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舞剧《梁祝》的艺术特色解读

2024-07-04王宣懿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5期
关键词:梁祝艺术特色

【摘 要】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以下简称为《梁祝》)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历经千年流传妇孺皆知,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该故事主要讲述了中国南方祝家小姐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与同窗梁山伯相识相遇相知共读三载,二人在日益相处中互生爱意,却因为种种阻挠无法结下美好姻缘最终愤而化蝶的故事。中央戏剧学院编创的古典舞剧《梁祝》,既围绕故事核心场景展开艺术想象又集中呈现了中国式审美,为观众带来妙不可言的感受。本文旨在探讨古典舞剧《梁祝》的艺术特色,具体如下。

【关键词】古典舞剧;《梁祝》;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5—133—03

在舞剧中,舞蹈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完整逻辑去支撑的舞剧更完整也更有深度。《梁祝》的故事,本就融合了浪漫爱情与矛盾冲突及时空交错,可赋予创作唯美想象的空间。古典舞剧《梁祝》采用倒叙式抒情,对广为流传的梁祝故事进行合理精简,并将关注点集中在中英台与家庭、与旧时代女性身份的极力抗争中,让我们在时光倒流中深刻回味这一段赤诚爱情。而且,在舞剧中,并没有出现我们所熟知的马文才这个角色,而是让我们明白作为旧时代女性的祝英台真正抗争的是被任意安排的命运。该舞剧呈现出时间特性与空间特性,具有艺术特色。

一、独特的叙事特性与舞台视角

(一)叙事抒情的逆时针倒叙

整个舞剧中,舞蹈为重要组成部分,而故事逻辑则是支撑舞剧深度的基点。《梁祝》采用与文章相似的时间特性和倒叙式抒情,恍如让观众的视角通过时间倒流认真回味那个流传千载的凄美爱情故事。《梁祝》选择祝英台出嫁这个重要时间基准,借助英台的内心独白进行回忆,既增加了叙事抒情的厚重感又为结尾化蝶部分做扎实铺垫。同时,摒弃以往传统舞剧表述方式,将中国古典舞语汇表意功能通过意境化方式完美呈现。

(二)梦幻唯美的舞台视觉

古典舞剧《梁祝》在剧情设置与戏剧场景选择上,充分体现出精炼精致。舞剧情节共分为相识、相送、相会、相伴四幕,整个故事由祝英台视角讲述,传统舞剧的清晰故事结构方式被意境化结构所取代。除去剧中两位主演之外,只有山长一人为具体人物形象,其他演员均为同学、女仆、家丁等群像。舞剧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精炼,可以选择简单故事但定要有深刻主题,因此可看出场景选择是经过细心筛选与反复提炼的结果。

对于整个舞台视觉呈现来说,《梁祝》唯美飘渺的灯光、简约清新的服装、变幻莫测的舞美等设计绝对是重要看点,它们的完美组合使得整个舞台兼具大气典雅的古典审美。而且,创作者还通过极简纯白的“纸”的设计让观众产生无限遐思,白色代表极致的空灵与纯洁,各种生命故事都可于白色纸上留下绚烂的色彩,梁祝二人生死相依的爱情更是灿烂的极致。至纯至简的舞台与如梦如幻的光影色交织于一体,映照出蹁跹曼妙的人形景,仿佛在素白宣纸上用心勾勒出寥寥数笔的水墨画,但画中却晕染出耐人寻味的秀丽清逸,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

在表现祝英台的内心世界时,该剧巧妙借助了红盖头与古典舞的身体语汇。硕大艳丽的盖头在剧中闪烁出醒目的色彩,盖头的每个角都被群舞演员提着,并迅速蒙在英台头上,让英台不能自由动弹。伴随不停转换的动作,红盖头缠绕的劲头更足,如同捆绑双臂的绳索,让她不能张开双臂奔向美好的爱情与自由广阔的天地。

二、用宇宙时空观展现死亡意象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之中国文化的宇宙时空观,是中国文化悲剧意识的根源。中国文化中的时空观庞大交织且无限循环。而且,中国文化认为时间是循环往复变化的,我们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以60年为一甲子,一甲子为一循环。从本质上讲,我们中国的历史与时间发展遵循直线线性向前,因此中国文化也是循环的。

(一)用虚实交互结构烘托悲凉氛围

古典舞剧《梁祝》,给人视觉上现代简约与古典韵味交织的风格,在极简的同时为观众留下充足想象空间。并将死亡意向通过时空合一的方法集中呈现,很好诠释了死亡意象的超越性。舞剧本身都带有显著悲剧色彩,但死亡意象可以超脱生死,观众在观看时可以从舞台上看到“现实与心理的时空交汇”,在这种交汇下梁祝的情感交流推动着故事脉络的前进发展。

