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强度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2024-07-01樊桦

关键词:实证分析

樊桦

【摘  要】目的:通过实证分析,评估内部控制措施在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的作用。方法:论文选取了2020年至2023年期间的100家企业作为样本收集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相关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评估内部控制强度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对财务报告质量报告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估。结果:内部控制强度与财务报告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强度每提高一个标准差,财务报告质量指数提高了0.45个标准差(p< 0.01)。内部控制强度对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别提高了0.38和0.42个标准差(p<0.05)。然而,内部控制强度与财务报告的合规性之间的关系不显著(p>0.1)。结论:论文证实了内部控制强度对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强度;财务报告质量;实证分析;企业治理;财务透明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4-0083-03

1 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过程,旨在实现控制目标。它包括多个方面,如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1]。内部控制的核心目的是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近年来,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不仅有助于防范和控制风险,还在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是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探讨内部控制强度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已有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和风险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不同企业在内部控制实施和执行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其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通过定量分析方法,系统地评估内部控制强度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通过对100家企业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的财务数据和内部控制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期望揭示内部控制在提升财务报告质量方面的具体作用和机制。通过这一系列分析,期望能够丰富和扩展现有的内部控制理论,并为企业和监管机构提供实用的指导。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20年至2023年期间的100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这些企业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研究收集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数据和财务报告数据,包括内部审计报告、治理结构评分、财务报表等。样本企业中,50家企业被归为观察组,这些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具有较高的评分;另外50家企业为对照组,其内部控制评分较低。所有数据均通过企业公开的财务报告和内部审计报告获得,并经过严格的核实和整理。

2.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系统地评估内部控制强度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具体步骤如下:

①研究设计:将企业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内部控制评分较高的企业,对照组为内部控制评分较低的企业。

②样本选择:根据企业内部审计报告和治理结构评分,将内部控制评分较高的企业(评分在80分以上)作为观察组,评分较低的企业(评分在60分以下)作为对照组。

③数据收集:收集企业2020年至2023年期间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相关数据,包括内部审计报告、治理结构评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合规性等。

④数据分析:使用回归分析评估内部控制强度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具体分析步骤包括:计算内部控制强度的综合评分,基于内部审计报告和治理结构评分。评估财务报告质量,包括报告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合规性。通过回归分析,评估内部控制强度与财务报告质量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各项财务报告质量指标上的差异。

2.3 观察指标

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合规性,这些指标通过定量数据进行评估。

①准确性:财务报告中所列示的财务数据的精确度,具体评估标准为报告中财务数据与实际运营数据的差异。观察组的财务数据差异平均值为1.2%,而对照组为3.8%。

②一致性: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在不同时间段的一致性。通过比较连续3年(2020-2023年)财务报告中的同类项目数据,观察组的年度变化平均值为2.5%,而对照组为5.6%。

③合规性:财务报告的合规情况,主要评估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财务法规和会计准则。观察组的合规性评分平均为92分(满分100分),对照组为78分。

④内部控制强度实施前后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

2.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样本的基本特征;然后,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内部控制强度与财务报告质量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内部控制强度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具体影响。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3 实证分析结果

3.1 内部控制强度与财务报告质量的总体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强度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内部控制强度每提高一个标准差,财务报告质量指数提高了0.45个标准差(p<0.01)。表1展示了内部控制强度与财务报告质量各项指标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1  内部控制强度与财务报告质量回归分析

3.2 不同组别间财务报告质量的差异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财务报告质量各项指标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表2显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财务报告准确性、一致性和合规性方面的具体数值。

表2  不同组别间财务报告质量的差异对比

观察组在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方面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报告数据的偏差较小。观察组的财务数据差异平均值为1.20%±0.50%,而对照组为3.80%±1.00%(t=3.15,p<0.05)。观察组在财务报告的一致性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连续3年(2020-2023年)财务报告中的同类项目数据的年度变化,观察组的变化幅度为2.50%±1.50%,而对照组为5.60%±2.00%(t=3.92,p<0.05)。在财务报告的合规性方面,观察组的合规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合规性评分平均为92.00%±4.00分,而对照组为78.00%±10.00分(t=5.46,p<0.01)。

