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2024-06-29韩志高
韩志高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明确,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难点,进而从渗透意义和渗透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希望能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逐步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如今,新《课标》中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价值观念都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引领学生接触和感知更多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可以对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故而,初中历史教师需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尽可能设定出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渗透策略,逐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难点
1.未能更新渗透理念
虽然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始终有部分初中历史教师没能紧跟上教育改革趋势。实际上,依旧有部分教师内心偏向于应试教育理念。在该理念下,教师通常会更关注基础历史知识的传递,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也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缺失了科学的渗透观念,传统文化自然没能得到及时渗透。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更是阻碍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这是传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顺利渗透的一大难点。
2.外来文化层出不穷
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变得越来越发达,学生接触各种外来文化的机会大大增多。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没能形成一定的判断力,过于喜欢这些外来文化,逐步忽视了传统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是否还会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继承行列中?即使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完全吸引不到学生,甚至会选择视而不见,影响力对传统文化的科学渗透,这也是传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另一大难点。
3.渗透形式过于单一
现阶段,有关于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文献越来越多,但始终没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渗透效果,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形式过于单一。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在讲解历史知识的时候口头提及一下传统文化,并没有引领学生深入分析,也没能采用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听过之后就忘了,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好似变成了“走过场”,无法提升学生的文化领悟能力,这更是传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高效渗透的一大难点。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1.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初中历史这门课程文字性较强,需要学生记忆、背诵的内容也比较多,导致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出消极、被动的学习心理,最终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但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则可以引入各种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小故事,降低教学的枯燥性,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会被抓住,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将会对这门课程形成较强的学习兴趣,学习历史知识的最终效率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2.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不够成熟,不具备较强的自制力、判断力,面对身边的挫折、诱惑,很容易步入歧途,并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而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德育素材,包括优秀学习品质、高尚道德情操、正确价值观念等等,这些都值得学生学习和弘扬。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则可以引领学生逐步感悟这些德育内容,从根本上杜绝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出现。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学生自然也将会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最终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3.有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基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作用。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楚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或者是过于推崇外来文化。这不仅影响了传统文化最终的渗透效果,而且还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弘扬。教师通过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增加学生接触和感知传统文化的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将会得到逐步加强。长此以往,学生的文化素养自然就会提升。
三、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挖掘教材内容
历史教材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重要载体,更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换言之,传统文化的渗透离不开历史教材。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这也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找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并有意识地将其渗透到历史知识的讲解中,增加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此一来,学生将可以在接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使学生能逐步对传统文化产生出强烈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比如,在学习《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这一节课时,教师在讲授课本内容之前可以先准备一些文学名著,其中最能体现出封建社会深刻意义的就是《红楼梦》。《红楼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是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这些文学艺术内容都可以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可以通过课本内容制定出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再将学习目标与学生的现实状况结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历史教学目标。通过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真谛,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引入信息技术
上文已经分析到,单一、枯燥的口头形式是影响传统文化渗透的一大难点。而信息技术这种手段则带来了技术上的改革,教师可将原本生硬、枯燥的口头教学形式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视频形式,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适当引入该手段,以提升传统文化最终的渗透效果。那么,教师需提前搜索与传统文化、与历史知识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源,并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面对这样丰富、新颖的教学形式,学生不禁主动参与到其中,在这些图片、视频的帮助下主动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比如,在学习《科技文化成就》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转变传统、单一的渗透形式,教师可适当引入信息技术,并提前搜索好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源,为后续的科学渗透做好准备。第一步,直接展示“两弹一星”,让学生初步了解核弹和导弹以及人造地球卫星,尝试说出它们的用途。在不断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步变得十分积极,特别是一些男生对这类研究有着很大的兴趣。第二步,再次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我们新科技的伟大。与此同时,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讲述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故事。教师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展示图片、视频,更能提升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到传统文化上,进而促进学生主动领悟传统文化内涵。
