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话语演进

2024-07-01黄学龙彭琪

江汉论坛 2024年6期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文化建设话语

黄学龙?彭琪

摘要:文化建设是我们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建设话语在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中的“变”与“常”,对于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揭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运行逻辑、提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4份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文本的内容分析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文化建设话语既经历了从文化建设服务于思想建设到文化建设从属于思想建设、再到文化建设贯穿于各项建设的阶段性变化,也始终体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导向等一贯性追求。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话语;文化领导权;全国宣传工作会议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专项“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领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24)06-0043-06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党从起根发芽时就是从宣传工作做起。”(1)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通过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创办宣传理论刊物、开设劳动补习学校等理论宣传活动,以及设置宣传委员、建立宣传机构、颁布规范性文件等阵地建设活动,使党的革命主张广泛传播,工农群众运动规模不断扩大,为实现党从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2)则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考与部署,相应的会议文本也成为我们观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情况的权威依据。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3)文化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持续加强文化建设成为拓展新时代新征程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可操作性空间的新思路。(4)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文本,可以观察和探究文化建设定位的变化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历时性影响,进而全面把握当前“宣传”“思想”“文化”三者并列背后的话语渊源和话语谱系。基于此,本文将“文化”作为内容分析的核心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相关文本进行系统梳理,探讨以话语形式呈现的文化建设在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中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

一、研究设计

(一)文本选取

本文以主题相关性、文本权威性和文本可及性为标准,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文本作为分析对象,并将相关文本按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阶段性归类。最终,本文共选取了24个相关的会议文本(5)(如表1所示),这些文本来源于《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年)》《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57—1992)》等权威文献。可以说,这些会议文本既是反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不同阶段工作重点的纲领性文本,也是引领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指导性文本。

(二)研究方法

作为“一种从文本(或其他有意义的事物)到它们使用的上下文中进行可复制和有效推断的研究技术”(6),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以特定文本为研究对象,能够基于一定标准,将大量文本内容进行分类、重组和压缩,从而有效感知、识别文本特征、制定者意图等重要信息。相较于互动性、开放性较强的访谈文本,会议文本更为正式、稳定,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党和国家的工作思路与实践进展。本文正是以Nvivo12 plus为内容分析工具,将“文化”作为分析核心词,构建了以24个会议文本为核心内容的总语料库和以总语料库含“文化”的段落为基础的子语料库(即“文化”语料库),通过考察计数、参考点、覆盖率等文本指标,探究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中文化建设话语发展的“变”与“常”。

二、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文本中文化建设的话语之变

从话语叙事角度来看,历史发展过程就是人们“改变旧话语,创造新话语,争夺话语边界,扩展话语边界”的实践过程(7)。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中的文化建设话语会随着话语场景、工作重心、话语受众等方面因素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更加具体地把握文化建设话语的变化趋势,本文通过添加停用词、去除空白行等方式对总语料库进行了数据清理,并以“文化”为核心词、以“完全匹配”为查找条件,在总语料库中进行文本搜索查询,整理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指明“文化”相关语料内容出现频次的参考点和指明“文化”相关语料内容所占比例的覆盖率(如图1所示)。

从总体性变化来看,“文化”一词在会议文本中的参考点和覆盖率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在“文化”的参考点方面,受到不同阶段的文本数量与单个文本篇幅差异等因素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中的“文化”一词的参考点数量的阶段性波动较大。除了1957年、1983年1月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文本以外,其他会议文本中“文化”一词的参考点均达到了10个及以上,最近3次(即2013年、2018年、2023年)会议的文本中 “文化”的参考点更是逐次递增,逐渐接近于2003年会议文本所达到的历史峰值。在“文化”的覆盖率方面,在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迈进的过程中,“文化”在会议文本中的覆盖率逐渐突破了1%,尤其是在2023年的会议文本中达到了新的历史峰值5.34%。这些数据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文化建设逐渐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从阶段性变化来看(如表2所示),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也为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中的文化建设话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烙印。

