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校史文化育人的功能和路径研究

2024-06-29白媛林越坤王思林

文教资料 2024年3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白媛 林越坤 王思林

摘 要:红色校史文化作为高校创建发展过程中办学兴教的历史记录,是爱国奉献的精神财富。本文立足于北京师范大学一百二十年发展之路中的红色校史文化,聚焦其在助力思政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的功能作用。近年来,学校着眼于全方位打造红色校史文化育人环境,进一步总结出发掘理论资源、创建红色校史课堂、打造红色校史文化景观、开展红色校史文化活动等育人路径,为各大高校以深刻内涵与多元形式弘扬校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借鉴方案。

关键词:红色校史文化;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1]红色校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办学兴教、培育人才、贡献国家社会的真实记录,体现出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知识分子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是宏观党史、国史的剪辑缩影,是学校创建发展中积累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高校承担着坚定青年理想信念、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任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红色校史作为学校历史发展中沉淀的精华,是办学精神内涵的深刻总结,理应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研究。深入挖掘红色校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成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的基石,不仅有利于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且是新时代文化育人的切实需求。

北京师范大学是当之无愧的“红色师范”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女高师”)任教期间播下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前有女高师的学生缪伯英成为了党史上的第一位女党员,后有这两所学校学生创办进步刊物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举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无数北师大人投身社会洪流,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南下请愿团和“一二·九运动”中的抗日救国行动都彰显着北师大人的拳拳报国之心。新中国成立后,北师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砥砺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进“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建设,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一百二十多年来,北师大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国家社会的发展血脉相连,这历史长河中沉淀出的红色校史文化精华也成为了北师大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学校立足于红色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聚焦其在助力思政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等方面的作用,发掘各类型红色校史文化资源,创建红色校史文化课堂,打造红色校史文化景观并开展红色校史文化活动,探索出丰富的红色校史育人路径,为各大高校弘扬校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借鉴方案。

一、红色校史文化育人的功能

(一)充实思政教育内容

红色校史文化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文化资源。高校历史中的学生运动、革命英烈、模范人物都可以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血有肉的资源,从而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展红色校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工作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学校进行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用红色校史凝聚的精神来引导在校师生,能够陶冶师生道德情操、锤炼道德品格,引导师生主动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去。因此,推动学校红色校史资源成为思政课程的重要题材与内容素材,既是挖掘校史独特性、感悟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党史校史传播、形成强大的红色文化传播效应的重要途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上涌现出一批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理想而勇于拼搏、敢于牺牲的英雄人物和光辉事迹。从党组织成立到传播马克思主义,从“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五四运动到争取妇女权益的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一直都有北师大学生的身影。长期以来,学校非常重视把校史中的红色记忆融入学校思政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学校历史上这些鲜活的英雄人物和感人的爱国故事让思政课堂更有说服力、更具感染力,引导学生爱党爱国,把信念火种和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环境中,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劳动生产、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产物和创造的过程。[3]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构建高校校园育人文化环境,这一过程不能脱离对历史经验的研究与借鉴。善于开发和运用学校红色校史文化,以史育人、以文化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红色校史文化不但可以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还能让身处其中的师生不知不觉地融入红色革命精神之中,传承并发扬先辈的爱国热情。

北京师范大学积极利用红色校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红色校史与校园人文景观的结合,在校史馆、陈列馆、档案馆建设中凸显红色元素,积极打造红色校园景观,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学校的红色历史。同时,学校还将红色校史文化贯穿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之中,修订完善学校章程,凸显校训、校歌中蕴含的红色基因、红色血脉,彻底将红色校史文化融入诠释校园精神、彰显办学理念之中。这些校园文化对于广大学子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作用,是广大师生继续前进的价值指南和精神动力。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高校承担着坚定青年理想信念、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任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红色校史作为学校历史发展中沉淀出的精华是其内涵与精神的深刻总结,理应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研究。红色校史作为理论资源,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思想境界,让学生读书不仅是为了谋求个人发展,而且要有救国救民、国家富强的历史责任。红色校史还可以作为精神动力融入社会实践中,让理论与实践同向同行,在红色校史的传承中,鼓励学生学习和发扬革命前辈的精神品格,传承革命文化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让一代代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中追随先辈足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挺身为国,与北京其他高校学生共同进行游行活动,北高师的学生领袖匡互生更是一马当先,带领队伍率先转向赵家楼,将示威活动推向高潮,彰显了北师大学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六十多年前,北师大1959届的31名毕业生秉持着“红旗插到哪,我就去到哪”的青春热血毅然从北京远赴新疆,在各个教育岗位上,以过硬的专业素养与坚韧不拔的品格为新疆教育事业的开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以来,以古丽加汗为代表的北师大师范生群体以“四有”好老师精神为引领,在毕业后主动前往基层教育一线,为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带去优质教育资源,用扎实的学识不断创新实践,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注入无限活力,成为我国教育扶贫的重要力量。以黄文秀为代表的北师大选调生群体则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到基层建功立业,他们深入群众生活,积极参与重难点治理,锻炼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让青春之花在反哺社会中绽放。百余年来,在先辈们的红色文化精神指引之下,北师大师生时刻追随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把红色基因转化为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已经成为每一个北师大学子的人生底色。