3.注重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历史课堂的直接方式,也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基础知识的有效举措。因此,初中历史教师不妨借助这一途径,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合理渗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知识和传统文化内容,设计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形成深层次的理解。这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的意识,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另一方面,还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不断熏陶中得到健康成长。
比如,在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引导学生逐步领悟秦汉文化,激发出学生发扬传统文化的决心,教师需提前设定好历史课堂提问内容。第一步,直接提问学生:“在纸张没有被发明之前,我们国家的书写材料是什么呢?”由此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问题,为后续造纸术的学习做好铺垫。这时候,有的学生说是竹木简,还有的学生说帛等等。第二步,继续提问学生:“与纸张相比,这些书写材料存在什么缺陷呢?”在这里,教师可给出提示,让学生尝试从重量、造价这两个方面展开思考和分析,使学生能正确意识到造纸术的伟大之处。最后,教师再正式引入对造纸术的讲解,使学生能领悟到秦汉文化,由此增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教师通过这样不断提问学生,引领学生感受秦汉文化,而不是直接将造纸术摆在学生的眼前,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印象。
4.组织趣味游戏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发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传统文化的渗透同样也是如此。当学生内心对传统文化产生出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之后,最终的渗透效果一定会逐渐趋于理想。考虑到初中阶段的学生仍旧带有一定的童心,比较喜欢趣味游戏,因此,初中历史教师不妨灵活组织趣味游戏,使其成为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那么,教师需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出受学生欢迎的趣味游戏,并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其中,加强对学生的熏陶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将可以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完成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比如,在学习《璀璨的科技与艺术》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从抢答小游戏入手:学生需举手抢答,看哪一个学生抢答得又快又准确。一听到要参加游戏,学生纷纷产生出较强的参与兴致,迫不及待地想要举手抢答。接下来,教师正式开始游戏:“π约等于什么?”对于学生来说,π并不陌生,所以他们纷纷主动开始抢答。等到这一轮抢答结束之后,再继续:“最早发现π的人是谁呢?”由此引入对祖冲之这位数学家的学习。这时候,教师可尝试向学生讲解有关于这位数学家的趣味小故事,进一步提升教学得趣味性,使学生的注意力能从抢答游戏上逐步转移到这位数学家上面,并鼓励学生学习他身上的珍贵品质。最后,教师可以再带领学生一起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通过这样组织趣味的抢答游戏,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快速调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
5.采用小组合作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学生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最终的学习效益难以趋于理想。倘若教师依旧采用这种方式渗透传统文化,那么渗透效果可能也比较低下。小组合作形式则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合作中积极领悟传统文化。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及时采用该形式,给出合理的历史任务,鼓励小组共同探究。这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学生最终的学习效益能够得到保证。
比如,在学习《红军长征》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组织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感知并继承传统文化。第一步,差异化分组,让能力不同、基础不同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使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第二步,给出小组任务:小组共同研究和分析教材内容,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以及长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并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接下来,教师再让小组展开合作探究。在合作中,有的小组选择探究长征的原因,还有的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等等。等到小组探究结束之后,教师再抓住时机,渗透传统文化,重点帮助学生领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出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通过这样组织小组合作,学生在合作中能够切实了解到红军的长征精神。
6.开展实践活动
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不仅仅是为了引领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注重开展实践活动。那么,教师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设计相关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文化熏陶。与此同时,学生在准备活动时也能对传统文化形成基本的认知与感悟。这不仅可打开学生的文化视野,而且还能推进传统文化的渗透,更有利于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
比如,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中秋节为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课下仔细调查和分析“中秋节”的由来、风俗、意义等多个方面,并尝试制作出相应的表格或者手抄报。这时候,传统文化的渗透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而是适当延伸到课堂之外。学生则需在课下仔细分析中秋节,他们对该节日的认知将会变得更加全面,提升学生对这一节日的认同感。等到下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展现他们的成果。有的学生选择绘制出中秋节的表格,还有的学生则认真画出了中秋节的手抄报等等。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再及时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意识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这样组织实践活动,教师不再是生硬地向学生输送传统文化,而是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既能促进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又有利于优秀文化的渗透。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更是响应当前新《课标》教学要求的直接途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主动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全面考虑学生的文化水平,尝试从多个方面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展开“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使学生在内化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促进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吉云《以史为鉴 立德树人——基于学科德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26期。
[2] 贾进东《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分析》,《学周刊》2021年第16期。
[3] 赵春丽《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核心素养培育初探》,《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年第10期。
[4] 张红《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策略探究》,《文理导航》2019年第4期。
[5] 王佩芳《培育初中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文学教育》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