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名片”视角看大理白族照壁

2024-07-04程喆包蓉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5期
关键词:照壁

程喆 包蓉

【摘 要】照壁作为白族民居建筑的一部分,其真实性、客观性和传承性对于研究白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白族民居建筑中的照壁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使用价值、历史价值及人文价值,从照壁的产生和呈现连个角度阐释了照壁丰富的内涵和显著的形式、功能和装饰特征,并对其文化“名片”的属性进行了分析与解释,认为照壁是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直接反映与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大理白族;照壁;文化名片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5—040—03

一、背景

少数民族建筑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产物,其具有真实性、客观性、传承性等,是人类社会与历史长河中的必要组成要素,是其所产生时代的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情况的客观反映。2023年6月10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党强调,如果不能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的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的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的中国。照壁作为白族民居建筑中的一部分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传承精神,大理白族照壁种类丰富,它客观地反应了大理地区白族的历史、文化、审美、社会、经济情况,可以说照壁是大理白族的“文化名片”,是大理白族地区的文化缩影。

二、文化名片概述

所谓文化名片,就是代表某一民族、群体、地域最具有特色的整体文化形象。当某种文化对于某个民族或地域具有了足够的代表作用,那这种文化就可以称为是该民族或地域的文化名片。相应的文化事象作为这些民族、地域的表征出现,也就成了这些民族和地域的文化名片。

三、照壁的文化内涵

白族独特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造就了大理白族照壁,照壁的产生过程、形式、功能和装饰中都蕴涵了独特的文化。

(一)产生中的文化

大理白族民居中的照壁源自中原地区,经过一代代白族人的改造与传承,在保留原来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环境以及独有的审美文化,更新、创造出了具有白族特色的照壁。

照壁在中原建筑中早已有之,作为筑于宅前的墙壁,与房屋正门口相对,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一部分,历史十分悠久。我国最早发现的照壁在陕西省凤雏村遗址中,产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距今约有2000年的历史。

西汉时期,一部分汉族迁徙至大理地区,汉族文化开始融入白族。南诏立国后,大理地区汉族移民大增,在大理地区生活的汉族建筑师和雕刻师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建筑形式,逐步促进了白族建筑的汉化历程。从元代开始,云南作为一个行省,正式回归中原,统一在中央政权之下,云南的主要城镇区域开始完全进入封建社会。这一时期最大的改变就是儒学的传入及广泛传播,相应的,新型建筑也随之逐渐出现。明代,统治阶级在云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田与驻兵,先后迁到云南的汉族人口总数超过当时云南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汉文化影响下,白族与汉族的建筑风格与形式逐步融合,慢慢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白族建筑形式。

(二)形式中的文化

大理白族照壁按形式主要分为三滴水照壁、独角照壁(又称为一滴水或一字平)、带窗洞照壁三种。这三类样式的照壁在结构上各具特点,分别体现了大理白族独特的文化。

三滴水照壁也称为“滴子”,意为用檐头的瓦片防止雨水回流侵蚀到墙体。“三滴水”的形式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指三层檐屋顶的建筑形式,常用于传统的歇山式楼阁的建筑。三滴水照壁是将一整块壁面分成三块,照壁中段高而宽,最宽面一般与院子等宽,高度与厢房上屋檐的高度接近;左右两段稍矮且窄,其高度与厢房下屋檐间的“封火墙”相近。因整个“三滴水照壁”左右呈中轴对称,高低起伏,与山峰形状相似,不失庄严的气势与灵动性,因此自古就有用三滴水照壁展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的功能。

独角照壁是围墙演变为照壁的最初形式,墙面与墙顶平齐不分段,常在宦人家中见到。独角照壁同样强调左右中轴对称,整体性强,尺寸较大,气质更庄严稳重,大部分的独角照壁用来体现主人家的高尚品质与公正思想。

白族照壁中有少量带“窗洞”的照壁,带窗洞照壁整体造型与独角照壁类似,其中的不同的是在壁面部分多出了一窗洞大小的造型,主要用来表达白族人对自然环境的尊敬。这种照壁形式很少见,非官宦人家不能使用。带“窗洞”照壁的产生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状态,还体现了白族人对自然的喜爱。

