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024-06-28陈婷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4年2期
关键词:想象力想象作文

陈婷

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趋势下相继提出了很多富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设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是重点关注的领域。笔者试从作文教学的角度切入,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作为话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有关研究成果,依托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希望能给诸位同行的作文教学带来有益的启示。

一、扩大学生写作素材储备量,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立足于主体对现有认知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足以支撑多方向、多意识思维处理和信息构想的能力。由此得知,如果要形成足够丰富的想象能力,就应率先积累起足够丰富的主观认知经验,不然的话想象力的培养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土壤。

出于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和尊重,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把对学生前端阅读作为第一环节,从主题、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各种题材的文学篇目,一是扩充学生写作素材“库存”,二是使学生获得更为多元、有趣的写作灵感,以此来培养、优化学生想象能力。

1.围绕文章主题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主题”是一篇文学作品的核心。任何写作活动和写作素材的运用都是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的,因此引导学生积累足够丰富的主题认知,写出的作文才能摆脱“千文一面”的雷同局面。基于这一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过程中,首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彰显出目标篇目的主题多样性,不但要保证传统阅读中常规主题,还要根据学生的趣味取向以及理解水平去开发更为可操作的“新主题”,以此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主题形式,熟悉多种篇目的撰写路径,同时依托于此去激活、释放学生开展多类型主题写作的积极性。

例如在结束了《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的讲解后,教师不妨结合“童话”文学样式,融入“奇幻游历”主题要素,引导学生阅读《爱丽丝梦游仙境》《查理曼的秘密》等课外童话篇目,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奇思妙想的乐趣”和“珍视美好的童年”等主题,让学生用心揣摩、体会主题要素,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从最为核心的主题层面来帮助学生开拓自己的眼界,让学生摆脱对“老三样”主题的固有思维,在写作时能够多角度去构思、设计,最终为想象能力的有机生成开辟一条路径。

2.围绕文章内容扩展学生阅读范围

众所周知,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必须借助于具体的内容来体现自身“存在感”和主体内容的“基本盘”,对文学内容的有效解读也就成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关键所在。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彰显出对学生多类型主题篇目引导,使学生能够在类似或相同主题阅读中品味在内容风格上各具特色的高质量作品,引导学生在确定了主体目标表达路径的同时,还可以从内容的挑选和修正上进行科学的思维构建与素材搭配,以此来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多元平台。

比如引导学生如何写好“感恩父母”这一传统主题作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辣妹”妈妈》《静静的烛火》《父亲不见了》这三篇作品,从三篇作品中感受作者分别借助于幽默趣事、动人故事和寻常往事来表露父亲给予自己的爱的路径和手段,同时从更高维度出发去品味这三篇作品在主题呈现方面的异同。

如此一来,学生对于“作文该怎样写”的问题就有了更加明确的理解,而对自己想象能力的施展方向和路径也将形成富有形象的认知,进而帮助学生摆脱“制式作文”的困扰,写出更有质量的作文。

3.围绕文章表现手法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如何选择最为合适表现方法”无疑是最具有思考空间的一个问题,而对于这个问题的合理解答也成为决定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基于这一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作文教学过程当中,侧重于带领学生阅读更多体现出多元表现手法的文学篇目,一来引导他们体会这些篇目所运用的手法在主体表现、主旨呈现等方面所拥有的独特作用;二来也能够让学生在主观层面比照后,对写作主题手法的选择,以此来使学生的想象能力拥有更为广阔的舞台。

比如对于“缤纷童年”这个常见主题的写作,《穿越时空探望你》以“问答对话”为主要的体现形式,依托于作者和未来的自己所发生的多主题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时间来信》则是典型的书信体作品,完全以作者的“独白”形式来对童年往事进行讲述。这两篇作品分别彰显出了故事内容的多元发展和主旨的自然流露,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主旨传递效力。

对比性的阅读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很好地构建起想象能力的渠道,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摄入促进想象思维生长的外界“养料”,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元素开展写作,培养想象力

“来自生活,服务生活,回归生活”,这是一切知识和思想共同具有的属性。想象能力需要扎根于现实生活土壤才能够获得生存、生长,不然只能是毫无价值的“空想”“幻想”。基于这种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务必结合教学目标带领学生对日常资源开发和利用,围绕生活主题来获取、吸收丰富的生活素材,带领学生合理联想和多维想象,运用生活素材完成主题创作,进一步建立、完善学生的想象系统,让想象能力在学生作文得到充分运用。