比如,在空间设计上,舞剧巧妙运用了山水、云雾等中国传统元素,营造出唯美梦幻且朦胧的氛围感,并借助布景及道具等元素构建充满想象力的时空世界。在空间运用上,《梁祝》采用虚实交互结构,以双人舞背对背的舞蹈造型为开篇,既凸显出了空间虚拟又侧面营造出男女主人公的无奈分离。祝英台对梁山伯的离世倍感伤怀,在思念中山伯从她身后走出,二人极力相拥却始终不能拥抱在一起。二人处于不同世界,凄婉悲恸被分离所湮设。第一幕相识中,用优美灵活的舞蹈节奏重现学堂快乐时光。第三幕相会中,还为我们折射出因为家庭反对因为要遵守媒妁之言,二人注定要悖离彼此心境,期望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形成虚实。还有同窗共读时的美好回忆,他们相识相知相爱,但这段故事只能存在于读书期间,书院是美好的世外桃源是滋生唯美爱情的场地,但结束学业后的现实社会才是二人需要真实面对的。现实的残酷让英台从美好回忆中剥离,过往一切在透过时光记忆回味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心酸与不舍,眼前一幕幕呈现昨日情景但眼前现实却是空荡荡的无奈,这样的空间结构就是虚实结合的情况。舞蹈不仅是特殊艺术表达形式,还集中反映了真实生活与大时代背景。

(二)用柔软悲切烘托无奈哀伤

中国悲剧意识的主调往往由集体主体性构成,中国文化的自我实现与文化实现从古至今都显示出高度合一的自觉性。与西方个体主体性相比,中国文化更注重集体主体性,更执着追求从属地位。

《梁祝》舞台设计,巧妙融入大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得场景变化如唯美画卷般徐徐展开,让观众在观看时被扑面而来的浓郁中国风所吸引。群舞设计更能凸显出意象化表达。比如,祝英台第一次在书院睡觉的“女群舞”,她们仿佛化身为温柔的月,为英台带来安慰并让她安心睡,她们还拦着山伯让二人间有所遮掩。而舞剧中的男群舞均身着绿色衣服,最初他们是梁山伯的同学,后来变成了祝英台离去时的路,山一程水一程,高低起伏绵延无边的路似乎总也走不完。下半场舞剧中,女演员们身着红白喜服,她们如同困住英台的枷锁,红色喜帕让英台窒息,随意舞动的水袖如同坟前热烈飞扬的白帆。最后,大家化身为成双成对的蝴蝶,梁山伯与祝英台就在这个如梦似幻的浪漫世界中寻到一丝慰藉。

三、以时空共性彰显主旨

(一)情景交融展现空间意境

舞剧《梁祝》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创造具有特殊意境美的抽象符号。英台在求学期间与同窗山伯互生情愫,然而他们的爱情遭遇世俗阻碍,并从中生出无端是非。在第四幕相伴中,醒目的红色嫁衣与长长的白色水袖在用尽全身力气旋转飞扬,英台的悲伤情感达到极致,虽相爱却不能相伴,二人最终幻化为蝶比翼双飞。这样的情景,让人产生心理与思想上的共鸣并对此留下深刻印象。舞蹈中的旋转,极具冲击力且考验演员的功底,从最开始轻柔飘逸的转至最后伴随着水袖转,灯光由明至暗至熄灭,观众在这样的场景中自然会推测到故事的最终结局。这样的意象,既给人带来无限遐想与悠长回味,还推动至整个舞剧达到高潮。

在第一幕相识中,女扮男装的英台与风华正茂羽扇纶巾的男子共同读书,这里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当英台动时,男群舞就做出静止读书的造型;当英台在一众人群中安静躲藏时,男群舞作出快速舞动。动静对比鲜明,且在不同空间中让舞者形成不同身体趋势。当男群的齐舞被一声响亮的拍书声拉回,英台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观众在此刻也能非常直接自然地意识到英台女扮男装的造型。在舞台上,这样动静结合的空间运用手法,既能让人感到很舒服自然,也能以群突单,在大场景中窥见小场景,从而鲜明表达出舞蹈的主旨。

(二)现代科技助力时空之旅

脱离媒介就不可能存在时空,时间与空间是融为一体且相辅相成的关系。《梁祝》正是借助时间空间的有机互通而完美诠释舞剧作品,合理处理舞台时空对作品而言举足轻重。时空联系还可以从舞剧创编中的巧妙与精炼窥见一二。舞剧还巧妙地运用了现代舞台技术,将时空的变幻与舞台效果相结合,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听体验。观众在欣赏这部舞剧时,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在现代科技的引领下,深入体验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时空之旅。

舞剧中的每一幕都有令人值得回味的舞段,体现创编者在舞蹈编排与设计方面的精益求精。例如,在第一幕相识中,祝英台以女扮男装的身份到书院求学,因夜晚要与同窗梁山伯共眠于一室,英台的内心感到非常纠结。为了彰显英台的紧张情绪,导演用一段古典优雅的月光仙子群舞进行准确到位的演译,既传递出英台的心理活动又兼具美感。在第三幕相会中,英台与山伯二人再次相遇时,男子群舞再次上场。这时的男子群舞充分运用了空间上的创新,他们仿佛一睹坚硬的看不见的墙,他们在扮演着时空的阻力,携手奋力阻隔美好的爱情,并希望通过生硬的坚实力量分离二人。从整体空间调度设计中,我们能看出创编者孜孜不倦的努力与创新,在空间运用上反复变化,从而满足观众多样化的理解。

