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书如其人”

2024-06-30左云飞

雨露风 2024年5期
关键词:祭侄安禄山颜真卿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书如其人”的说法,“想写好字必先做好人”,一直被人们作为学书的重要思想。但随着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也有人认为“书如其人”的说法是谬论,不具备可信度,本文以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例,阐述“书如其人”的观点说法的可信性,以历史上人品被诟病的书家为例,对“字不如人”的现象进行阐发,进而提出这一理念应该被继承和发扬的主张。

一、“书如其人”书学理论及内涵

“书如其人”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扬雄《法言·问神》中论及“书,心画也”。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书家的人品及修养时写道:“君子立身,务修其本。”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在《答张文潜书》一文中提出“其文如其为人”。“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则曰:人正则书正。取舍诸篇,不无商、韩之刻;心相等论,实同孔、孟之思。六经非心学乎?传经非六书乎?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正人心,所以闲圣道也。”[1]清代书家刘熙载在《书概》一文中更是明确提出“书如其人”的理念。书法作为一种表现主义艺术形式,以汉字为书写载体,汉字内在的象形性,决定了它在向外界传达表意的同时也直接表现了书写者的书写形态。书法作为表意的线条艺术,它在书写的过程中又造成了字内空间多种对立统一的组合形式,千人千面,加之书写的流动性,很容易将书者的个性特点及学书经历体现出来,通过个性的表达又能轻易地体现书者的个性。“书如其人”简洁明了地道出了书写风格与书写者之间的潜在依存关系。在中国书法理论批评史上,这一思想也是评判一件书法作品优劣的重要审美标准。作为书法理论批评的重要命题,“书如其人”思想引导着无数书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着灿若星河的经典作品,对中国书法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书如其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人品上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于其作品的评价,书者人格上的美丑与高下决定了其书法作品的美丑与高下。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书家赋予它更宽泛的含义。如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傅山,他初学赵孟頫后改学颜真卿,因为他认为书法是身份标识和人格象征,而颜真卿是傅氏家族世代推崇的典范。他教育儿孙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2]傅山的这种学书之路的转变,印证了道德评价高于审美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这一书学思想对书家产生的无形力量。

二、颜真卿的伟大人格与书法

颜真卿出生在书香世家,家学渊源甚富,科举顺利,仕途在杨国忠为相前一直很顺利。公元753年,杨国忠任丞相后为排除异己,将颜真卿外派到平原郡做郡守。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举兵造反,直指洛阳,河北诸郡顿时陷落。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曰:“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3]就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颜真卿毅然站了出来,第一时间作出了正确的应对。他在城门召开誓师大会,为将士们鼓舞士气,他举杯洒泪说道:“国家之恩,戮力死节,无以上报!”将士们在颜真卿的鼓舞与带领下英勇抗敌,牵制了安禄山的长驱直入。此时安禄山的士气正盛,他攻克洛阳后,为震慑人心,将拒不投降的御史中丞卢奕等人的头颅割下,示众于诸郡。颜真卿得知消息后,为安定人心,谎称御史太丞被斩首之事为不实军情,当安禄山手下叛将携人头至平原郡,颜真卿下令捉拿,并将其腰斩于市。颜真卿就这样稳住了军心,而就在几天后,颜真卿秘密取出卢奕等人的首级,用蒲草作为替身,妥善安葬。颜真卿此举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忠烈之士的敬重,以及他面对危难的勇气和对死亡的蔑视,这种正义且大无畏的气度,我们称之为“杀伐之气”,它与“书卷之气”并不对立,而是互相交融在他的人格与书法作品中。

