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南音的创新发展研究
2024-06-28谢倩颖
谢倩颖
摘 要:南音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但是,南音的创新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包括文化背景、语言、乐器等。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如何确保这种传统艺术能够持续地吸引新的观众群体,已经变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议题。探讨南音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南音的艺术特征和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南音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南音;新时代;创新
南音的创新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包括文化背景、语言、乐器等。因此,南音在保持原有文化遗产因素的同时,也要顺应新时代的美学理念,以吸引新的观众[1]。
一、南音的起源与发展
“南音”为中华民族音乐瑰宝之一,凭借流畅如水、优美婉转的艺术魅力,历经千载岁月仍传承不息。南音别名众多,有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丝竹、五音及郎君乐或郎君唱等多种称呼,皆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延续至今。在其发展过程中,艺术家们不断突破审美规则,各展所长,构建起纷呈多彩的艺术风貌,形成了风格迥异又特色鲜明的艺术流派。现今南音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泉州地区与厦门地区的南音。
(一)泉州南音
泉州,一个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城市,是南音的发源地。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的历史背景与泉州深厚的南音文化密不可分,它是中国南部古典音乐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见证,是一座极具历史与文化意义的城市。泉州早在唐朝就已成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它的繁荣与今天的上海、香港一样,都是中国对外经济、文化、商贸往来的主要通道。从宋到元朝,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海上贸易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是当之无愧的“东方第一大港”。千百年来,南音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泉州一带的闽南语系地区广泛流传。
(二)厦门南音
厦门南音是闽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一支文艺派别。厦门初期南音社团活动始于1830年“金华阁”的建立,至今已有19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到了清末,随着港口的开放,厦门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逐步发展成了闽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并带动了南音的发展。厦门的南音在抗战时期虽有过一段停顿,但在战争结束后,各地逐渐有了恢复的迹象,并相继建立起了“竹林”“江滨”等南音茶社。厦门市南乐团,作为专业的南音院团,成立于1954年,在传承这一古老艺术的同时,不断创新曲目,其舞台表现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好评。近年来,厦门市南乐团通过与艺校联合办学,积极推动了南音新兴人才的培养,一批年轻演员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与之相适应的是厦门话在福建南部逐步替代了占统治地位的泉州话,但就南音的演唱技法而言,仍保留了以泉州话为母本的内在传统。随着厦门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当地的文化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泉州南音在继承过程中受到西洋音乐风格的融合和影响,从原有的古朴典雅走向细腻华美。这样的风格更加受到厦门南音界艺术家们的推崇,也受到了当地观众的喜爱。总的来说,厦门南音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既保留了古老的艺术魅力,又注入了现代元素,使其在当今社会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由此,厦门地区的南音唱法逐步形成,其影响的地域不断扩展,厦门通过举办国际南音大会唱等活动,吸引了海内外的南音社团和爱好者参与,进一步推动了南音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二、南音的艺术特征
南音的艺术特征丰富多彩,既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厚底蕴,又展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其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强烈的韵律感,使人听后如痴如醉。南音的乐器配置独特,以琵琶、三弦、洞箫、二弦、四宝等为主,这些乐器在演奏中相互呼应,形成了和谐而美妙的音乐效果。此外,南音的演唱方式也极具特色,它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追求字正腔圆,使南音在演唱时既有韵律感,又有情感表达。
南音的艺术特征还体现在其表演形式上。南音表演通常以唱曲为主,辅以念白和科母。唱曲是南音表演的核心,通过歌唱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念白则是用闽南语进行的朗诵,用于补充唱曲中的情节和细节。科母则是一种表演性的动作,通过手势、身姿、面部表情等方式,使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一)南音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南音是闽南文化中的瑰宝,它的地域性很强。其曲调、节奏、乐器配置、演奏方式等,无不受到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因此,新时代南音要想继续赢取“新观众”,就需要对当地的特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展现,使新一代的听众感到南音和闽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譬如,可以通过南音音乐会、文化讲座等方式,讲解南音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让新听众对南音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南音需要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受众的审美需要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因此,要想在新时代继续吸引新的受众,就必须融入当代的美学理念,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发展。这并非要彻底地改变南音的精髓与特征,而应该在保留南音原有的韵味的同时,将南音与新的美学观念相结合,以更好地满足当代受众的审美需要。比如,可以把南音与现代音乐、现代舞等现代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创造出更有时代气息、更有魅力的新音乐,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它。
(三)南音需要扩大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
为了在新时代不断地吸引“新观众”,南音必须拓宽自己的传播途径,拓宽自己的受众群。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如利用网络和社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使南音音乐在更广阔的受众群中传播。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文化产业等开展交流,将南音文化推向更高的层次,提升其在社会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另外,也可以通过南音比赛和表演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参加,让南音的受众更广。
三、南音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南音界人才匮乏
