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探赜

2024-06-30庄利民

成才之路 2024年18期
关键词:思想建设融合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庄利民

摘要:大学生思想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然而,部分高校的大学生思想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相互割裂,难以形成有效合力。文章简述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分析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创新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的能力培养、优化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整合和服务平台等方面,探讨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444;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8-0025-04

思想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1]。因此,高校将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需要,而且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本文简述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分析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探讨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策略。

一、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关联性。一个健全的思想体系能够为个体提供稳定的心理支撑,帮助其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作出理性的判断与决策;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又是进行有效思想建设的前提,只有心理健康的个体才能更好地接受和内化正确的价值观念[2]。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交叉和互补作用,共同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影响

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教育领域。一方面,思想建设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心理问题和挑战,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更好地进行思想建设。

2.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领域

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某些领域存在着交叉和融合。例如,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追求理想的决心。在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教授情感调节、情绪管理等方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道德冲突和道德困境。

3.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补作用

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方法和目标上存在着互补作用。一方面,思想建设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思想观念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则更加关注个体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思想建设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则在于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3]。因此,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综合目标,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建设方面

(1)大学生的世界观培养方面。高校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国情教育、国际视野拓展等教育模块,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提升其对国家发展和世界格局的认知水平。然而,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观仍面临一些挑战。当前,部分学生的国际认知较为局限,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还有部分学生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时茫然失措,有时会出现价值观念模糊和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这对他们正确世界观的培养构成了隐患。(2)大学生的人生观形成方面。当代高校注重通过课程教学、专题讲座、职业规划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人生目标和正确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全面而深刻地进行自我认知。尽管如此,部分大学生在人生观形成上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一些学生在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感到压力巨大,对未来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缺乏明确的方向与信心,还有一些学生对成功的理解过于功利化,忽视了个人兴趣和社会责任的平衡,影响了健康人生观的形成。(3)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方面。高校普遍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志愿服务等,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然而,受价值多元化和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出现了迷茫和动摇。一些学生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成功,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集体利益,导致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2.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实施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许多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引入心理咨询服务,并组织各种主题讲座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自我认知。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了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然而,具体实施过程有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并不普及,且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上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力度不足,一些学生对于如何获取心理支持和服务缺乏足够的认识。(2)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与多样性方面。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日益凸显。学业压力、就业焦虑、人际关系困扰等因素使得部分学生面临心理压力,表现为焦虑、抑郁、自我价值感低下等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不同个体的心理问题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一些学生可能面临更为复杂和深层次的心理挑战,如性别认同困惑、心理创伤后应激反应等。面对这些普遍而多样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如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引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关注,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加强。(3)心理健康服务资源方面。虽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视,但是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在部分高校依然不足。例如,部分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人手不足,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一些高校心理咨询室的空间和设施也往往有限,很难为学生提供舒适和保密的咨询环境。由于资源的不足,部分学生即使有心理咨询的需求,也常因等候时间过长而放弃寻求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推广不均衡,使得一些地区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几乎是空白,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心理风险。

三、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策略

1.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首先,从课程设置入手,开设跨学科的课程,促进知识融合与能力提升。具体而言,高校要设计一系列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知识的课程,例如融合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现代人生观与心理健康”课程,以及结合法学、伦理学的“社会责任与法律意识”课程等。这些课程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能够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支教、环保项目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体验社会服务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例如,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进社区”活动,鼓励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咨询,这既是对专业知识的实践,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企业实习”项目,让学生在实习中学习如何在职场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再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应打造包容、开放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并邀请专家开设讲座,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定期举办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引发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创新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效果的关键。首先,利用互联网资源,推广在线教育模式。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线上学习平台和资源已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工具。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频课程,与学生进行互动等。这些平台可以整合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知识并制作成系列在线课程,如“心理健康自助课程”“情感管理与人际交往”等,让学生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学习。高校要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反馈,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体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互动性。通过网络平台的讨论区和论坛,学生可以就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线上互助社群,增强学习的社会性和实时性。其次,开展个性化辅导,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大学生的成长背景、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都不相同,因此,个性化辅导是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重要策略。高校可以建立由专业师资组成的心理咨询团队,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深入的面谈和专业的心理测评,高校能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个性化需求,并制订有针对性的辅导计划。通过智能化的推荐系统,高校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推送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心理健康资料[4]。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小型的交流座谈会,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再次,引入情境模拟,让大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情境模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训练手段,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体验真实的社会角色,学习如何应对各种情境。高校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思想建设和心理健康相关的情境模拟活动,如模拟面试、危机管理模拟演练、角色扮演游戏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尝试解决问题,学习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理性,提升解决冲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情境模拟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的能力培养

首先,增强自我认知,提升自我成长的能力。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特质、能力、价值观及情感状态的理解和认识。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认知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应通过心理课程和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分析。具体做法包括开设专门课程,成立自我认知工作坊,提供性格、兴趣和能力测试等工具,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规划个人发展路径。除此之外,高校还可设立导师制度,通过一对一的辅导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并制订切实可行的个人成长计划。其次,培养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成长。自我调节能力是个体管理自己情绪、行为和思维的能力。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未来规划时,往往会有一些心理压力。高校应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教授学生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和情绪调节策略。通过讲座、研讨会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正念冥想、时间管理、目标设定等自我调节技巧,促进心理健康成长。再次,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个体在社交活动中与他人有效沟通和相处的能力。在大学这个多元化的环境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不同背景的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高校可以通过团队合作项目、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平台,让学生有机会锻炼交流协作能力。高校还可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式培训,帮助学生理解多样性、提高同理心,增强冲突解决能力,进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分析、评估和改进思维过程的能力。大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其未来的学术追求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可以通过课程教学、研讨会以及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质疑,培养其批判性思维。高校还可通过实际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其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决策和应对能力。

4.优化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整合和服务平台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往往面临着多元复杂的观念和心理压力。为此,高校应构建一个多元、互联、高效的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为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提供坚实保障。首先,建立跨学科的合作机制。高校可建立由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这个工作组将负责制订和实施综合性的教育计划。这样,通过跨学科合作,能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全面的教育服务体系[5]。此举不仅能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能促进各学科间的知识交流与融合,共同为大学生的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其次,增强校内外专业机构的协同。校内的心理健康中心和校外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各有所长,高校通过校企合作或建立校际联盟等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校内心理健康中心可以依托校外专业机构的实践经验和资源,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反之,校外专业机构也可以利用学校的研究成果和人才优势,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升专业服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再次,建立完善的监测和反馈机制。为了确保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必须建立一个涵盖全校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监测系统,通过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心理测评等方式,收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数据。高校还要建立反馈机制,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多方面的意见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教育策略。通过数据支持和反馈循环,高校能够更精准地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适应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未来,高校应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大资源投入,创设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高校还要不断探索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育模式,以实现思想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林艳.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23,9(22):30-33.

[2]秦忠梅.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0):131-133.

[3]郑春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5):75-78.

[4]戴勇.关于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45):132-133.

[5]路遥,强劲,徐春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J].文教资料,2009(10):206-208.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Zhuang Limi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8,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 However,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ome universities are often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making it difficult to form an effective synergy. The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building a diversified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ystem, innovating the means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self-education and self growth abilit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optimizing the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service platform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perspectives and sugges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related field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思想建设融合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培养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加强电视队伍思想建设做好电视舆论监督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做好新形势下化工企业护卫工作的思考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