当时他的兄长颜杲卿为常山郡守,亦顽强抵抗,但终因“贼臣不救”城破身亡。叛将将刀架在他儿子颜季明的脖子上逼他归顺,他破口大骂,严词拒绝,季明遂被杀。后来他被押到洛阳面见安禄山,安禄山也想策反他,他坚决不从,依然破口大骂,安禄山残忍地对其实施剐刑,于是便有了文天祥笔下“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终壮烈殉国。在这场叛乱中,颜氏一门被杀30余人。后叛乱平息,颜真卿派人寻找亲人尸骨,只得侄子颜季明的人头,面对侄子的首级,他悲痛欲绝,写下了《祭侄文稿》这篇千古绝唱。他将一腔悲愤倾泻笔端,内心似滔滔江海纵放悲歌,悲情难抑又使其笔下顿挫沉郁,无意于书,但深厚的书法功力在悲愤情绪的引导下,跌宕起伏,变化万千,沉着酣畅,悲从中来,壮由字生,字里行间如悲恸泣血,壮烈而不可止,终成了书法史上的千古绝唱。后又有坚持正义、不畏强权而作的《争座位帖》《郭氏家庙碑》等,其字字里行间正义凛然,大气端庄。这些都是颜真卿“书如其人”的具体体现。

三、颜真卿《祭侄文稿》中体现的“书如其人”

(一)富有节奏感

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4]颜真卿书法笔画起笔与收笔的沉着蓄势和中部行笔的流畅、痛快是他书法节奏感的重要因素。更值得一提的是颜真卿的行书甚至草书中都能见到与楷书的混用,这样想要使整体协调便难度颇大,但是在颜真卿的行草书里却毫不违和。如在《祭侄文稿》中,前面几行行笔工稳,凝重迟涩,进而逐渐加速,情绪上涌,字势逐渐欹侧不平,至中部,情绪高涨,激愤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至末尾情绪崩溃,字势飞动,倾泻而下,势不可当,似作者心情之一发而不可收,字体也由行书变为草书。在这幅作品中,书法的变化随书家情绪的变化而因时不同。行笔的快慢,提按的轻重,笔画的长短,字的大小、方圆,墨色的浓淡枯湿,这些强烈的对比,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正是这草稿,无意创作,恰恰体现了书家这种透露真情的“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

(二)绵中裹铁,沉着痛快

在《祭侄文稿》的行文中可以看出,线条较为厚重、沉着,虽不似二王飘逸之风,但其畅快淋漓的潇洒挥运,也暗合了二王一脉书风。《祭侄文稿》用笔稳健,入笔坚实,笔画流畅,线条厚重劲健,如绵裹铁。字的结构大气磅礴,紧实刚正,虽为行草书,飘逸但不失端庄,方圆兼备,字里行间流露出朴拙高古之气质。

(三)气势磅礴

“颜体”楷书逐渐走向成熟是在其50岁后,从其作品的风格的不断演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多采用篆籀书的笔法,中锋运笔,圆转含蓄,不露锋芒,庙堂之气凛然而出。笔画逐渐形成似篆书的圆头起笔,而收笔则弱化,这样使得整个字在气势上更加连贯,直画外拓,似弓箭在弦,张力突显,气势磅礴。在钩画和捺画的尾端都收笔迅疾,笔锋含蓄而出。捺画一波三折,饱满有力。折笔则采用提笔和暗转的方法,减少方笔的出现,从而使字更具有篆籀之气。而《祭侄文稿》是颜真卿49岁时所作,其书风还不似50岁后的老年之风,此作连绵不绝之势,能看出受张旭书法的影响,但是已有一泻而下、气吞山河的磅礴之气。

