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谚语英译研究

2024-07-04邵育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5期
关键词:一句顶一万句葛浩文跨文化交际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谚语是语言的精华,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智慧。本文以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葛浩文英译本为例,尝试从跨文化交际视域对英译本谚语进行批评和赏析,并结合以往研究提供准确的参考译文,以期提高译者的文化敏感性及跨文化意识,为今后相关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谚语英译;跨文化交际;《一句顶一万句》;葛浩文

【中图分类号】H315.9;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5—244—03

引言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一句顶一万句》描述了中国式的孤独感和友情观,被称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该小说目前已被翻译为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哈萨克语等多种语言,其中葛浩文和林丽君合译的英文版本于2018年4月开始出版发行。小说以上世纪河南农村为故事发生背景,包含许多脍炙人口的谚语,如“强龙不压地头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等。谚语承载着该民族独特的文化历史,英译汉语谚语必然会遇到各种翻译问题。本文以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葛浩文英译本为例,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谚语英译的问题,以期提高译者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谚语与文化

(一)谚语的概念

“谚”在古代汉语中范围广泛,是包括谚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俗语集合。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记载:“谚曰:‘众口烁金”;《商君子·修权》记载:“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随着音节的双音节化特点,“谚”和“语”结合成“谚语”。现代汉语对于谚语的界定更加清晰明确。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1]首次用狭义的谚语理解代替谚语的广义理解,指出“谚是人的实际经验之结果,而用美的言词以表现者,于日常谈话可以公然使用,而规定人的行为之言语。”随后,其学生薛诚之在《谚语研究》[2]中最先提出谚语是一种语言形式,并总结“谚语是人类于各时代所积累下来的实际观察以及日常经验的成果,为的便于保存和传达,乃自然地以一种具有意识、简短、均衡、和谐、机灵诸特征性地便于记忆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作为人类推理就,交往,及行动的一种标准。这种语言,我们称之为‘谚语。”罗圣豪在《论汉语谚语》[3]中认为谚语“在语法上是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基于经验的观察或判断。”总之,谚语一般源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实践,包含了人们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总结。通过谚语可以传达价值观念、传承农业经验等。比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告诉人们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提醒人们清明节前后,正是抓紧春播的大好时光。

(二)谚语的特征

谚语的特征明显,孙维张在《汉语熟语学》[4]中高度概括了谚语的特点,即语言性质上具有言语性,结构形式上具有韵语性,语义内容上具有丰富性、知识性和教育性,语言风格上具有民族性。王德春等在《汉英谚语与文化》[5]从语言特点、内容特点、社会功用及谚语来源这四方面概括了谚语的基本特征,即在语言上,谚语是语言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言简意赅,通俗生动,富有韵律;在内容上,谚语是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包含特定的文化色彩;在社会功用上,谚语启迪人生,指导人们的行为,有传授经验、道德教育、宣传鼓动等社会功用;在来源上,谚语源于人民的实际生活经验,主要源泉是民间口语,也有一部分来自书面文献。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要准确地传达谚语的寓意,译者不仅要有高超的语言技巧,还要有深刻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一句顶一万句》中三个谚语的英译

本文以《一句顶一万句》中三个谚语为例,从跨文化角度分析谚语的翻译策略,并结合以往研究给出笔者的参考译文,为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例1:想借给他娘做寿,摆个场面让老段看看。借人的阵势,让老段明白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

葛浩文译:So he decided to show Duan what he was up against by celebrating his mothers birthday. It would be one way to show the newcomer that an out—of—town dragon should never try to outdo a local snake.

