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创新路径的思考与探索

2024-07-04吴莉莉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未成年人阅读推广

【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承担着传播文化知识、传播科学精神的社会责任。本文在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核心素养培养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思明区图书馆为例,从馆藏资源、阅读推广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探索如何借助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核心素养培育工作,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8.2;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5—256—03

引言

进入21世纪,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未成年人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的基本纲要明确提出:“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其划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概况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并将其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1]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体现了我国公民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人文精神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的一大部分特殊读者群体是未成年人,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覆盖更为广泛。如何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研究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实践?笔者以厦门市思明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为例,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读者服务创新路径的思考和探索展开,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一、缺陷和契机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偏重于知识传授的应试教育,传统的教育忽视了德育、美育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育,不重视思维、创新、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导致少年儿童在核心素养方面有着严重的不足。这导致了不少青少年出现“空心病”、情感淡漠、缺乏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变多,许多少年儿童拥有更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图书馆的公益属性和良好的文化底蕴的形象,让家长天然对公共图书馆普遍信赖。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让学校、社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精神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培育。对于儿童阅读推广,当今的未成年人阅读服务领域与新世纪初期的公共图书馆一样,但它们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在理念、角度的革新,以及拓展服务方式和广度的问题。[2]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公共图书馆未成年服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聚焦“核心素养”,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注入新的理念开展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真正实现跨学科融合,培养多元化思维和视角,同时构建适合未成年需求的深度学习情境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能力,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是公共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服务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提炼的总体目标。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公共图书馆为未成年人服务创新路径

(一)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培养少年儿童阅读习惯

公共图书馆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场所,是信息和文献资料的搜集中心。阅读是建构知识体系、发展个体各方面能力及品质的原点和支点。著名学者、教育专家朱永新曾就阅读阐述他的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图书馆作为少年儿童的“第二课堂”,拥有载体多样、馆藏资源丰富、阅读环境舒适,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以思明区图书馆为例,近年来,根据未成年阅读量不断攀升,通过逐年增加图书藏书量和优化空间布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组织开展阅读活动,促进少年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学生要学会如何从一个接受学习者转变为一个自我学习者,这样他们才能够逐渐发展成为参与并促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人。近年来,各大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不同主题,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为未成年人阅读提供精准服务。以思明区图书馆为例,主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素养、情境走读、项目制学习、整本书阅读等方面提升少年儿童对未来生活的复杂社会环境的应对能力,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生活的核心素养。

1.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凝聚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成果,而中国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培养青少年从小热爱传统的兴趣和习惯,丰富文化积淀,是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职能部门的使命。思明区图书馆长年来围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富有节日气息,体现节日内涵、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以传统节日为媒介,组织少年儿童以浸润式的阅读活动,了解传统节日源流、习俗,将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智慧和精神传承,融入血脉与生活,讲好中国故事。

2.学习掌握现代化手段,提升创新意识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类多媒体层出不穷,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传播呈现多样化、虚拟化便捷性的特点,改变了中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并为他们打开了一个了解和感知世界的通道,同时他们也可以借由这些媒体平台为自己个人的思想和才华拥有更加广阔的平台,思明图书馆“小小荐书官VLOG创意短视频大赛”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活动主要是鼓励少年儿童运用自己的语言将所读之书通过镜头运用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在思明图书馆视频号进行展示,让更多人的通过视频荐书的方式重新激发大众热爱阅读的氛围。该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届,活动多次在学习强国、海峡导报官微等媒体刊登,访问量达244843人次,共收到近3000份视频作品投稿。

3.组织情景式走读活动,实现跨学科融合

走读活动实际就是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参与者调用各个学科知识内容,融会贯通。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职能部门,不仅在馆内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更需要走出图书馆融入广阔的真实社会情境中,让青少年了解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弥补青少年知识结构不足,激发学习兴趣。思明区图书馆自2018年至今举办四期“阅寻思明·文化记忆”走读活动。2018年“寻找厦门古城”街巷游之600年厦门古城遗址走一遍,循着《厦门记忆》一书踏访厦门老城街巷。2021年“唱响嘹亮队歌·遨游红色书海”组织青少年到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参观、现场特邀曾是“英雄小八路”原型人物何佳汝奶奶为孩子们讲述当初与战士们经历枪林弹雨的抗战经历,参与者在观展和学习中深刻体会少先队员的光荣与职责。2023年“如果建筑会说话”,以思明区老建筑作为载体,介绍中山路片区历史脉络、城市肌理和中山路骑楼、中西洋楼、闽南红砖古厝与厦门装饰风格。将书籍中知识与社会情境相结合,促进少年儿童知识结构完善,激发兴趣,而且通过思想交流激发少年儿童学习动机,亲子家庭的参与更让活动有延续性,家长与孩子之间对于活动的内容、意义有共同话题探讨。

