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和《石》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2024-07-03方艺憬李官福
方艺憬 李官福
在探讨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时,鲁迅的《祝福》和韩国作家金东里的《石》提供了深刻的视角。《祝福》刻画祥林嫂这一中国传统社会中典型的农村妇女,展现了她在丧夫和被迫害的处境下所经历的悲剧性命运。《石》中的述伊妈妈则反映了一个现代社会边缘人的生存挣扎,尽管被疾病和贫困所困,她依然尝试寻找希望和救赎。本文通过对比这两个人物,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角色的共通之处,以及她们在各自文化和时代背景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与面临的特殊挑战。
一、作家及作品
(一)鲁迅和《祝福》
鲁迅(1881—1936),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
《祝福》是鲁迅先生在1924年创作并发表的短篇小说,被收录于他的短篇小说集《彷徨》中。《祝福》是一篇反映农村妇女命运的小说,以祥林嫂两次到鲁家、三次“祝福”为线索,把祥林嫂的悲剧故事生动细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鲁迅对妇女命运问题的深刻思索。祥林嫂的生活因一系列不幸的事件而变得充满苦难。她最初嫁给一个小她十岁的男人,后来丈夫逝世,公婆欲将其卖掉,于是她逃到镇上,给鲁四老爷做工。婆婆找到了她,拿走了她所有的工钱,又将其强卖给了深山的贺老六。反抗无果的祥林嫂生下了儿子阿毛,后来贺老六患伤寒而死,阿毛亦被狼吃了。她经人介绍,再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却因鲁四老爷嫌弃其晦气而终日抑郁惶恐,最终在社会的排斥和家庭的冷漠中,精神崩溃,孤独而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金东里和《石》
金东里(1913—1995),1934年发表《白鹭》,由此登上文坛。1935年发表短篇小说《花郎的后裔》,其后陆续发表短篇小说《黄土记》《巫女图》《驿马》《红豆粥》《少年》等。小说《石》发表于1936年5月。
小说开始时,主角述伊妈妈因罹患难治的麻风病而遭到社会和家人的排斥,被迫独自生活。面对重病和社会偏见的双重打击,她并没有放弃希望和尊严,而是执着地寻找美好的未来。小说围绕述伊妈妈与一块被认为能实现愿望的神奇石头的关系展开。这块石头象征了述伊妈妈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成为她精神寄托的载体。《石》以述伊妈妈的故事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深沉的思想内核,真实地反映了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并引发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这部作品展现了金东里出色的文学创造力,也成为韩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
之作。
二、《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
(一)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祥林嫂是《祝福》中的核心人物,她的经历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下女性的生存状态。祥林嫂的性格特点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与限制。尽管她是一位遭受丧偶之痛的寡妇,但她凭借自己的勤劳和能干,成功在鲁镇生存了下来。祥林嫂的顺从性格是她命运的一部分,她接受了连续的再婚安排,没有强烈反抗封建社会为她设定的路径。这种顺从并非完全出于自愿,而是社会环境压迫的结果。她的内心其实充满了对亲情的渴望,尤其是对儿子的思念,这种情感驱动使她在精神上极度脆弱,容易受到打击。
(二)祥林嫂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祥林嫂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受当时家庭观念的影响,她被视为家庭中的辅助者和繁衍后代的工具。起初,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祥林嫂被期待承担家务和照顾公婆的责任。然而,她在婚姻中未能生育下一代,这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被看作是极大的失败,导致她的地位急剧下降,最终被自己的公婆赶出家门。
在被迫再嫁之后,祥林嫂变成了一个被交易的对象,她的感受和需求被家庭和社会所忽略。即便是在经历了若干次再嫁和丧子之痛后,她也从未在家庭中真正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温暖。她的作用被局限在维持家庭的基本运作上,而非作为一个有独立价值和情感需求的个体。这种情况在她被鲁四老爷接回鲁镇后更加严重,她更多是作为一个劳动力而非家庭成员。
(三)祥林嫂遭遇的困境及其悲剧结局
祥林嫂在《祝福》中的形象和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残酷压迫。她的困境源于多重社会与家庭因素,这些因素共同编织成她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祥林嫂最初被自己的家庭出卖,通过婚姻交换成为另一家庭的财产,她的价值与地位完全取决于她的生育能力和作为劳动力的功能。当她未能生育子嗣时,她的存在便失去了价值,遭到家庭的抛弃。
尽管祥林嫂在再嫁后的生活中尝试融入社会,并找寻生活的安慰,但她因丧子之痛而逐渐被周围人视为不祥之兆,社会的冷漠和排斥进一步增强了她的孤单。此外,她深受封建迷信的影响,盲目地相信通过捐门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这种迷信并未带来任何转机,反而使她在精神和经济上受到了更大的压迫。
三、《石》中述伊妈妈的形象
(一)述伊妈妈的性格特点
述伊妈妈在《石》中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她面对生活时的坚韧不拔和对希望的执着追求。尽管承受着麻风病带来的身体痛苦和社会排斥,述伊妈妈仍旧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决心。她独自生活在桥下,与其他边缘人群隔离,体现了她在逆境中保持尊严的努力。述伊妈妈对儿子的思念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焦点,她对与儿子重逢的渴望驱使她坚持在艰辛中前进。