3.3 内部控制强度实施前后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影响对比

两组内部控制强度实施前后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内部控制强度实施前后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影响对比

表3表明,加强内部控制强度显著提升了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然而对合规性的影响较弱。这是由于合规性受企业外部监管环境影响较大,不完全依赖于内部控制机制。总体而言,内部控制强度的提升对提高财务报告的整体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这为企业在治理和管理实践中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

4 实证分析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100家企业的财务数据和内部控制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内部控制强度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强度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尤其在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面,内部控制强度的提升显著提高了财务报告的质量。以下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讨论,并结合理论和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见解。

4.1 内部控制强度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强度与财务报告质量总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力度后,财务报告的质量显著提高,具体体现在报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上。观察组的财务数据差异平均值为1.20%±0.50%,而对照组为3.80%±1.00%,这说明内部控制强度较高的企业其财务数据更加精确。同时,观察组连续3年(2020-2023年)财务报告中的同类项目数据的年度变化幅度为2.50%±1.50%,而对照组为5.60%±2.00%,显示出内部控制强度高的企业在财务报告信息的一致性方面表现更好。这种现象可以用代理理论来解释。代理理论认为,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而损害股东利益[3]。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监督和约束管理者行为,减少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这也符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内部控制的加强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使得财务报告更加透明和可信。

4.2 内部控制强度对财务报告合规性的影响

尽管内部控制强度对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显著提升,但对合规性的影响较弱。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合规性评分上的差异虽有统计学显著性(t=5.46,p<0.01),但其影响程度不如准确性和一致性。这是由于合规性受企业外部监管环境影响较大,不完全依赖于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即使内部控制强度较高的企业,若外部监管不力,合规性仍受到影响。合规性还受到企业治理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尽管内部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合规,但其效果受限于企业所在行业的法规要求、监管强度以及企业自身的合规文化建设。因此,提升企业财务报告合规性,仍需结合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的双重措施。

4.3 不同财务指标的变化分析

通过对具体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内部控制强度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表3数据显示,观察组在内部控制强度实施前后的各项财务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的变化不明显。例如,观察组在实施内部控制后,财务报告准确性从3.50%±0.60%降低至1.80%±0.40%,而对照组仅从3.70%±0.50%降低至3.50%±0.70%。这表明内部控制强度的提升能够显著减少财务报告中的错误和偏差。同样,在财务报告一致性方面,观察组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内部控制实施后,连续3年的数据变化幅度从4.20%±0.80%降低至2.00%±0.50%,而对照组的变化幅度仅从4.00%±0.90%降低至3.80%±0.80%。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内部控制在保障财务报告一致性方面的有效性。

4.4 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建议

基于本研究的结果,企业应进一步重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估和审计,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其次,企业应加强治理结构建设,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减少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和执行能力,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实施[4]。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指导,制定更加严格的内控评估标准和监管措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通过内外部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增强市场信任和投资者信心。

4.5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虽然揭示了内部控制强度对财务报告质量的显著影响,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样本仅限于中国市场,未能涵盖其他国家和地区,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其次,研究数据主要依赖企业公开的财务报告和内部审计报告,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和数据偏差[5]。未来研究可以考虑扩大样本范围,涵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以验证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可以进一步探讨内部控制机制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深入分析不同内部控制措施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具体影响,为企业内控建设提供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指导。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内部控制强度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强度提高能够显著提升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尽管对合规性的影响较弱。观察组在各项财务指标上的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进一步验证了内部控制机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基于此,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升治理结构和员工内控意识,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监管机构也应制定严格的内控评估标准,确保企业内控机制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廖金苹.有效实施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J].企业观察家,2023(06):98-100.

【2】齐朝新.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案例研究——以瑞幸咖啡舞弊案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08):143-145.

【3】周伟华.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影响[J].财会学习,2021(04):140-141.

【4】张鑫.VK物业服务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20.

【5】郑燕.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对策与评价报告[J].全国流通经济,2020(01):77-78.

猜你喜欢

实证分析
P2P网络借贷犯罪实证分析
我国电力产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实证分析
国外绿色投资经验及启示
合伙企业法律风险实证分析
新常态下民众政治信任差异实证分析与对策设想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