5 转型发展期的汽车维修行业
20世纪90年代后,汽车维修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经济性质变化。配件市场繁荣,国有大型企业不再主导维修市场。1997年底,全国维修厂点22万余个,从业人员350余万人,年产值近180亿元,形成广泛、齐全的维修网络,基本解决“修车难”。
2.6 高速发展期的汽车维修行业
1998年起,欧洲品牌汽车4S店逐步进入我国,以其紧密的产销关系、优质服务环境及强烈服务意识,为我国汽车维修市场带来新变化。2002年,维修量首次破1亿辆次,2006年达1.96亿辆次。
2.7 业态调整优化期的汽车维修行业
2011年至2018年,我国汽车销量连续增长,乘用车、商用车及私家车增速明显。尽管近年销量下滑,汽车保有量仍上升,且保有量的增长推动维修行业发展。2011年,全国汽车维修企业超51万户,从业人员超440万,销售收入266.5亿元,利润14亿元,年增速约10%。期间,互联网经济带来模式变化,4S店服务模式受诟病,行业发生新变化,涌现新行业模式。
3 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发展与改革
3.1 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的基础与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维修市场走向开放,快速发展。1986年,《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行业纳入市场经济建设轨道。1990年,《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颁布实施。1991年,《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办法》规定各级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维修质量管理工作。1992年,《汽车维修合同实施细则》发布,维护汽车维修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和保障当事人权益。1996年,《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出台。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实施,为机动车维修管理奠定法律基础。2005年,《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颁布,废止旧法规,对维修企业资格、等级等问题作出详细规定。2006年,《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发布,强化行业人员管理,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
3.2 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机构与模式
我国汽车维修市场的管理实行的是由国家交通运输部进行业务指导、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领导下的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从管理部门的职能、隶属关系、机构编制等情况看,全国可分为专业管理模式和综合管理模式两类。
专业管理模式独立于运输管理机构,直接隶属交委,具有机构编制、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各地职能不同。主要职能包括汽车维修市场管理、车辆技术管理等。综合管理模式隶属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内设科室,主要职能为市场管理和车辆技术管理,兼有节能减排等技术管理。各级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开展市场准入、从业人员管理、质量监督、秩序规范等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汽车维修业的标准政策法规。
3.3 汽车维修行业监管方式
《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暂行办法》包括开业和歇业技术条件,把质量信誉考核与监督检查结合进行,以事后监管为主,在检查中发现问题,依规依法处理,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目前,各地多采用综合管理模式履行汽车维修管理职责。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通过制定规定及细则、开业审批、维修质量监督、维修经营行为稽查、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对汽车维修市场进行管理。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制定省内统一执行的管理实施细则和决策型工作。市级或县级管理机构负责实施行政许可、维修质量监督等,采取专项治理、巡查等方式。相应的国家、省级、市级、区级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应运而生,承担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等职责。
4 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4.1 行业规模
近年来,新成立企业数量逐年攀升,市场规模保持增长。2019年市场规模约6770亿元,2020年预计达7490亿元。企查猫数据显示,2011-2019年新成立企业数量逐年增长,2020年新增51737家,较2019年下降。
4.2 行业经营模式
我国代表性的汽车维修企业经营模式有:三位/四位一体经营模式、维修连锁、特约维修、综合类特约维修。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大量非汽车维修市场主体依托互联网优势进入行业,形成新经营模式,具有迅速开拓市场的能力,占相当比重。
4.3 仍然存在的问题
4.3.1 行业多年沉疴一直存在
我国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占少数,多数为小企业或街边档口。具备大修能力、能承担各项维修业务的不足15%,小企业设备落后,质量不过关。行业存在不规范作业、过度维修、零配件质量差、4S店价格高和技术垄断等问题。
4.3.2 汽车维修行业整体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管理主要涉及市场制度及行业发展前景规划等,但由于汽车工业和维修行业兴起时间较短,管理制度相对落后。维修管理主要集中在维修间隔控制和维修结果评估,尤其对于经营模式的行业发展指导,以及市场主体作用发挥的服务方面,一直缺少有效手段。
4.3.3 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发展落后
在当前行业中,创新型人才不足,维修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小型维修厂内工人缺乏理论知识,对汽车运行相关知识理论了解甚少,导致维修质量较差。