小说中铁匠老李想借着给他娘做寿树威风,让新搬来镇上的铁匠老段明白自己在当地的势力。“强龙不压地头蛇”最早出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四十五回,当时孙悟空和车迟国假国师打赌祈雨,假国师没有礼让悟空,反而自己先行求雨,悟空见状说道:“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人。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该谚语后用于比喻外来实力虽然强大,但也压不住盘踞在当地的势力。葛浩文将该谚语译为an out—of—town dragon should never try to outdo a local snake,译文将谚语的部分内涵得以呈现。“强龙”并不单指强大的龙,而是外来的强大的龙,out—of—town dragon特意指出老段newcomer的身份,充分体现了“外来的”含义。“地头蛇”不是指地头的蛇,而是指当地的蛇(local snake),和前面外来的龙形成对比。但是该译文中“龙”的翻译并不恰当。“龙”在中英两种文化中所代表的含义截然不同。“龙”在中国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含龙的表达大都充满美好寓意,如中国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期盼,但西方世界却谈dragon色变。英国历史上的dragon最早见于英雄叙事长诗《贝奥武夫》中的描述。该书中dragon是一只会喷火的怪兽,爱重钱财,发现自己看守的金杯被偷后,火冒三丈冲入王国肆意破坏,后与英雄国王贝奥武夫搏斗,两败俱亡,dragon在欧洲文化中便成为贪婪邪恶的象征。该译文将带有美好寓意的中国龙翻译成西方贪婪邪恶的dragon,显然不妥。

那么,中国“龙”该如何翻译?汪滔[6]和吴伟雄[7]赞同龙的dragon译法,认为西方读者在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过程中不会对中国人眼中的“龙”熟视无睹。但笔者认为该译法会使西方读者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和寓意思想,从而对中国产生不良的初印象。蒋红红[8]和帅存勋[9]则支持“龙”的音译,即“龙”译为Long,认为该种译法保留了中国原汁原味的文化,虽然外国读者初次遇见这个词会有点困惑,但是经过了解就会慢慢接受其成为他们词汇中如kungfu,toufu等的外来词。但long在英语中本身意思就很多,如“长的”“漫长的”等,易引起歧义,且long在英文中音译不是“龙”,而是“狼”。既选择音译,其英文发音也应和“龙”相近。随后不少学者[10][11][12]主张将“龙”音译为Loong。该译法已有广泛的使用基础,如李小龙的英文名是Lee Siu Loong,新加坡第三人总理李显龙的英文名为Lee Hsien Loong。此外,Loong含有两个o字母,恰似龙的两只眼睛;在书写上和long(长的)相像,符合龙身长的特点,并且有些西方人已有用loong loong ago替换long long ago的习惯,故该种译法最为恰当。

例2:那年老汪十二岁,便把老汪送去开封读书,希冀老汪十年寒窗能做官,一放官放到延津,那时再与熊家和廉家理论。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意思。

葛浩文译:When young Wang turned twelve, his father sent him to study in Kaifeng, hoping that after ten years of hard work, his son would become an official and be sent to Yanjin. When that happened, Wang Senor would continue his dispute with the Xiong and Lian families—a gentleman does not mind waiting ten years for his revenge.

小说中老汪他爹因和廉家打官司赔了自家店铺,认为是熊家在背后使坏,从此与两家结下了梁子。

但老汪他爹已没有实力去和两家理论,便把老汪送去读书,望老汪学成归来再报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出自《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秦王三十六年遭人陷害,被魏齐重打。后投奔秦王,受大用,于秦王四十六年杀掉魏齐,大仇得报,期间刚好十年。故后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比喻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葛浩文将其译为a gentleman does not mind waiting ten years for his revenge,其中“十年”译成ten years,符合历史起源,且与前文提到的“十年寒窗”进行呼应。但“君子”译成gentleman稍有不妥。Gentleman在西方的文化意象和“君子”有所不同。Gentleman起源于17世纪中叶的西欧,指的是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该词在中世纪的英国指的是身处gentry(绅士阶级)的成年男性,该阶级社会地位仅次于贵族。虽该词后常用来比喻行为优雅有礼的男士,但将“君子”译为gentleman不免丢失了中国的独特文化,从而造成文化失声。翻译“君子”的第一步是理解“君子”。姚小鸥在《诗经注释》中解释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君子”指古代对贵族男子的尊称;赵敏俐在《先秦君子风范》中描述“在先秦人的文化观念里,‘君子不但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还要有高尚的品德,从这个意义上讲,并不是所有周代贵族都可以称为 ‘君子,只有在贵族中那些才德出众和有特异节操之人,才算得上真正的君子”;王安石在《君子斋记》谓:“故天下之有德,通称之君子。”由此可见,君子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是集多种含义为一体的综合体。目前学术界对于“君子”的翻译繁多,如superior man, a man of virtue, the lord, prince, a great man等,但笔者认为以上译法均不妥。这些译法把“君子”纳入西方话语表达体系,试图用英语中现成的语料翻译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中华文化,从根本上放弃了中华文化的知识本体,严重违背忠实的翻译准则。包通法和梅龙支持君子译为Junzi,并且基于语言本体论及语言哲学维度论证了“君子”音译的可行性。此外,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将君子译文Junzi(Man of Virtue)。相较于包通法和梅龙提倡的Junzi译法,该工程在其后增加了Man of Virtue的注释,强调现代社会对于“君子”良好道德品质的侧重,忽略其社会地位的表征。笔者认为后者的译法限制了“君子”多重含义的表达,该译法仅适合在侧重君子良好品质的文章中,一旦涉及古代文学著作中“君子”的其他内涵时,如《关雎》中的“君子”侧指古代贵族男子,这种译法显然不妥。故笔者支持Junzi的译法,并在注释中对君子的多重内涵进行解释,这样有利于保持中国文化中“君子”的丰富内涵,避免简单化处理“君子”。

