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特点分析暨共建“一带一路”践行释义
2024-06-30郭振刚
摘 要: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交30余年,中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无论从政治角度看,还是从经济方面看,战略地位均比较重要。中哈在地理位置上是友好邻邦,资源互补性极强。在经济全球化“三优”(优化配置、优胜劣汰,优势互补)进程中,共建“一带一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主要分析中俄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特点以及共建“一带一路”践行释义。
关键词:中哈;中俄;投资;直接利用外资;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4)03-0081-04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围绕新时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议题,多国学者开始研究中俄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政治经济环境与金融氛围,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卓有成效,但是对哈萨克斯坦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光明之路”、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三共”原则与“五通”建设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共轭对接关系的研究文章略少,亟待突破。
传统意义下,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尤其是投资动力,属于经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核心议题。跨国公司的业务流程与国外直接投资活动,对于描述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对市场的全面综合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市场不仅是投资的“经济吸收体”,还是沉浸在复杂社会沟通机制中的一种社会结构。征引卡尔·波兰尼政治经济学经典术语“镶嵌”来阐述,投资国企业总是被强制“镶嵌”在东道国社会制度环境中,两者需在经济、社会、文化与技术上探究互动协作关系,以实现相互信任。
直接利用外资不仅决定企业组织结构、多层级管理、技术实施与企业社会责任,而且还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反应和动机。研究与分析中俄直接投资哈萨克斯坦经济的社会制度环境之前,先行假设社会制度是经济发展动力的决定因素,是投资风险的重大影响因素。对中俄投资商的社会制度环境越有利,中俄投资商对哈萨克斯坦经济的信心就越高,这一指标采用直接投资额来计量。降低投资风险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投资国与东道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史的相近度、资本互补性、社会认同度、文明文化兼容度等,这些综合因素构成社会制度环境与外国直接投资相互作用的主要结构机制。
一、中俄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概况
哈萨克斯坦经济极度依赖能源业,对中俄投资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哈经济学者认为,最好将中俄投资导向其他行业,以确保本国高科技行业的长期稳定增长。依据1993—2022年哈萨克斯坦主要投资国的综合排名,中俄均位居前列,俄罗斯略高于中国,投资主要分布在矿业、工业与服务业。
21世纪10年代,中国投资对哈经济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截至2021年,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哈萨克斯坦经济直接利用投资指标中,俄罗斯排名第四,投资额7.049亿美元,同比增长17.0%;中国排在第五位,投资额5.087亿美元,增长迅猛,达63.7%。增长率飙升主因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哈新经济政策“光明之路”计划框架下交通运输、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投资项目的落地与实施,次要原因是哈萨克斯坦社会负担加重,更多基础设施成为刚需。
从中俄投资项目上看,特别是与哈萨克斯坦油气行业发展相关的项目,经济观察学者注意到,俄乌局势与西方多轮制裁下,俄罗斯对哈投入资金持续不足。目前,哈萨克斯坦依靠历史文化积淀与持续稳定的营商环境来缓解地缘政治对投资环境的影响,以稳定中俄投资者的信心;中俄投资良性竞争与稳步迅速发展呈现齐头并进势头。
相比较而言,中国投资额与投资业务增长率领先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经济社会中各行业社会团体中似乎也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即在对外招商投资方面,哈萨克斯坦明确优先考虑中国。
二、中俄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经济、历史、社会与政治特征
中俄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社会政治、经济特征与经济史密切相关。从俄罗斯投资区域看,哈萨克斯坦在独联体国家中居前列。苏联解体后的几十年,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稳定的外交关系为俄罗斯投资业务提供了有利社会制度和营商环境。经济史的传承关系,是俄罗斯投资商最为重要的比较优势。
俄罗斯过去和现在一直都是其亚洲邻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俄罗斯联邦85个主体中有76个与哈萨克斯坦有直接的经贸联系。民意抽样调查表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友好度相当高,这也是苏联过往共同文化与经济遗产的体现。目前,参与哈萨克斯坦投资合作项目的俄罗斯公司有:俄罗斯铜业公司、赫维尔公司、卡玛兹公开合股公司、塔特石油公开合股公司、圣彼得堡拖拉机厂、欧洲化工集团卢克石油公司、天然气工业公司、俄罗斯多元化能源控股公司、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等等。除了油气领域外,俄罗斯投资商还聚焦铜矿和铀矿的开采,众所周知,铜矿和铀矿是哈萨克斯坦采矿业的核心业务。
从图1中的曲线可知,尽管历经经济危机、新冠疫情蔓延、地缘政治风云突变等全球性事件,中俄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额整体上也并未减少,仍然保持振荡式增长状态。2009年之前,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额一直居于中国之前。2009年以后,中国“弯道超车”。
图1 中俄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曲线趋势图
与俄罗斯面临的问题不同,能源安全是中国面临的迫切的问题。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2022年数据,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70.9%,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42.5%,油气能源依存度在中国社会引起严重关切。在“拉闸限电”与能耗双控的冲击下,中国电力产业仅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电能需求,这促使中国能源公司加快海外投资扩张进程。
