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框架与培养路径研究

2024-07-05庞敬文许晋赵丽妹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7期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共同体

庞敬文 许晋 赵丽妹

[摘  要]  我国正处于教育数字化转型阶段,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关于数字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在职教师,对职前教师关注度不够。因此,本研究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提升三个教学环节构建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框架,包括数字教学设计、数字课程开发、数字教学实施、数字教学组织、数字教学评价、数字教学反思与数学教学研究能力7个二级维度,以及35个三级维度。同时,围绕教学支持和个人发展视角探讨当前学校培养、个人发展、社会需求三个因素对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习得与发展的影响,据此提出夯实数字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制定明晰的数字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构建数字教学能力提升学习共同体以及实施赛训一体化培养模式四条培养路径,为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思路。

[关键词]  职前教师;教育数字化;数字教学能力;共同体;赛训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6120(2024)07-0073-14

一、问题的提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师范教育与职后培训是相互分离的,这就导致了培养目标单一、模式僵化,毕业生实际教学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1]。“教师教育”替代“师范教育”首次出现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依据入职与否,分为职前和职后教师教育两个阶段[2]。教育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培养应该与时俱进,顺应不同时代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潮流[3]。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就是为了使其形成教育和教学能力[4],因为相对于其他教育资源,招募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劳动力进入教育

收稿日期:2023-11-24;修回日期:2024-01-07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支持高阶思维发展的智慧课堂构建及应用研究”(编号:JJKH20180039SK)。

作者简介:庞敬文,女,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智慧教育,数字化学习环境。

许  晋,男,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智慧教育,数字化学习环境。

赵丽妹,女,大化瑶族自治县实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数字化学习环境。

引用格式:庞敬文,许晋,赵丽妹.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框架与培养路径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4(7):73-86.

Citation format:PANG Jingwen,XU Jin,ZHAO Limei.Study on the Framework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the Digital Teaching Competence for Pre-service Teachers[J].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2024(7):73-86.第7期2024年7月    庞敬文  许  晋  赵丽妹: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框架与培养路径研究No.7Jul.2024系统将危及教育质量[5]。因此,为适应数字时代发展,应以师范生培养作为切入点,从根源上解决教师数字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保障师范生接受良好的教学思维培养与教学技能培训,确保其在入职后能够为下一代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师范生培养是师资储备的关键环节,师范生的身份特征具有二重性,既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又是将要教书育人的未来教师。对不同身份制定的培养要求是不一样的,倘若仅仅以师范生为出发点,学习与发展都会受限于学生视角;以职前教师的角色为培养目标则可以强调职业发展方向。学习、训练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需求,职前教师在大学校园里的学习都是为了胜任教师的职业而做的储备[6],结合我国高校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时代赋予职前教师的新角色、新定位,职前教师在报考师范专业后亟须重新审视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教学能力新要求,从教学专业的储备知识、发展能力、实践反思角度出发,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构建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框架,以期为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数字教学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二、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内涵释义  (一)教育数字化

数字化,是由人们生活的现实空间映射而成的孪生数字空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依靠调用现实空间中的元素实现[7],具体指计算机通过量化、编码将复杂多变的人类信息转化为可度量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数据资源。在教育领域,教育数字化是指通过各类前沿数字技术工具资源的应用,辅助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移动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等技术的引入,使教育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将数字技术融入学习生活,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数字化时代是教育行业往无纸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的阶段,如同信息化时代提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培养应符合时代发展特点。进入教育数字化时代,数字信息技术融入教育行业,发展数字教学能力是未来教育的总趋势。