二、红色校史文化育人的路径

(一)发掘红色校史文化资源

以红色校史文化育人最重要的举措应是充分挖掘各大高校的红色校史文化资源。首先,高校要重视校史资料收集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对实体和非实体校史资料的收集,设立红色校史史料馆,建设红色校史数据库。其次,组织相关人员对高校档案史料进行多维度开发,编写出版红色校史丛书、专题研究成果集等文献,并通过校史的编写来推动红色校史文化的研究成果转化。再次,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举行红色校史文化展览,为师生深入了解校史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平台。

多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全方位发掘红色校史文化资源,成果丰富。第一,北师大校史研究团队在校史资料收集、校史编撰等方面拥有深厚的编研基础,出版了《北京师范大学百年图志》《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第一卷)》《北京师范大学纪事》《中共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发展百年图志》等校史读物,将这些校史资料全面融入学生入学教育当中,在“学习党史校史 传承红色基因”、“北师大的大学精神与光荣传统”等讲座中提升校史文化在校园生活中的影响力,为学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大量素材支撑。第二,北师大校史研究团队在收集大量图片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党员、烈士、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多个专题图片库。这些图片库的建设是对学校红色校史文化的生动证明与有效扩充。第三,学校定期进行红色校史文化特别展览,例如2018年举办“李大钊与北京师范大学”专题展览;2019年在五四运动百年纪念之际,举办“五四运动与北京师范大学”专题展览;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举办“红色师范与百年传承”专题展览;2022年,为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举办“百廿京师 教育兴邦”专题展览。这些展览利用丰富的图文与影像资料呈现学校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风貌,在校园打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红色基因内化为北师大人的精神力量,为思政教育的纵深研究与更加个性化、立体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创建红色校史文化课堂

红色校史文化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文化资源,高校应深入挖掘红色校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校史文化进入课堂。首先,将红色校史文化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入校之初就能通过参观校史馆、参加校史文化讲座等多种方式了解学校发展的辉煌历史,感受学校爱国进步的文化传统。其次,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贯通融合,打造“身边的思政课”和“行走在祖国大地的思政课”。再次,专业教师要根据各自课程特点,将红色校史中记载的学校历史、革命人物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北师大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近些年,学校注重引导教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红色校史资源,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案例和优秀课程,红色校史已经成为学生入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传统。大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初就能通过参观形象陈列馆、参加校史文化讲座等多种方式了解学校发展的辉煌历史,感受学校爱国进步的文化传统。在学生入校之后,每年都组织开展如“学党史 忆初心”“百年青春心向党,强师工程青年行”“百校接力讲述 传承红色基因”等各类红色校史课程,以红色校史中的奋进精神感召学生,引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基层去了解国情,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奉献社会中赓续京师红色血脉。在建党百年、百廿校庆等重要的时间节点,学校也举办了红色校史相关宣讲、展览和晚会。2021年,学校举办“信仰之光——庆华诞 学党史”晚会,组织参观“红色师范与百年传承”展览,组织参与鸟巢的文艺演出和天安门广场的庆祝大会。2022年,“红色师范 百廿长风”党史校史宣讲活动正式启动,并陆续面向各院系、班集体、校外社区和中小学展开宣讲,宣讲团设计了“传承师大精神:校歌中的北师大”“走近师大人物:前辈发先声,文以续华章”以及“赓续红色基因:百廿木铎那些难以磨灭的红色记忆”等主题,力图做到用百年党史与红色校史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这些校园内外丰富多彩的红色校史文化课堂,不仅是推进爱校荣校的重要方式,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有力举措。