中俄投资商的动机不同。因工业生产增长率低(约3%),俄罗斯拥有相对自由的资金,投资急需向外扩张,邻国哈萨克斯坦已成为其投资沃土。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经济增长,世界称为“中国经济奇迹”,在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因为市场需求非静态,只要变化,供给自然会过剩。产能过剩虽不是中国市场经济化的必然结果,但对世界金融市场也将产生持续性投资效应,在共建“一带一路”与中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框架下,中国企业的投资战略已经成为探寻海外投资项目和资本市场的重要途径。
中俄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方式存在差异性。俄罗斯公司倾向于收购哈萨克斯坦企业股份,稳固其在中亚金融市场的地位。中国企业更倾向于投资实体经济。一部分中国企业用直接投资哈轻工业取代进口,以降低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成本;另一部分中国企业投资哈原材料行业,进口原材料,在国内生产高附加值或市场稀缺的产品。
直接利用投资是区域竞争影响力的重要衡量指标。2014年,欧盟和哈萨克斯坦签署合作拓展新协议,其关键部分是贸易和投资。欧盟将哈萨克斯坦列为中东地区重要投资的能源供应国。从2015年开始,哈萨克斯坦实施“先到先得”原则举办矿藏勘探权招标会。中俄投资企业与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公司在哈萨克斯坦能源市场上的相互竞争日趋白热化。
“一带一路”倡议启动后,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增长最快的投资伙伴之一,也是中国对中亚投资的第一大东道国。2022年中国对哈投资额已超过对其他中亚四国投资总额,这与哈经济总量及中哈贸易规模较为一致。2017—2022年,哈萨克斯坦连续5年在中国对外投资国中排名居前20位,中国亦成为哈对外投资前5位的国家之一,中国对哈投资进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位。
从哈萨克斯坦直接利用中俄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中俄投资更青睐哈矿产与油气。2022年数据表明,俄罗斯在油气、金融以及物流行业的投资额最高,其中油气占总投资额的25%。根据2013—2022年哈萨克斯坦投资数据,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能源投资超过240亿美元,化工投资额约40亿美元,物流运输投资额约40亿美元,建筑投资额约3.5亿美元,农业投资额约2.4亿美元,金融服务投资额约1亿美元。2014年以来,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产能投资项目接近50个,约合200亿美元。超过50%的中欧班列过境哈萨克斯坦,2022年中哈铁路货运量创下2 300万吨的新纪录。中哈经济走廊建设卓有成效,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粮油专线与中欧班列并网运行,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与中欧班列形成联动,采取“订单农业”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卖粮难”问题,进一步扩大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规模。中哈产业合作深入推进,中哈合资的乌里宾核燃料元件组装厂成功投产。共建“一带一路”增强了参与国家和地区对全球优质资本的吸引力,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跨境直接投资中的地位。
中俄投资动因的差异性决定了投资政策与资金投放方式有所不同。俄罗斯更注重投资哈萨克斯坦股市,利用比较优势投资金融行业中的高流动性资产,依靠历史形成的稳定外交关系和哈政府各级机构的支持来降低投资风险。中国更青睐投资可直接影响哈社会经济稳定的实体经济(如:轻工业、农业、物流,以及可创造就业新机会的新兴行业),多管齐下,分散投资风险。从哈萨克斯坦目前的国民经济状况以及主要社会制度因素的视角来观察,中俄投资政策均无明显优缺点。
三、小结及“一带一路”践行释义
近年来,中俄投资企业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了可观的财政税收,多数投资流向石油和天然气。从哈萨克斯坦本国学者对中俄投资结构的分析可看出,中俄直接投资对哈萨克斯坦经济潜力的挖掘尚有空间,对矿产油气行业的直接投资额超过对高科技与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面临资金短缺与技术瓶颈,更期待中俄直接投资转向可提升哈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行业,以共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决定经济活动动机的社会体制因素对投资国的风险认识有重大影响,社会体制因素决定投资国所必需的稳定性,是东道国营商环境与投资国资金互联互通机制的结构基础。降低投资风险的等效因素不仅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史和民族文明文化的接近性、国家和主要利益相关者对投资者的支持,还包括东道国对投资国的友好度与接受度。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哈萨克斯坦历史、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人力资源的特殊性是影响中俄直接投资的边际变量。
中俄是拥有古代传统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两国在人文与文化交流中互学互鉴,夯实了中俄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与一些图谋霸权地位和分裂全球和谐的国家不同,中俄不论是从直接意义,还是从引申意义而言,都是“搭建桥梁”的国家。在中俄双边层面上,共建“一带一路”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等多国战略实现对接,也迎来更多伙伴和朋友。共建“一带一路”十余年来,世界风云变幻,但中俄友谊未变。中俄关系是当今地区乃至全球稳定的基石,促进经济增长,成为国际事务中积极议程的保障,中俄关系是大国之间和谐与创造性合作的典范。中俄两国传承本国优秀文化,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旅合作、教育交流、民间交往等,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形成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夯实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与民意基础。中俄从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主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追求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性超越文明优越感,寻求通过开放合作创造新机遇,拓展发展新空间,将文明变量转变成经济增量,为世界新秩序发展贡献担当作用。
