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雅十二诗谱》刍议

2024-07-03王程

牡丹 2024年12期
关键词:胡乐黄钟雅乐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在传承过程中受到社会动乱、记谱法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用乐失传,只有歌词部分被历代文人传承。南宋时期,出现了被称为“开元遗声”的《风雅十二诗谱》,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但其“身份”一直受到质疑,诗谱的来历也是莫衷一是。本文主要从社会政治制度、唐宋时期的雅乐发展情况、《风雅十二诗谱》的形成背景及诗谱本体等角度对《风雅十二诗谱》的成谱年代进行探析。

一、社会政治政治制度

武王伐纣立周,定都镐京,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三个封建制度国家。周代建国之始,周公“制礼作乐”,雅乐在此时产生。《诗经》现存三百零五首,简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构成。《墨子·公孟》与《史记·孔子世家》等文都与《诗经》中的诗篇紧密联系,篇篇可歌、可舞、可奏的话语。春秋后期,诸侯势力逐渐大过天子,礼乐制度不被重视,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往备受尊崇的雅乐此时受到质疑、排斥。随着历史的发展,雅乐日渐衰微,导致《诗经》中的乐逐渐遗失,只有《诗经》中的词被各家学者奉为经典而广泛流传。后世为满足仪式活动的需要不断为《诗经》创制新曲,南宋时期出现了被称为“开元遗声”的《风雅十二诗谱》,被朱熹收录于《仪礼经传通解》,是现存最早的诗经乐谱,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但将《风雅十二诗谱》称为“开元遗声”,却备受质疑。因为开元属于唐代,而诗谱却是在几百年后的南宋才出现,诗谱的成谱年代确实让人深感疑惑。历史上对《风雅十二诗谱》的年代有两种说法:一是唐代开元之说,支持者有夏野、王德勋、郑祖襄、沈知白、刘明澜、刘德义等;二是宋代仿古之说,支持者有杨荫浏、黄翔鹏、刘再生、金文达、汪亚、刘义、田要农、杨影子、廖辅叔等。

二、唐宋雅乐对比

唐代和宋代的经济情况不一样,雅乐的发展状况也不同。金文达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将历史上对待雅乐的态度进行总结,“一是国家强盛,君主有较远大的志向时,他就不需要用雅乐来为自己捧场,如汉武帝、唐玄宗……再有,是宋这种特殊的时代,当外有其他民族入侵的强大压力,内有君主昏聩无能,奸臣当道、国家贫困的时候,那时的君主就会向雅乐乞灵,希望它产生奇迹,使自己摆脱困境。他的希望越殷切,他的雅乐表演规模也就越加盛大”。由金文达的划分可以看出,唐代轻雅,宋代重雅。

事实正是如此。唐代是历史上繁荣富强的朝代之一,更关注的是燕乐。隋代的“七部乐”“九部乐”、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等均以燕乐为主,将全国各族的音乐汇集到一起。唐代由于少了礼乐中条条框框的约束,出现了胡乐与雅乐相结合的现象,如凯乐中使用的铙、笛、筚篥、笳、铙、鼓。这些乐器要么出自胡乐,要么受胡乐的影响。雅俗自古以来就是两种不同的乐种,一个居于宫廷,一个流传于民间,历代君王更是视雅乐为神圣之乐。唐代将雅俗相结合,破坏了雅乐的纯正性。陈寅恪先生在《旧唐书·音乐二》中作批注:“可知唐世庙堂雅乐,亦杂胡声也。”不仅是伴奏的音乐不纯,连祭祀所用的舞蹈也受到了影响。《七德武》《九功武》《上元舞》是唐朝用于宗庙祭祀的三大乐舞,其中也掺杂胡乐。瀛州司法参军赵慎言批评道:“郊庙三舞人,不依古制,未协人神……诚愿革兹近误,考复古道。”在胡乐盛行的影响下,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改变,百姓在家中练习的不是雅乐,而是胡乐。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雅乐,此时在民间已不被重视,宫廷亦是如此。“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唐代重俗轻雅的情况可见一斑。

历经唐末五代之乱,宋朝虽然一统了大江南北,却因受辽、西夏、金等国的影响,有“四夷不服”的社会危机,再加上当时国君软弱无能,只能依靠恢复雅乐制度一统天下,希望神灵能够保护自己的国家,巩固皇权统治,具有极强的“复古”风气。《宋史·乐志》记载:“有宋之乐,自建隆讫崇宁,凡六该作。”制订雅乐时前后修改了多次,同时统治者不惜花费人力、物力按照阴阳五行、天文历法等为雅乐器披上神秘的外衣。《宋史》中记载至道元年(995)太宗制雅乐的情景:宋太宗将琴的七弦增至九弦,以对应君、臣、文、武等名;将阮由四弦增至五弦,以对应金、木、水、火、土五材。可见,宋代确实在雅乐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企图借助雅乐的威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宣扬皇命天授的思想。宋代重雅轻俗,更有甚者提出民间也要弃俗从雅。益州进士房庶曾上言要求太常、教坊、钧容及天下州县统一律制,由京师指挥。由以上文献可知,宋代对雅乐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唐代,这也说明《风雅十二诗谱》更可能于宋代出现。

三、诗歌体裁对比

虽然唐代雅乐乐章的主要形式是雅颂四言句式,但其中不乏杂有五言、七言歌辞,乃至整篇乐章皆为律体,如《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中所录贞观年间制的《祀圜丘乐章》。其中,《豫和》《太和》分别是七言四句、四言八句,《肃和》《雍和》乐章均为四言八句,《寿和》声诗为四言四句,《舒和》为七绝一首。武则天所作的《享昊天乐章》,第一章至第四章歌辞分别为五言六句、三言八句、六言八句、五言十句,第五至七章均为四言体裁,第八章为七言四句。唐代雅乐每一章的句式均不同,不同辞式配不同的韵律,整篇乐章格外华丽。反观《风雅十二诗谱》乃是四言一句,呆板方正,旋律单一,与唐代歌辞不符。

