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安琪《极地之境》中的风景书写及其先锋色彩

2024-07-04张印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13期
关键词:安琪风景意象

[摘要] 安琪短诗集《极地之境》于2013年首发,诗集收录2003年至2012年间安琪创作的343首短诗。这一时期属于安琪的北漂时期,在安琪的众多诗歌,尤其是风景诗中都感受到诗人明显的精神与情感内涵。同时,这一时期安琪的创作欲望十分强烈,不仅表现在诗歌创作数量上,其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先锋性”也较为明显。对安琪诗中的风景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发现其独特的风景呈现,也能够体会到安琪独具魅力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安琪   极地之境   风景   意象   先锋性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4)13-0125-04

福建女诗人安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至90年代臻于成熟,逐渐成长为重要的诗坛力量。2013年诗集《极地之境》出版,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诗歌是对风景的书写,这些诗歌不仅在对风景的呈现上有其独特性,往往也蕴藏了安琪从风景中感悟到的生命意识、漂泊与思乡意识等多种感情色彩,正如安琪在《极地之境》后记中所说:“来京至今已经十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均已入驻本书,感谢诗歌可以让我回望如此纠结、坎坷、心酸、欢乐……交织的丰富的过往。”[1]所以在安琪的风景诗中往往能够看到风景与情感、语言的完美融合。

一、多样化的风景书写

从内容来看,《极地之境》的三百多首短诗中,有百余首写到了风景,根据其风景书写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即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1.人文景观

首先是生活色彩与文化气息浓厚的人文景观,如《雍和宫》《潭柘寺》《灶君庙》等,在这些诗中,安琪不仅呈现了景观的客观面貌,同时也能透过朴实的语言感受到诗人的心态。北漂时期的安琪是一个有理想且意志坚强的女诗人,她为了在北京扎根换过多份工作,并且完成过一个月编订一本畅销书的壮举。在她的经历中,理想与现实同时鞭策着她。而她的风景诗歌,语词朴素,勾画出的是平平常常的画面,但是细读之后就能感受到安琪对现实生活的体悟,透露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芦沟桥》一诗中所呈现的画面是极为普通甚至是有些琐碎的现实生活场景,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东西出现,然而这样一个普通的场景却非常具有生活气息,带来一种朴实无华却又耐人寻味的意味。

除了时常对生活景象进行描写外,安琪还喜欢写一些带有文化底蕴的建筑,如《雍和宫》《曹雪芹故居》等。安琪在刻画这些建筑时习惯于按自己的行动步骤来整合风景内容,而“眼睛”则是景观转换的驱动机制,因而安琪的诗常具有清晰的逻辑,情感表达则是层层递进,轻重分明。《雍和宫》从一个明媚的午后“我”来到雍和宫写起,尽管诗歌在形式上如同器物的单纯罗列,但这种徐徐推进的书写方式却带来一种神秘与惊奇的氛围。而“我”与雍和宫及其内部的事物处于一种“看与被看”的关系,在这种状态中诗人开始思考灵魂与生命的问题,这首诗也从单纯的景物刻画升华到探讨生命价值的高度。

2.自然景观

其次是带有明显自由与生命意识的自然景观。从诗歌数量上来比较,《极地之境》中的风景诗更多写到自然风景,如《在鼓浪屿》《风过喜马拉雅》《西峡是个安静的好姑娘》等。细读作品,可以发现这类作品集中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又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感往往最终指向生命的奔放与自由。

《黄河入海口》整首诗都具有一种潇洒气息,“我们”坐在船上,细浪像鱼一样追赶着船,连绵不绝,一刻也不停。“我们”安静地坐在船上,任风把头发吹得凌乱,坐看海鸥自由地飞翔。在安琪的笔下,细浪充满了活力,海鸥充满了自由,而人则是静静地享受着这种生机勃勃而又安静闲适的境界。

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北漂的“游子”,安琪也在其诗中回望故乡闽南的土地,深切地表达出其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安琪的故乡漳州位于闽南地区,《极地之境》中有对漳州风景的直接描写,如《云水谣》。云水谣原名长教村,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乃山水清幽,岁月静好的旅游胜地”[1]。这首诗相对于诗集中的其他短诗来说,容量是比较大的,全诗共九节。诗人首先写到云水谣的整体环境,诸如阳光、鹅卵石、水等都是静寂的,连黑色水牛也是自顾自地安静埋头吃草……这样安静闲适的环境勾起了诗人的诗意,她开始从当前的处境中感受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变化。接下来,诗人选取了云水谣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书写,如“老伯”“土烟”“土楼会所”“大榕树”等,诗人的细致描写宛如绘画,营造出一个个带有诗意的画面。最后,诗人直抒胸臆,以“故乡亲爱(兼给子林)”一节表达了她对故乡和亲爱之人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安琪的风景诗在叙事上展现出一种“现场性”,即“生命的在场”[7]。不论是写自然风景的诗,还是写人文风景的诗,安琪都极力使诗句带有自己的影子,风景画面的呈现随着目光和意识而变动,整体上表现出“意识流”的特征。从风景诗庞大的数量、广泛的书写对象,也能够看出安琪对自然或人文环境有极强的融入与感悟能力,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体现出安琪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极致追求。

