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融·三式:指向经验增值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新样态

2024-07-01刘静贤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6期

刘静贤

摘要:劳动是幼儿展示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对增长幼儿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实践经验具有积极影响。而幼儿园、家庭、社会作为教育三大资源,将其融入劳动教育实践中,不仅可以开拓劳动教育实践场域,还可以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丰富劳动教育内容。以促进幼儿经验增值为核心,以劳动教育为主线,从三融即“融园内、融家庭、融社会”,三式即“场景式、合作式、启发式”方面展开实践探索。

关键词:幼儿劳动;经验增值;三融三式

家园、社区合作,可引导幼儿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的劳动,激发幼儿劳动兴趣,增加幼儿的劳动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幼儿的劳动经验,使其学会劳动、能够劳动、积极劳动。本文深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实况,以立足“三融·三式”为核心,指向经验增值为目标,探索了劳动教育实践的新样态,旨在通过该实践引导,让幼儿由“自发劳动”转化为“自觉劳动”,使之成为“自身技能”,继而提高幼儿的劳动素养。

一、指向经验实况,解锁劳动教育实践现存之问题

(一)劳知劳行互独立,经验难升

幼儿劳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升幼儿对劳动的认知。学前阶段的幼儿喜欢探索、乐于模仿,处于劳动认知提升、自觉劳动培养阶段[1]。但由于教师、家长缺乏对劳动教育的立体化认识,导致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多以引导幼儿简单劳动为主,劳动经验难以得到多元化培养。

(二)劳意劳习缺融合,习惯难成

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融合是幼儿园劳动课程教育引导的重点,培养幼儿自觉、自发劳动,使之成为习惯,是提高幼儿劳动素养、促使幼儿自我提升劳动经验的关键点[2]。但由于家长无原则的“包办”以及教师指导策略的“欠缺”,导致幼儿依赖性逐渐滋长。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幼儿劳动习惯的形成,还会影响对其劳动自觉意识的培养。

(三)劳技劳能有偏颇,能力难增

新时代幼儿劳动技能的培养不仅包括简单的卫生整理,还包括通过劳动实践,促进幼儿创美生活、提高自己适应生活的生存能力,让幼儿知道劳动和生活、生存、生命发展的关系,最终提高幼儿的劳动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服务能力。但就目前而言,多数教师对劳动技能、劳动能力培养存在如下偏颇(见图1)。

在劳技、劳能认知偏颇影响下开展劳动教育,不仅会阻碍幼儿劳动能力发展,还会导致幼儿劳动技能培养窄化。

二、聚焦经验增值,“三融三式”劳动教育新样态

“经验增值”是指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形式、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渠道,帮助幼儿在积累日常劳动经验的基础上,促进幼儿实践经验、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均得到提升,让幼儿知道劳动和生活、生存、生命发展之间的关系,继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心理、多方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最终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家庭是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合作伙伴,社会是幼儿园提升教育的重要场域。为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促进多方经验增值,教师可以从三融三式入手,创新劳动教育新样态:以“园内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为融合点,在其融合范围内开展可以激发幼儿劳动兴趣的“场景式”实践,可以提高幼儿劳动能力的“合作式”实践以及可以培育幼儿劳动精神的“启发式”实践(见图2)。

通过三融三式创丰劳动教育场域,为幼儿自主、自发、自觉参与劳动提供多种实践支架,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推进了幼儿劳动习惯养成,培养幼儿积极劳动精神品质。

三、赋能经验增值,“三融三式”劳动教育趣实践

(一)融“园内资源”———场景式劳动

陶行知“活教育”思想中提出:“办活的教育,促进幼儿自然、自由、自己生长”。为促进幼儿自觉参与劳动,关联“活教育”思想理论,教师可以对园内资源进行整合、创生,设计多个劳动微场景,如种植实践微场景、生活自理微场景、动植物养护微场景等,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用户劳作体验感”,从多个方面引导幼儿践行劳动,最终促进幼儿多重劳动经验的提升。

【案例举隅】教师可以将园内资源进行区分,根据不同场域设计不同的微场景和劳动内容,从而促进幼儿多重体验劳动、参与劳动,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具体操作如下(见表1)。

因地制宜,结合园区内不同的场域、不同的资源,设定不同的劳动微场景,用以激发、促进、引导幼儿自觉劳动,继而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

同样根据劳动内容,教师可以为幼儿设定不同形状、颜色的劳动主题徽章作为奖励,促进幼儿多元收集,冲刺劳动小能手。如:农耕知识小学霸徽章、自理生活小达人徽章、自然环保小卫士徽章等,在肯定幼儿劳动价值的基础上,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劳动,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这种“园内资源+场景”式劳动教育实践模式的渗透,既可以让幼儿在不同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真正做到活学活用,也能让幼儿在劳动徽章的收集过程中萌生出对劳动教育实践的兴趣与热爱,做到言行一致,促使幼儿保持高度的劳动兴趣,促进其持续劳动、积极劳动、自觉劳动。

