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通用技术课程作业设计探究
2024-06-30吴曙霞
吴曙霞
摘要:作业设计是教师的一项专业技能,教师提升作业设计能力责无旁贷。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设计要求教师应着眼核心素养培育,变技术知识、技能本位为核心素养本位;着眼技术思维的提升,变低阶思维培养为高阶思维培养;着眼知识的整体联结,变碎片化零散知识为结构化整体知识;着眼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变单一学科作业为多学科融合作业。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增强作业设计的目的性、重视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提高作业设计的多样性、保持作业设计的开放性。
关键词:通用技术;作业设计;目的性;科学性;多样性;开放性;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8-007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XCZX23-429)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课改背景下的通用技术课程作业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及时巩固与内化,还要关注学生高阶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多花时间研究、设计作业,使之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技术知识及技能的巩固、运用、内化,发展学生技术思维,提高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通用技术课程作业设计进行探究。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通用技术课程作业设计基本思路
1.着眼核心素养的培育,变技术知识、技能本位为核心素养本位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内容,经由自身内化留在脑海中带不走的东西,其影响学生思维、智慧及能力。技术知识与技能会因为及时巩固、运用和强化训练留在脑海中,也会因为长期不被唤醒运用而逐渐遗忘。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知识本位作业设计理念,以核心素养为依据,以学业质量标准为标尺,确定所设计作业的目标及内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1]。针对福建省高中生学业考试要求,教师要明确所对应的学业质量标准与水平,变技术知识、技能本位为核心素养本位[2]。
2.着眼技术思维的提升,变低阶思维培养为高阶思维培养
作业不仅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识记、巩固的有效途径,还是学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手段。首先,教师要树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观,重视学生对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应用,强化作业的实际效用,加强对生产生活中真实技术问题的解决,使作业成为技术情境教学中的继续学习和技术问题解决手段[3]。其次,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技术思维发展,关注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对技术思想及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实现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变。
3.着眼知识的整体联结,变碎片化零散知识为结构化整体知识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设计,需要教师对作业设计内容进行重构与统整,而非就零散知识进行简单设计。因此,教师可运用系统性思维看待作业设计,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规划作业设计内容,以确保所设计的作业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上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关联性。教师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发展进阶目标为作业目标、以某个主题或大单元概念为主线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将零散知识有效地衔接起来。学生通过完成这类“少而精”“少而优”的结构化作业,能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4]。
4.着眼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变单一学科作业为多学科融合作业
传统作业注重学科的单一性,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只能运用本学科知识,而无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实现已有知识经验的整合及迁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设计,要求教师在传统作业形式的基础上,增强作业设计的灵活性。教师可在项目化学习活动及技术探究活动中设计历时较长、需要合作完成的综合性实践作业。这种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性作业,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已有技术认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经验的整合与应用,还能促进学生在产品优化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提高创新意识、劳动规划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锻炼自己,培养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通用技术课程作业设计基本原则
1.目的性
目的性指的是教师要有较强的作业目标意识,对所设计的作业目标及作用非常清晰,这是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确保作业的目的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所设计的作业与教学内容相关吗?所设计的作业试图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能够获得哪些知识?比如,对技术知识的深化理解,木工常用工具使用能力的提升,个人技术知识及工艺实践经验的积累,创新思维及物化能力的提升,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品质的培养,系统与工程思维等技术思想方法的形成等。教师围绕问题先自问而后再设计作业,不仅能提高所设计作业的质量,还能提高所设计作业的目的性。
2.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教师所设计的作业要以科学思想为指导,突出学科重难点。作业难度及题量设置要合适,具有一定的区分度。为确保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教师可从目标、内容表述、完成要求及难度等方面进行具体设计。首先,作业设计目标要明确。教师可根据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确定作业目标,明确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其次,作业设计内容要突出重点。作业设计完成后,教师要进行优化和完善,以增强其科学性、严谨性。最后,作业设计难度要与学生实际水平及认知特点相符合。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最近发展区作出准确判断,从而使所设计的作业更加客观、全面。