例3:老费正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都快三十的人了,不是个娃,能说回来吗?我看是说不回来,也许你老耿本事大,能把他说回来。”

葛浩文译:“As the saying goes, its easier to alter the course of a river or move a mountain than to change someones nature,”Fei said with a somber look. “Hes nearly thirty, not a child any longer. Can you really talk to him and get him to change? I doubt it, but maybe youre more skillful than I, and you could do it.”

河南省长老费不满意原延津县长老耿挑选的新县长小韩,因小韩是个话痨,且老费不信小韩能改掉这个毛病,故抱怨小韩“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该谚语又名“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中的记载:“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意思是山河面貌容易发生变化,人的本性却难以改变,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江山”本义指江河和山岭,后用来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这里的“山”指的是“山岭”,但“江”指的不是“江水”,而是侧指“江道”。葛浩文完整地将“江”“山”的本义翻译出来,与后面的“本性难移”形成对比,处理非常恰当。此外,中文中比较宽泛的“改”在与“江”和“山”搭配时,换成了alter和move,即alter the course of a river和move a mountain,符合汉语中多用大而泛的词,而英语多用具体词这种语言现象,说明译者熟悉中英两种语言差异并且能对差异进行恰当处理。

三、结语

汉英谚语浓缩着各自民族的智慧和知识,准确传达谚语的内涵对于促进跨文化交际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葛浩文英译本为例,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探讨了汉语谚语英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翻译实践和理论,提供了相对准确的参考译文。通过对以上三个谚语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译者在翻译谚语时,不仅要考虑谚语的原义及读者的接受问题,而且需考虑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特色文化,而不是一味地迁就读者,强行用西方思想话语体系来翻译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郭绍虞.谚语的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

[2]薛诚之.谚语研究[D].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1936.

[3]罗圣豪.论汉语谚语[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4]孙维张.汉语熟语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5]王德春,杨素英,黄月圆.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汪滔.“亚洲四小龙”应译文“four Asian tigers”吗?[J]中国科技翻译,1998(2).

[7]吴伟雄.何必译“龙”为“虎”?——浅谈广告商标翻译评论的误区[J].上海科技翻译,2000(2).

[8]蒋红红.从龙文化看龙的英译[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9]帅存勋.论“龙”之西译与“dragon”之汉译策略[J].宁夏社会科学,2017(1).

[10]庞进.呼吁:中国龙凤不是外国龙凤,应译为Loong Feng[DB/ OL].新浪文化,[2006—03—15]. http://cul.sina.com.cn/t/2006—03—15/1049155356.html.

[11]黄佶.“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Loong[DB/OL].[2021—10—20]. http://www.loong.cn/loong1.htm.

[12]黄佶.跨文化翻译需要树立六个重要观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作者简介:邵育(1998—),女,汉族,安徽亳州人,硕士,山东财经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与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一句顶一万句葛浩文跨文化交际
省译策略指导下的葛浩文《狼图腾》英译本研究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也有“一句顶一万句”的话
《一句顶一万句》“双十一”上映
Translation Thoughts Inquiry of Howard Goldblatt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刘雨霖×《一句顶一万句》我是刘震云 最好的一句
《一句顶一万句》发布会孙茜曾患孕前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