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言学科三度教学实践

2024-07-01胡英牛晓琴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6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核心素养

胡英 牛晓琴

摘要:初中语文、英语两科教学承载着以文化人的功能,因而可以进行恰到好处的融通。一是通过知行结合,促使探究有进阶、有“坡度”。二是通过学科融合,让文化觉醒、浸润与传承变得更容易,让知识建构“有梯度”。三是由读到写升华文化,通过二轮续写,拾级而上,促使学生的思维进阶“有深度”。做实做细做活“三度”教学实践,能够更好地提升薄弱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言;核心素养;以文化人;融通教学

初中阶段的语言学科包括语文与英语。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看,两科教学都承担着以文化人的功能———语文学科之“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与英语学科之“文化意识”的提法一脉相承,“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要与文化意识融合发展。[1]”如果将语文与英语学科进行融合教学,可以放大优势———两科教学中以文化人的力度愈大,愈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愈能坚定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与自信,愈能传承优秀文化。另一方面,部分初中生的语言学科能力较弱,无论是英语还是语文,其听说读写能力有待提高,核心素养有待提升。打破学科森严的壁垒,进行两科的融通教学,为解决薄弱学生学习问题及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视角。薄弱学生的语言提高及核心素养提升,要注意其学习起点,不可拔高要求,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螺旋上升。这种进阶理论特别适合于薄弱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学习进阶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依次进阶、逐级深化,如此,逐步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我们的做法是构建“有坡度、有梯度、有深度”的语言学科“三度”融通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薄弱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知行结合,任务探究“有坡度”

基于以文化人的初中语言学科教学资源必须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就要求师生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识外,必须深挖文本的文化意义,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有探究的余地。薄弱学生亲力亲为,与生活对话,与实践对话,丰富具身体验,才能最终理解、内化和迁移文化的内在价值。因此,创设知与行融合的意义建构经历,不应淡化。

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4Whats-the-bestmovietheater?中的话题意蕴十足。“社区或者你居住的地方”是个文化意味极为丰富的话题,可以延伸为“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的子主题。作为初中生,如何共享社区,如何由自然人变为具有爱心与责任心的社区人,人与社区、人与社会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如何尽量避免“小我”,如何拥有“大我”,形成“利他”的价值观,这些都涉及到文化的思考。通过梳理其逻辑关系,我们确定知行结合的任务:运用英语与语文方面的语篇知识讨论共享社区:我们的社区完美吗?需要改进吗?如何改进?提出最佳解决方案。

知行结合的内容及目标确定之后,我们组织学生主要在“行”的方面下功夫———毕竟,仅有讨论是不够的。唯有深入到自己周边的社区去观察、去设计、去分享,才能触摸到更为丰富的文化,如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勘察(见表1)。

调查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生生互动,让优等生带动薄弱学生,尽可能使用目标语言进行调查,尽可能符合语文与英语的语篇知识与语法结构,做到简单、流畅、清楚地表达,而且做到该用母语时用母语,该用英语时用英语,从不同语言种类上提升表达力。从学生的“行”上看,持“社区较完美”的占大多数。这是因为学生虽然依据实情进行调研,但由于总是从自己视角出发,未能考虑到老人及特殊人群,未能考虑到不完美并不针对自己。于是,我们通过“坡度”设计,尽可能倾斜于薄弱学生,进行第二次调查活动,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次调查,英语教师与语文教师联手夯实项目化学习过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一段时间过去了,到八年级第一学期,学习效果如何呢?教师趁机巩固:“你们的孝亲敬老活动开展得如何了?是否应该从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开始?那么,本次英语学习中的调查就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结果来展开。”于是,整个调查活动与老人(包括孤寡老人、残疾老人、单亲老人)联系起来,调查指向更细微,而且有了坡度,充满了浓浓的人文色彩。调查结果表明,持社区能够满足需求的由原来的85.74%下降到25%,这是因为他们更多地考虑了“他人”的结果。而需要增加社区设施的高频词也变成了“医院、理发馆、停车场”等,彰显着学生由“小我”到“大我”的转变。

同样地,在调查活动中,我们鼓励小组内“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一对一”帮助薄弱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整个知行结合活动,让薄弱学生的探究有坡度、有进阶,完成了由知识立意到文化立意的转变。其间,语文与英语实现了恰到好处的“握手”,同时基于文化,植根于文化,落脚于文化。如此,通过两科内容的融通,学生走近他人,共享社区,从自然人嬗变为社区公民,在播散积极文化观念的同时,于不经意间提升了核心素养。

二、学科融通,知识建构“有梯度”

语文与英语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文化觉醒、浸润与传承变得更容易一些。这是因为消除了学科壁垒之后,相应地,话题的开放性与表达的多元化成为可能。尤其是当两科内容有多个融合点与连接点时,比如就同一内容进行英语与汉语演讲时,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内容上偏向文化因素,核心素养容易落地生根。而就薄弱学生而言,融通教学更能唤醒他们内在的学习需求,以文化人更能激活他们的探究兴趣,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以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7,Will,people,have, robots?的教学为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话题有太多值得涵泳的演讲因子,完全可以通过融通学科的方式开展演讲活动,让薄弱学生感受文化的力量,发展核心素养。以下是第一次知识建构:

1.选择联合国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其中一个作为演讲的方向,如“优质教育”“社会平等”“性别平等”“机构正义”“体面工作”……提醒学生选择自己能够用英语和汉语进行演讲的内容。