3.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在类型、呈现方式、完成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多样性原则改变了传统作业的单一性,改变了一层不变的传统书面作业形式,给适应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的作业创新设计注入动力。教师可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比如,教师可将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通用技术必修1及必修2的作业类型分为以下五大类:技术认识类、技术设计类、技术探究类、技术实验类、技术作品制作类。在作业呈现方式及提交方式上,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雨课堂平台、钉钉平台或UMU互动学习平台等布置线上作业,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统计、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从而进一步优化作业内容及呈现方式。多样性原则还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力水平设计可选择的分层性作业,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4.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在答案或评价标准等方面具有开放性,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作业设计遵循开放性原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此,教师可设计多方向、多路径解决问题的作业。例如,可设计制作一个简易手机支架的作业,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完成。学生可以选择三合板,利用传统木工工艺来完成;也可以选择三维打印材料,利用3D打印技术来完成。在作业展示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呈现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如,可设计写产品说明书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一款常用口罩,结合产品介绍,写产品说明书。学生既可以对说明书的结构进行创新,又可以对说明书的具体内容进行优化,还可以对说明书的呈现形式进行创新,如文字表达附加二维码、图示表达附加微视频等。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通用技术课程作业设计策略
1.精选生活素材,设计技术认识类作业
技术认识类作业,一般是指基础性作业。这类作业的完成难度不大,旨在让学生了解基础性技术知识,拓宽学生的技术视野,提高学生对身边技术现象及问题的敏感度,提升学生的技术文化素养,突出的是对技术意识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类作业可以口头汇报(必要时辅助使用PPT)的形式来呈现,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完成。设计这类作业时,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或学习经验入手,选择体现时代特点、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与学生已有认知和经验相联系的素材作为情境素材[5]。这类作业的完成难度虽然不大,但学生容易忽略。为保证学生重视作业,积极参与,教师可在设计作业时,对作业反馈进行说明,如采取随机抽号+主动汇报的形式,让学生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例如,在教学“发现问题”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份非书面的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到校园、居住小区、附近街道或周边公园走一走,用手机或照相机记录设计不够合理的公共设施,分析其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长期完成这类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从提炼问题本质着手,设计技术设计类作业
技术设计类作业是通用技术学科比较重要的一种作业类型,能凸显学科特点。这类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面对这类作业时,往往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完成这类作业,能提高学生绘图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能增强学生对技术现象的感知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图技巧。这类作业要求以设计草图+简单文字说明的形式来呈现,学生可以在课后完成,也可以在课堂完成。教师从提炼问题本质着手,设计技术设计类作业,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还能提升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及评价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这类作业时,要全面考虑多方面因素,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从提炼问题本质着手,引导学生提炼该项目的本质问题。其次,教师要细化项目问题设计,将小项目细化成更精准的问题串,让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清晰,并明确具体的设计要求。为帮助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要提供相关的学习脚手架,如有关绘图技巧的视频介绍、有关绘图工具的使用说明、项目相关案例图片等,帮助学生快速地将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设计草图。例如,教师可让学生设计一个能够解决教室垃圾放置问题的产品。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不是直接给出项目,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垃圾桶,而是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先分析这个技术问题的本质,在垃圾桶的哪些构成部分可以进行创新设计,而后再设计草图。
3.精选项目载体,设计技术探究类作业
技术探究类作业,注重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掌握相关知识。这类作业完成难度适中,具备一定的技术性、趣味性,对于喜欢动手实践、探究的学生来说是一种乐趣。学生既可以在课堂完成,也可以在课后完成。学生长期完成这类作业,对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质疑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能突出对工程思维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设计这类作业时,教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载体,载体的选择如果能够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容易操作的,就能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例如,围绕“系统及其设计”这一单元作业,教师可借助小电扇这一载体,以小电扇的拆卸、清洗、组装、功能升级为主线,通过层层递进的四个教学情境,设置包括口头问答、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小电扇的组成结构、功能等,能理解相关的系统知识,培养系统思维、系统分析能力及系统设计能力,学会运用系统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从可行性着手,设计技术实验类作业
