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科普精品图书的基本路径
2024-07-03刘继娟
刘继娟
进入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央下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到2030年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方针。
健康科普出版是出版领域的重要板块,是满足大众对健康与长寿需求的重要知识和技能来源,具有积极且重大的作用。当前的健康科普图书出版的基本特点是:数量巨大,但质量参差不齐;大量没有医学背景的作者撰写健康科普书,没有健康科普资质的出版社出版健康科普书;一些专家撰写的健康科普书学术性太强,普通读者看不懂;等等。针对上述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出打造精品健康科普图书的基本路径。
关注热点,策划优质选题
在出版实践中,我们结合我国国情,以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是人群比较大的疾病种类作为优先出版选项。坚持急者优先、先易后难、逐步推进、迭代升级的策略,陆续推出健康科普图书,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深化,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最大病因。但是,由于我国公众的健康素养比较低,群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不甚了解,不良生活习惯较为普遍,饮食高盐、高油、高糖,普遍缺乏运动,体重超标,对血压和血糖控制用药不规律,每年都导致大量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等的发生,造成终生残疾,甚至死亡。因此,我们打造了减盐、减油、减糖和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题材的“三减三健”系列科普图书,以及针对上述慢性疾病防治的健康科普图书,如《远离高血压》《平稳血糖21招》《房颤:从手术治疗到日常管理》等。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均寿命延长,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死因。人们存在“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对癌症的类型、发病机理和手术、康复等方面知识存在误区和盲区,不利于癌症的早期发现、诊疗和康复。因此,我们打造了“健康中国:癌症防治行动丛书”,该丛书中有两本图书入选中宣部农家书屋重点图书推荐目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关心和重视免疫规划工作。免疫接种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为向大众普及疫苗相关知识,我们策划出版了《漫话疫苗》系列图书,该丛书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已出版的4本图书全部入选中宣部农家书屋重点图书推荐目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政策持续推动,不断走深走实。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弘扬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向大众普及中医药知识,我们策划出版了一系列优秀中医药科普图书,如《中振话纲目——走出书斋探本草》《你好,中草药》《中医帮你看急症》等图书。
针对近年来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新闻多次引发舆情关注,导致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以及垃圾分类等热点问题,我们策划出版了《食品添加剂100问》《生活垃圾处理知识问答》等图书。
建立专业作者队伍,形成人才效应
健康科普图书作者的专业背景、学术成就以及社会声誉都直接影响着读者对图书的接受度和购买意愿。一个具有深厚医学背景且广受尊敬的作者,能够吸引大量读者的关注和信赖。这就要求作者在其专业领域要有卓越的贡献和持续的知识输出,主要包括重要的科研成果、临床实践的突破,或者是长期在公众视野中进行科普教育工作。因此,我们组织符合上述条件的、各个医学专业领域的专家成立医学科普出版专家委员会,紧密依靠这些专家,请他们提供出版大方向的指导,并对图书进行框架性把关,或请他们作为图书的作者。
为了吸引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加入健康科普图书创作队伍,我们走进医院,与各专业的临床医生建立联系,鼓励和帮助他们进行科普创作。实践证明,绝大多数临床医生有普及健康知识的积极性,愿意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感悟与大众分享,就是苦于找不到出口,不知道怎么写读者才能看得懂、学得会。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临床医生写科普”活动,请经验丰富的健康科普图书作者及策划编辑对临床医生进行医学科普图书创作指导,效果非常明显,不仅扩充了我们的健康科普创作队伍,还陆续出版了一系列高水准、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图书,深受读者欢迎。
同时,由于医学科学家对疾病研究的深入、新药的研发以及疾病预防、治疗等知识的不断更新,我们在图书重印和再版时及时更新内容,也是保持精品长“精”的要诀。
专注图书编辑加工和设计,打造精品图书
找准了选题方向,有了优秀的健康科普作者,书稿内容就有了,接下来就要在图书编辑加工及设计上下功夫了。
一是保证书稿的科学性。医学科普图书编辑最好有医学背景,或者至少要请有医学背景的编辑或相关专业医学人员审读一遍稿件,保证不会有知识性错误。
二是语言的润色。医学专家做科普,往往是专业性强、医学术语多,读者看上去似懂非懂。因此,在组稿阶段就要与专家沟通,要把晦涩难懂的、高深的医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编辑在审校时也要在润色语言方面下功夫。比如,心律失常相关知识,即使是医学专业的初学者也比较难以理解,在我们的科普图书里讲到这方面知识时把心脏比作两室两厅的房子,血管比作水管,心脏电传导系统比作电路,“大家熟知的冠心病就是房子的‘水管出了问题,心律失常就是房子的‘电路出了问题”,并配以手绘插图,这样,读者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是书名、封面、版式等的设计。书名、封面一定要吸引人,符合定位人群的审美,还要切题,比如,一本讲肝癌的科普图书,大家都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简称“佑安医院”)在治疗肝病方面处于国内一流水平,由佑安医院的医生来讲肝癌的科普知识读者的认可度高,所以,我们把书名起得很直白——佑安医生说肝癌;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中心整体采用白色,书名和边框以及一些元素采用天蓝色,寓意宁静,使人感到放松。这本书一上市,就引起读者的关注,并收到大量好评。
医学科普图书除了要有通俗的语言,还要有活泼的版式。编辑要与美编加强沟通,使版式既与内容相契合又不至于太呆板,符合市场需求;图片要能说明内容,是对文字的补充,必要时可以在书中添加二维码,通过扫描听音频或者看视频帮助读者理解内容。
四是保证编校及印装的质量。为保证图书质量,一方面要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和成书质检制度;另一方面要有专人对印厂进行印装质量把控,保证印装质量。此外,图书出版后要及时了解读者反馈,发现差错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读者的阅读体验。
结语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阅读群体在变,读者关注的内容和形式也在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读者可以从多种渠道快速获得自己想要的关于健康方面的信息,因此,打造精品图书的难度比以往更大,编辑不仅要有危机感,还要具备洞察读者潜在需求的能力,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拓展读者市场。
作者单位:中国人口与健康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