而研究宋代歌辞可以发现,宋代在歌辞体式上基本上为四言的雅颂体,更接近古曲。例如,《宋史·乐志七》记载的《建隆郊祀八曲》《咸平亲郊八首》《景祐亲郊三圣并侑二首》《常祀二首》《元符亲郊五首》等,一律为整整齐齐的四言雅颂体,句式以四言四句、四言八句为主,同样的节奏反复出现,旋律简单,徐缓冗长。随着年代的推移,宋代的词句绝不可能逊色于唐代,但宋代却放弃了炫彩华丽的楚歌体、流畅的律体、变化复杂的杂言和宋代较为流行的长短句,依然用纯正的四言。由此可以想象宋代对于雅乐的重视以及当时“复古”气息的浓厚,《风雅十二诗谱》四言一句的体裁更符合宋代的雅乐特点。

这也可能与宋代的诗乐教育有较大的联系,“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在庆历二年(1042)被聘为州学教授,教授《二南》《小雅》等文,被宋代文人称为“湖学”,其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进行诗乐教育。正统诗乐教育以《诗经》为本,后来朱熹又奏请朝廷,编辑《诗经》,补六艺之缺。宋代在士大夫强烈的复古思想下,出现了大量的仿古曲谱,而《风雅十二诗谱》极大可能就是南宋复古时期的产物。

四、诗谱本体分析

《风雅十二诗谱》的音乐本体中也存在诸多疑点,其一是字音关系的问题。这种“一字一音”的风格形式与北宋时期雅乐的创制有一定的联系。《宋史》中有记载歌词与音节之间关系的文字:“今歌者或咏一言而滥及数律,或章句已阕而乐音未终,所谓歌不永言也。请节其烦声,以一声歌一言。”宋代为复兴雅乐,将《风雅十二诗谱》仿古乐“节其烦声”,每字配一律。

其二是起、落音的问题。《风雅十二诗谱》运用“起调毕曲”的原则,即乐曲的起音和尾音是一致的,如《鹿鸣》以清黄钟起至清黄钟落;《关雎》以黄钟起至黄钟落;《鹊巢》以黄钟起至清黄钟落等(见表1)。这种“起调毕曲”的原则最初乃是南宋蔡元定在《律吕新书》中提出的。而且《宋史》中记载的北宋刘几等人曾就雅乐种起、落音的问题进行过讨论,其中“以其宫声为始终”“以其角声为始终”“以其羽声为始终”等均是指乐曲的起、落同为一音。从《风雅十二诗谱》的运用原则上看,其应是宋代的作品。

表1 《风雅十二诗谱》各篇起落音

篇名 起音 落音

《鹿鸣》 黄清 黄清

《四牧》 黄 黄清

《皇皇者华》 黄 黄清

《鱼丽》 黄清 黄清

《南有嘉鱼》 黄清 黄清

《南山有台》 黄清 黄清

《关雎》 黄 黄

《葛覃》 黄 黄

《卷耳》 黄 黄

《鹊巢》 黄 黄清

《采蘩》 黄清 黄清

《采蘋》 黄 黄

其三是“四清声”的运用。从《风雅十二诗谱》所用的律名来看,不仅有古代提出的十二律,还有“黄清”“太清”等音,乃是宋代冯元、王尧臣、杨杰等人提出的十六个半音。

其四是调式调性的使用。《风雅十二诗谱》前六篇均标有“黄钟清宫,俗乎正宫”;后六篇均标有“无射清商,俗乎越调”的字样。传统的十二律有两种称呼方式,一是为调式,二是之调式。对该诗谱所用的律吕字谱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此诗谱应该用的是之调式系统。在唐代有个公认的习惯,雅乐用乐时通常使用为调式,燕乐用乐时通常使用之调式。而自宋徽宗起,宋代禁用为调式,只用之调式。再者,诗谱中所注的“黄钟清宫,俗乎正宫”“无射清商,俗乎越调”,根据南宋张炎《词源》中所说,此称呼应为南宋人所题,南宋人将黄钟清宫俗称为正宫,将无射清商俗称为越调。从调式上看《风雅十二诗谱》更倾向于宋代。

五、结语

笔者主要从社会政治制度、唐宋时期的雅乐发展状况、《风雅十二诗谱》的形成背景及本体样貌出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风雅十二诗谱》乃是南宋复古风气下的伪作。

唐代看重融合、创新、发展,并因此创造出许多新形式音乐。现在的中国音乐正是像唐代的音乐形式,对于外国音乐广泛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多彩的、包容的、创新的。在此基础上,也加强对本国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视,如近年来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国乐派”等观点,就是立足于本国音乐,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对于上层建筑是十分重要的,文化强,则上层建筑强,国家也就能更加繁荣昌盛。宋代保守复古走老道路,创造了没有灵魂的雅乐,这警示我们发展音乐文化不能有闭门造车、呆板守旧的思想,传统固然重要,但若是一味地复古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既要有意义地回归传统,又要有创新地发展创造。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王程(1999—),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史。

责任编辑   李知展

猜你喜欢

胡乐黄钟雅乐
过岗龙的化学成分研究
古琴“黄钟调意”探微——以《神奇秘谱》《梧冈琴谱》为例
小猪胖胖的错题集
明嘉靖时期张鹗及其雅乐改制
中古荆州雅乐中心地位的形成与贡献
胡乐调的传入及对我国的影响
朝鲜李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沉默
《黄钟》2018年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