四、淡化实体重视抒情

(一)在既定结局中转换视角

虽然整个舞剧中并没有出现很多角色,但这样更能凸显出群舞展现出的束缚感。在剧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场景都表现出二位主角不能轻易相见不能相依相偎的故事,二人之所以没有圆满结局,源于群舞即家庭和社会所交织的坚硬厚实的天罗地网。他们在这张错综庞大的网中反复穿梭,想尽方法突出重围,却屡战屡败被折磨得筋疲力尽。立足整个舞台角度,男女主角演员与群舞之间的位置关系非常精妙,再加上变化的舞台动线,自然形成极易爆发且丰富的情绪张力。编创者在剧中对中式意象运用的得心应手,长长的水袖自然柔美,却在舞动时令人生出悲凉的含义,原来身不由己的爱情更令人心寒。该剧结尾有些中规中矩,二人为了相守一起破茧化蝶相伴。虽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的结局是既定的,既然观众知道结局,那么从老故事中讲出新意就有了较大难度,该舞剧从祝英台这个女性视角身上出发并展开深入挖掘,相对而言是比较成功的选择。而且,剧中展现出的女性顽强抗争宿命,不仅有深刻鲜明的现代意识也有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在故事演绎中打动观众

舞剧《梁祝》,虽然以文学剧本为主要依托但只采用蜻蜓点水的手法一带而过。整个舞台故事以戏曲结构为主要框架,主要借助双人舞简单形式对复杂故事情节进行高度凝练式的概括,在无形中淡化实体而重彩于抒情。舞蹈内容,完全突破了单纯枯燥的肤浅表演形式,将梁祝二人纯粹唯美的爱情作为主要切入口,并通过精彩丰富的舞蹈语汇传递舞蹈情感,在此基础上对人文深层次结构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整个舞蹈内容层层递进步步升华,演员们以曼妙灵动的身体舞姿为载体,对梁祝之故事脉络进行完整叙述,伴随音频与唯美场景缓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缱绻缠绵的壮美爱情,在酣畅淋漓的演绎中完美诠释出千古绝唱。

在开场时,两位主角舞出动感欢快的舞步出场,二人在书院学习的生活是美好却值得留恋的,因此两位主角的表情幸福动作轻盈,他们跳起了古代躬身90度揖礼拜的动作与书生稳重轻缓的步伐。二人在共读期间相互扶持互通心意,举手投足与一颦一笑中皆是欢愉,这段舞蹈既有近代形式又极富古典风。在构思中,创作者完全抓住了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审美内涵,并通过拧、倾、圆等中国舞曲线美展示动作外形,塑造出兼具阴柔含蓄挺拔阳刚的古典气质美。在凄美婉约的音乐声中,主角舞蹈演员用行云流水般的娴熟技法展现千变万化的丰富姿态,中国传统美学风格自然流泻出独特韵味。梁祝二人的真情实意被诠释的惟妙惟肖,两颗年轻的心在互相交融中崩射灿烂的爱情火花,他们时而悱恻缠绵时而痛彻心扉,爱情是美好的现实世界却是冰冷的,在富有回味的舞段中观众见识了美好爱情与美好愿望,但也目睹了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

《梁祝》所流露出的情感深深打动着观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感世界,被演员们借助信丰富的肢体语言与充沛的情感表达完整展现,观众在欣赏时能体味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舞者还用优美的身体语言细腻刻画出男女主人公的复杂心理活动,既呈现出蓬勃延续的生命与美好舞蹈意象,又大力弘扬了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对梁祝二人的执着爱情给予赞誉并对生命意义进行讴歌,促使舞蹈主题得到升华。

五、结语

古典舞剧《梁祝》以广为流传的中国古代民间爱情故事为创作蓝本,立足于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天真且富有朝气的古典精神,追求跨越时代的古典风格与意犹未尽的古典韵味,激进展现中国古典舞的极致艺术追求,用壮丽唯美的爱情诗篇构筑诗情画意与浪漫绵长。总的来说,舞剧《梁祝》中的时空关系是错综复杂、相互辉映的。时间因子与空间因子的精妙结合,使得舞剧在呈现主题和情感上更加扣人心弦。观众在观赏这部舞剧时,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还能在现代舞台技术的引领下,踏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时空领域。

参考文献:

[1]于平.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2]彭刚.谈艺术呼吸与身韵之间的关系与作用[J].舞蹈艺术丛刊,1992(2).

[3]慕羽.中国“民族舞剧”的审美文化逻辑初探[J].艺术学研究,2023(5).

作者简介:王宣懿(1995—),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舞蹈教学。

猜你喜欢

梁祝艺术特色
梁祝年
永恒的梁祝 永远的蝴蝶
明清闽南梁祝戏曲、俗曲的出版与传播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
优美与崇高的艺术特点浅探——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徜徉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