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的疗愈功能
2024-07-04许婧娴
[摘要]“秘密”一词来源于拉丁语“secretus”,意为“分离、拆散、隐秘”。这一词源反映了秘密对于当时人们与其自我或其内心世界之间的关系。《秘密花园》写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最为迅速的时期,作者伯内特在书中通过殖民地印度、本土哥特式庄园和乌托邦花园三种空间,讲述了玛丽等人在发现秘密、解开秘密、保守秘密、分享秘密、公开秘密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成长、实现自我疗愈,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孩童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孩童们的病态表现,描画了“留守”孩童对于自主自强的渴望以及秘密互动影响下伙伴共同成长这一不可或缺的生命体验。儿童的秘密拥有帮助他们摆脱压抑、重新认识自我、寻找并缔结友情的神奇疗愈力量,甚至颠覆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权力天平。
[关键词]《秘密花园》 秘密 疗愈 儿童心理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4)13-0045-05
一、“被剥夺”状态:缺乏父母陪伴的创伤
主人公玛丽一反传统英国文学中的乖乖女形象,她出生于印度殖民地,霸道无理而又天真无知。她极度缺少父母的陪伴,父亲忙于公务,母亲热爱交际,便把她丢给印度仆人,仆人只知给玛丽吃饭穿衣,却不知如何教她怎样吃饭、怎样穿衣。病态的亲子关系直接造成了玛丽的古怪性情:她喜怒无常、恣意妄为,动辄便以脏话侮辱侍从,家庭教师也对她无可奈何,没有任何人喜欢她。她不爱笑也不会哭,对所有人都没有感情,甚至在父母的葬礼上,也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类似地,玛丽的表哥柯林遭遇了母亲的意外离世、父亲的颓废放弃,他执拗地将自己封闭在幽暗的房间,无知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他虽可怜,却让人无法同情,因为,这样一个病恹恹的孩子依然是这个家族能够呼风唤雨的主人,他可以肆无忌惮地对任何人发泄脾气,在夜深人静时放声哭泣。
两个孩子病态的根源在于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剥夺”的无知状态中。父母给予的和谐温暖、充满关爱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像玛丽、柯林这样在幼儿、童年时期缺乏父母陪伴、缺失同伴关爱的孩子,他们的内心都遗留下了一种心理学家称为“被剥夺”的创伤记忆。“被剥夺”是被遗弃的一种形式,只是程度上比较起来,它是一种长期无法得到我们想要或期望的状态。当我们说话时别人没有专心听,或是我们没有获得想要的时间、注意、支持和联系,都算是被剥夺[1]。
因此,在这两个孩子刚刚露面的时候,他们的形象都是枯黄瘦弱的,他们的性格都是霸道蛮横的,他们都处于一种“被剥夺”的无知状态中,是被父母所遗弃的小孩。玛丽还在印度的时候,没有人告诉她应该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控制情绪、如何吃饭穿衣。因此,当霍乱来临并带走了她的全部家人时,依然没有人告诉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她会就此失去了父母和奶妈。当她来到舅舅克兰文的庄园时,又被明确告知禁止满屋子刺探,几次听到奇怪的哭声也都被仆人找借口糊弄过去。不论是主动的压抑还是被动的压抑,玛丽都只能依靠本能表达压抑后的不满,因此也就将自己包装成了一个满身是刺、令人嫌恶的丑小鸭。
同时,柯林在生理和心理上也都是无知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后背根本没有长出奇怪的肿块;也不知道母亲画像上的微笑是她能留给他的最后的安慰和温情;更不知道室外的风不仅不会使他着凉,还有可能滋养身体;他还不知道自己完全可以站起来、健步如飞,甚至成为一名运动员,而一直困扰自己和父亲克兰文的驼背也并不是要命的恶疾。
细细想来,造成这一切无知背后的原因才更为可怕:柯林的父亲因为妻子的意外死亡和自己驼背而意志消沉,不敢面对自己的孩子,因而没有给孩子本该得到的父爱和教育。克兰文身上的这种被压抑的创伤已经不再是一种过去的记忆,而是成为一种不断重复的当下体验,并且波及了下一代孩子的心理健康。柯林对父亲所给予的信息是反应式的,父亲消极的生活态度、行为举动、心理人格,都是柯林向这个社会学习的最初始教材。没有人告诉他父亲的状态是好是坏,柯林就这样在父亲的影响下慢慢成为身心不健康的孩子。这也使得柯林的表现相比同样亲情缺失的玛丽而言,更显著地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不完整家庭中的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爱,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情感脆弱激动,比较敏感,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较差。柯林终日将自己幽闭在房间不肯出去、不愿意再看母亲的画像便是最突出的表现。