(二)数字教学能力

数字教学能力不是传统课堂教学能力的简单再现,而是要求未来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充分利用数字设备进行面对面、线上和线下的教学[8],数字教学能力的高低关乎数字化时代的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将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划分不同维度,能够清晰地呈现教师所要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参考行动导向原则的教学六步骤[9],有学者将教师数字教学能力解构为数字资讯、设计、开发、实施、评估五个维度[10]。一些学者认为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指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教学方法、模式、管理的创新以及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发展[11]。还有学者根据国际中文教学的特点将数字教学能力划分为教学设计、组织、管理、评价、策略和实践反思能力[12]。也有学者以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将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划分为数字教学资源开发、手段应用、管理、评价四个维度[13],或是认为数字教学能力指教师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工具和资源支持教学准备,选择教学方法、策略,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和改进管理与评估全流程的教学活动[14]。从各位学者划分的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维度看,划分标准不同,能力维度的构成要素也不尽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已有研究均未将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纳入数字教学能力范围,在终身学习型社会模式下,教学研究能力高低也是衡量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另外,当下研究大多聚焦于在职教师,对职前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关注较少。结合数字化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本研究认为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内涵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数字技术知识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灵活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工具,开展教学活动的综合能力。

三、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框架构建  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发展需要制定明晰的框架,以框架指导实施数字教学能力培育工程。另外,职前教师发展数字教学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在入职后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对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制定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发展目标时不应低于在职教师能力标准。根据前文内涵定义可知,职前教师具备数字教学能力是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服务,具体到课堂教学,教学活动可以划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提升三个教学环节。因此,本研究以三个教学环节为一级维度构建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框架,参考已有研究的框架维度划分思路和完成课堂教学主要涉及的教学能力,从《卓越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和《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中抽取包括数字教学设计能力、数字课程开发能力、数字教学实施能力、数字教学组织能力、数字教学评价能力、数字教学反思与数字教学研究能力7个二级维度,以及25个三级维度,如图1所示。

(一)数字教学设计能力

数字教学设计能力主要指教师利用数字知识和设备进行备课、设计教学活动、对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的能力[15],涵盖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模式和策略等。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清晰地反映其是否拥有扎实的学科教学理论、知识与技术和使用数字设备工具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教师在自身掌握了丰富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向学生输送教学内容,数字教学设计是整个数字课堂教学的预演稿本,如何选择数字工具辅助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数字教学设计隶属教学环节的课前准备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开始,也是成败的关键。首先,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将数字工具完美融入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教师和数字技术工具的辅助下获得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其次,数字教学设计能力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工作满意度,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求。最后,它还可以作为评价教师数字课堂教学效果优劣的分析依据,解决以往评价指标不明确、衡量标准模糊等问题。

图1  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框架

(二)数字课程开发能力

数字课程开发能力指教师以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等价值标准为导向,结合当地的资源现状以及时代育人需求,对潜在的课程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它们纳入课程和教学活动过程的能力。数字课程开发不仅能够将物理空间中的课堂、教材等搬到数字网络空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还可以因地制宜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了解、热爱自己的家乡,提高文化认同度,以此达到育人成长的目的。课程开发是检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教学法知识等基本理论功底是否扎实的试金石。我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长期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发达地区因地域优势,拥有丰富的智力服务获取途径,如学术报告、专家进校等,这些资源的有效获得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智力帮辅[16],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则缺乏相应的智力服务。因此,培养职前教师的数字课程开发能力,以便在入职后能够根据当地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开设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以及体现当地特色的数字化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能够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带来的智力服务获取途径不足问题。

(三)数字教学实施能力

数字教学实施能力指教师运用数字技术和设备完成正常课堂教学所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既包括课堂管理、语言表达、教学监控、教学媒体使用等能力,又包括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所需要的特殊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在教学中对数字工具的简单应用,而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利用技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能力。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教师数字教学实施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职前教师的数字教学实施能力培养致力于技术资源的发掘和使用,数字工具给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能够被引入教育领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从幻灯机引入教育领域发展到教师沦为幻灯片“放映员”,可以看出,技术工具的使用始终浮于表面。在大学课堂中培养数字教学实施能力,不仅能够深化职前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挖掘其对于数字化技术工具的使用潜能,充分发掘技术工具的应用价值潜力,实现在教育领域创造性地发展应用。

