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物理学科素养 搭建主题学习情境

2024-07-03王传光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主题情境学科素养教学设计

王传光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炼物理主题、搭建学习情境、转变教学方式、激活学生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物理学科探究活动中,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科素养;主题情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15-0103-03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逻辑性强,概念多,而传统课程教学又局限于对知识点的讲解,未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契合,降低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学科素养体现了“物理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科学精神的养成.因此,不能一味地讲解知识点,忽视科学思维、物理观念的渗透,要充分利用物理主题学习情境,以问题来驱动学生参与物理探究,从自主、质疑、合作、创新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以“大观念”为引领,明确主题学习情境

主题学习情境的搭建对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起到关键作用.“大观念”是建构物理知识体系的重要思想,也为提炼学习主题创造了条件.

1.1 以“大观念”为抓手,整体化建构学习内容

物理课标强调:要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作为育人目标,教师要立足物理学科,统整知识体系.“大观念”强调从整体上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摈弃碎片化、被动化施教,尤其是依托单元教学内容,以问题为情境,以任务为要点,引领学生参与知识探究,促进其深度学习[1].

比如,在教学“圆周运动”时,教师将物理学科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生活化呈现,观察火车转弯过程,联系圆周运动,请学生思考“向心加速度”如何产生,由哪些力产生?观察拱形桥,但汽车通过拱形桥时,是否也可以看作是“圆周运动”?在拱形桥最高点时,汽车对桥的压力是多少?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当汽车的速度达到一定值时,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为零?结合这些问题情境,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让学生从“圆周运动”中认识到“由于惯性,会沿着切线方向向外飞”,这与向心力的作用紧密相关.如果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则会沿着切线方向飞出去,进入离心运动状态.

从物理知识体系构成中学习概念、规律、定理,教师可以借力于问题情境,让学生亲历物理知识的建构过程,感受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大观念”为教师提供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指导,学生得以整体认识物理现象,引领学生参与探究、深度学习,增进学生将所学内容迁移运用到物理问题中,发展科学思维.

1.2 把握单元主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大观念”理念要把握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与连续性,从物理知识的生成逻辑出发,讲究物理概念间的内在关联,便于学生站在更高的认知视野统整物理知识,学以致用.教师作为课程组织者,在落实“大观念”过程中,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单元教学内容,重构和提炼学习主题,编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习目标.围绕物理知识点,设计螺旋上升的学习任务,激活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

比如,在教学“力学”时,对于“力”的认识、体验,结合教材与力学相关的知识点,从其定义、三要素、矢量性上剖析力的概念,从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上认识常见的力,从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共点力等方面让学生掌握力的平衡条件.同时,优化课程教学整体过程,基于物理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细化学习任务.如对于“力的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的教学,可以抓住“认知冲突”,来重构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让学生理解基础性概念.再如,对“滑动摩擦力”的探究,借助于动手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摩擦力与压力、摩擦因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如此,以学习主题为主线,串联物理知识点,有效提升物理学科教学效果.

2 明晰教学目标,设定探究主题活动现阶段,对物理学科知识的讲授,要着眼于学生学科素养,选取某一明确的学习主题,由此展开知识点类比迁移,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建构.

2.1 深入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主题学习情境的构建,要基于教材、学情分析.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为例,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运动学知识、研究方法入手,让学生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对于学生已经学过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具备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对接物理学科素养,教学目标的设定体现在四方面.

如表1所示.另外,在明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研读教材内容,抓住教学重难点.本节知识点,“重力加速度”概念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是学习重点;难点是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2.2 循着学习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围绕“自由落体运动”展开学习活动,先结合动画视频,让学生观察动画人物,并猜想谁下落得快?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为重的物体相比轻的物体下降速度快.“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以趣味性动画来抓住学生注意力,营造愉悦课堂氛围,也为引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故事做好铺垫.接下来,介绍科学史料,从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批判中,让学生认识科学精神.面对客观事物,鼓励学生实事求是,不能迷信权威,更要尊重客观规律.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用实验方法证明其结论,让学生掌握科学分析方法,同时感受伽利略敢于质疑的品质,增强学生科学批判意识,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在探究主题“自由落体运动特点”时,教师引入动手体验法,借助于纸张的不同形态,对比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思考原因.相同的纸,一张揉成团,一张平放,自由下落,记录其下落速度;半张纸与一张纸,半张纸揉成团,同时下落,记录其下落速度.为了增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条件、影响因素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摩擦力”,思考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启发学生深刻领会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积大小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与体验,认识到空气阻力对纸的下落速度带来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物体下落速度”影响因素的体认,特别是在对比“摩擦力”与“空气阻力”时,促进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统整与重构,学生从交流、合作学习中,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3 抓住关键问题,落实物理学科素养

在物理主题学习情境中,问题是贯穿其中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亲历物理学科知识,体验物理的应用价值,将物理知识内化为学科素养,必须抓住问题设计,以问驱思,促进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科学推理、论证、质疑、创新等思维能力[2].

3.1 利用学生“认知冲突”,用问题化解学习难点

在物理主题学习情境探究中,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吸引力,要能够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参与问题探究.比如,在学习“机械波”时,课标内容强调,学生要通过实验活动,观察、认识波的特征,区别横波和纵波,结合波动现象,展开波的探究.认识波的传播形式,了解能量变化.在音叉实验中,让学生分析声音的产生条件.在抽气前与抽气后,能听到声音吗?以此来增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利用彩带波演示活动,引出问题:绳波是如何产生的?绳波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分组讨论,并鼓励学生动手描绘绳波的波形图,探究其特征.观察绳波的波形,大胆设想,将绳分为若干小段,每一小段看作一个“质点”,请分析、推理绳波的运动特点.对于波源所引起的振动,绳的各质点将如何运动?不同时刻下,绳的波形为什么不同?由此推导,波源的振动是“前带后动”,后续质点是受迫振动,振动的形式是沿着绳的方向传播.对此,利用“微元法”,可以将波的振动、传播形式建立抽象模型,让学生参与“人浪”活动,体验波的产生及传播规律,进而获得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2 设置挑战性任务,驱动学生解决物理问题

在物理课程教学中,不能止步于知识的“灌输”,学生死记公式、定律、结论,无法领悟物理概念,更难以做到迁移运用,解决物理问题.发展学生物理学科素养,要强化知识逻辑的衔接,依托主题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时,前面学过“电路及其应用”,教师可以以“能量观念”为主题,打通“能量本质、形式、能量转移、能量守恒、耗散”等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从能量的认识中,涵盖机械能、电能、内能、磁能、核能等等.在该单元里,从电路中认识电能,以做功与能量转化,让学生洞悉“能量守恒定律”.分为三个教学维度,一是认识电能的本质;二是电能的转化与守恒;三是能量意识与实践应用.教师要围绕主题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驱动学生探究学习目标,如表2.

4 结语语

以学科素养为导向,构建主题学习情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要做好课程资源的整合.深刻领会“大观念”内涵,整体建构物理学习知识体系.对接教材、学情,厘定教学目标.围绕主题学习任务,从物理知识应用中,来指引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养成科学态度,在深度学习中增进高阶思维、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秀伦.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实践[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14):63-65.

[2] 王惠婷.依托真实情境,实现素养落地[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2(2):21-23.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主题情境学科素养教学设计
创设主题情境 感受语文课题魅力
主题情境教学提升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让思辨之光闪耀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