2.引领学生通过资源筛选、收集信息、加工盘活,最终提炼出核心观点,为流畅、精彩、完整的演讲奠定基础(薄弱学生可以用汉语演讲,优等生可用英语演讲,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

3.分小组进行演讲,特别让薄弱学生“上上镜”,引领他们大胆表达,并依据演讲内容,对“共同体”的未来作出美好憧憬,提出实现理想的具体方案及步骤。

由上观之,部分学生可能无从下手,尤其是薄弱学生用英语进行演讲的材料不好筛选,语言提升与素养培育无从谈起。我们进一步启发学生:“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未来才能更精彩、更辉煌?”“未来以及未来的命运共同体”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也是多学科都可以研讨的内容,尤其是语文与英语学科,可以在“以文化人”方面进行联手,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我们进一步制定“梯度”计划,让演讲前的材料建构更为细化(见表2)。

这样的细化及梯度调整,为学生的高效演讲奠定了基础,文化的浸润性得以实现。教师指导薄弱学生的演讲过程,如针对“科技进步组”的一个薄弱生,不仅仅提供航天科技本身资料,还提供与此相关的“辽宁号”方面的知识,体会“声如千骑疾”的磅礴气势。为了让薄弱学生的演讲更流畅,教师及小组长甚至将《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中的关键词梳理出来,帮助他们反复用英语进行口语训练。“白手起家”“一丝不苟”“惊心动魄”“震耳欲聋”等,这些词汇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了由知识立意到素养立意的转变。从学生的演讲中发现,词汇丰富,观点新颖,论据充分。他们渴望一个理想的、完美的、具有无限活力与生机的共同体。这一切,源于“有梯度”的知识建构与学科融合。

三、读写结合,思维进阶“有深度”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通过精彩的倾吐,文化沉淀在学生的心底,同时,文化被传承,被内化,成为精神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钙质。对于薄弱学生而言,由读到写,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英语与语文的融合读写,可降低坡度,有助于他们实现语言的灵活运用,并且做到思维进阶“有深度”,更好地让核心素养有效落地。初中阶段的读写方式较多,可以进行续写活动。语文与英语学科联手进行读写结合,可做到多轮续写,做到“创造有依据,模仿有样板,互动有态度”[2]。

(一)首轮续写,个性化表达

首轮续写以个性化表达为主。毕竟,先放权让学生尽心表达,既发挥创造性,又充分暴露其“遗憾、纠结、不足”,才能为二次甚至多轮续写提供精准依据及参考,而这也正是对薄弱学生应有的照顾,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能力的目的。以自选英文小说《格列佛游记》(选读部分)的续写为例,可安排以下环节:

1.阅读《格列佛游记》部分章节,总结其写作手法。“How big was the small man?”组织学生联系语文所学体会比喻句对于内化独白的作用。

2.引领学生分析小说主人公格列佛这一人物形象:冒险、勤劳、善良。当他碰到成千上百的比他小12倍的小人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格列佛的身材如此高大,应该在“战争”中占优势,但他居然产生了“逃离”的想法?为什么?请你发挥想象进行续写,让故事的精彩继续。

首轮续写完成后,我们把学生的个性化续写作品与原作进行对比,从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学生的续写作品中,打打杀杀的描写较多,而《格列佛游记》中友爱互帮的成分较多。教师趁机布置二轮续写:“斯威夫特提倡仁爱思想,那么,你能否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续写呢?毕竟,续写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其思想主旨要符合原著,不可变化过大。”由此,二轮续写成为必然。

(二)二轮续写,人文化表达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的学习中,教师已经安排学生进行了阅读,那么,一学期多过去了,学生的收获如何呢?引领学生将《格列佛游记》与《西游记》进行多重比较,能够为二轮续写奠定基础(见表3)。

二轮续写结束后,我们仍然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思维差异,从而培养文化意识[3]。我们惊喜地发现,二轮续写中,激烈对峙少了,谦让友爱多了;目标语言更丰富、更准确。学生在理解到多元文化现象的同时,人文观念增多,核心素养得到较好的培育。

两轮续写拾级而上,促使学生的思维进阶“有深度”———由个性化表达到人文化表达,实际上就是由单一思维到多边思维的过渡,就是对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纵深理解。或许,学生续写中其表达是否流畅并不是最重要的,期间,薄弱学生语言的丰富、思维的进阶、理解的全面、核心素养的提升,才是融通教学中更加精彩的境界。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初中阶段的两门语言学科———语文与英语可以实现有效融通,尤其在“以文化人”这一层面上可以综合发力,精准施教,螺旋上升,让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变得自然而然。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坡度、有梯度、有深度的“三度”的学科融通模式,能够为薄弱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助力。

参考文献:

[1] 文伟.英语教学中如何让文化育人价值从“说教”走向“生成”:以在初中开展项目式教学实践为例[J].英语学习,2022(4).

[2] 刘凤琳.如何指导学生续写与原文高度契合的故事:探讨读后续写有效教学方法之一[J].中学生英语,2021(24).

[3] 卢葭.指向文化意识养成的初中英文小说赏读教学:以译林版《格列佛游记》为例[J].教师,2021(6).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初中语言学科基础薄弱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GS[2022]GHB0135)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核心素养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文化新论四题
让课堂“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