(四)数字教学组织能力

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反映了教师数字教学组织能力的高低。数字教学组织能力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托数字资源工具管理秩序、组织教学活动,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能力。伴随着数字化教育的日趋成熟,依托海量数据的支撑,数据驱动的教学组织活动已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17]。职前教师应能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工具组织教学活动、管理班级秩序和驾驭课堂。应用数字技术工具辅助教学,可以弥补职前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而无法开展高效的教学组织活动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支持,精准提升教育质量,助力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基于此,数字教学组织能力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利用数字技术辅助教学管理,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数字教学评价能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工具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创新提供了可行途径[18]。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评价能力表现在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字技术工具,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开展数据驱动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优劣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可以采用线上量表、线上小测验等数字技术对学生学业基本情况进行摸底,通过过程性评价,把学生过去的行为表现、成绩等与现在进行比较,及时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总结。另外,教师可以利用线上课堂作业让学生即时答题,系统自动评分,再根据分数情况判断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利用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阶段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进展、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引导学生利用评价结果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在课程评价上,提倡多元评价和综合考查[19],利用数字技术设备记录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活动、作业成果、合作情况等数据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以多维信息评价学生,提升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

(六)数字教学反思能力

数字教学反思能力指教师以课堂教学活动为反思对象,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设备对自身教学过程中的言语、决策、行为、方法、使用的技术工具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的能力。职前教师可以利用智慧录播系统、教师能力测评系统及班级优化大师等软硬件设施,实现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自动跟踪与记录、课堂教学过程的无感录制,从而收集教育数据。将数据与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框架进行对照,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所使用的教学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课堂管理是否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等,并且根据教学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加深对教师教学科学性的理解和认识。数字教学反思能力是职前教师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它能够帮助职前教师入职后快速实现从新手型教师向成熟型教师的跨越。

(七)数字教学研究能力

数字教学研究能力指教师通过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考试、评价及利用数字化教学设备辅助,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变成课题,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难题的能力。数字教学研究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根基。相较于其他研究者,教师常年扎根于课堂教学,对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先天的优势。由于教育问题具有复杂性,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因此,要在职前教师培养阶段就加大开展研究型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促进职前教师在反复的实践与研究反思中把握教学规律、探寻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以及各种数字技术工具的教育潜力和价值,逐步优化教学效果,实现专业成长。

四、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影响因素  近年来,新进教师数字教学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用人单位。本研究通过对职前教师和用人单位(包括中小学和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的调查访问以及对已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将职前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归结为:学校培养、个人发展、社会需求。由图2可知,学校教育培养职前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职前教师进入社会后一方面根据社会需求和终身学习理念提升自身的数字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培养出更高素质的新的职前教师进入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和新的职前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的不断发展又会促使社会对数字教学能力需求的进一步提升,进而反馈到学校,迫使学校教育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继续为社会输送拥有合格数字教学能力的职前教师。这三个因素相辅相成,每个因素之间都是双向作用,互相制约与促进,不断影响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发展与完善。当前,这三个因素虽然促进了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发展,但是也对其发展有所制约,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图2  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影响因素

(一)学校课程考核方式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发展需求

从理论层面看,职前教师对数字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深。职前教师的数字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大多来自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教育类课程的学习,这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数以期末考试为主。他们在保障课堂出勤、按时提交作业后便可以高枕无忧等到期末,通过突击复习考试内容就可以取得高分。然而,卷面分数只能够检测职前教师对数字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记忆程度,不利于考查数字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以及数字教学能力的增长情况。另外,职前教师的学习没有融入课堂教学,与教师缺乏沟通交流,整个课堂变成了教师一人的“独角戏”,产生的后果便是职前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将所学的数字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从实践层面看,数字教学能力的实训机会较少。实训是强化数字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然而现在的大学教育对数字教学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一方面,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资源投入水平与实际需求还存在差距,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部分职前教师只能够通过课堂观摩、视频资料等方式了解数字教学设备的使用方式和技巧,缺少亲自动手实训的机会。另一方面,现行的主流考核方式不注重能力考查或者缺乏相应的实训机制,导致职前教师习得数字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后,缺乏动力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增长教学技能。