二、解开秘密:自我觉醒与摆脱压抑
长期处于被压抑、被遗忘状态的孩子们也会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尽管玛丽“被剥夺”、被遗弃,但这也激励着她出于满足好奇心的需求而向外探寻,从而获得了自我的觉醒与天性的释放。
虽然玛丽很早就被明令禁止探索庄园,但深夜常常传来的哭声以及女仆玛莎的遮遮掩掩都极大地激发了玛丽的好奇心,促使她鼓起勇气,在黑夜推开了阴森庄园一百多个房间中最为诡异的一间,发现了房间里的秘密——表哥柯林。当所有的大人都一致认为玛丽的发现一定会使柯林少爷感到不快时,事实却证明并非如此:柯林不仅没有大吵大闹地将玛丽轰出去,反而非常喜欢玛丽,并希望能够尽快再次见她,甚至在玛丽无暇陪伴他时火冒三丈。当所有的大人都以自认正确的方式来对待这两个孩子时,孩子们的实践反而证明了往往大人们的想法才是错误的。对于一个消沉的孩子而言,除了父母的关怀外,友情的陪伴是如此重要。
与柯林被发现同时进行的是接近花园这一个更大的秘密。接近秘密花园离不开玛丽自身的改变:自我觉醒与自我认同促使她能够打开心扉,真诚地认识并喜欢别人。最早促使玛丽建立自我认同的是女仆玛莎。当玛莎向玛丽介绍迪肯的时候,玛丽断言他不会喜欢自己,因为从来没有人喜欢过她。当玛莎问玛丽自己是否喜欢自己时,玛丽犹豫了一会儿,反复思考后的结果是:“不喜欢吧——真是的,但我以前从没想过这个。”[2]过去短短几年的经历和处境使得玛丽连认可和接纳自己的勇气都没有,一个连自己都不喜欢的孩子又要如何去获得他人的喜爱呢?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无比渴望得到父母等长辈的欣赏和鼓励,有的孩子开始学习一些事物的原始动力可能就是父母的认可。幸运的是,玛莎让玛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主动与玛丽成为朋友,后来又将弟弟迪肯、母亲索尔比都介绍给玛丽,使得他们都成为她的伙伴并喜欢她。在获得第二、第三个朋友之后,玛丽开始依靠自己的魅力结识本和知更鸟,这一切使玛丽开始依靠自己获得他人的喜爱,并认识到自己其实也有能力喜欢好多人。
克兰文先生因为妻子在花园里的意外死亡便恨上了它,他不仅不许任何人提起它,还禁止任何人进入,这一禁区也成为初来乍到的玛丽所好奇的巨大秘密。而朋友们正是玛丽解开秘密的决定性因素。知更鸟和玛丽的交往少了很多拐弯抹角,更多的是孩童们本该有的直白。知更鸟会用自己的叫声和行动传递各种信息,而玛丽面对知更鸟时也能坦率地高声表白:“我喜欢你!我喜欢你!”在玛丽询问玛莎关于秘密花园的信息时,她第一次因为舅舅和舅妈的遭遇感知到了同情的滋味。随着日子渐渐过去,秘密花园也在玛丽的心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她开始主动询问花匠本,并在本的一句无奈的玩笑话中通过知更鸟找到了秘密的突破口。知更鸟引领着玛丽从土坑中寻找到了生锈的旧钥匙,又带她到被藤蔓掩盖的花园门处,玛丽也因此彻底解开了这个秘密,见到了这个最美丽、最神秘的地方。
在一步步走向谜底时,玛丽也收获了不少体验:她不仅有了孩童本应该有的性格、情感、伙伴,还获得了这处具有魔力的花园,收获了劳作的快乐和期待;在抛开大人独自解谜的过程中获得了对于自我的认可。而表哥柯林和秘密花园对于玛丽而言,都不再是一个秘密,她拥有了百分之百的知情权和所有权,这是那些大人不曾拥有的“特权”。不论是之于人还是之于环境,玛丽都成为最为独特的那一个,被压抑、被遗忘的境地随着玛丽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认同的提升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她再也不是那个被成年人隔绝在外的无知者了,反而成为这个庄园里掌握最多秘密的人,甚至操控着秘密的下一步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玛丽的成长和独立。
三、分享秘密:同伴确认与情感建立