(二)融“家庭资源”———合作式劳动

家长是幼儿成长路上的导师、家庭生活中的朋友、学习生涯中的伙伴。想要赋能幼儿家庭生活劳动经验增值,推进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的落实,融“家庭资源”是后盾,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式劳动”为辅助,通过园内开启指导、家庭巩固内化,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案例举隅】生活自理是幼儿园重要的一项劳动内容,重在培养幼儿服务自己的能力,让幼儿学会利用劳动来创美生活。而自理作为一项需要长久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家庭资源为辅助,启动合作式劳动。例如,园内开展了有关学习整理自己物品的劳动活动,教师可以将幼儿整理劳动的情况在微信平台分享,与家长沟通,开设家庭自理日、自理物品Vlog、家园自理小能手评比等多种活动,促进幼儿获得多重生活自理经验的提升,具体操作如下:

家庭自理日:以家庭为教育主阵地,开展家庭自理日,借助换季时节、收纳不用物品等环节,鼓励家长和幼儿进行自理pK,让幼儿将园内所学到的自理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帮助父母解锁更多整理、收纳的方法。

自理物品Vlog:借助互联网手段,教师家长共同分享幼儿自理物品的视频,制作自理物品Vlog集册,作为积分内容,在平台共享,释放榜样的力量,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

家园自理小能手评比:将有关自理整理的劳动集成册,进行云共享,鼓励家长、幼儿、教师共同参与点评,从劳动技能的解锁、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的养成等多个方面进行点评,增强幼儿对劳动的多元认识(见图3)。

家长在幼儿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包办、不妥协,能够配合幼儿园完成幼儿不在园期间的“劳动延展”,多给幼儿试错的机会,是合作式劳动的关键,也是促进幼儿“被动劳动”转化为“自觉劳动”,最终习得“劳动技能”的保障。

(三)融“社会资源”———启发式劳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赋能经验增值,推进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的发展,教师可以融社会资源,以启发式劳动培养幼儿劳动教育实践的精神和情怀,实现用社会资源为幼儿劳动教育实践“赋能”的目标,从而使得幼儿劳动实践的感受更加真实,受到的启发更加深远。

【案例举隅】教师可以根据园所所处的天然地理优势,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以“观察———行动———记录———展览———思考”为框架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操作如下:

观察活动:组织幼儿观察不同职业在日常工作中的劳动;

实践行动:参与真实的职业劳动过程;

记录活动: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拍照等记录劳动过程;

展览成果:教师组织幼儿交换涂鸦、照片、收集到的职业资料等;

思考问题:引导幼儿对感兴趣的职业展开讨论,让幼儿对职业劳动内容产生思考。

以此为载体,创设社会实践启发式劳动活动,例如,“小小竹编的前世今生”社会实践劳动。除让幼儿拓宽劳动技能以外,还可以借助该实践劳动,提高幼儿对劳动职业、竹编文化、劳动实践价值的认识,具体操作如下(见图4):

让幼儿观察竹编工艺、竹编过程、竹编成品,认识劳动创作价值和劳动工艺之美;然后立足动手实践,与竹编手工艺人,一起学习“选竹子———伐竹子———制作成品”,鼓励幼儿设计自己想要的竹编工艺品,培养幼儿心灵手巧的品质;随后通过记录、展览促进幼儿多元展示,肯定劳动价值;最后立足复盘思考,回顾劳动实践过程,从劳动技能到竹文化到劳动实践价值进行分享、沟通。通过引导幼儿经历“观察———行动———记录———展览———思考”的竹编实践劳动过程,让幼儿更真实地了解到劳动创造价值,认识劳动对生活、社会发展的价值,培养幼儿积极劳动的精神品质。

劳动是幼儿提升自己生活经验、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劳动来完成。幼儿园处于培养幼儿劳动兴趣、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能力、劳动情感的阶段,在进行幼儿劳动教育的时候,教师要着手经验增值的视角,去创设劳动,让幼儿体验到多种劳动内容、运用不同的方法促进幼儿进行劳动参与,从而激发幼儿自主劳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通过园内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的融合调动,创设场景式劳动、合作式劳动、启发式劳动,助力幼儿完整认识劳动价值,进行有效的劳动行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李加亚,吴云霞.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何意、何困与何为[J].甘肃教育研究,2023(8).

[2] 韩颖.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 山西教育(幼教),2023(12).

编辑/杨馥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