(二)职业发展认知的滞后性限制了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提升

首先,职前教师长期生活在校园里,对自身专业发展及未来工作岗位不明了,对数字教学能力的发展需求不敏感,极易错失数字教学能力习得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职前教师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是影响数字教学能力发展的首要因素,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远景目标的持续牵引,学习积极性非常容易被外界的各种因素干扰。

其次,职前教师普遍缺乏自学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数字化时代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海量的知识被制作成数字资源搬上了各种学习平台,如知网、MOOC、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这些数字化技术工具为知识的获取和加工带来了便利性。职前教师的学习虽然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学习,但是在进入大学前很少有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至于部分师范生进入大学后失去了教师和家长的监管,暴露出自我约束力差、自学能力低等缺陷。

最后,大学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上课之外交流不多,原因在于高校教师同时兼顾教学和指导学生的任务,受限于精力与时间,教师无法对每一个学生给予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虽渴望与指导教师交流,以获得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但受限于“关系围墙”,交流反馈困难,从而造成了信息堵塞,制约了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习得与发展。

(三)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相隔离导致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培养脱节

社会需求体现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招聘要求上,最具代表性的应属中小学的岗位要求。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发展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然而近些年来,由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对掌握数字教学能力教师的需求量急剧扩大,而学校教育没能根据社会需求对培养方式及时作出调整,这就导致了职前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现象频繁发生。中小学一线教师与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之间除了项目合作、培养研训之外鲜有交集,中小学发现新入职的教师数字教学能力不能满足数字化教学的需求后,只能报告给教育专家或者教育管理者,教育专家或者教育管理者经过研讨、协商后,再传递给高等师范院校,高校教师根据相关要求作出修改后反馈给一线中小学。这样的反馈模式在高校教师和一线中小学教师之间产生了中间层,反馈过程环节越多越容易产生成效衰减。

五、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培养路径  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培养是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设置数字理论课程和实践训练,以此不断形塑数字教学能力。如前所述,学校培养、个人发展、社会需求三方面都影响着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发展,而最终落实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学校培养环节。基于此,应以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为主线,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为辅线,从夯实职前教师数字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制定明晰的职业生涯数字能力发展规划、构建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提升学习共同体,以及实施“赛训一体化”数字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四个方面探索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夯实职前教师数字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技能习得必须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支撑,数字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是将数字技术工具应用于教学后,对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观察研究、科学评价、凝练总结形成的理论观点和思想的总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开展数字教育教学活动的智慧结晶,能够充分体现数字技术工具服务于教学活动的适切性、服务性和发展性。

1.实施以数字教学能力提升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方式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坚持基本知识考核与实践应用考核相结合。卷面考试方式单一,不适用于检测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增长状况,因此可在期末考试前增加能力考核环节,采用“能力考核+理论检测”双轨制考核方式,改变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高分的传统考核方式。能力考核可以根据真实生活情境设计考核内容,充分挖掘生活情境的教育价值,培养职前教师数字教学应用能力。例如,高校教师可以以研究课题的形式开展教学,通过小组汇报、小组竞赛的形式考核职前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弱化期末考试的分数占比,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职前教师,促进他们在使用数字技术工具搜集、分析、总结、阐述相关资料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架构及教育观念。这可以通过鼓励创新教学、主动探索各种数字资源工具当中蕴含的教育潜力,将数字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促进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发展。