二、人文化的意象选择

在安琪众多描写风景的诗歌中,安琪以独特的意象与个性的语言形式将其所见景物以诗的方式呈现出来。

1.漂泊意识与“秋”的意象

首先是“秋”的意象。2003年安琪开始了自己的北漂之旅,在这之前,她当过教师,做过文化馆工作人员,过的是一种比较稳妥清闲的生活。当她只身一人开启北京寻梦之旅后,和大多数北漂人员一样,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安琪几度更换工作,也多次更换住处,物质方面的压力和精神上的漂泊感,使她陷入巨大的身心焦虑”[4]。作为一个能将自己的纠结、坎坷、心酸、欢乐融入诗歌创作中的诗人,安琪将这些酸甜苦辣的滋味也写入了自己的景物诗当中,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安琪酷爱使用“秋”这一意象。

不论是在中国古典诗歌,还是新诗当中,“秋”都是非常重要的意象,一般用来渲染凄凉、冷落的氛围,从而引发诗人的伤感哀愁。从安琪的经历来看,“秋”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与她的生活是非常契合的,所以在她的多数描写景物的诗中,“秋”或被用来渲染气氛,或是直接刻画秋季中的景色。在《囚禁在山东之行的沉默里》中,秋季虽也是收获的季节,但它也代表了一种生命的衰败迹象,貌似繁华的背后却是一种生命的委顿,诗人在诗中营造出一种悲壮苍凉的意境。

“秋”的意象渲染与强化了安琪风景诗中的漂泊意识。《极地之境》中诸如此类的景物诗描写对象的地点各不相同,甚至遍布全国各地,从诗名即可得知,但安琪在每一首诗的结尾都写下了该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除了少数几首创作于漳州、厦门外,其余基本创作于北京。由此可见,即使安琪的脚步踏遍了各地的山川河海、风景名胜,她依旧处于“北漂”的基本状态之中。诗人漂泊在外的寂寞、孤独与对家的精神依恋交织在一起。《山海关》中,安琪不仅写到了秋天的山海关,同时也对自己的故乡漳州进行了观照。

2.寺庙意象

其次是寺庙意象。闽南地区民间拜佛盛行,人们崇尚祭祀,对神灵充满敬畏。安琪在《极地之境》中写了关于各种各样的寺庙的诗,如《潭柘寺》《在白塔寺》《大觉寺》《在法源寺》等,这些诗不仅描写了不同寺庙的不同景观,同时也表达了一定的佛教思想,而安琪本人对这一习俗的接受也与其出生地漳州有重要的关系。

《潭柘寺》对诗人游玩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记录,先是经过漫长而弯曲的公路到达目的地,紧接着诗人的思绪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我一不小心回到了南方的树木/枝叶交错/我和故乡的朋友们在一个拐弯/又一个拐弯的盘山公路睡着了/头有点晕/然后在某个目的地醒来。”[1]通过联想,安琪将自己与故乡连接了起来,但活跃的思想并未停止活动,而后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现实之中。整首诗充满了“禅”味,并且任由思想在故乡与北京之间穿梭,是一种神秘的联动。

三、先锋性的诗歌技艺

《极地之境》中,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诗歌,安琪都表现出刻意的求新求变,以至于呈现出一种“先锋性”特征。任毅教授在安琪诗歌研讨会上谈道:“安琪是‘中间代诗人中大胆进行先锋性语言文本实验的诗人之一。安琪诗歌中,始终保持着某种先锋性。”[7]正是安琪对诗歌执着的“先锋”探索精神,使得她在诗歌创作的整体上从始至终都充满了活力。而安琪风景诗语词的“先锋性”主要体现在充满想象力的语词和多样化的格式等方面。

1.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首先是现代主义式的语词想象力。在安琪的风景诗中,语词总是充满无限的想象力,因而使得整首诗更有灵气,或是将描写对象拟人化并与之对话,或是从描写对象身上看到其背后的历史,又或是用一串精妙的比喻在描写对象上展开抒情……

除了想象性的风景,安琪也时常写到不少出游途中的所见所感,同样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除了一些本身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文化建筑外,即使是自然风光,安琪也会通过想象去竭力发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将风景在现实中的状貌与其身上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相结合,从而在诗歌中形成了思想情绪在古今中交错纵横的局面。《奉节一夜兼致李白》创作于2007年11月16日的北京,但是诗歌内容写的却是“1999年4月三峡而行的青春”,安琪在奉节的狭窄小巷中行走,一切都是简单的、普通的,沉默、微凉的夜晚使得诗人的思绪穿梭,想起了这个小城过去的某段历史。此后对现实风景与诗人感受的客观书写转变为诗人灵感的突然爆发,她拿起电话凭空给李白拨去,简单地作了自我介绍后,便发出邀请,让众多诗人前来参加江油的诗会。诗人的想象力贯穿古今中外,思绪极其自由奔放,而后又回归到现实中来,诗人安心地放下电话,沉浸到似梦非梦的状态中去。

