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微项目任务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探索
2024-07-03赵明星
赵明星
摘 要:在当下教育环境中,“项目式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受教学时间及学习条件限制,实施难度较大,为此提出“微项目任务”教学模式.该模式立足课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简短且具体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深度学习与实践.通过“微项目任务”,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更能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构建更生动、高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潜能,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微项目任务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15-0134-03
由于研究条件、设备与时间等限制,“项目式教学”难以成为常规教学方式,因此“微项目任务”应运而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求教师融合“项目式教学”的理念与能力,精心设计任务.本文以高中有机选修内容“乙醇”为例,展示如何巧妙设置“微项目任务”,让课堂教学更富内涵与创新.这种实践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教学与时俱进的新气象.
1 微项目任务选择分析1.1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聚焦于乙醇,这是一种学生已有所接触的有机物,通过模块整合方式,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中有关乙醇的教学内容打通,为学生呈现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乙醇知识体系.这种整合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乙醇的相关知识,还能培养其跨学科思维与综合应用能力.
1.2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及日常生活中已对乙醇有一定了解,掌握了其基础常识.通过对乙醇性质与“生物质能”等内容的学习,熟悉乙醇的常用制备方法.此外,在有机模块选修教材中学习了乙醇的分子结构,为其深入理解乙醇的性质与应用提供了基础.通过烃类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从微观层面理解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质之间联系的能力,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1].
1.3 微项目主题内容分析
基于教材以及学情分析,设定“揭开‘汽车喝酒和‘人喝酒的小秘密”这一富有趣味性以及探索性的微项目作为课堂学习任务[2].该项目巧妙地将乙醇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结合,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微主题.第一个微项目主题:探寻“汽车喝酒”背后的秘密,将乙醇的物理性质与氧化性质巧妙结合,让学生通过了解乙醇汽油的应用探究乙醇的性质与用途.同时,这一主题还延伸出乙醇制备的资源、环保等议题,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第二个微项目主题:解读“人喝酒”背后的科学原理,从乙醇的催化氧化及强氧化剂氧化原理出发,通过探讨人体内酒精的代谢过程、查酒驾的科学依据等内容,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2 微项目任务教学目标通过引入“2020年普及乙醇汽油应用”与“酒精测试APP可行性探讨”这两大现实场景,致力于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一颗探索的种子,引导他们从微观的分子世界洞察乙醇的构成之谜.将学生的视线聚焦到社会前沿话题,更是锤炼其科学精神的绝佳机会,让学生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深刻领悟环保与资源利用的千钧重任,内生出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信仰与绿色化学的崇高理念.
在教学舞台上,教师倾力塑造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构建能力.借助信息筛选、逻辑推演、实验操作等多维手段,期望学生在探索之路上,学会如何捕捉细节,针对物质的特性及其变迁提出合理假设,既是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观察力、思辨力的全面升华,更是对其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一次深刻雕琢.
再者,融合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的多元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旅程中,不仅习得知识,更在无形中养成“证据为先,模型为辅”的化学思维习惯.课堂中精心设计的小实验,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在实践中培育其实验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为其未来面对复杂问题时可以冷静分析、从容应对奠定坚实基础.
3关于“微项目任务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探索的思考
3.1 “项目任务式学习”与“微项目任务式学习”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知识灌输式教学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迫切需求.项目式学习如一股清流,强调实践、合作与创新,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3].然而,其在实际推广中面临资源、时间等重重困境.因此,“微项目任务式学习”崭露头角,巧妙地将大型项目拆解为微型任务,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光中,可以深入探索某一具体领域.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微任务选择,既要切中要害,又要引人入胜,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微项目任务式学习”不仅巧妙化解了项目式学习的实施难题,更在灵活性与普适性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学生在完成这些微型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实践经验,更在无形中锻造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默契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2 课堂实施“微项目任务式学习”任务的选择
在信息化社会浪潮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微项目任务式学习”应运而生,不仅打破传统知识灌输模式,更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任务,使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满足课程标准要求,是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微项目任务,首先要确保它们基于现实情境,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这些任务也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确保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乙醇作为具体的化学知识点,是一个非常好的微项目任务主题.乙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活与工业中的有机化合物,其独特的化学性质以及在现实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空间.例如,在化学课程中,可以选择与乙醇相关的微项目任务,如“乙醇的绿色合成方法及其环保意义”或“乙醇作为生物燃料的前景与挑战”,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化学知识,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微项目任务的选择还应建构在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找到与已学知识相关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复习并巩固所学知识.以乙醇为例,学生先前已经学习了乙醇的基本化学性质、合成方法与应用.在此基础上,设定更为高级的任务,如“设计一种高效、环保的乙醇合成路线”或“评估乙醇作为燃料的可持续性”,让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
选择微项目任务时,教师还应注重寻找跨学科交叉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加以解决,因此选择涉及跨学科知识的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仍以乙醇为例,除化学知识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乙醇的生物学意义(乙醇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环境科学意义(乙醇燃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经济学意义(乙醇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实施“微项目任务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仔细分析教学计划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微项目任务.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通过实施“微项目任务式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终身学习能力.
3.3 “微项目任务式学习”任务的课堂实施
在信息时代浪潮中,“微项目任务式学习”应运而生,为现代教育注入全新活力,打破传统知识灌输模式,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课堂实施“微项目任务式学习”时,教师需要精心组织,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与目标的达成.乙醇作为一种典型有机化合物,其知识点可与“微项目任务式学习”完美结合,让学生在探究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首先研究学情,做好预设.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至关重要.乙醇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与生物燃料,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利用这一点,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的微项目任务,如“探究乙醇作为生物燃料的可行性”或“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接下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设定完成任务的方案或实施框架.在乙醇的微项目任务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如通过化学合成制备乙醇,或探究乙醇的物理化学性质.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任务的层层递进,逐步深入了解乙醇的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微项目任务式学习”的完成标志是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乙醇的微项目任务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报告、展示板或口头报告等方式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成果展示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会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与方法,并对其他小组的研究情况作出评价,提高关联问题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通过“微项目任务式学习”,学生还能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乙醇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不仅涉及化学知识,还与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紧密相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究乙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乙醇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4 结束语
尽管“微项目任务式学习”存在时间、资源与准备上的挑战,暂时难以完全融入日常教学,但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潜力不容忽视,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深化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乙醇作为化学领域基础知识点,涉及合成、性质等多个层面,同时又与生物燃料、有机合成等实际应用紧密相连,通过精心设计微型项目任务,学生可以直观探索乙醇的多元应用,锻炼跨学科综合能力,不仅是对化学知识的延伸,更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全面锻炼.
参考文献:
[1]林丰.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溶液复习课的实践与思考:以“冰红茶的秘密”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0,524(8):79.
[2] 史鹏园,刘玉荣.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探究食品脱氧剂中的化学问题”为例[J].化学教育,2020(5):66-7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