从三种照壁的形式不难看出,照壁的形式与历史文化、阶层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大理白族照壁本身的大小、比例会随着院子的大小而变化,外形比例更匀称,体态更沉稳,更富有美感。

(三)功能中的文化

大理白族照壁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其功能是分不开的。白族历史文化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演变并传承,逐渐产生了独有的实用功能与精神功能。

1.实用功能

(1)遮挡视线。照壁又被称作是“影壁”。“影壁”二字是由“隐蔽”谐音表意转换而来的,从建筑角度来看,在建筑门内为“隐”,在建筑外为“蔽”。大理白族民居在正房对面建造照壁,在正房侧面开门,以避免外面的人直接看到里面。照壁具有遮挡视线的功能,不仅体现了汉族儒家思想的融入,更体现了白族人追求含蓄的审美观念。

(2)防火。大理白族照壁还可以充当防火墙。其传统的民居建筑材料多选择木材,并且建筑分布紧凑,密度较大,容易发生火灾。大理白族照壁大多以土胚、鹅卵石、大理石等材料建造,起到了防火的功能,体现了白族人的智慧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

(3)防风。大理白族地区日照充足,雨量适中,盆地、河谷、山地相间分布,北温带至南亚热带气候兼备,其中大部分白族居住地在大陆性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下,受季风影响较大。照壁在合院式建筑中起到了很好的防风作用,保证了屋内气温的稳定,更有利于院内植物的生长,保证了白族人民的生活舒适性。

(4)反射日照。“照壁”顾名思义与“照明”分不开,中国古代汉文化下的合院式建筑有着很成熟的采光体系,在房屋布局与高低上加以控制,增加采光。照壁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在太阳西下的时候,阳光打在照壁上,再反射进屋内,可以增加下午的室内采光,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体现了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智慧。

(5)分割空间,增加空间层次。从建筑的平面布局来看,照壁具有分割建筑空间,区分内外环境,增加空间层次的作用。照壁的本质是墙。但在建筑竖向设计中,照壁的造型、图案与周围的墙面别样,塑造了“无檐似有檐,无窗似有窗”的感觉。照壁增加了组合式院落的平、立面空间变化,体现了白族人对于空间的独特审美。

2.精神功能

(1)保护。受到多种文化的融合后,大理白族人们会在照壁上绘制出八仙法器的纹样。因此,大理白族照壁呈现出白底为主,花纹装饰四周的样态。可见照壁作为建筑的一部分,满足白族人审美的同时,还受到白族人民的喜爱。

(2)导气。在大理白族的建筑中,建筑位置、高低尺寸、图案样式等都深受中国古代意识的影响,所以照壁也被称为“屏风墙”。就是在房屋大门前面放置一堵墙,但为了保持居住环境空气的流畅,这堵墙不能彻底封闭,因此形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白族照壁。大理白族照壁不仅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更体现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智慧。

(3)家风传承,情感寄托。大理白族照壁也是屋主思想的表达与情感的寄托。照壁形成初期,白族人会将字画张贴其上,抒发自己的情感。后来,照壁上逐渐出现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的装饰画,亦或是书写当地文化、民俗、风情等有关的文字内容。照壁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成为白族文化传承、家风传承的重要形式。

四、装饰中的文化

白族人注重文化与精神修养,强调居住环境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从结构的形式、色彩、装饰上都精益求精,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照壁的装饰,表达了白族人在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社会结构、民族历史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审美情趣。

从形式来看,白族照壁常见的三滴水照壁、独角照壁(又称为一滴水或一字平)、带窗洞照壁三种形式都十分注重对称与韵律变化。照壁顶部常轻微凹陷,四角翘起,似百鸟展翅预飞。槽下多用斗拱或二重、三重小垂花柱子挂坊,紧贴的额联部分与侧面用薄砖分框,镶嵌入雕刻好纹样的大理石。

