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除天都王
2024-07-01叶国静
叶国静
风起陇西,谍影重重。一场神妙莫测的谍战风云即将上演。
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宋夏的宗藩关系正式破裂。次年,为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独立地位,李元昊领兵进犯宋境,兵锋直抵延州(今陕西省延安市)城下。这是北宋与西夏之间爆发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前线战事吃紧,宋仁宗想起了一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的忧乐君子。因党争被放逐在外的范仲淹,被宋仁宗紧急召回京师,担任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七月,范仲淹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担任经略安抚使夏竦的副手。八月,范仲淹兼知延州,坐镇前线。这一年,他已经五十一岁。
开始主管西北军务的范仲淹,主张屯田久守、筑城修寨的积极防御思想,培养拔擢了种世衡、狄青、郭逵等有为将领,使西北军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边境局势大为改观。
宋夏之战爆发后,种世衡出任鄜州(今陕西延安市富县)判官。他向范仲淹献策:延州东北二百里,有唐代故城宽州。可依据其被废弃的城垒筑城,作为抵御西夏敌寇锋锐的前沿堡垒。占据此处战略要地,便可做到进退自如。右可拱卫重镇延州,左可致河东的粟米,向北可图取银州、夏州的旧地。范仲淹素来主张以守为攻,在论证了项目可行性之后,便上报朝廷,计划在宋夏边境构筑一座城——青涧城(今陕西清涧县北)。
青涧城防完工,是宋军积极防御西夏的重要一步。足智多谋的种世衡开始谋划“用间”,在李元昊身边安插“伪装者”。
《孙子兵法·用间篇》有言:“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因间,是指让敌人的同乡做间谍;内间,是指利用敌方的内部人员做间谍;反间,是指将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死间,是指故意制造并散布虚假情报,通过我方间谍将虚假情报传给敌方,诱使敌人上当受骗,可一旦败露,我方间谍难免一死;生间,是指侦察之后还能活着回来报告敌情的间谍。
在驻守青涧城的过程中,种世衡手下有一员番将,犯了一个小过错。种世衡一反爱兵如子的常态,对他施以杖刑。同僚们为他求情,均未被采纳。事后,番将投奔西夏朝廷。李元昊见他伤痕累累,又对种世衡恨之入骨,便收他到帐下,并将其发展为亲信,准许他自由出入西夏的枢密院。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出纳密命,以佐邦治。一年之后,这名番将出人意料地回到青涧城,并给种世衡带回大量西夏的军事机密。种世衡以“苦肉计”,换来诸多有价值的谍报信息。
李元昊的第一任皇后野利氏,背靠一个根基深厚、支脉庞杂的强大家族。她的两个哥哥——野利旺荣、野利遇乞,堪称西夏军队的中流砥柱。尤其是野利遇乞,多权谋、善用兵,所率山界(指陕西北部横山地区,因宋夏以横山为界,故称山界)士兵善战,让宋军十分头疼。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野利遇乞被授为监军,与兄野利旺荣分统左、右厢军,号大王。其家族成员野利仁荣,多学识、谙典故,创制了西夏文字,是李元昊的股肱之臣。
横山本地的军队是西夏军队的压舱石,也是决定宋夏军事强弱的平衡器。处于两国对峙的最前线,可耕可牧的横山地区生活着数量众多的党项部落。范仲淹经分析后认为:西夏的横山兵,远比本部的河外兵更为善战凶悍。西夏倚仗当地部落,宋朝也可招揽地方部落。如果宋军拿下横山,就相当于斩断了西夏的臂膀。
按照范仲淹的战略思路,种世衡在青涧城谋划,决定从雄踞横山的这对“天都王”兄弟下手。
庆历二年(1042年),鄜延经略使庞籍两次给保安军(治在今陕西延安市志丹县)太守刘拯写信,命其贿赂破丑氏族,以便把书信送给野利兄弟。而泾原路王沿、葛怀敏也派人持书及金银财宝赠予野利遇乞。