从清朝末年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音艺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南音艺人人数急剧减少,许多年轻人都不愿学。虽然国家一直在加强对南音的保护,但南音人才的流失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南音表演市场萎缩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南音也逐步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媒体的影响,南音的表演市场在不断地萎缩,很多当地的相关部门和机构暂停了南音的演出业务。而因为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部分南音的学员也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三)南音艺术教育机构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国内有开展南音音乐教育科研工作的机构及人员都很少,存在专业人才短缺的情况。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而言,目前国内对南音进行研究、创作和演出的专业人员严重匮乏。
四、新时代南音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在继承中坚持艺术创新
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南音音乐进行改革,使之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乐器。在新时代,要使南音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在对传统剧目、表现形式继承与发展的同时,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改革和创新南音,既可以充实南音作品的内容,增强南音的文化底蕴,又可以提升南音的演唱技巧,增强其在艺术上的表达能力。首先,可以通过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内容的创意创作,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生动、新颖的南音艺术内容,让人们在观赏的同时,领略南音的独特魅力。其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对南音的演唱方式和表现形式进行革新与创新。对南音唱腔和表演方式的创新,既能丰富南音唱腔的内涵,又能让南音的唱腔与表演更贴近现代受众的需要。南音演奏者在传承南音唱腔和表演方式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涵和精神核心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学习先进的艺术观念,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南音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革新,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新颖、生动、有趣的南音作品,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文化愉悦。为此,应加大对南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革新,使广大群众通过观看表演、欣赏音乐、欣赏南音作品的方式,感受南音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注重现代化的教学,为新时代的南音艺术人才的培育奠定基础
南音艺术要想真正地继承与发展,就必须有专门的人才。新时代南音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所以必须把重点放在当代教育上,以培育新时代的南音艺术人才。首先,培养的人才既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又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在遴选南音艺人时,应重视对其文化素养、音乐素养及业务能力的考查,使之成为一名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南音演奏家。其次,培养的人才既要有熟知南音作品及表现方式的学者、研究者,又要有精通现代媒体技术及现代传媒手段的南音教学者、研究者。在此基础上,也要注意培养新时代有创新精神的南音艺术人才,其中就包括那些在创作中不断创新的南音演奏家和研究人员。最后,要重视对南音教师的培养,使其既有基本的人文素质,又有专业技术,既是教学者,又是学术研究者。
(三)注重融合发展,将南音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当代南音的继承与发展,既要着眼于南音自身的发展,更要着眼于它所处的时代、文化、社会的发展,使之成为一种现代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在继承和发展南音的过程中,要注意融合和创新。
1.在南音唱腔、曲调和表演等多个方面注重创新
在唱腔上,以传统的南音唱腔为基础,融入现代的音乐元素。例如,可以将传统的南音曲牌和现代音乐要素进行融合,创作出新的南音乐曲。在曲调上,可以将南音调式作为基础,对传统调律进行改造,使之适应现代审美需要,如添加新的旋律线、新的节奏元素、新的拍子。在表演上,在演出形式、演出内容上都能够进行革新,使观众有更好的观赏感受。
2.注重南音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南音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将传统音乐与现当代的音乐元素融合,以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偏好,使南音的发展充满活力和生命力。这就需要重视将南音与时代的进步相融合,以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观点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实际变化,让南音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南音与当代发展的紧密结合,需要不断挖掘南音的魅力,让南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加强南音的宣传推广,扩大其影响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南音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音乐,要想持续赢得“新观众”,获得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并在新的历史阶段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路径外,还需要重视南音的宣传推广工作。借助现代传媒的强大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和推广南音,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喜欢南音,这是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例如,厦门市湖里区金尚南音协会将传统的南音乐谱翻译成简谱,方便更多人学习南音乐曲。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发布南音相关的新闻、视频、图片等,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南音;通过电视和广播等媒体平台,可以制作南音相关的节目,向广大观众展示南音的艺术魅力。此外,加强南音的宣传推广,不仅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还需要注重南音的文化交流,通过举办南音音乐会、南音文化节等活动,让南音走向世界,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交流,展示南音的独特魅力,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五、结语
南音改革之路并非畅通无阻。为深刻体现其“中国气派”,需充分彰显其深厚的思想积淀与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在这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南音面临新的挑战,如新兴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及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等。因此,唯有深耕艺术革新之路,致力于内容深度挖掘及手法创新,方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宇峰,陈丹曦.泉州南音(絃管)与前后蜀宫廷音乐关系初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2(4):96-101.
[2]柯蔚南,褚福侠.南音在北方官话音系形成中的作用[J].汉语史研究集刊,2022(1):311-326.
[3]张媛.接受美学视域下舞蹈的认知与传播:以《南音舞韵》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85-92.
[4]陈敏红,张笑天.从“单一”到“共生”:公益性与经营性视角下南音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艺苑,2022(5):97-102.
[5]杨雅菁.南音“上四管”合奏中的“和”思想探析:基于谱《梅花操》合奏视角[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2(1):75-81.
[6]陈月莹.促进南音传承教育的若干思考[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3):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