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应有之样态
2024-06-30武陵渡者
武陵渡者
“备课与上课,是一个老师教学生涯中最重要的两件事。”
——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徐杰老师
在《跟着徐杰老师来备课》这本书里,徐杰老师用自己组织的18个线上线下集体备课实录,展示了丰富多样且高品质的备课应有之样态。
徐老师的18个集体备课实录,形态各异,且各有侧重,而不管哪种备课形态,其备课的主线思路均遵循文本解读、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活动设计这一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首要环节:解读文本,打碎文本,读出独特的发现
文本研读,需从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角度去解读,《跟着徐杰老师来备课》这本书中,徐老师用若干文本解读实例进行了方法引领。
例如,在《〈土地的誓言〉文本细读实录》中,从“细读发现”“比较不同”“聚焦高频词语”“解读题目内涵”四个角度进行了方法指导。第一部分“细读发现”,徐老师带领我们发现词语及铺陈的逻辑、色彩词的运用、呼告式语言、情感变化以及人称词的变化等,旨在通过细读文本,寻找独特的发现。第二部分“比较不同”,带领我们关注意象的选择,以及第一节和第二节中意象的不同,这是关注抒情载体,进行比较阅读的方法。第三部分“聚焦高频词语”,指引我们关注高频词语、核心词语,这是从用词角度去关注语言形式。第四部分“解读题目内涵”,是带领我们品读题目意蕴,解读主题(不是所有文本题目内涵都是指文本主题),这是从关注题目入手,解决“为什么写”的方法。
总之,解读文本,不仅要关注其内容与主题,还必须关注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捧读徐老师这本书,受益匪浅。
二、第二环节:筛选对文本的解读发现,解决好“教什么”
文本细读完成后,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择教学内容,就是确定教什么。用徐老师的话说,解读文本就是打碎文本,进行微观分析。打碎后,需捡拾碎片,进行加工重组。事实上,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发现全部教授给学生,而是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并且根据语文学科特征和教育教学要求,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
例如,备教《时间的脚印》的教学内容选择环节,徐老师抛出话题“这些文本解读中哪些东西可以选为教学内容”后,文敏老师提出“说明顺序”,徐老师纠正为“文章的结构”,理由是“说明顺序”更多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周丹丹老师提出“说明对象”,徐老师给予了肯定。曹蕾老师提出“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徐老师又指出:“这篇说明文的语言体现的是文学性和科学性。”然后抛出思考问题:“本文的语言我们要学习什么?”徐老师肯定“推论的标志很重要”后,又追问:“本文的文学性又要学习什么?”有老师提出“修辞手法”,徐老师纠正说:“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不多,修辞并不重要。文中有哪些段落最具文学性?”王燕老师提出“动词”,徐老师给予了肯定:“本文语言的文学性体现最为鲜明的一处是岩石的破坏,另一处是岩石的重新生成……作者为了写破坏和生成用了几十个准确而形象的动词。”
这里,我们既可以看到徐老师是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指导的,又可以归纳出选择教学内容的一些基本方法。比如根据具体的文本体式、内容进行选取,选取文本语言形式最突出的特点等。
三、第三环节:根据选定教学内容,设计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
在《跟着徐杰老师来备课》这本书里,徐老师反复强调:用活动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不要把它变成提问题和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思考中去,为理解文本服务。舍弃通过碎碎问的方式去组织课堂活动,这样的课堂活动会比提问题和找答案的参与率更高。
例如,徐老师组织的《伟大的悲剧》文本细读活动,用了四个具体的话题:
话题一:你在文章中,读到了哪些悲剧?
话题二:如何理解“伟大”?
话题三:这是一个伟大的悲剧,当时作者并没有与探险队同行,但我们今天读来身临其境。请浏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能表现得如此“真实”。
话题四:模仿茨威格的语言风格,为英雄们写一则墓志铭。
话题一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读懂“写的什么”,话题二指向文本主题的理解,是读懂“为什么写”,话题三着眼于语言形式,品读“怎么写”,话题四是阅读提升,指向对人物精神品质的理解及语言运用。
徐老师组织文本解读活动的“话题”,关注了“写的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等方面,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也应该着眼于这几方面吗?当然,具体的文本有其具体的侧重点。笔者认为,这一个个“话题”,就是一个个任务,是驱动教师解读文本的任务。我们的教学活动,不也倡导用“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吗?
