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亲子课堂
2024-06-30方艳马水园
方艳 马水园
摘要:初步探究支架式教育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重要性及其对特需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课堂中利用家长的支架作用,拓展特需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范围,采用回合教学法,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注意力等的提升,让家长和孩子在实操中改善亲子互动,在互动中彼此启发和促进,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也懂协作学习,最终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其长远发展。
关键词:支架式 特需学生 亲子 家庭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儿童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增多,学习对儿童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教学中涌现出比以往更多的特需学生,如注意力易分散、无规则意识等。这不仅导致学校教育受到更多的挑战,也给家庭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为更好地支持家庭教育,杭州锦绣·育才中学附属学校与杭州育才登云小学从家长的实际需求出发,合作探索并研发了“支架式学习”亲子课堂,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用回合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用心搭建“支架”,通过适宜的介入和放手,既为学生提供指导,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帮助学业、学能相对落后的学生。
二、支架式家庭教育方式的特点
支架式家庭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引导、支持和关注儿童成长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关注其兴趣、需求和个性特点,以儿童为中心,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家长引导:家长在支架式家庭教育中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他们需要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注重自主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鼓励其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儿童的创新精神。
关注儿童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三、家长招募
前期,我们面向杭州育才登云小学招募10个家庭参加“支架式学习”亲子课堂。这些家庭的孩子大多注意力分散,其中3个孩子确诊患有ADHD(见表1)。孩子们的行为大多难以自我控制,有时情绪调节受到影响,容易情绪失控,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给家庭教育带来很多困扰。
四、亲子课堂设计
自2023年2月起至6月,共开展“支架式学习”亲子课堂活动17次。考虑到家长学习往往带着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支架式课堂要找到家长迫切想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用能够引起大多数家庭共鸣的典型问题去设计课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让家长有感受、有体悟,从而引导家长找到问题解决的最佳策略。最终,亲子课堂设计为包括绘本阅读、注意力训练活动、社会情感能力提升、感统训练等在内的综合型课程。
(一)课堂目标
学生方面:
1.做事情前在头脑中有预设,行动时有条理,情绪能保持稳定;
2.提升注意力、记忆力和观察力;
3.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等。
家长方面:
1.了解亲子关系是如何建立的;
2.明白怎样做是有质量地陪伴;
3.在相互学习中逐步成为有智慧的家长。
(二)教学内容
1.了解儿童发展阶段和特点:介绍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情感需求,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通过亲子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提高沟通效果和合作能力,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3.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尝试新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技巧:向家长传授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如帮助孩子处理情绪问题等,有效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应对策略。
课程开展前期,向每个家庭科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学能培养的理念、“六个基本思维能力的建立”的重要性及过程、课堂保密性等基础知识,促进形成工作同盟,建立团体联系和信任。让家长填写问卷,了解家长在教育特需孩子方面存在的困惑,以便确定后期训练主题。
之后每次课堂先进行放松训练,如正念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等,然后开展主题活动,给予学生自由发挥和展示的空间,家长在该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和思考(表2)。每次课堂活动结束后,学生和家长及时按照要求完成课后作业。每完成四次课堂活动,进行一次阶段性分享和小结。本期亲子课堂结束后,开展学期总结分享会,总结经验并研讨改进方向。
在分享及研讨中,提高家长倾听、同感、沟通的能力,使其更好地与孩子相处,改善亲子关系,同时形成家长间的互助共同体,使组员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从而降低家长的养育焦虑,提升其教育信心。
进行过程中,我们利用家长在每次活动中填写的观察表对参与亲子课堂的家长、孩子的情感和行为等变化进行评估,通过表格填写的情况来评估孩子在家庭中的改变。
五、支架式课堂教学的亮点
(一)充分发挥家长作为“脚手架”的作用
教育就是父母为孩子搭建并慢慢撤去“脚手架”的过程。我们在课堂中主要使用了以下两种支架:
互动支架,如分组讨论、互动等,课堂既有同伴小组,又有家长和学生的学习小组,以支撑学生达到“更广阔”的最近发展区。
感知支架,如生活中的物品、图片、音/视频、模型、肢体活动等。
以课堂中的一个教学场景为例。动手制作创意纸环时,教师先让家长和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由家长辅助教孩子制作。过程中,家长先给孩子复述制作技巧和要点,并进行必要的示范;接着,父母“扶着”孩子,让孩子学习自制纸环;在孩子基本掌握制作动作后,父母会时不时地“松开手”;等孩子完全掌握后,父母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制。
在此过程中,父母“扶着”的过程就是成为“脚手架”的过程,“松开手”就等于“撤掉脚手架”。
(二)结合回合教学法,多种活动交替进行