技术实验类作业,注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相关技术实验,经历技术实验的过程,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从而得出相关结论,体现“做中学”这一教学理念。这类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突出的是对创新设计及物化能力的培养。设计这类作业时,教师要从技术实验开展的可行性、简单性等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明确技术实验的对象是什么,学生可以围绕技术实验对象的哪些性能来开展技术实验,这些性能所对应的技术标准是什么。其次,要求学生在开展技术实验活动之前,一定要事先设计技术实验方案。最后,在作业内容中,还需要呈现技术实验报告,让学生经历技术实验的一般过程,获得有关数据,并从数据分析中得到结论。教师可提供技术实验报告撰写的一般框架供学生参考,为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提供帮助。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开展抗弯强度实验,比较不同木质材料的强度性能,并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材料准备方面,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包括桐木、松木、榉木、竹木、柳木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自行选择三至四种材料开展技术实验。因桐木等在生活中取材方便,且容易加工,学生在开展技术实验时,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
5.聚焦特定主题,设计技术作品制作类作业
技术作品制作类作业,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而言,这类作业既是一种技术实践体验,也是一种挑战。这类作业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技术产品,突出的是对物化能力及创意设计这两种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对其他类型的作业而言,技术作品制作类作业的完成周期较长、完成难度较大。学生经历技术作品制作过程,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这类作业时,要聚焦特定主题,注意把握好作业的开放性程度。首先,在技术作品的基本功能实现目标方面,教师要给出明确的、统一的要求。其次,在作品的制作材料、工艺方面,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以保证作品的多样性。在作品的进阶功能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思考作品的附加功能。此外,为保证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作品的制作,教师在设计作业的同时,还需要设计一份作品制作报告书,将设计分析与方案构思、项目制作流程、项目完成进度、小组分工情况、作品的评价等内容涵盖在内。例如,期末作业可要求学生采用提交作品的方式来完成。学生4人~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围绕“简单实用”主题,设计并制作一个家用台灯,实现基本的照明功能。
四、结语
俗话说,一位好老师,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启迪。一份高质量的作业,能给学生的学习成倍赋能。因此,作业设计能力应成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技能,提升作业设计能力,每位教师都责无旁贷。目前,通用技术作业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能够沉下心来认真研究、设计作业的通用技术教师还不多。作业设计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全新研究课题,还需要更多教师参与其中,共同努力。新形势下,通用技术教师要认识到通用技术学科作业的重要性,意识到这门学科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改变自身观念,积极参与作业设计研究,集学校教研组集体智慧设计出更多高质量、高效用的新型作业,为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实效及教学质量注入动力。
参考文献:
[1]吴松钦.“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2):20-23.
[2]陈心.指向学业质量标准的通用技术复习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1):46-48.
[3]范太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J].历史教学问题,2021(03):139-142.
[4]方晓波.“双减”政策背景下广州市优化作业设计基本思路与实施路径[J].教育导刊,2022(01):12-22.
[5]吕天恩,占小红,林美凤.高中化学情境化作业设计研究———以“烃的衍生物”单元作业为例[J].化学教育,2022(05):62-67.
Exploration of Homework Design for General Technology Courses Guided by Core Competencies
Wu Shuxia
(Jinan District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11, China)
Abstract: Homework design is a professional skill for teachers, and it is essential to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design homework. The homework design guided by core competencies requires teachers to focus on cultivating core competencies, shifting from a focus on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a focus on core competencies; focusing on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thinking, transforming the cultivation of low-level thinking into higher-order thinking; focusing on the overall connection of knowledge, transforming fragmented and scattered knowledge into structured knowledge; focusing on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nsforming single subject assignments into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ed assignments. In the specific design process, teachers should enhance the purposefulness of homework design,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cientificity of homework design, improve the diversity of homework design, and maintain the openness of homework design.
Key words: general technology; homework design; purpose; scientificity; diversity; openness; teaching quality; core compet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