(三)打造红色校史文化景观

校园中各种类型的文化景观是承载着校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传承和发扬红色校史的重要标志。校园文化景观以一种特定的空间形式存在于校园环境之中,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后形成一套内涵丰富的文化系统,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师生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利用红色校史文化命名道路和建筑、建立红色标识、打造红色校园景观,修建实景教学场所,运用声光技术呈现学校的办学历程、历史人物和事件等,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学校的红色历史。因此,高校应当高度重视红色校史文化景观的建设,筛选空间位置,明确景观主题,广泛搜集资料,精心设计布局,利用好校园中的每一处空间、每一栋楼宇、每一座雕塑、每一块石碑,打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厚意蕴的红色校史文化景观,使其成为资政育人的生动教材。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积极推动学校红色校史文化景观建设,形成了一条红色校史寻访路线。该路线由形象陈列馆、五四纪念碑、三一八烈士纪念碑、先师鲁迅像和校训碑等文化景观构成。其中,五四纪念碑记载了身为北师大前身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英勇事迹。三一八烈士纪念碑上刻有三位烈士刘和珍、杨德群、范士融的生平,还镌刻启功先生书写的“碧血丹心”四个字。从2022年10月开始,北师大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京师讲解队陆续开展了“京师十景——百廿专线”与“校史中的党史”系列讲解,形成了“领略百年党史,回望百廿校史”的特色路线,深入挖掘了校园景观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校史文化景观成为团支部、党支部以及班级或学生组织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在相应的文化景观处,学生实现了在身临其境体验的同时与红色校史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

(四)开展红色校史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形式与组成部分,在趣味性、互动性、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充分拉近学生与校史文化的距离,让校史从书本走到校园生活中。一方面,红色校史专题研究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校史文化,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校史的旁观者真正转化为参与者、传播者,推动学校红色校史文化的向外辐射,提升北师大红色校史精神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红色校史文化活动可以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并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与此同时,活动主旨向红色校史文化靠拢,纵深拓展活动的内涵与底蕴,积极响应同学们对校园文化的需求,创新活动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发扬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参与度,建立校史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

北京师范大学为了更好地落实红色校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办了一系列红色校史文化活动。其一,举办了与红色校史相关的各类专题学习和实践活动。例如,在2021年6月举办的建党一百周年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上,师生们回顾了北师大早期党组织的成立历史,追忆中国革命先驱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五四运动八勇士、“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先驱等一大批革命志士的光辉事迹,将党史与校史相融合,将爱校之情厚植于爱党爱国精神之中。在2022年5月举办的北师大青运史研讨会上,师生们从北师大一百年的青年运动历史学习中铭记共青团的初心使命。2022年的暑期专题项目 “寻访西北联大,汲取奋进力量”学习了先驱开发祖国西北、发展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献身精神,“学习文秀精神,助力乡村振兴”项目通过支教的方式,学习并贯彻黄文秀同志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品质与担当。一系列的专题学习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史知识,加深了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使其切实领悟到学校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学习中国青年“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宝贵经验,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水平与政治觉悟。其二,举办与红色校史相关的各种宣讲活动。白鸽青协宣讲中心李大钊故居项目、鲁迅博物馆项目、宋庆龄故居项目的志愿者联合成立红色宣讲团,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先生”的讲解活动。红色宣讲团创新讲解模式,通过李大钊先生的求学历程、鲁迅先生的青年时光以及宋庆龄先生的大学生活三个模块来传播先辈革命事迹,宣扬先辈革命精神,为大学生提供走近红色资源的平台。通过讲述先贤前辈们的光荣事迹、光辉品格来彰显其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校史文化更加真实可感,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从而发挥榜样先锋作用,激励学生向先辈与模范看齐,在学习与生活中赓续红色血脉。

三、结语

以史鉴今,行在当下。凝结了党与学校发展之精华的红色校史文化是独特的校本资源,也是高校在思政层面回应教育根本问题的重要切口。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排头兵,百余年来涌现了无数投身于党和国家建设的前辈先贤,早已熔铸出鲜明的红色基因,这是学校在新时代开拓进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动指南。近年来,北师大结合国情与校情,充分把握红色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广泛挖掘红色校史资源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与校园活动中,全方位打造红色校史文化育人环境,力图以深刻内涵与多元形式拓展红色校史文化育人的路径,并在此过程中总结出丰富经验。当然,面对这一不竭的精神源泉,如何进一步挖掘校史资源、如何更好地与思政教育结合并推进其有效转化等方面,高校还有继续探索的空间,在赓续红色血脉与培养时代新人之使命相结合的道路上仍然需要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

[2]王小康.红色校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着力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1-13.

[3]葛金国,石中英.论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1990(3):60-66.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2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