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学分析

2024-06-29曾璐

文教资料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学分析

曾璐

摘 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之中是历史发展的应有之义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发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大历史观和形成辩证的历史思维的现实所需。从合力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要求、全面学习与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要求、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三个方面,足以看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高校应立足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机性融入、系统性融入和创新性融入,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高质量完成此项政治任务,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的时代感召力。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学分析

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为新时代高校发展指明了未来的前进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改革创新方向。党的二十大精神更是为高校及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精神之源。“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简称“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就教学效果而言,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其中,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大历史观,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历史和人民所作的“四个选择”,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历史敏锐力。就育人的角度而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明晰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国面临的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厘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弄清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的实际教学有着深厚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深陷其中。通过深刻学习和感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大变局中的具体表现,立足于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国际定位,明确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前进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回应和解释时代热点的关键课程之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其中,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时代感召力,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政治要求,更好地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合力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要求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的维度来看,是周期较长且变化巨大的一种存在状态;从内容层面来看,是围绕政治、经济、科技、制度等领域的重大变化;从参与主体的角度来看,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并未成为各主体共同携手应对变局和解决重大问题和挑战的阻碍因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变”,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更是世间万物的普遍规律。在百年变局的世界发展浪潮中,新时代的十字路口又再一次摆在人类面前,处于国际背景之下的中国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出明确答复:“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至今,我们已经看到和切身感受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逐渐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由此可见中国在专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为推动世界向前发展和为应对全球风险挑战提供方案与对策,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赏。

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首先有利于引导学生增强对世情、国情、党情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了解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到今天,深刻体会中国式现代化艰难的探索历程。其次,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党的领导核心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把握党在中国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使命,立足于新时代,更懂得要紧紧围绕在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周围,时刻关注党中央是如何在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风险挑战的同时,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再次,随着西方国家不断将社会思潮和价值观以更隐蔽的多样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渗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其明辨能力,坚持政治自信,保持政治定力,消除不良思潮带来的影响。

(二)全面学习与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要求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2],各领域、部门和学科专业需要立足自身特性展开针对性学习,才能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到位。“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作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课堂、教材和学生头脑的重要载体,责任重大,担负着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习、把握和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任务。

其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有助于学生增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涵、主要内容、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认识与了解,并通过紧密联系中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与每个中国人自身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变化,来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所蕴含和呈现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从而更好地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其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的原则,有助于学生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伟大建党精神等思想理论,充分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和内在规律,厘清相关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其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有助于学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本质,既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追本溯源的丰富内涵,又有助于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层内蕴。

(三)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强调,全国高校的重点任务和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时至今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仍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基,任务的完成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党和国家输送高质量人才。要想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纲要”课中落地生根,实现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全国高校不仅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讲话精神,更要充分发挥“纲要”课的价值引领和政治信仰作用,“深刻领悟新时代党坚持和发扬历史主动与斗争精神”[3]。

其一,理想信念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支撑,更是激励学生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和敢于斗争的精神支柱与强大精神力量。坚定的理想信念可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意志则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自身理想的内生动力与重要支撑,具有极强的控制和调节功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当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任务与责任担当,同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明晰自身的教育使命,做好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

其二,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之一。要想在“纲要”课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深、讲透、讲活,就要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聚集不同学科的人才力量,立足于专业知识,用内蕴丰富的珍贵文物、生动鲜活的影像资料、极具代表性的红色故事、发人深省的典型案例,向学生叙说多样化的精神,使其加深对精神内涵理解与认识,从而明确自身的使命与担当,为实现中国梦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下,高校教师要将职业当作事业来做,用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案例教学方法,讲好中国故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三,充分的集体备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条件之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中,需要充分思考好融什么、为什么融和怎么融,并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给出教师自己的思考,如此便可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提供充分保证。要优化“纲要”课的教学改革研究、强化教师和学生在“纲要”课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共同打造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机制。“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续写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篇大文章。”[4]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具体路径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方面着手,实现有机性融入、系统性融入和创新性融入,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高质量完成此项政治任务。

(一)坚持有机性融入以深化教学目标的指向性

“纲要”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近现代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内在规律,使学生领会历史和人民所作的四个选择,即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科学分析与把握重大历史事件、关键历史人物和历次历史会议,切身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一,向学生讲清楚近代中国各阶级为实现救亡图存而孜孜不倦探索振国兴邦道路的历程,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所起到的前提作用。各阶级的探索经历了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这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日益觉醒的关键阶段,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和实践基础,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并且在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为纲要课教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的四方面内容,教师可选择与之相关的生动案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之更具生活色彩,同时让思想政治教育摆脱刻板的、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用光辉历史鼓舞青年学生,用卓越成就感染青年学生”[5],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

