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机协同学习下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2024-06-29程宝知

文教资料 2024年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

程宝知

摘 要: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传统的师生课堂转变为师—机—生三维的人机协同学习课堂。作为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面临师生关系疏离、教育主体功能弱化和师生互动条件限制等挑战。关怀伦理学理论注重师生间的道德情感,致力于提升教师的关怀意识与营造良好的关怀型教学氛围。

关键词:师生关系;人机协同学习;关怀伦理

随着国家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简称“生成式AI”)的不断发展,人机协同学习成为未来学习的新样态。诸多学习支持服务通过“生成式AI”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学习辅助、学情监管和陪伴沟通。“生成式AI”学习服务的精准供给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影响,传统教学下的“学习者”与“知识”之间的单向度联系转变为“学习者—机器—知识”之间的多向度联系。[1]智能时代人机协同学习的开展将越发重视对学习者知识获取、建构与应用能力的综合培养。学习者需要根据外部评价与自我价值的感知以及外部环境的刺激,设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规划、改善学习策略,将自己发展成为积极的主动学习者。[2]在人机协同学习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关系,充分扮演好学生的指导者、陪伴者与情感的呵护者。

一、关怀伦理学对于师生关怀关系的认识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基于哈佛教授吉利根的理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怀伦理学理论,并指出关怀分为“自然关怀”与“伦理关怀”两种。[3]自然关怀是一种本能的美好愿景。内尔·诺丁斯希望能够通过发展伦理关怀来增强自然关怀。内尔·诺丁斯称,关怀必须被理解为一种基本的关系活动,这种关系形式的关怀是一种互惠和相互的过程,关怀者和被关怀者对关怀关系的维持和促进都负有责任。[4]内尔·诺丁斯还认为关怀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这表明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奔赴必须同时发生。内尔·诺丁斯特别注重道德情感对于道德动机的发动作用,其认为道德原则不足以引发道德行为。[5]

这表明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教师主动关怀学生,学生也要积极回应教师。

关怀伦理学家们认为关怀不是一种抽象的原则,它依赖于具体情境中特定的人、特定的需要和特定的反应及体验。[6]师生间情感交往不仅发生于教学活动中,还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发展阶段。因此,师生关怀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根据不同的阶段和情况不断地变化。

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调整关怀策略,积极与学生维持稳定的关怀关系。

在师生关怀关系中,我们应更加注重教师如何关怀学生,学生如何在关怀型关系中回应教师关怀以及如何在全校乃至全社会形成关怀型氛围。综上所述,关怀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内心,合理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则应积极回应教师的关怀,从而形成双向互动的友好关系。

二、人机协同学习下关怀型师生关系的挑战

人工智能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力量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改造与重塑,并凭借高度智能化的技术给师生关系带来了巨大变革。[7]当前,我国师生关系在人机协同学习下面临了诸多挑战。人机协同学习下“生成式AI”在教育活动中地位的提高使学生在知识层面对“生成式AI”的需求增加,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部分职能被取代,这容易导致师生间产生疏离感。在人机协同学习下,交流模式由师生互动交流转变为学生与“生成式AI”互动,师生情感互动条件减少,影响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教育环境的制约,以及教学主体的认知差异,“生成式AI”难以给学生提供直接的情感体验,不利于学生关怀情感力的养成。

(一)从“人—人”到“人—机—人”,师生间易产生疏离感

关怀伦理下师生关怀关系需要经过建立、恢复和加强的过程。

人机协同学习下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以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基础。

由于生长时代、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不同,直接导致了师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差异与错位。[8]但是二者作为主体各有利弊,教师的经验阅历和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互为补充。对于部分教师而言,人工智能是一种新生事物,可能使其对人工智能产生抵抗情绪。教师不能很好地转变观念,很难与学生建立人机协同学习下的关怀关系。在“人—人”模式下,师生间的关怀方式直接细致,彼此间更容易产生亲密的关系。

在人机协同学习场域下,教师与学生往往不能直接接触,“生成式AI”常常作为教育中介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即在“人—机—人”模式下师生关系出现隔阂,“生成式AI”对于学生而言是小助手的存在,对于教师则是师生间沟通的阻碍,二者隔阂引发的背离行为易导致师生关系疏离,不利于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人机协同下

教育功能弱化在人机协同学习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教师的知识权威体系被挑战,常常出现教师不理解学生的现象。人机协同学习下传统的教师观念受到冲击,教师的教育功能往往会因交往界限不明晰而被弱化。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用于当下人机协同学习的大环境。人机协同学习下教师往往需要借助“生成式AI”实现精准化教学,进而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学习困境。然而,当学生被包裹在“生成式AI”的精准定位下时,他们往往难以自由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学”在人机协同学习下被遏制,教师在解放自我的同时也面临着被促逼、被订造、被取代的职业压力与生存危机。[9]在关怀型师生关系中尤其注重关怀伦理的情感性,即师生在交往互动中的一种自发式行为,常常是一种没有目的驱使的自然行为。源于爱的情感的自然关怀区别于康德式的绝对命令。在人机协同的背景下,教师如果淡化“生成式AI”的存在,便难以发挥情感性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人机协同下教师教育功能的弱化便可能成为教师与学生建立关怀关系的阻碍。