这种用话题组织备课活动的形式,与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存在共通性,只是各自面对的对象不同。而课堂教学活动则更应关注学生这一主体角色和教育教学目标等要素。
有品质的教学活动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如何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徐老师用自己组织的若干备课实例,展示了丰富的课堂活动的设计方法。
例如,《两小儿辩日》的课堂活动设计环节。徐老师抛出任务后,老师10所在小组抓住朗读来组织教学。“第一,读准字音;第二,读准句读,读通文章;第三,读懂内容。”采取的方式,先是自由读,再是展示朗读,后分角色朗读,抓住“笑”进行补白读。徐老师在肯定这一设计很有层次的同时,指出像设计“男生读”“女生读”“老师读”“学生个体读”“齐读”这样的读,是平面的滑行和重复,没有层次。这是告诉我们,课堂活动要有层次。
老师12抓住“辩”字来设计课堂活动。第一步设计两个孩子用课文原文内容进行对话辩斗,第二步用自己的话来展开小组之间的辩斗,第三步进行补白,最后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练习。徐老师评价:“……如果你再往下走一步,把这个‘辩做得更丰富一点,就是很高明的做法……可以由内容的‘辩走向主题层面的‘辩,甚至把课文的语言拿出来进行辨析,究竟是用陈述句好还是反问句好,或者说用哪个词好。”同时,徐老师还指出该老师设计的由“辩”的活动牵扯到“写”的活动,教学环节之间缺乏逻辑关联。由此,我们可以学到:课堂活动的设计,可以用一个活动来带动整个课堂的学习,可以把一个活动设计成能逐步走向深入的具有厚度的活动,同时,教学环节之间要有逻辑关联……
徐老师特别指出:活动要有细化的具体的操作方法,活动的设计要有支撑力、凝聚力、生长力。要知道,课堂活动设计中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认真研读徐老师这本书,我们的备课水平一定大有提升。
四、集体备课:在具体的活动中讨论交流、评价与修正
组织集体备课,是备课组长的职责之一。然而,在实践中,不少集体备课多是一人主备,集体共享,极少有讨论,即使有讨论,也少有思维碰撞,少有智慧的发现与共识。
什么样的集体备课才是有实效、有品质的呢?《跟着徐杰老师来备课》一书给出了答案。
第一,组织者需提前备好具体的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基层学校学科组开展教研活动的常态。每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应有其具体的内容与方式,有其相应的侧重点,不可千篇一律。组织者需备好具体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不可简单笼统地指定备哪一课,或者哪一单元。
书中选录的18个集体备课实录,其具体的备课方式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文本细读,如《〈土地的誓言〉文本细读实录》;有的侧重于说课及优化交流,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集体备课实录》《〈美丽的颜色〉集体备课实录》;有的侧重于选点课堂活动设计,如《〈水浒传〉集体备课实录》;有的从文本细读、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活动设计三个层面进行备教,如《〈纪念白求恩〉集体备课实录》《〈壶口瀑布〉集体备课实录》《〈紫藤萝瀑布〉集体备课实录》;还有一对一的备课指导,如《〈时代广场的蟋蟀〉集体备课实录》……
这些集体备课活动的具体方式,是根据具体文本和每次活动的具体目的进行设定的。作为集体备课的组织者,应根据具体的文本和活动目的,选择设定好活动的具体方式。
活动应有相应的操作流程。组织者需在活动前设计好具体的可操作的活动流程。如何设计活动流程?徐老师在书中作了示范。
例如,在《散步》集体备课活动中,设计了两个环节。环节一是郁乐伟老师分享文本研读体验,环节二是对郁老师的文本研读进行补充、完善。
徐老师组织的每一个集体备课活动,不管是文本解读活动,还是说课与优化活动,或者是从文本解读到教学内容选择与活动设计的备课活动,都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活动流程。
作为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者,应向徐杰老师学习,活动前做足准备工作,避免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散乱和流于形式。
第二,用话题来组织文本解读活动。
备课,离不开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前提和基础。集体备课活动中,往往涉及文本解读活动。如何组织文本解读活动?徐老师告诉我们:用话题来组织文本解读活动。
例如,在《伟大的悲剧》文本细读活动中,徐老师用了品读“悲剧”、理解“伟大”、探究“伟大的悲剧”、拟写“墓志铭”四个话题来组织备课活动(前文列举有具体话题)。
由此可见,活动开展前,组织者需认真解读文本,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与文本体式,设计组织文本解读活动的话题。
第三,集体备课活动中,需要有适时评价与修正。
集体备课活动,需要大家踊跃发言交流,有交流才有碰撞,有碰撞才会有新的发现与体验。组员的交流更需要组织者适时的评价,如同给学生上课一样,学生的交流发言与展示需要恰当的评价。
徐老师组织的每一个集体备课活动,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评价与修正贯穿始终。
例如,在《两小儿辩日》的课堂活动设计环节中,有老师提出利用当时正在孔子的故里开展这次集体备课活动的机会,“巧借环境来巧设导入的情境……”徐老师纠正道:“……什么是情境?情境是指读了文字以后在脑子里形成的画面,而不是老师到某个与文本相关的地方去上课。”这是修正,是对“情境”认识的纠偏。
总之,集体备课的组织者,需做好充分准备。一个缺乏充分准备的集体备课活动,多不会有实效和品质。也就是说,在集体备课活动开展前,组织者需认真解读文本,设计好活动方式、用以组织活动的话题、活动流程,做好各种预设。即使指定某一组员做某次活动的主备人,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同样需备好活动,才能对组员的讨论交流作出合理的评价,为组员答疑解惑和把控整个备课活动。
在《跟着徐杰老师来备课》这本书中,徐老师用自己组织的备课实例,向我们展示了集体备课应该有的样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备课方式与方法。这本书,是我们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备课指南,也是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活动的指南,更是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