第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推动文化建设为思想建设服务,注重提升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在这一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从战时状态向国家政权建设状态逐渐过渡,面临着宣传资源和宣传需求不匹配、宣传效果较为有限等严峻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贴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文化所具有的“教育”(排名第1、计数为45)作用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在文化载体方面,中国共产党着手改善之前相对碎片化、小众化、分散化的文化发展状态,持续推动报纸、戏剧等宣传工具在扎根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走向广泛化、通俗化、组织化,将文化锻造为服务于中心工作、坚定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事业信心的有力武器。在文化队伍方面,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党员和其他革命积极分子的觉悟性的提高”带动“人民群众的觉悟性的提高”的工作思路。(8)一方面,通过大力建设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加强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持续化解旧观点、旧思想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化被动宣传为主动引导,积极发动、组织具有文艺才能的“职业宣传家”和“广大的业余义务宣传员”(9),打造“经常的有组织有领导的宣传队伍”(10)。在文化方针方面,中国共产党在理清“放”与“收”、“香花”与“毒草”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确立为长期性方针(11),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改造广大知识分子的思想面貌、如何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明确指出文化建设从属于思想建设,以规范化、制度化要求促进文化建设的结构性调整。经过拨乱反正和全面整党,中国共产党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推动了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成功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实际行动也逐渐回归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之上。(12)这一时期核心词“思想”的计数由之前的第4位上升到第2位,重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着手整顿处于软弱涣散状态的思想战线成为这一时期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从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来看,随着“两个文明一起抓”这一重大纲领性口号的提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正式成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这一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形成了思想建设“要统帅文化建设,也要统帅物质文明建设”的工作思路(13),有效抵御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蚀,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从文化建设领域内的情况来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在延续和加强以往对于党的文艺工作者的党性要求、提升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科技水平的基础上,开始逐步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发展规律和新的文化业态,并通过大力推行文化体制改革来“着力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14)这使得文化创新力和文化影响力在文化建设融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得以进一步激发,为提升文化产品质量、优化文化人才队伍、净化文化发展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绝对贫困问题也得以历史性解决,这既为中国共产党持续探索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一时期的核心词,“文化”不仅排第1位,而且其计数为129,大大超过了排在第2位和第3位的“思想”和“宣传”。与之前相比,文化建设不再是仅仅停留于文化知识普及、文明素养提升层面,而是从建设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上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致力于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历史性与当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贯通,进一步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人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孕育于中华民族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民生活质量、国家发展道路以及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之间有了更为紧密的话语联系。通过从着力打造“四有”新人到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话语转变,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对于“做人的工作”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15),文化建设与其他相关社会领域工作的联动性有了进一步提升。通过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拥有了根本的理论遵循和科学的实践指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文化建设蓝图也愈发清晰、明确。

三、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文本中文化建设的话语之常

核心词是话语体系较为稳定的内核的集中体现(16),核心词的共享情况是衡量不同语料库之间话语延续性与传承性的重要标准(17)。本文将“文化”语料库作为基准文本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文本中文化建设的话语常态进行分析。“文化”语料库中核心词的总排名情况如表3所示,从排名前列的核心词中可以提炼出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中文化建设话语所蕴含的稳定性因素。

第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在“文化”语料库中,“文化”和“党”的计数分别为505(排第1位)和341(排第3位)。“文化”以不同的话语面貌与排名第14的“领导”共同出现,形成了“党对于文化教育事业的领导”“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等固定搭配,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文化建设之间的紧密联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持续推进思想工作视为“党的首要职责”。(18)这具体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需要充分发挥党委宣传部、宣传工具的重要作用,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启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从而实现对于全体党员和党外积极分子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提出了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主线任务,还进一步对如何在达成党内在政治、思想、组织上高度一致的过程中改善领导方式进行了深入思考,强调“要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有步骤地整顿党的组织”。(19)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这一时期愈发凸显,形成了以党风的根本好转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的领导思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在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也对文化的政治意涵进行了深度挖掘,正式提出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七个着力”等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20)这一时期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的重大政治责任为切入点,从操作层面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工作指引,在上下贯通、多方联动中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建设合力。