恰逢野利旺荣命令浪埋、赏乞、媚娘等三人拜见种世衡,请求降服——名为降服,实为刺探宋军情报。种世衡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于是将计就计,“与其杀掉他们,不如因之作为离间”。他留下浪埋等西夏奸细,委以重要职位,让他们监管商税,大加宠信。野利旺荣实施诈降计,种世衡随之布局反间计、离间计、计中计。
为了离间李元昊与野利兄弟,种世衡精心物色了一个独特人选。有一种间谍,叫“僧谍”。这次,种世衡选中了一名和尚,出家法号为法菘,俗家名字是王光信。他骁勇善骑射,熟悉横山地区的山川道路,经常作为种世衡出兵的军事向导。种世衡上奏朝廷,让他担任三班借职(宋朝武臣的最低职级),改名王嵩。
种世衡亲自部署每一个细节,然后亲笔写了一封书信,用蜡封好。王嵩秘密潜入西夏境内,将信送给了野利旺荣。书信的大意是,浪埋等人已到,宋廷知道大王有向汉之心,特命为夏州节度使,俸禄每月一万缗,希望你择机率军起事。在信上,种世衡特地画了一棵枣树和一只乌龟,谐音“早”“归”。
野利旺荣看到书信,非常害怕,这明显是宋朝边将在挑拨他与李元昊之间的信任关系。野利旺荣知道李元昊性情多疑,便不敢隐匿此事,连忙在自己的治所内擒拿王嵩,一并把书信、奸细押送到李元昊跟前,以自证清白。
李元昊拥有多重人格,既雄毅、多略,又暴虐、多疑。他在腥风血雨中崛起,为人老谋深算。他看了书信,反而疑窦丛生,便不准野利旺荣返回军营,同时将王嵩囚禁在井中。为了求证真伪、辨明是非,李元昊心生一计,派出手下心腹、教练使李文贵假扮野利旺荣的密使,前往青涧城与种世衡暗中接洽。
李文贵潜入青涧城,见到了种世衡,说不明白书信的具体意思,如果通和,希望种世衡给予明确的说法。种世衡一眼识破“密使”的真实来意,便在盛情款待后,顺势祭出反间计,利用李文贵释放虚假情报。席间,种世衡称赞野利旺荣弃暗投明归顺大宋的义举,要求李文贵回去之后让野利旺荣迅速行动,以免李元昊察觉属下的投诚之意。
李文贵返回兴庆府(西夏国都,今宁夏银川市),据实禀报。李元昊勃然大怒,诛杀了野利旺荣,关押了野利遇乞。听闻野利旺荣被杀,种世衡又上演了一出戏,戏名叫作“为文越境祭之”,即书写祭文越境祭吊。他在宋夏边境设立祭坛,举办了一场追悼野利旺荣的活动,并在木板上挥毫写下一篇祭文,大力颂扬野利兄弟弃暗投明的正义之举,并对野利旺荣的逝世寄托深深的哀思,如哭如泣,如怨如诉。
突然,不远处冲出一队人马,正是西夏军队。宋兵见状,赶忙点燃纸钱与祭文,然后仓皇撤离。纸钱很快被烧光,但那块写有祭文的木板仅被烧掉一角。种世衡一行紧急撤离,西夏兵士拾起残存的祭文,送到李元昊手中。就这样,野利遇乞也被赐死,西夏军队痛失中坚力量。
“无间道”仍在继续。宋朝因不承认西夏建国、李元昊称帝的合法性,遂与西夏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战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大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西夏因连年战争,对外贸易与国内经济遭受巨大破坏,“虽屡得胜,然丧和市之利,民甚愁困”。宋夏双方的议和意愿变得强烈。
宋仁宗下密诏给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庞籍,计划招纳李元昊。于是,庞籍召见被扣押在青涧城的西夏间谍李文贵,让他传递议和信息。间谍瞬间变身为议和信使。从走背运到交好运的人,不仅有李文贵,还有僧谍王嵩。李元昊得到宋朝愿议和的情报,迅速做出响应:下令释放种世衡派来的王嵩,加以重赏。这两名间谍被赋予了全新的角色,成为第一批和平使者。
庆历四年(1044年)正月,李元昊向宋称臣。
西北狼烟消散,“西北谍战之王”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临终前,种世衡仍抱病带兵昼夜修城,在西夏与北宋环庆路(治所在今甘肃庆阳)之间构筑细腰城,“城成而世衡卒”。他的筑城固守方略被范仲淹推广至西北各城,从而扭转了宋夏之间的攻防形势。
庆历和议达成的第二年(1045年),种世衡病死在边地。噩耗传来,边地部族一连数日早晚都来哀悼,青涧城和环州人都画像立祠祭祀他。
种世衡病逝,范仲淹感慨“国之劳臣也,不幸云亡”。种世衡的四个儿子种古、种谔、种诊、种谊,均成长为名将,系宋军精锐。种世衡之孙种师道是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围困期间勤王救驾的主将。
(金 戈摘自九州出版社《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一书,本刊节选,鄂宝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