2.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教学能力的应用实践发展

政府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及相关资源的投资力度,为数字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保障[14],确保职前教师在学习数字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后能够及时获得实践的机会。数字基础设施分为硬件和软件设施,硬件设施包括智慧教室、智能多媒体、标准化微机室等,软件设施主要有智能录播系统、班级管理大师、数字教学平台等。职前教师应利用数字系统加强技术支持教学的实践技能训练,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促进数字教学能力的增长。例如,政府在保证硬件设施完备的前提下,应主导开发当地的数字教学平台,实现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互联。职前教师应利用数字系统加强技术支持教学的实践技能训练,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促进数字教学能力的增长。数字系统不仅能够存储大量的学习资源供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还可以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经过量化、统计、分析生成学习者个人的学习行为画像,将学习行为可视化,从而为实施个性化学习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制定明晰的职业生涯数字能力发展规划

职业生涯数字能力发展规划是一盏指路明灯,为职前教师的学习发展提供指引,当发现所学内容对未来职业发展有所帮助时,职前教师能够获得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可以从帮助职前教师制定明晰的职业生涯数字能力发展规划和创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数字学习空间入手,激励职前教师提升自身的数字教学能力。

1.以职业生涯数字能力发展规划为牵引,提升数字教学能力

为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需要,可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加入职业生涯数字能力发展规划模块,聘请行业专家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授课,帮助职前教师制定明晰的职业生涯数字能力发展规划,激发其数字教学能力的学习动力。教育专家虽然拥有丰富的教育及教学理论知识,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充足的研究经验,但是缺乏身处中小学的一线教学实践,容易割裂职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中小学一线教师虽然能够以亲身经历讲述中小学数字课堂中需要的教学知识和技能,但是讲述的内容大多缺乏系统性、连贯性。教育专家与中小学一线教师共同授课,既可以帮助职前教师在思想层面构建职业生涯数字能力发展规划,也能关注到职前教师在实践层面的认知发展,通过研究合作分别从专业理论视角与专业实践视角出发对职前教师职业生涯数字能力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客观地分解,唤起职前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为职前教师习得和提升数字教学能力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怎样高效学习指明方向。

2.创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数字学习空间,提供数字教学能力自主学习平台

职前教师制定了明晰的职业生涯数字能力发展规划后,其提升数字教学能力的动机将得到极大的增强,因此数字教学能力的习得与发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为职前教师创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数字学习空间,提供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机会。互联网不发达国家的教师都认为使用互联网可以提高学习质量,特别是在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需求方面[20]。因此,高校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在数字学习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提供“教学视频+教学材料+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21],职前教师通过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将问题归纳整理后把共性的问题和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以研究课题的形式重新分配给各学习小组。职前教师在自主探究及与他人合作中能促进知识内化和深度学习的发生,从而获得智力增长。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平台上的AI助手及时解答。另外,职前教师利用数字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还能够熟练掌握数字学习平台等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树立主动利用数字技术工具优化教学效果的观念。

(三)构建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提升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能够促进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教师教育中,共同体中的及时反馈有助于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22],教学效能感的提升又能够间接促进数字教学能力的增长。因此,通过学习共同体既可以打破“关系围墙”,又可以解决由于反馈不便引起的成效衰减问题,为职前教师、中小学一线教师、高校教师三者搭建沟通的桥梁。

1.以增长数字教学能力为驱动,构建校园学习共同体

共同目标是构筑共同体的前提条件,它能够将异质性的人群连接成一个共同体,唤起人们对共同体内建立新事物的创造力和热情[23]。高校教师是以提升职前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技能为授课目的,职前教师的学习目的是增长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竞争力,以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两者目标一致,因此可以将提升数字教学能力作为共同目标,在高校指导教师、职前教师之间构建技能学习小组、教学技能竞赛辅导小组、导师制学习小组等形式的数字教学能力提升学习共同体。职前教师在共同体的工作环境中参与实践活动,共享知识技能,通过对教师工作的观察和反思,以及与同伴及指导教师分享行动和见解进行学习。在学习共同体中,职前教师同伴之间的讨论交流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充分挖掘数字技术工具潜在的教育价值,在教师的指导下,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感。