玛丽和柯林不仅缺少了父母的引导和陪伴,还在很长时间内缺少伙伴的友情。当玛丽前往第一个寄养家庭时,孩子们都不喜欢玛丽的古怪性格,还给她起了难听的绰号。孩子们给同伴起的绰号或许只是因为好玩,并没有存在那么多的恶意,但负面绰号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可能成为永久自卑的标签,是他们烦恼的源泉。虽然玛丽并没有和这些同龄人起正面冲突,但也互相看不顺眼,更谈不上一同交流或者玩耍。这样的人际关系使玛丽产生了“没有人会喜欢我”的认知。而整日躲在房间的柯林虽然少了冲突和矛盾的经历,但与同伴的交往完全为零,处在极其不健康的人际关系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时期的人际关系是否得到满足将会严重影响到个体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像玛丽和柯林这样的孩子,无疑会面临“社交能力不良,不会与人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自控能力较差,情感淡漠,不容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3]等问题。
在发现并进入秘密花园之初,玛丽选择保守这个秘密,不告诉任何人,她独自在园子里劳作挖掘。然而很快,她发现拯救自己的秘密基地还需要劳作的工具以及善于栽花的迪肯的协助。当迪肯告诉玛丽同意帮她并询问花园在哪儿的时候,玛丽先攥紧手沉默,随即脸红了又白,白了又红,最终试探着问他:“你能帮我保守一个秘密吗,如果我告诉你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秘密。如果被别人发现的话,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相信我肯定会死的!”[2] “当有人问我们‘你能保密吗?时,这也有可能是期待一个肯定的回答,从而成为知己,可信赖的朋友。与某人分享秘密可能会对我们与这个人建立的关系产生许多微妙的影响。”[4]
这是玛丽和迪肯的初次见面,迪肯的亲和力使得玛丽在短短几分钟内便冲动地将这个秘密分享出来,随即还表达了这座花园对她而言是宝贵的“财富”,或许还隐含着想要向迪肯示好、希望与迪肯成为朋友这样的意图。迪肯也果断保证自己一定能保守秘密。从此,秘密的分享拉近了迪肯与玛丽之间的心理距离,缔结了两个孩童之间的联系,花园成为他们之间交往的核心话题和核心场所,使得迪肯有意愿也有机会继续这段友谊。不仅秘密花园成为他们所共同拥有和守护的东西,迪肯也成为玛丽所喜欢的第五个人、第五个朋友。
与对迪肯的坦率相比,将这个秘密分享给柯林对于玛丽而言却变得无比波折和纠结。玛丽在与柯林的交谈间无意透露了废弃花园的存在,引起了柯林极大的好奇。当柯林追问她这一神秘之处时,玛丽下意识地隐藏了自己已经拥有了花园的事实,反而从旁强调克兰文先生的禁令。当柯林自负地认为自己能够使用至高无上的主人权力迫使所有人说出真相的时候,玛丽开始感到害怕,害怕这个花园从此以后便被这个小霸王夺走,而不再成为自己的专属。她尽量把话题岔开,但却总能被柯林一次次拉回来。柯林简单地认为自己可以依靠霸权拥有知晓一切秘密的能力。这样的强势反而使得玛丽选择了隐瞒和拖延。
一场争吵彻底否决了玛丽分享秘密的念头:柯林对玛丽的喜爱变成了一种霸道和捆绑,第一次拥有伙伴的他不能够接受朋友的分享,无法容忍玛丽因为其他人、其他事而冷落、忽略自己。这使得玛丽忍无可忍,与他大吵一架,指出了他霸道蛮横的少爷毛病和歇斯底里的神经质情绪。对于这样一位病弱的少爷来说,这一经历无疑是破天荒第一遭。他也第一次从矛盾中注意同伴交往中对方的观点、意图、感情,这使他开始反思自己,并开始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学习交往技能,建立平等同伴关系。
玛丽无暇顾及柯林的原因是她正忙着和迪肯进行着拯救和改造秘密花园的任务。殊不知这场拯救花园的行动也是玛丽对于自我的完善过程。通过每日在秘密花园中的辛勤劳动,她在唤醒花园的同时也唤醒了沉睡在自己心灵深处的爱与关怀。最终促使玛丽决定分享秘密给柯林的便是她的爱心。她以分享秘密花园的入口为条件,希望情绪失控的柯林能够好好睡上一觉,养好身体。同时,玛丽和迪肯也一致认为将柯林推入花园一起观赏春天的景色一定会比看医生对他来说更有用。是玛丽让柯林释放了十年来心中的绝望与恐惧,也是玛丽唤醒了柯林活下去的力量。良好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友情让孩子获得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柯林也因此坚信,只要他能进入只属于他们三个小伙伴的秘密花园,他就能活下去。
如果说,玛丽发现柯林的秘密代表了她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独立,那么她向迪肯分享秘密则是出于朋友的需求和信任,而她最终下定决心告诉柯林秘密花园的秘密,则是出于本能的善良和同情。孩子之间的秘密因为分享而有了价值,秘密在不同的情况下承载了孩童之间交往的不同角色。当玛丽将秘密分享出去的时候,她便在那一刻认定了他们是她的朋友。
四、制造秘密:价值颠覆与共同治愈