从色彩来看,白族照壁可分为清水照壁和混水照壁两种形式。清水照壁大多与民居整体色彩融为一体,多由青色瓦顶和白灰色带水墨装饰的壁面组成,这两种颜色与建筑主体既有调和又有对比,常使用同色系淡雅色调,整个照壁显得古朴典雅,韵味十足。混水照壁整体色彩丰富,以白、红、黄、蓝等颜色为主,常用于公共的建筑。两种色彩的照壁都展示了白族人对不同功能建筑不同的审美情趣。

从装饰来看,白族照壁常采用石刻、木雕、绘画以及形式各样的大理石等进行装饰,装饰题材丰富。

(一)照壁文化名片的显著特征

经历了漫长岁月,白族照壁在继承和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汉族与其他民族的艺术风格与建筑风格,形成了如今独特的风貌。

(二)历史文化的反映

照壁是白族历史文化的具体反映,表达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历史的进程中多种文化都融入过大理白族这个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很多氏族将图画绘制或雕刻在房前屋后以及照壁上,作为家族象征。

(三)建筑风格的集中展示

大理白族村寨房屋密集,远看青瓦白墙,高低错落,村口处常建造照壁,并种植大青树。其整体风貌与建筑风格统一整齐。照壁与整体房屋建筑的建造一般就地取材,以当地木材、石材、生土等为原材料进行建造,白灰色石砌墙面,独有的纹样,统一的色彩,形成了今天的照壁,并鲜明地体现了白族的建筑艺术风格。

(四)民族文化的载体

照壁是白族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绘画雕刻艺术等文化的物质载体,体现了白族文化独有的特质。照壁书写了白族家规、家训,用独有的形式提醒着一代代白族人民要保持家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照壁不仅承载了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相互融合的美好愿望,更是“君子和而不同”文化发展观的体现。

五、结语

大理白族照壁以形式文化和功能文化为表象,以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审美为深层内涵的构筑物,其文化的本质是人类所创造的活动及其活动产生的成果。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在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中,大理白族人民借鉴其他的民族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不难看出,照壁的演化和存在体现了白族人乐于开放和接纳,善于改造与创新的民族精神。

照壁是人类文化组成与发展变革的一部分,对观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共荣有着重要意义。希望本文可以带给世人对白族照壁不一样的认识,让白族照壁作为白族的代表,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

参考文献:

[1]樊敏.枫香树文化研究——兼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名片[J].贵州民族研究,2020(9).

[2]米满宁,范鹏,王尽遥.大理喜洲白族照壁的造型特征及装饰艺术[J].民族艺术研究,2013(3).

[3]田欢欢.大理白族民居之照壁与现代住宅之玄关的前世今生[J].中国民族博览,2018(10).

[4]揭丰玮.照壁在当代空间环境中的运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5]宾慧中.中国白族传统合院民居营建技艺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6]郭若思.大理喜洲白族民居照壁的美学分析[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6.

[7]王锋,张云霞,杨伟林.中国白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8]杨艺帆.大理白族民居传统建筑特色和传承保护研究[J].居舍,2022(36).

[9]魏德军.大理白族传统民居门楼、照壁的装饰语言[J].住宅与房地产,2021(18).

[10]杨欢,杨国才.白族民居建筑照壁中的家风文化与传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2(6).

[11]谢婳嫕,董春雷,王杰.大理白族照壁在现代空间转向设计中的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9).

[12]李丰春.从照壁看白族家风的传承[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2018(0).

[13]高娅娟.浅谈白族民居照壁中装饰艺术审美[J].现代装饰(理论),2014(2).

[14]刘朦.大理白族民居照壁的审美特性[J].大理学院学报,2014(9).

★通讯作者:包蓉

作者简介:程喆(199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与理论;通讯作者:包蓉(1981—),女,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景观与民族景观。

猜你喜欢

照壁
照壁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晋中、晋南地区照壁及照壁雕刻艺术
照壁:从“光天化日”到“五福捧寿”
灵秀俊逸的照壁山
照壁文化
襄城照壁艺术的探究
济南市东泉村民居照壁研究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照壁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