2.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实习共同体

职前教师的课堂学习和实践只是习得了数字教学能力,教育实习才是数字教学能力实践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实习过程中,职前教师完全置身于真实而全面的教学场景,不再是被动地接收和学习间接经验,而是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由高校指导教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职前教师三者构建数字教学能力提升学习共同体,实习学校教师身处教学一线,了解基础教育现状对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最新要求,在为职前教师提供实际操作层面指导的同时还可以作为被观察、被模仿的对象;高校教师拥有扎实的数字教学知识,可从理论架构和思维逻辑等方面给予科学性指导;共同体中的及时反馈能为职前教师提供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在两位教师的指导下,职前教师可以快速提高数字教学能力。另外,高校教师通过共同体中的沟通交流可以及时获取基础教育现状和变革走向,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才培养方案既满足教师职业发展的质量要求,又符合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24]。

(四)实施“赛训一体化”数字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赛训一体化”指以学科竞赛项目为牵引,依据赛项内容把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相融合,围绕国家人才培养标准而展开的训练和实践活动[25]。数字教学能力虽不能以直观的形态被观测,但能通过竞赛得以体现。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通过举办多种教学技能竞赛,以赛促学,实施“赛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通过备赛过程的研训,提高职前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热情,增添训练特色。

1.构建结构合理的数字教学能力赛训体系

结构合理的赛训体系能够将数字教学能力培养效果最大化。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赛训体系大多以“挑战杯”和“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项目为竞赛牵引,由学院发布参赛通知,学生组队后在指导教师带领下,通过合作完成竞赛作品,经过学院初选、学校复选后参加省级竞赛。这种模式的竞赛队伍没有细化到班级,一方面没有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只有少部分学生从中获益;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差致使部分学生错过了报名时间。因此,可以建立四级组织管理体系,即班级负责组织动员以及初赛、学院预赛、学校复赛,最后推荐决胜出的作品参加省里的决赛。这样的赛训体系能够面向每一位职前教师,以竞赛的形式激发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训练热情,形成“以训促学、以学提能”的教学技能训练特色,切实促进数字教学能力的提升。即使是在比赛过程中被淘汰,参与者也能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从而对数字教学能力获得更好的理解。

2.制定数字教学能力评估量表

师范院校的评优评奖制度普遍以学生的综合成绩为主,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和参加各种教学技能竞赛提高综合成绩。这样的考核制度过于宏观,只看到获得的分数和证书,不利于评估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增长情况。因此,可以在高校教师、校外顾问、中小学教师、职前教师的合作下,依据职前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框架制定评估量表。通过量表测量职前教师学习表现、记录学习行为,发现暴露的问题,便于教育者及时动态制定教学决策提升学习成效。职前教师依据量表上的能力要求对自身数字教学能力发展情况展开自评与互评,可以对薄弱方面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依据量表便可以将数字教学能力增长情况纳入综合成绩考查范围,以此引导职前教师有意识地训练自身的数字教学能力。

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激励制度

“赛训一体化”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激发职前教师发展数字教学能力的主动性,但是个人能力增长得到的收益具有长期性、潜伏性以及滞后性,需要在求职过程中或者入职后才能显现。此外,职前教师多以小组合作形式参加比赛,作品的优劣只反映团队合作的紧密性和整体能力水平,奖励也是以小组为单位,并不能直观地观测到组内成员的数字教学能力增长情况。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激励制度以保证“赛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持续发展。师范院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由指导教师和学生推选出的学生代表共同担任评审委员,负责班级初赛以及依据量表对职前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发展情况作出动态评估。也就是说,不仅需要给参赛小组提供激励,还需要根据个人能力增长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

参考文献:

[1]曲铁华,郝秀秀.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演进历程、影响因素及特征(1978—2014)[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4):74-80.

[2]张元龙.对教师教育有关概念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11(1):7-11.