“一旦人们能够保守秘密,他们就开始生活在两个世界里。而且,这第二个世界对基本的现实有着深刻的影响。”[4]在秘密花园这一特定空间中,一个被部分分享后的秘密在把其他不知情者隔去的时候,也同时隔离了玛丽、柯林与其他人、其他事之间的矛盾纠结。有了秘密的掌控权,玛丽不需要再去另外的空间和人面前去争取和表现,她在这个暂时的栖息之所中改变了自己的劣势地位,平衡了自己的价值感,也找到了自己当下的目标。“当孩子得知思想和想法可以放在脑子里,别人不会知道时,孩子就认识到在他或她的世界中有某种‘内和‘外的分界线。在关于心理疗法的文献中,这常常被称作‘自我领地的形成。”[4]但玛丽并不仅仅满足于此,在发现秘密、解开秘密、分享秘密之后,这群孩子们又制造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秘密——柯林的行动能力的恢复。孩子们打算将柯林恢复的秘密暂时不告诉任何人,而是等到柯林强壮得可以像其他男孩一样走路跑步时再公之于众并让他的父亲亲眼看到这一奇迹。
起初,几个孩子们为建设自己的秘密,便一同“大刀阔斧”地改造花园,希望能够恢复花园的生机和美好景象。这个秘密的游乐场所能够使孩子们意识到,世界上的事情和他们所看到的可以有很多的不同。在这一秘密场所劳作的过程中,柯林也在不断地对自我认知进行修正。柯林开始愿意信任自己瘦弱摇晃的双腿,尝试自己站起来走上几步。同时,花园里新鲜的空气滋养了柯林瘦弱的身躯,和两位小伙伴的相处以及能量的释放使他终于能够自发地感受到饥饿,并且有了很好的胃口。
秘密的主要制造者是柯林,在几位朋友的共同保密下,维持着秘密花园的静谧、慈爱,能够出入这里的仅仅只有他们所喜爱的伙伴。这里没有少爷、小姐、仆人的社会阶层差异,有的只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爱,一切平等,大家都自然良善地对待彼此。为了帮助柯林制造并保守这一秘密,玛莎的母亲——这位靠着微薄收入辛苦养育十二个孩子的索尔比太太,慷慨地为这位小少爷供应免费的农家面包、鲜牛奶、土豆和鸡蛋。迪肯又以摔跤冠军的故事激励着柯林,并设计了一套简单实用的肌肉训练动作帮助玛丽和柯林训练。就这样,三个孩子每天都在为达成秘密的最终目的进行着不懈的努力。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的食欲变得越来越好,他们的身材也越来越健康,连衣服都逐渐被撑破。同时,原本受伤和被区隔的心灵随着友谊和秘密的建立被治愈,几个孩子在爱和扶持之中找到了温暖与力量。
秘密花园本就是柯林的母亲所一手打造的美好空间。在母亲去世之后,秘密花园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柯林而言就是母亲的象征,代表着母亲的陪伴和爱。在这一延续的陪伴中,柯林的想法也一天天变得积极:从“我站不起来,我不能离开房间”到“我不会驼背,我的腿也不会瘸”,再到“我可以站起来,我要成为运动员”,“人们的自我认同首先都是源于人们对自己的形体存在的知觉和认识”[4]。当一个人的身体变得强壮的时候,他的心理也强大了起来,他拉开了遮盖他妈妈画像的幕布,敢于与妈妈的微笑对视,并在妈妈的注视下进入甜美的梦乡。废弃花园之所以能够成为孩子们的秘密之所,就是因为它神秘、朦胧、可变。孩子们在此处体验了秘密、体验了自我。在这里,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融为一体,这是一个独特的私人空间,在这个秘密之所,孩子们感到安全、隐蔽,在无限地接近心中真实的自我;在内心深处熟悉自己,并对自己很有亲近感,因此获得了内心的力量,获得了创伤的疗愈。
五、结语
对于秘密的体验有助于形成孩子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角色,儿童可以通过秘密来体验别的世界,探索未知的意义,获得深层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并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建立亲密和委婉的人际关系。同时,秘密的制造转移了孩子们生活的注意力,他们不再去想和那些大人之间产生的奇怪的矛盾和猜疑,与自己过去同伴的失败交往经历和解。在制造秘密的过程中,朋友间的合作使得彼此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让孩子们之间认识并肯定自我,建立积极正确的思想,摆脱曾经恼人的创伤根源,踏上了自我拯救和共同疗愈的道路。小说里秘密花园从废弃到重新开启的这十年间正对应着柯林幽闭、玛丽从出生到成长的这段时间,而秘密花园中花朵的全面绽放喻示着玛丽和柯林的全面成长,他们在秘密的探寻中都实现了身心的双重健康。
参考文献
[1] 阿曼娜.拥抱你的内在小孩[M].方志华,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2] 伯内特.秘密花园[M].崔天醍,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3] 桑标.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 范梅南,莱维林.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M].陈慧黠,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余 柳)
作者简介:许婧娴,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