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照壁文化

2020-07-27李昭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起源

李昭

摘 要: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中,照壁具有极高的建筑美学价值,内乡县衙博物馆的照壁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县衙大门对面的照壁。照壁的形状、图案各不相同,它的起源和称谓在各个朝代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照壁; 内乡县衙; 起源; 称谓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7-196-002

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中,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宫殿型建筑北京故宫、奢华精美的传统民居建筑乔家大院,还是独具少数民族建筑特色的白族民居,都存在着一种独特的附属建筑物——照壁。照壁亦称影壁、照墙等,一般置于大门内外或大门两旁。壁上雕刻花纹、龙水、故事,与大门及门前空地相呼应,连成一体,既可回避视线、隐藏建筑,又可装饰院落,具有极高的建筑美学价值。

照壁,也称影壁,古称萧墙,是中国、越南、琉球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屏风的作用与影壁相似,琉球语里直接把影壁称为屏风。影壁可位于大门内,也可位于大门外,前者称为内影壁,后者称为外影壁。形状有一字形、八字形等,通常是由砖砌成,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座有须弥座。墙身的中心区域称为影壁心,中国和越南的影壁的壁心通常由45度角斜放的方砖贴砌而成,简单一点的影壁可能没有什么装饰,但也必须磨砖对缝非常整齐,豪华的影壁通常装饰有很多吉祥图样的砖雕。影壁墙上的砖雕主要有中心区域的中央和四角,在与屋顶相交的地方也有混枭和连珠。中心方砖上面一边雕刻有中心花、岔角在影壁墙的中央还镶嵌有福寿字的砖匾或者是带有吉祥意味的砖雕。有些较为简单的影壁未必有齐三部分,有些没有基座,也有无顶的,最简单的只有墙身,有些墙身也没有外缘和壁心的分界,例如琉球建筑有些影壁则只是简单的石砌墙。

内乡县衙博物馆的照壁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县衙大门对面的照壁。站在内乡县衙大门口,隔街而望,可以看到马路对面有一座青砖浮雕组成的“一”字形建筑——照壁。在我国古代建筑理论和风水学中,照壁具有阻挡内外视线交织和聚气聚财的作用。在这里,它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整顿吏治、警戒官员”的警示作用。画面的正中绘有一形似麒麟的怪兽,叫“ ”,这个字不常见,就是反犬旁加个贪婪的“贪”字。它是神话传说中的贪婪之兽,传说能吞吃金银财宝。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它的四周和脚下尽是宝物,但它并不满足,张着血盆大口,还妄想吞吃天上的太阳,结果,太阳没吃着,自己落得个粉身碎骨、葬身悬崖的可悲下场。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衙门照壁绘“ ”,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创,意在警戒官员要以“ ”为戒,切莫贪得无厌。

除此之外,内乡县衙县丞衙、主簿衙内均有照壁,由于此地在古代不得由百姓随意进出,照壁上的图案就雕刻“岁寒三友”“福禄寿喜”等富有吉祥、文雅寓意的图案。

照壁的形状、图案各不相同,它的起源和称谓在各个朝代也不尽相同。

照壁的起源与风水术源远流长,密不可分,古人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显而易见,在风水术理论中,“气”是其精髓,无论是阴宅还是阳宅的选址或者营建都城都重视对气的疏导、会聚、回收。随着时代的发展,将风水术和人类感知的心理场因素结合研究,似乎能更完备地解释照壁的起源。门在阳宅相法中有“气口”之喻,是聚气聚财的重要位置,同时,门不仅为宅内外联系的咽喉,还涉及居住者出入、防卫以及门第尊卑秩序,也关系住宅私密性。为避免门正对马路这一问题,既防止“气”的流散,又能保证住宅的私密,给人们心理上的稳定、安全感,照壁这一特殊的建筑形式应运而生。

秦汉时期影壁被称为“罘罳(fu si)”,在形式上有了一定变化,墙体上出现了装饰图案。“罘罳”原指古代城角上用于防御的网状建筑或者是窗户上用于防鸟雀的金属网,后延伸为屏风,据文献记载:“汉时谓屏为浮思,故云‘今浮思。解者以为天子外屏,人臣至屏俯伏思念其事。按《匠人》注云:“‘城隅谓角浮思也……然则屏上亦为屋,以覆屏墙,故称屏曰“浮思”。或解屏则“阙”也。古诗云:“双阙百余尺。”则阙于两旁,不得当道,与屏别也。阙虽在两旁,相对近道,大略言之,亦谓之当道。故谶云:“代汉者当涂高,谓巍阙也。”云“刻之为云气虫兽,如今阙上为之矣”者,言“古之疏屏,似今阙上画云气虫兽。”