(四)儒家典范与浴血英雄

颜真卿恰逢唐由极盛而衰的过渡中,如若颜真卿像其他郡守一样献城投降,也许可保家族30余口平安,但是他却没有选择苟且偷安。如若不是颜真卿振臂一呼,誓死抵抗,牵制住安禄山,也许安禄山已直捣黄龙,大唐早已易主。试想当时颜真卿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呢?叛军如虎狼下山,势不可当,屏障郡县多已投降,朝廷军力不济,人心不齐。而颜真卿在这样的局面下被推为盟主,率领义军20万抗敌,在正义和苟活之间他义无反顾。而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实则难之又难,场面极其凶险复杂,这需要有应对复杂局面的大智慧与勇气,也需要有振臂一呼的霸气和敢于牺牲的“杀伐气”。其一介书生是如何做到临危不惧,果敢坚毅的?正是胸中的浩然之气。饱读诗书浸润了他笔下的书卷之气,战场厮杀,短兵相接又锻造了他的“杀伐之气”,荡涤了灵魂,也浸润了他的书法。一般认为,颜真卿的经典作品都出于安史之乱以后。没有这战火的洗礼,也难有像《祭侄文稿》这样的千古名作。这也正是颜真卿书法超越只有“书卷之气”书家的地方。这样的阅历,“二王”是不具备的,也是僧智永以及与颜真卿同时代的“欧、虞、薛、褚”、张旭等大家所不具备的。

四、如何理解“人不如字”与“字不如人”

在封建王朝,自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普遍被统治者作为自己统治的思想基础,并将社会的一切现象和包括书法在内的艺术现象置于儒家道统思想的控制之下。当传统儒家思想不再成为限制思想的工具,对“书如其人”的命题应从理性、客观、合乎逻辑的角度进行分析。“书如其人”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人不如字”的现象在书法界也并非个例。在中国书法史上,蔡京、张瑞图、董其昌、王铎等书家,或多或少在人品与气节上为后人所诟病,但其书法作品又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甚至广为流传。

笔者以为人是都具有历史性的,个人在书法艺术上的追求和个人人品并不是时时都契合的,在封建社会,作为书家的读书人无不受传统文化儒、释、道等思想的综合影响,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成为许多读书人积极入世的思想支撑。在饱读诗书的过程中笔下自然会流露“书卷之气”,受释、道虚空思想影响下的书家自然书中有悠然之风。然而,即使是在人品上被诟病的一些书家,如蔡京,也并不是邪恶伴随一生,其少年理想和人生追求也可能和众多文人雅士一样,成为“正人君子”或“国之栋梁”,这在他早年的经历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到。但在后来,他未能平衡个人益与大局利益而被后人称为“奸臣”。所以“书如其人”也绝不是简单的伦理道德的对应关系,更多的是书家理想上追求的人格,而非现实生活中书家表现出来的实际人格。

至于“字不如人”便很好理解了,任何一个学习书法必要条件的缺失都可能造成这种现象,如个人兴趣、性格、专注度、练习量、取法以及师承等,这里不再赘述。

五、“书如其人”应该成为学书者的追求

虽然对于“书如其人”思想有不同观点,但是追求高尚的人格应该成为我们的终身理想。那些被诟病的书家便是理想与现实人格无法做到统一,但是他们在灿如烟海的能够作为“书如其人”的代表书家及经典作品面前显得如此渺茫,不值得一提。这一现象的出现不足以改变我们对“书如其人”的理想追求。另外,高尚的人格也是社会对于书法人才的道德要求。

六、结语

社会思潮的多元多样化,激发了社会的活力,给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对于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思想我们要时刻坚守,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书如其人”思想的发展,对于传承本民族书法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整个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的提高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书如其人”书学思想无论在书学史上还是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作者简介:左云飞(1992—),男,汉族,河南周口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2015级艺术硕士),研究方向为书法。

注释:

〔1〕项穆.书法雅言·书统[M].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傅山.傅山全书(第一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3〕刘昫.颜真卿传[M].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4〕沈尹默.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祭侄安禄山颜真卿
悲壮之美——《祭侄文稿》
唐玄宗&安禄山:一个敢宠,一个敢作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祭侄文稿》后世传
走向神坛的祭侄文稿
解读颜真卿之《祭侄文稿》
劝学诗
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
唐玄宗缘何对安禄山深信不疑
笔道颜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