[3]丁钢,李梅.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J].教育研究,2014(11):95-106.

[4]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EB/OL].(1999-03-17)[2022-12-02].https://www.doc88.com/p-2992999516469.html.

[5]DARLING-HAMMOND L.Constructing 21st-Century Teac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6(3):300-314.

[6]张琳.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7]李永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构想与实践探索[J].人民教育,2022(7):13-21.

[8]刘清堂,吴莉霞,张思,等.教师数字化能力标准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5):14-19.

[9]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结构逻辑[J].教育与职业,2017(13):5-12.

[10]薛栋,武加霞.职业教育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参考框架、发展脉络与提升策略:基于2010—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1)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1(12):41-48.

[11]吴军其,任飞翔,李猛.教师数字能力:内涵、演进路径与框架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9):83-90.

[12]李晓东,刘玉屏,袁萍.国际中文教师数字能力模型构建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2(4):153-160.

[13]吴金航,谭涛.教师数字教学能力:价值意蕴、结构要素及培育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7):92-104.

[14]罗生全,郑欣蕊.教师数字能力研究的现实图景与未来展望[J].现代教育管理,2023(8):19-30.

[15]沈.论教学创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8):8-10.

[16]郭绍青,华晓雨.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城乡教育公平的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4):37-46,95.

[17]顾小清.教育信息化步入数字化转型时代[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4):5-9.

[18]吴砥,桂徐君,周驰,等.教师数字素养:内涵、标准与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23(8):108-114,128.

[19]孙刚成,徐艺心.综合实践课程的生长型评价:逻辑与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8):43-56.

[20]THU M T,PENH P.ICT Skill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High School Teachers of Inle Lake Located in the Nyaungshwe Township of Shan State in Myanmar[J].Green Learn,2022(2):29-37.

[21]余胜泉,汪凡淙.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特征、分类与管理[J].大学与学科,2022(4):66-81.

[22]CLARK S,NEWBERRY M.Are We Building Preservice Teacher Self-efficacy?A Large-scale Study Examining Teacher Education Experiences[J].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9(1):32-47.

[23]朱桂琴.论教师职前实践教学共同体的发展趋向及建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1):76-81.

[24]陈时见,刘凤妮.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目标定位与实践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22(2):15-21.

[25]武一婷.赛训体系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广东的实践探索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1):128-133.

(责任编辑:张  蕾)

Study on the Framework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the Digital Teaching Competence for Pre-service Teachers

PANGJingwen1  XU Jin1  ZHAO Limei2

(1.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7, China;

2.Dahua Yao Autonomous County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Guangxi, Hechi, 530899, China)

Abstract:China is in the stage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education, and the level of teachers′ digital teaching competence is the key to measuring the succ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Currently,mos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digital teaching competence focuses on in-service teachers,with insufficient attention given to pre-service teachers.Therefore,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and constructs a framework of pre-service teachers′ digital teaching competence from the three teaching links of pre-class preparation, in-class teaching and post-class enhancement;it includes seven secondary dimensions:digital teaching design,digital course development,digital teaching implementation,digital teaching organization,digital teaching evaluation,digital teaching reflection,and digital teaching research abilities,along with 25 tertiary dimensions.Simultaneously,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act of three factors-school cultivation,personal development,and societal demands-on the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e-service teachers′ digital teaching compet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support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four cultivation paths are proposed:strengthen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digit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formulating a clear digital career development plan,constructing a learning community for improving digital teaching competence,and implementing the ″competition and training integration″ cultivation mode,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dea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digital teaching competence of pre-service teachers.

Key words:pre-service teachers;digitization of education;digital teaching competence;the community;competition and training integration

猜你喜欢

教育数字化共同体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郭绍青: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发展阶段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晓明:以教育数字化推进“全民义务基本高等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姜强:自适应学习本质是个性化
爱的共同体
从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动向把握建设新方向
建设教育强国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