在历史记载中经常出现“影壁”一词,照壁与影壁是否为同一概念,在研究中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认为两者不属同一建筑物的说法大概有以下三种:

一、阻挡从外向内视线的墙壁,目的是将建筑隐藏在该墙背后,故称“隐墙”,又称“影壁”;阻挡从内向外视线的墙壁,目的是将建筑罩在该墙里面,故称为“罩墙”,后称“照壁”。

二、在清代以前影壁和照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献中影壁多用“照墙”表示,照壁则是指室内的某种隔断墙,宋《营造法式》中有“照壁屏风骨”“殿阁照壁版”“廊屋照壁版”的规定。梁思成先生解释“照壁屏风骨”是室内构成照壁屏风的骨架。而“殿阁照壁版”“廊屋照壁版”是用于左右两缝并列柱子间的构件,这与后来作为室外短墙的“照壁“似乎相去甚远。

三、影壁,北方四合院中较常见,也称隐壁,含义直白,就是屏蔽、遮挡的意思。与设在大门外的照壁不同,影壁置于户内迎门处,屏蔽外来视线,亦称屏风墙。影壁四周有砖雕装饰,中间是题字或绘画。这种影壁,古人亦称之为“萧墙”,影壁里面是内庭。

就笔者看来,这三种说法难免有不尽意之处。说法(一)提出的阻挡从内向外的视线与阻挡从外向内的视线,其实并无不同,将建筑隐藏在墙后还是罩在墙内,只是观赏者视线方向不同造就的视觉感受。且针对此说法已有人提出,这种墙壁本来具有双面性,“照”不为“罩”,是照射光线的意思;“影”不为“隐”,是躲避光线的意思。人们建造这种墙壁,光线太强的门户可以采用深色材料避光,光线太弱的门户可以采用白色材料或者镶嵌汉白玉、琉璃等来发射光线,增加亮度。

说法(二)主要认为清代以前影壁是在门外的,而照壁是指室内的隔断,清代之后这两者才统一。首先,据《辞源》中对“照壁”的词条解释中提出:“照壁,古代房屋的一种附属建筑。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七书画中:‘保塞军东北数里曰路疃。一小寺殿后照壁旧有画水,世传张僧繇笔。”这其中提到“寺殿后照壁旧有山水”,说明宋代不仅有了“照壁”这一称呼,而且照壁还位于寺庙之外。这里提到的照壁上的画,来自于张僧繇画龙点睛的传说:“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他画得惟妙惟肖但没有画眼睛,并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由此传说可见,至少是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照壁的说法。《营造法式》中提出的“照壁屏风骨”“殿阁照壁版”“廊屋照壁版”,在当今看来,应该是取照壁阻挡视线交织之意,或者模仿照壁的建筑模式,才取了这些名称,而不是直白地指这些就为照壁本身。

说法(三)提出照壁、影壁的位置是不同的。据《中国古代建筑词典》词条对“影壁”的注释:“正对大门,但离大门有一定距离的一端独立的墙壁,叫影壁。这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形式。有的影壁放在大门之内,作用主要是挡住外人的视线,使之不能对院内一览而余。有的放在大门之外,如宫殿、庙宇和富贵之家……此外,有一种影壁设于大街对过,与大门遥相对应,叫做外影壁。影壁在南方,又叫照壁、照墙。”而对“照壁”词条的解释仅为:“即影壁”。而不论是照壁还是影壁,其壁面上都装饰文字和图案。唐代韩愈《送文畅师北游》中“昨来得京官,照壁喜见蝎”中就证实唐代照壁上有吉祥的图案。古人称“萧墙”是出自《论语·季孙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何晏集郑玄曰:“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在此处,“墙”意指屏障,并不介乎内外,由此判断影壁和照壁的位置,也不甚严谨。

但在记载中的另一种说法则与之相反,《中国古代建筑词典》中提出,“影壁在南方,又叫照壁、照墙。在本文中,且据此将内乡县衙的影壁、照壁统称为“照壁”。

猜你喜欢

起源
Origins of English 英语的起源
跳绳的起源
你知道宇宙的 起源吗?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万物起源
起源
生命的起源,也许只是一具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