1992年中哈建交,到2024年两国经贸合作已走过30余年历程。中哈经济合作对双方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中国是哈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对哈萨克斯坦来说,“中国是上帝赐予的邻居,中国经济正高速发展,哈萨克斯坦应当充分利用与中国的积极互动,以促进哈蓬勃发展”;对中国来说,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中国西出国门后的首站,是中国在中亚地区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支点国家。三十余载携手同行,中哈关系实现从睦邻友好到战略伙伴关系,再到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持续推进,树立独一无二的双边关系定位,打造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共同谱写“一带一路”倡议下“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故事。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现实的投射,也是历史的回响。“五通”建设和“三共”原则是共建“一带一路”顶层设计的两大重要支柱。“五通”中,政策沟通是重要保障,设施联通是优先领域,贸易畅通是重点内容,资金融通是重要支撑,民心相通是人文基础。民心相通,通过不断搭建与共建国家的友好桥梁,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如果没有民心相通,没有共建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发自内心的认同,跨地域、跨时空的国家合作很难落地。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在文化、教育、旅游等多个领域,一系列贴近民众精神和物质需求的民心相通合作项目,增进了相互理解和认同,为共建“一带一路”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三共”原则(共商、共建、共享)体现了相互尊重、开放协商、互惠共赢的国际合作观。
深化多元合作,形成聚合效应。“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十余年来,从政府部门到国际组织,从私营部门到民间力量,从多边开发机构到投资商,共建“一带一路”参与方日益多元化,合作方式更加丰富,合作网络不断拓展,聚合效应正在呈现。共建“一带一路”涵盖不同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的国家和地区,沿线国家间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引领,以多边合作机制为支撑的复合型国际合作架构,共建国家在发展规划、机制平台、投资合作项目对接中,谋求共识,深化合作,共同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做出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投资经贸合作项目不但帮助共建国家立业兴业,还改善民生,与当地社会建立更紧密的情感纽带。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加强践行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理念,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与共建各方合作共赢。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开拓多元化、多层次融资渠道,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输血。亚投行、丝路基金、中国开发性与政策性银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以及国际和本地金融机构积极合作,形成透明、高效、互利的投融资朋友圈。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综合效益持续显现,汇丰、花旗、渣打银行等加入“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与运作方式,无固定模式,具有充分的灵活性。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行动原则上,强调因地制宜,兼容不同的制度文化和发展路径;在价值遵循上,奉行互利共赢、以人为本的宗旨,致力于实现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创造更加普惠、更具活力的全球发展图景。共建“一带一路”摆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狭隘发展观,致力于改善提升沿线国家人民自我发展条件,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永续视为相互依存的体系,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为沿线各国民众提供维持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资料,更关注创造人之为人的体面生活。
共建“一带一路”经过十余年实践积累,以发展导向、开放合作、多边协商、和谐共生为底色,向世人描绘了迈向广泛繁荣、互利共赢、公正合理、包容互鉴的新世界。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不搞意识形态争辩,不搞身份政治对立,锚定聚焦各国治理核心命题,遵循于实事的行动哲学,谋均衡发展。
天下一家,命运与共,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理论底色。共建“一带一路”践行十年,中国对外开放脉络向纵深推进,区域经济实现协调发展,中资企业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各自贸区深入联动,国内营商环境改善;沿线共建国家缓解了融资难题,填补了基建赤字,基于本国资源禀赋的产业增强了比较优势,共享发展机遇和经验,擘画互利共赢共享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美好蓝图。
古丝绸之路的绸缎、香料、圣贤典籍在不同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的族群中形成了跨越地域的精神鸣响,商品的流通避免了兵戈之争,文化的交流带来了新知和启蒙,缔造了和平,创造了发展。诞生于新时代的“一带一路”,赓续了古丝绸之路的精神传统,重塑了现代地理空间和物质世界,催动了人类社会的精神升华,在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命运与共的基础上,开启人类历史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2023-10-18)[2024-01-10].https://politics.gmw.cn/2023-10/18/content_36901482.htm.
[2]习近平出席欧亚经济联盟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全会开幕式并致辞[EB/OL].(2023-05-25)[2024-01-10].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76107.htm.
[3]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EB/OL].[2024-01-10].http://www.scio.gov.cn/gxzt/dtzt/49518/32678/.
[4]普京.俄罗斯和中国——面向未来的伙伴关系[N].人民日报,2023-03-20(3).
[5]王海燕.中哈经贸合作30年:模式创新与机制建设[J].俄罗斯学刊,2023,13(4).
[6]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郭振刚,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中俄区域经贸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