第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在“文化”语料库中的计数分别为339(排第4位)和161(排第11位),而“中国特色”的文本查询结果为41次,形成了诸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等特定词组,为我国文化建设赋予了鲜明的身份属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历史维度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有文化、有理论的民族”(21),从现实维度上认识到“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文化不发达的国家”(22),也从未来维度上提出了“富裕的、强盛的、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23)的发展目标。这一时期的会议文本虽未正式提出“中国特色”,但是相关思考已经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我国具体实际的初步探讨中逐渐显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在古今中西对比中明确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提出了以“运用中华优秀文化独特优势”推动对外文化交流的工作思路(24),另一方面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提出了“两个反映”(25)的发展要求,在站稳人民立场、把握历史性变化的同时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的认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通过“四个讲清楚”的阐释(26),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凸显中国特色有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历经理论与实践淬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贯彻“兴文化”使命任务的过程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习近平文化思想更是在统筹“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主体性与文化多样性、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的过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南。(27)

第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导向。“问题”以及与之类似的“错误”在“文化”语料库中的计数分别为259(排第6位)和82(排第23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高度重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看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条件和基础有所改善的同时,也深刻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问题。抓好党内外的思想斗争成为核心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构成了一项重要原则,而解决这一时期所有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向党员和人民群众作及时而有力的解释和教育”。(28)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这一新任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始触及文化建设领域中的结构性难题。一方面,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类似,文化体制改革也需要遵循“经过试点,逐步推开”(29)的渐进式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积累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解决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等关系问题,还要从系统观念出发,整体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30)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系统总结过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以“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为重点(31),推动了防范化解风险与社会发展进步之间的有机统一。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更是在充分把握“两个大局”交织叠加、加速演进这一新形势的前提下,用“三个事关”简明扼要地诠释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品格。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史,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建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会议名称上首次将“文化”与“宣传”和“思想”并列,更加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文本中文化建设话语的内容分析,发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文化建设服务于思想建设的强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文化建设从属于思想建设的推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文化建设贯穿于各项建设的部署共同构成了文化建设的话语之变。而这三个时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导向的始终坚守也充分彰显了文化建设的话语之常。这些发现表明,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名称中新增“文化”一词这一重大变动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文化建设与理论武装、舆论引导等方面工作一脉相承、相互促进的重要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文本作为提纲挈领的指导性文本,更多是对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宏观性、整体性认识的集中反映。如果要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特定类型的文化发展情况、文化政策制定意图等内容进行微观透视,仍需要在扩大文本范围、聚焦核心议题的基础上进行更为细致的实证性分析,进而推动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话语研究的深入发展。

注释: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文集(1949—1974年)》上卷,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第190 页。

(2) 相关会议的名称经历了几次变化,为方便表述,本文统一采用“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进行概括。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页。

(4) 代玉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时代方位》,《人民论坛》2024年第1期。

(5) 本文选取的会议文本主要是历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公开发布的文本或由会议主题后期衍生的文本(如《一九八三年宣传工作要点》 和《人民日报》相关报道)。此外,由于未查询到1960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相关公开文本,此次会议未被纳入分析范围之内。

(6) Marilyn Domas White, Emily Marsh, Content Analysis: A Flexible Methodology, Library Trends, 2006, 55(1), pp.22-45.

(7) [美]詹姆斯·保罗·吉:《话语分析导论:理论与方法》,杨炳钧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

(8)(9)(10)(11)(12)(13)(18)(19)(21)(22)(23)(28)(29) 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1、20、175—177、551、686、55、560、6、168、173、46、655页。

(14)(24)(25)《胡锦涛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7、68、66页。

(15)(20)(26)(31)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340、342、17、16页。

(16) 董石桃、杨丽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主话语体系的变迁——基于十二大至十九大党代会报告的文本计量与话语分析》,《理论与改革》2019年第6期。

(17) 佟德志:《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话语体系及其变迁(1921—2021)》,《浙江学刊》2023年第3期。

(27) 陈金龙、蔡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30)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学习出版社1994年版,第53—54页。

作者简介:黄学龙,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彭琪,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责任编辑 刘龙伏)

猜你喜欢

文化领导权文化建设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价值
葛兰西领导权理论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领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社会转型时期话语权力的边界研究
儒家“天下之中”观念的文化控制蕴涵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