(三)师生情感互动条件影响关怀型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其中包含知识交互、行为交互与情感交互,而师生交互的时间、交互需求和交互机会影响其交互关系。人机协同学习下,“生成式AI”承担教师部分原本职责,师生交互的时间被挤压。“生成式AI”引导学生进入虚拟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带来知识学习的沉浸式体验,弥补传统课堂中教学手段单一的缺陷,这也使得师生知识交互需求被淡化。同时,在人机协同学习下,学生能够突破学习空间限制,自由地在虚拟教学空间中学习。虚拟环境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师生交互机会被缩减。可见,人机协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教育更加精准地面对每位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师生关系,不利于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三、人机协同学习下关怀型师生关系的重塑

师生间关怀关系的建立对促进教育人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机协同学习在制约师生关系的同时,也为师生情感交互提供了一些便利。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具备与“生成式AI”共生的基本能力,即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生成式AI”教学的能力。教师在人机协同学习环境中不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在更高的情感层面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关怀型师生关系不仅能够助力学生学业进步,在个人成长方面还能够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一)通过师—机—生三维模式提升教师关怀意识

1. 转变教师角色,塑造关怀型教师

内尔·诺丁斯对当下教育进行了猛烈批判,她认为学校未能适应当下社会发展带来的技术变革,使其对当前社会的剧烈变化应对不足,这体现在薄弱的师生关系上,即学校与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内尔·诺丁斯认为师生关系不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工作中必须从两个角度看待问题: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和从学生的角度。[10]从人类伦理角度来看,在运用人工智能时所出现的安全隐患常常具有隐蔽性与长期性的特点。“生成式AI”作为代理与助手取代教师完成部分教学工作,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道德与个性发展,提升自身关怀能力,塑造关怀型教师,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个性又能融入社会的人才。

2. 通过“教学代理”助力师生关怀关系建立

当前,人机协同学习被广泛运用,“生成式AI”对于数据的精准分析已得到广泛认同。教师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要合理利用“生成式AI”的优势,即通过“生成式AI”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要。在人工智能的教学应用中,有学者提出“教学代理”的观点,即学生在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系统里学习,人工智能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内容和顺序,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11]此种观点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二维”转为学生与机器的“新式二维”。在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系统中,机器承担了一部分可替代的知识教育,教师将机器视为一个得力助手。学生与机器形成的“新式二维”对应知识教育,教师与学生的“传统二维”职能过渡为以建立关怀关系为主。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教师面对学生时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生成式AI”帮助教师承担部分职责后,教师腾出更多精力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智能教育的场域下,教师与学生非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学生也更愿意与教师表达自身学习需要。

3. 培养教师的关怀情感力

教师情感力是指教师在情感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管理、控制、调节情感体验与行为的能力,是教师需具备的情感性人格特质。[12]人机协同下的教师关怀情感力指教师在师—机—生三维模式下对学生给予关怀,解除“生成式AI”造成的师生关系隔阂。可见,教师不仅应在知识层面指导学生学习,也应在道德层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教师只有具有关怀情感力,才能引发学生积极回应教师的关怀,与教师建立双向互动的关怀型师生关系。当然,人机协同学习下会出现学生学习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过分沉溺于虚拟世界而放纵自我的问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走出困境,从关怀情感层面关心学生的兴趣,以包容的心态倾听学生的需求。

(二)创设师生互动条件

人机协同学习下,“生成式AI”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师生互动交往的时间,而机器具有“类人”的技术手段却不具有人类的情感性。因此,师生情感的细腻变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在人机协同学习下,教师与学生非面对面交流,这使得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关系更加必要。师生通过“生成式AI”进行隔空沟通和交流,能很好地缓解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积极的师生互动可以让教师与学生感知到双方的“完全存在”,为构建关怀型师生关系奠定基础。智能场域下的师生积极互动增加了师生交互的条件,利于在校园内营造充满爱与理解的关怀型氛围。

四、结语

本文运用内尔·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理论分析了关怀型师生关系在人机协同学习下的挑战与重塑。当然,“生成式AI”作为学校教育中的技术辅助,如何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人机协同下关怀型师生关系还需要我们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一岩,刘淇,郑永和.人机协同学习:实践逻辑与典型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24(1):65-72.

[2]刘红霞,李士平,姜强,等.智能技术赋能自我调节学习的内涵转型、制约瓶颈与发展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20(4):105-112.

[3]侯晶晶.关怀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6.

[4]张玲.在线教学中关怀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23(8):1-4.

[5]陈凯泉,沙俊宏,何瑶,等.人工智能2.0重塑学习的技术路径与实践探索:兼论智能教学系统的功能升级[J].远程教育杂志,2017(5):40-53.

[6]管卫华.关怀伦理视域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7]何艺,檀传宝.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与关怀教学思想[J].伦理学研究,2014(1):81-84.

[8]赵磊磊,陈祥梅,杜心月.人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构建:现实挑战与应然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1):36-41.

[9]于英姿,胡凡刚.人类教师与AI教师联袂之道:从双存走向共生[J].远程教育杂志,2021(3):94-103.

[10][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第2版)[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35-136.

[11]王果,李建华.人工智能时代“他—我”师生关系的建构——在教育性对话中深化责任、关怀和人格感召[J].中国教育学刊,2021(7):40-44.

[12]肖菊梅,周婷.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情感力及其养成[J].教学与管理,2022(12):14-17.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后浪&前浪 艺术史上的师生关系
小议良好师生关系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刍议班主任工作中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在硕士点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氛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