述伊妈妈的性格中还包含了一种近乎宿命的接受态度,她接受了自己的疾病和由此造成的被社会孤立的状态,但并没有完全屈服于命运。她通过与一块被认为神奇的石头互动,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这块石头不仅是她的心灵寄托,还象征了她对未来可能改变的信念。述伊妈妈在困境中的积极行动,如努力建造自己的住所,进一步显示了她在逆境中寻求自我救赎的坚强意志。
(二)述伊妈妈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述伊妈妈在《石》中的家庭地位和作用显露了她在传统社会与家庭结构中的边缘位置。她身为母亲和妻子,理应在家庭中扮演核心角色,但她的疾病却使她被迫与家庭生活隔离。这不仅改变了她在家庭中的功能,还深刻影响了她的社会身份和个人价值。
由于麻风病在社会上被污名化,述伊妈妈被迫离开家庭主体,居住在城外的边缘地带。这种被动的隔离转变了她在家庭内的传统角色——从一个照顾者和情感支柱变为一个需要被照顾的、与社会隔离的对象。虽然她的丈夫偶尔会提供食物支持,但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责任感而非亲情,他甚至公然表示希望她早日去世。
(三)述伊妈妈面临的挑战及其自我觉醒
述伊妈妈在《石》中面临的挑战极具深刻性,从身体到心理,再到社会层面,她所面对的挑战是多维度的。她的生活被麻风病彻底改变,这不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和功能性限制,更重要的是受到了社会的排斥和孤立。述伊妈妈被迫离开家庭主体生活,在桥下与其他社会边缘人群一起生活,体现了社会对此类病患的冷漠和歧视。
述伊妈妈的自我觉醒是在持续的磨难中逐步发生的。面对家庭的排斥和社会的标签,她开始寻找个人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摩挲石头,述伊妈妈在内心深处寻找力量和安慰,她的行动反映了在极端困境中救赎自我的努力。
述伊妈妈的挑战和自我觉醒揭示了一个边缘女性在面对病痛和社会排斥时的内心变化和生存策略。她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悲剧的叙述,更是对社会态度和人性理解的深刻反思。通过述伊妈妈的形象,作者探讨了疾病、孤独和希望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示了人类在苦难中寻求意义和尊严的不朽主题。
四、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对比
(一)家庭地位和社会角色的差异
在《祝福》与《石》这两部作品中,祥林嫂和述伊妈妈的故事展现了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及角色的显著差异。
祥林嫂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角色的典型代表。作为儿媳妇、妻子和母亲,她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和赡养老人的责任,但她的价值受到生育能力的决定性影响。因为不能生育,她遭受了家庭的排斥和社会的贬低。
相比之下,述伊妈妈在《石》中的遭遇则更多受到健康状况的影响。述伊妈妈因为患有麻风病而被迫与家庭生活隔离,居住在社会的边缘地带。尽管她依然对家庭抱有深厚的情感,但她的社会角色转变为需要同情和援助的边缘人物。
这两位女性的不同经历揭示了不同社会和文化对女性的期待和限制。祥林嫂的悲剧源于传统观念对女性的功能性定义,特别是生育的能力。述伊妈妈的困境则源于现代社会对健康的严格要求和对疾病的污名化。这两种情况都突出显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脆弱地位和面对挑战时的不同生存策略。通过这两个故事,不仅能看到女性在对抗生活困境时的坚韧和努力,也能反思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期待和不公。
(二)情感体验和心理状态的对比
在《祝福》和《石》中,祥林嫂与述伊妈妈的情感体验和心理状态不仅展示了两位女性在各自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应对个人悲剧的行动,也反映了她们心理承受力的差异和情感的复杂性,还显示了个人性格和外部环境共同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和情感反应的过程。
祥林嫂的生活充斥着孤独和绝望,主要源于她在家庭和生活环境中所遭遇的连续的排斥和虐待。人们对她的态度从同情到麻木,再到感到晦气。这些经历使她心理崩溃,最终在冬夜的严寒中孤独死去,这反映出她对环境的无力感和深切的痛苦。
与祥林嫂的被动接受命运不同,述伊妈妈展示了更强的抵抗精神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与一颗神奇石头的互动,述伊妈妈努力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不仅建造了自己的住所,还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这显示了她在困境中的积极态度和内在的力量。
祥林嫂和述伊妈妈的故事各自展现了她们寻找尊严和力量的一系列行动。尽管她们采取的策略和结果迥异,但都深刻地体现了女性在逆境中的复杂情感和心理斗争,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限制。
五、结语
通过对比《祝福》中的祥林嫂和《石》中的述伊妈妈,本研究展示了两位女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对社会和家庭压力时的不同反应和处境。祥林嫂的形象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极端压迫,通过其悲惨的生活经历和悲剧性命运,反映了封建制度对女性角色的残酷限制以及社会的冷漠。述伊妈妈的故事则探讨了现代社会中边缘人物的生存挣扎,她尽管被疾病和贫困所扰,但依然尝试进行自我救赎,寻找希望。这种比较不仅揭示了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强调了在抗争中所展现的女性的坚韧和自我觉醒。读者通过阅读这两个故事,能够理解女性在各自文化和时代背景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进一步认识到公正看待女性的重要性。
(延边大学)
作者简介:方艺憬(1999—),女,朝鲜族,吉林延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朝韩日文学与文化比较。
责任编辑 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