第二,立足于现代化视角,探寻近代中国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会议中所蕴含的现代化因素。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辛亥革命的内容时,帮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是其以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临时约法对中央与地方政府机构的岗位分配与权利作了明确规定,扩大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范围,彰显了政治功能的专门化和民主参与的广泛性。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政府,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标志着中国从之前的专制体制向民主体制的重大转向。此外,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发展方向,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如此,还可以按照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历史逻辑,进行进阶性的现代化因素探索,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将历史与现实相连接,寻找之间的重叠之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二)坚持系统性融入以强化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系统性融入更多强调的是,统筹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要结合“纲要”课的特色与属性切实融入,并加以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阐释与彰显,“要揭示出二十大报告表层内容背后蕴含的深层规律,让讲的道理经得起现实考验,经得起思想的交锋”[6]。

首先,“纲要”课教研室的教师们要做好课前的集体备课,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熟记于心并加以自己的理解,对二十大报告形成前的背景资料、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讲话进行研读,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明确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教材的具体章节和内容,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两个结合”“三个务必”“四个自信”等内容,“要以大历史观正确分析‘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站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坐标轴上把握‘三大规律”[7]。让学生既可以感受到各类文献资料和话语的精神全貌,又能体会到各种案例所蕴含的内在逻辑与彰显的时代意蕴。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纲要”课不仅仅是一门历史课,而且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历史与现实衔接得更为紧密。

其次,系统性的融入要摆脱教条化、空洞化的融入思想和行为,要实现在教案、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等方面的全过程融入。要在教案、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中写清楚要融入的内容,用生动的教学案例重点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帮助学生辨别大数据时代下入侵的不良思想和不实言论,增强学生科学甄别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借助契机化解学生内心的困惑与不解,从而使课堂教学发挥出关键的主渠道作用,而非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的。

再次,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智慧树等线上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老师可以在线上平台布置关于伟大建党人物的主题演讲任务,请各小组同学完成并在线下课堂上进行展示,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形成演讲稿并进行展示的形式,更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来之不易,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现如今幸福和平的生活都是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高校学生要将个人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开阔自己的国际视野,增强世界眼光,“焕发敢于拼搏的团结奋斗精神,有理想、敢担当,自觉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8]。

(三)坚持创新性融入以优化“纲要”课教学的多元性

第一,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优势进行网络教学,如利用智慧树、学习强国等平台,这些软件中蕴含着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主要包括视频、文章、主题教育等栏目,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加多元化和多样性的选择。运用这些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网络平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此同时,要将各大平台与学校、学院和团委的宣传工作相融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宣传,也可以用答题比赛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但正是因为网络空间便捷性的存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比比皆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与管理。学校信息中心专业的老师,需要加强信息的监管工作,及时有效筛除非健康、政治倾向明显、舆论导向错误的系列信息,让科学的主流思想与社会思潮、健康的网络舆论在网络社会里生根发芽,还给网络一片净土。

第二,丰富线下教学模式。相较于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更具有温度、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与学生面对面的眼神、情感交流会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融入兼具理论深度和情感温度。其一,在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容时,重点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和伟大建党人物,让学生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建党人物,围绕其主要事迹之一进行主题演讲,深化学生对建党人物的认识以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切身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理解。其二,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选题可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追求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方面来展开,引导学生积极了解时政热点和时代话题,主动探索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带领人民以敢于斗争、艰苦奋斗、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姿态与斗志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指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追求,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深刻内涵与现实价值。

三、结语

“纲要”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离不开深厚政治理论的支撑与国家政治要求的指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参与及贡献,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整体把握和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

[2]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2-10-31.

[3]朱波.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四史”课程的内在逻辑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5):1-5.

[4]邹剑.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个维度[J].喀什大学学报,2023(4):93-98.

[5]齐卫平,樊士博.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3):8-12.

[6]程铭莉.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大连大学学报,2023(6):118-123.

[7]王刚,贾雯.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维透视[J].思想理论教育,2023(1):60-67.

[8]罗寒.价值·内容·路径: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J].新疆社科论坛,2023(5):12-17.

猜你喜欢

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之我见
探析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方法教育
利用多媒体开展幼儿园大班社会性活动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
新时期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分析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
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分析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