安琪的风景诗在语词上展现出现代主义式的想象力的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作为一个女诗人,安琪的风景诗带有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浪漫的品质,在描写风景时,安琪除了擅长将风景拟人化之外,也善用比喻将风景形象化,同样充满诗情和灵性。《水的骨头》中,诗人准确抓住海的特点,清晨由于有雾的笼罩,海是朦朦胧胧的,具有一种朦胧美,与羞涩的小姑娘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而在描写海水的声音时,诗人则用比喻手法将声音形象地化为图像呈现出来,并且渲染了一种深沉、严肃的氛围,“幽魂”“骨头”都是生活中能够给人带来强烈刺激的事物,将海水的声音与之相比拟,使得诗句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冲击。

安琪在其风景诗中对语词的大胆选择、组合,以及对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是其想象力的来源,不仅带来一种浪漫风格,也展现出诗人对世界、对人生的本质思考。

2.创造性的诗歌形式

安琪诗歌的创新求变不止体现在语词的独特上,也体现在其格式的多样化呈现。《极地之境》中既有新诗的常规样貌,也有一部分诗的格式独树一帜,可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由短诗的潜能。风景诗《在文园》《2010年元宵之夜京城雨雪大作》《菜户营桥西》等,这些诗的每一行较长,且字数相等,排列起来就如同一个竖着的长方形一样方方正正,其内容篇幅较大的诗表面上则类似一篇散文,只有进行细读,才能体会到诗的韵味。

总之,安琪风景诗中“先锋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诗中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形式创造等方面,使得安琪的诗具有十分强烈的个人魅力。“北漂”之旅已经证明了安琪是生活与生命的强者,她对世界有着强大的探索精神,正所谓“文如其人”“风格即人”,因此安琪在诗歌创作上也保持了强大的创造力,使得她能够尽情地从现实中获得感悟并产生诗情,同时也使得她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不断创新。

四、结语

通过安琪众多的风景诗,可以发现安琪从不单纯地对风景进行刻画,几乎每一首诗都体现着她对生命的体悟,体现着诗人与风景的融合。这和安琪作为一个女性诗人而天然具有细腻、温柔的感受力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安琪的诗中不管有没有出现抒情主体“我”,都能够感受到其温柔的情思。同时也与其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漳州与北京地理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安琪诗歌不同的面貌。北漂之旅开始后,北京的快节奏都市生活,以及自己不够稳定的生活状态,令安琪的诗歌语言趋于朴素与日常化,并且多了份理性与成熟。

诗歌风格虽然有所改变,但是不变的是安琪诗歌的创造力,其诗歌创作数量,以及独特的语言艺术都能够体现出安琪无穷的创造力。树才在安琪《极地之境》首发暨安琪诗歌研讨会上谈到安琪一天创作7首诗的事,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也很高。师力斌对此也谈到,安琪的生活是诗,诗也是她的生活。诗与生活的融合保证了安琪创作上源源不断的动力。事实上,安琪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角度进行创作,因此可以发现安琪很多书写风景的诗歌呈现的都是一些普通的画面,但是在融进诗人的情感与想象后则变得非凡奇特,产生浓厚的诗意,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安琪.极地之境[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5).

[2] 孟雯.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安琪诗歌创作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3] 张清华.在生存与精神的极地——关于安琪诗歌随记[J].文艺争鸣,2013(10).

[4] 卢桢,张雅晨.地理诗与漂泊者:安琪短诗写作片论[J].百家评论,2020(1).

[5] 师力斌.安琪的“帝国主义诗歌”——读安琪短诗选《极地之境》[J].新文学评论,2014(2).

[6] 段金玲.“《极地之境》首发暨安琪诗歌研讨会”录音整理[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4(1).

[7] 任毅.“2018年闽南诗歌节安琪诗歌研讨会”录音整理[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8(1).

[8] 任毅,朱姗.安琪长诗创作影响研究[J].诗探索,2019(1).

[9] 沈名佼.诗人安琪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讲座[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5(1).

[10] 王昌忠.论安琪短诗的抒情特色[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11] 胡少卿.一个强劲的灵魂在路上——读安琪短诗集《极地之境》[J].文艺争鸣,2013(10).

[12] 李路平.安琪的诗意练习曲——读安琪诗集《极地之境》[J].创作评谭,2017(3).

(责任编辑  夏    波)

作者简介:张印,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为现代作家作品与文学思潮研究。

猜你喜欢

安琪风景意象
抚远意象等
Phase-field modeling of faceted growth in solidification of alloys
脸上洒满星星的小女孩
脸上洒满星星的小女孩
脸上洒满星星的小女孩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