4.3.4 汽车维修行业技术发展滞后
受工作环境和传统观念影响,我国汽车维修职业分类认可度不高,人才和专业技术水平低于行业发展水平。新能源汽车发展对汽车维修技术提出新要求,但我国相关技术仍待开发,维修和检测技术相对落后,影响维修效果。
4.4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技术快速发展推动维修技术进步,使维修日益高科技化正向设备现代化、资讯网络化、诊断专家化、管理电脑化发展。汽车技术架构变化使计算机控制和电子技术大量运用,软件、电路、传感器等超传统汽车机电部分所占比重增大,对专业技术能力要求发生根本性变化。原有技术能力所从事的维修服务项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内大幅下降。
4.5 行业健康发展的动力
4.5.1 行业管理改革
我国汽车行业存在管理体制问题,相关部门需注重对汽车维修行业进行整体管理规划,确保发展建设合理,提升维修技术效果。原有的审批制限制了行业发展的同时,权力过度集中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但新一轮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改革实施过程中,取消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虽然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但事中事后监管的体系尚未明确,操作也各不相同,导致当下的监管实际上处于虚弱状态。应针对《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制度》进行升级和落实,重视地区汽车行业管理,针对无手续、价格不合理、技术落后的产业进行升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预判发展趋势,确保汽车维修行业有序发展。
4.5.2 借助互联网实现经营模式多元化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对于人们的消费模式带来巨大变化,近些年在汽车维修领域也表现出众。但汽车维修是一种技术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种,无论信息的获取模式有什么差异,都必须通过线下操作完成相关项目。这种线下服务供给模式虽然决定了汽车维修服务无法脱离实体店的特征,但对于信息获取的方便性、汽车维修服务的偶发性,以及维修成本的规模效益等方面来说,借助互联网将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互联网+下的汽车维修服务,将会造成传统汽车维修服务模式的大变化,提供了很多种组合的可能,也为行业利用大数据监管提供了基础,为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建立奠定了平台。
4.5.3 依托消费新动向发掘用户需求
随着汽车使用普及程度的提高,汽车文化产品作为汽车维修服务拓展的新业态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从原有的维持和延续功能类的汽车维修与服务,逐渐向使用场景中的不同诉求的满足方向转化。汽车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涉汽车类衍生产品的出现,形成了属于汽车维修服务领域但有别于汽车功能维修维护类的新市场服务产品。该类产品与服务虽然并不是汽车运行所必需内容,但由于其附加值相对较高,且多为个性化定制类产品,在汽车服务市场上增长量较快。因此,如何利用现有汽车维修服务的线上线下资源,依托线下服务门店,发掘汽车用户需求,形成新的汽车服务产品也是汽车维修行业应该在转型升级中关注的问题。
4.5.4 技术与人才并举重塑行业形象
汽车维修是劳动与技术紧密结合的行业,我国目前汽车维修技术及专用工具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异。技术的载体是承担具体工作的人,是实现目标功能的主体。但由于汽车维修行业的社会认知原因,主动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人员,尤其年轻人较少,导致行业发展中出现人才匮乏问题日益严重。虽然从事相关技能培训和教育的机构不少,但行业形象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5 结论
本文总结了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历程,经历了建国前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行业初创期、初步发展期、转型发展期、高速发展期、业态调整优化期七个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后市场之一。通过对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机构模式、市场监管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从行业管理改革、借助互联网实现经营模式多元化、依托消费新动向发掘用户需求、技术与人才并举重塑行业形象四方面建立并完善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体制和模式。
基金项目:陕西省交通运输厅项目:高速公路汽车维修服务模式研究(21-28R)。
参考文献:
[1]李茜,王昊,葛鹏.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展望[J].汽车实用技术,2020(09):285-288.
[2]张香莎.探讨汽车维修企业服务质量测评及改进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5(01):262-263.
[3]邵雅琪,赵辛.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知识经济,2018(12):66+68.
[4]王萌,胡广亮.我国汽车维修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时代汽车,2018(04):135-136.
[5]杨焱. 汽车后市场服务连锁经营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6]朱龙良. 汽车维修行业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6.
[7]王志江. 政府对汽车维修行业规范化管理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8]贾赛. 机动车维修业市场绩效评价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7.
[9]何静. 汽车维修企业服务质量测评及改进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10]巩跃辉.ZS集团汽车后市场发展研究[D].宜昌:三峡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