4.构建项目式学习模式,探究多维度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少年儿童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只是间接经验,难免会有抽象、乏味、不够贴近生活。如果将读书与实践相互结合,多尝试把学来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获得反馈,深化认识,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融合,既能提升知识,又能拓宽视野。以思明区图书馆举办“我与自然相处的N种方式”自然阅读公益营为例,依托厦门当地有特色的公园,结合自然时令,设定自然主题课程,例如秋天的风、冬天的动物、自然的声音等以绘本故事、戏剧游戏、自然探索和手作等形式,通过感知、观察、探索、小组合作等方式阅读自然,唤醒儿童的自然感知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让他们真正体会文字描述的场景、情感等。

5.沉浸式整本书阅读,促进知识完整化体系化

大量地阅读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但仅仅依靠课本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小学生越来越倾向碎片化学习和阅读,难以静下心来深入阅读长篇文学作品。[4]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少年儿童提供系统的文本框架,完整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形成深度阅读的学习体验。以思明区图书馆开展思韵读书会为例,在选材上注重经典文学作品,比如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外国文学作品《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红色文学作品《小兵张嘎》等。在引导上,注重儿童日常阅读指导活动,课前填写《儿童日常阅读情况登记表》,及时了解儿童阅读书目、阅读数量和阅读喜好,授课老师及时梳理并当场与读者交流,帮助读者落实和规划阅读方案,从而促进他们积极阅读和思考,最终形成阅读规划和习惯。在表达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乐于分享的好习惯。在推动上,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鼓励提出见解和想法,讨论和交流,不断推动读者思维深度发展。在延伸上,对照实际生活,创设生动情境,引发读者内心情感情绪共鸣和感受,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场景和形象,身临其境感受书中的情境和人物,充分调动读者的兴趣,深入理解书中内容。在思考上,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边总结边思考,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和走向进行思考,留待给读者思考的空间,从而理解作者寄托的寓意和内涵。

三、建议

(一)顶层设计

以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公共图书馆和学校的一体化建设,构建融合发展,协同共进发展格局,共同制定业务标准,规章制度,联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深化合作。促进形成有关部门引导、社会参与、馆校合作、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社会资源

在“核心素养”需求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可以整合多方公共和社会资源,积极探索与学校、社区、机构、不同行业跨界融合,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满足未成年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共建、成果互享。例如在社区设立未成年人阅读指导服务站。

(三)人才培养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职能部门,是未成年人在课堂之外文化服务延伸阵地。一方面图书馆自身应在新形势下,聚焦“核心素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吸纳优质人才,培养专业人才。通过制定可持续性、有效的培训计划,从组织策划、沟通协调等全方位多元化精准性提升馆员自身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更新图书馆业务理念,打开视野,创新方式,从而为阅读推广活动制定系统化、深入、长远的规划,设置评估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加强与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联动,组建和培育具有专业化阅读推广队伍,通过定期培训提升专业理论素养,不仅要学习和掌握以儿童为本的理论,包括儿童成长阶段的心理发展、“核心素养”学科理论,还需要在践行活动中真正以儿童需求为第一出发点,观察复盘总结活动,通过内外兼修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

四、结语

核心素养是国家对国民素质的整体要求,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践基础,公共图书馆应深入分析未成年人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科学定位未成年人服务领域,以未成年人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的独特作用,不断注入新理念和新活力,积极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阅读推广体系,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联合学校、家庭共同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要构建多元合作平台,加强与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的沟通协作,促进馆校合作共赢。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应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未成年人服务中的应用,如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化信息推送系统、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未成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阅读需求。总之,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未成年人服务的创新路径,为推动我国儿童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婀娜,赵婷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N].人民日报,2016—09—14.

[2]范并思.图书馆与未成年人阅读服务专稿引言[J].图书与情报,2013(2).

[3]佚名.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J].早期教育,2021(52).

[4]杨丰落.核心素养下整本书阅读策略探微[J].新教育,2023(11).

作者简介:吴莉莉(1985—),女,汉族,福建同安人,本科,厦门市思明区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阅读推广。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未成年人阅读推广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浅谈工匠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传承
浅谈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未成年人网络购物合同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