1.借助生活元素丰富学生的写作角度

绝大多数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触到的作文主题都具有很突出的具象化属性,然而这些主题的存在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在现实生活维度下以联动互促的模式被呈现出来的。基于这一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带领学生结合现阶段的作文训练主题,以及学生共有的日常体验,从多角度出发去理解、处理目标主题的书面写作方向和策略,并借助于已经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从更深维度出发去整理更多类型的表达思路,继而为学生在作文创作中的“文思泉涌”提供核心保障。

比如在安排学生尝试写作“美丽的大自然”这个话题作文时,不少学生也许会立足于“人类对自然带来的伤害”这个传统视角来构思。对此,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和家里所饲养的小宠物之间所发生过的温馨、滑稽、感动的画面,或者是自己在学校花园、社区公园、植物园等地方欣赏美丽植物时的美好感受,而后把这些体会移入到自己的作文当中,以此捕捉到“歌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这个写作主题。

这种引导方法使学生的作文接地气,融入了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从固有思维中走出来,汲取了新鲜素材。同时又让学生对题目、主题的认知得到了升华。体现了学生对日常经历的高效利用,促使学生想象能力的形成更加有效。

2.借助生活元素丰富学生的情节设计思路

笔者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像“流水账”。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对于具体故事情节的设计都有着惊人的“共同趣味”。这种“雷同文”的大量存在,教师在阅卷时容易出现“审美疲劳”,也造成学生习惯于用“工业拼装”的方式来写作文,从而弱化了学生想象能力的生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进一步从生活的维度出发对学生正确引导,协助他们从生活中真实经历去捕捉写作素材,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做,学生作文才更有真实性和可读性。

比如在组织学生写作“我最喜欢的老师”这个常规题目的作文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选定一位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然后组织大家谈一谈这位老师都做过哪些事,给自己留下了如此深刻、特别的印象。在完成这个环节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里有没有哪些情节让自己希望能“重新来过”,而自己是否会在“重新来过”时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最后,教师鼓励学生把这些内容写进自己的作文中。

这样指导作文解决了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避免了“公式文”或者“胡编乱造”的问题出现。

3.借助生活元素丰富学生的角色刻画

与具体的故事情节设计相比较,一些小学生在塑造作品中人物形象时也会出现“英雄所见略同”的尴尬局面,笔下的角色呈现出性格、形象乃至具体行为惊人的一致性,大有一种“脸谱人物”的样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参照故事情节的设计思路和策略,立足于具体的生活事件来组织学生回顾核心人物的现实形象,把自己和这些人物之间所共同发生的真事来当作彰显其性格、情绪的主要基点,并在这个前提下开展个性化的刻画,从而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和角色刻画把握正确的方向。

比如在引导学生以《我的同桌》为题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不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同桌在外形方面都有哪些特征,比方说有着又黑又长的头发,非常壮实的体格或者喜欢扎一根马尾辫等等;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同桌因为这些特点经历过哪些有趣的事,诸如被低年级的学生叫过“瀑布姐姐”、经常被陌生的同学误认为是学校的校工或者常被开玩笑的同学揪住辫子等;最后融入想象塑造人物,让人物更加鲜活。

这种引导方法最大好处就在于能让学生想象能力在角色刻画中发挥出来,呈现出最强的自然属性,学生不必抱着刻意的心态去做“机械雕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脑洞大开”的过程中实现角色刻画,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人物塑造得血肉丰满,立体可感。

三、注重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应用,培养想象力

笔者在前文中已经提到了,想象能力的有效生成和发展是要受到外界信息刺激的状态下才得以实现的。而这些条件的获得就需要通过能动、多元的观察活动来实现;与此同时,学生对外界资讯及其载体的获取、观察、内化也能够在客观层面上激活、释放表达自我、彰显自我的想象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动笔兴趣”。基于这些客观事实,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应的主题、目标及学生的趣味取向、理解能力等,培养学生有效观察和认知思维的生成与发展,在习作素材积累、整合客观事物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更为直接的路径去捕捉对应的信息点,将其作为滋生想象能力的肥沃土壤。

比如为了让学生写好“春天”这个主题作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绿化带或者花园中,让学生看一看刚刚吐绿的柳条、含苞待放的花蕾、上下翻飞的燕子、阳光明媚的天空和感受凉爽舒适的春风以及泥土中隐约可见的草芽,同时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这些生命都会说话,有人一样的情感和语言,它们之间又将会对即将到来的春天发表一些怎样的看法呢。最后鼓励学生把这些观察到的、想象到的内容融入作文中。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活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因子”,同时又能够为学生补充实际素材,对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大有裨益。

除了要做好以上策略,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想象力之所以和“胡思乱想”有着本质的区别,最为关键的是想象能力在对目标素材进行创新重组的过程中,可以体现出基本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需要以亲身参与的经验作为支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实践性作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参与性,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力。

猜你喜欢

想象力想象作文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