教师根据课堂中学生的需求,灵活调整实施方式,亲子课堂学习由浅入深,每阶段有特定目标和任务。例如,我们将课堂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阶段课堂为单一提升主题,如第一期是逻辑思维,第二期是人文素养。中期阶段开始尝试融合不同提升主题,例如将注意力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后期每一期课堂综合三种以上的提升主题,如逻辑思维、注意力和人文素养等。
因为孩子的学能弱、社会情感能力不足等,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尤其注重互动性,以发挥“支架”的最大化促进效果,具体采用以下方法实施:
示范和演示:通过心理教师的示范和演示,向家长展示如何与孩子互动、如何引导其学习等。当孩子经过教师示范后无法立刻完成学习任务,家长可以继续提供直观的教学示范和操作指南。
小组讨论和分享:组织家长带领儿童进行分组讨论,家长在互动中学习逐步引导儿童分享和表达自身,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经验。家长分享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经验和问题,鼓励、促进家长间的交流和学习。
角色扮演和模拟:安排家长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让他们在特定情境中体验和学习,以此促进家长和儿童把课堂内的实践迁移到课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课堂通过设计分层次的任务和互动性强的活动,提升了特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升其社会情感能力。
六、课堂成果
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亲子课堂的设计围绕“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促使学生自主发现学习规律,逐步掌握学习能力、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社交策略,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以下(表2)为其中一位家长的部分作业记录展示:
苗苗家庭的学期总结和暑期计划(部分展示):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作为家长的我了解并关注到孩子和我们自身的问题,并且也学到一些正向的训练和引导的方法,希望在暑假阶段,在时间充裕且没有太大学业负担的前提下,通过设定一些自身适合的方式为孩子的身体、心理发展赋能。
首先,假期之初计划为孩子提供一段放松时间,帮助孩子从学习压力中释放出情绪,尽情地让他去完成自己一些平时想做又没时间做的事情,哪怕是一些娱乐的项目和兴趣爱好。这可以让孩子在感受生活的快乐的同时,调整内心压力和平衡,并积极修复因学业问题而带来的亲子关系隔阂问题,以便后期能顺利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
假期中段设计并落实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一)培养阅读习惯。
每日进行亲子陪伴阅读,并提前选材进行内容整理,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互动、提问和讨论;与孩子协商确定每日固定的阅读时间(20~30分钟)以及阅读的规则;丰富阅读类书籍的品类。
(二)专注力训练
提前选取游戏、试题、运动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每日训练,固定训练的时间和规则要求。
(三)积极运动
丰富孩子的户外运动和体能训练,在加强舞蹈训练、锻炼手脚协调力的基础上,增加爬山、跳绳、旅游等户外活动,让身体和心灵拥抱自然,在运动中感受快乐、调动积极情绪。
(四)劳动实践
每日进行1~2项的家务劳动,帮助孩子建立起劳动意识,增加社会实践的参与度。
(五)学习巩固
针对一年级学业中存在的知识点缺漏情况,进行逐一攻破,加强孩子的识字量;对数理知识进行梳理和练习,提高口算能力和正确率;在8月份进行适度预习,对下学期知识有大概的了解和认识。
最后,在假期末段,为孩子进行自测和评估,同时共同进行效果复盘,为孩子建立起信心,摆正新学年学习的正确态度并提出新的要求和执行计划。
从该家庭的作业表格记录、最后的复盘及计划中,能明显地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个性化需求逐步接受,家长能领悟家庭教育中曾经的缺失,并把习得的注意力训练方法、游戏活动等运用于孩子的日常教养中。学期总结和暑假计划也较好地从注意力训练、劳动实践、积极运动、学习巩固和习惯培养五个维度进行了设计,这是家校合力全方位地帮助孩子提升的一个实例。
我们采用关键信息提取法分析了参加亲子课堂的家长填写的记录表,得出家庭在课堂中的转变如下(表3):
参加支架式学习小组的学生、家长都或多或少从中收益。家庭氛围变得更积极,亲子沟通的质量和频率都有提升,从而促使亲子关系向好发展。
七、回顾反思
看到家长对病理性问题的认知局限,我们深感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对儿童需求理解的重要性。本次的支架式亲子课堂虽然做出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但仍存在局限性。
一方面,小学家长课堂只能接触到小学生的家长,我们错过了孩子一些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另一方面,孩子、教师、家长都是教育基本主体,每个主体的经验都具有局限性,将教师的经验与家长个人经验结合是教育的理想状态。如何融合各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如何确保方法的实施有效果等,都需要家长发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
尽管目前只开展了一学期的支架式亲子课堂,但我们已经看到了该活动对特需学生的积极影响。后续如何去发展和完善该课堂,仍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占丽娜,倪微,赵晶.支架式工作坊: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创新实践[J].中小学德育,2022(7):2730.
[2]董建红,肖琼,赵晶等.支架式工作坊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3):6971.
[3]王海珊.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简析支架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40143.
[4]朱丽玲.特需学生教育评估模式的建构与实施[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9):7984.
[5]胡官兴,曹新颖.深度融合:特需学生个别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22(3):2628.
[6]冉婷婷.“新思政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家庭教育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31):126128.
[7]黎颖桃.学校家庭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施——以广州市荔湾区合兴苑小学家庭教育课程实践为例[J].当代家庭教育,2023(17):13.
[8]李美雪,田良臣.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汉字文化,2023(19):130132.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3.19.027.
(本文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特等奖)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