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何一考试就肚子疼
2024-06-27徐晓宇
徐晓宇
摘要:某初三学生因考试前及考试过程中出现腹痛症状,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惧怕考试并产生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辅导教师采用认知领悟疗法及归因训练,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使其认识腹痛背后的学业自我设限心理。缓解了她的躯体化症状,改变了非理性认知,消除了焦虑情绪,提高了其应对焦虑情绪的能力。
关键词:认知领悟疗法;考试焦虑;学业自我设限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8-0055-03
一、案例概况
小x,女,15岁,初三学生。无器质性病变,家族无遗传病史。中考临近,小x越来越紧张,晚上睡眠很差,作息不规律,形成恶性循环。在最近一次考试前出现腹痛症状,并且由于那次考试的成绩很差,从此更加担心考试。最近一个多月,只要面临考试,小x就会腹疼,发抖,呼吸急促,她害怕中考也会出现此种情况。医院检查无任何躯体疾病。此外,该生的考试心态初一到初三发生明显变化,初一时有明确的目标,而现在明知道考试很重要也没有动力复习,认为自己一考试就肚子疼影响自己的发挥,却找不到腹痛的原因,从而更加力不从心,学习动力越来越弱。
学业表现:刚上初一时因为喜欢现在的老师和同学,觉得学习很轻松,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年段前三十。初三以后每次考试就会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成绩也开始下滑,但努力勤奋学习,仍能保持年段六七十名。
人际关系:所在班级学习氛围很好,同学关系融洽。小x与老师关系良好,其中,小x在幼儿园时的一位老师对她帮助较大,一直在鼓励她。
家庭背景:妈妈是幼儿园老师,爸爸为自由职业。小x在家中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她与父母的关系不错,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支持小x的想法,家庭氛围和谐,父母对其有较高的学业期望。
二、问题分析与评估
小x多次表述只要考前就会腹疼,因此每次考试都没发挥最佳水平,这是典型的学业自我设限心理。学业自我设限是指个体在学业成就情境中,为了避免自尊受到威胁,通过事先设置障碍,将失败进行外归因,以维持自我价值的策略。 其主要表现有:在考试前夕,声称自己身体不舒服、状态不好或忙于其他活动等。这样,当考试成绩未达到预期时,就可归因于先前自设的障碍,从而避免其直面能力不足等原因,令自尊免受损害。虽然个体只是在考试前提出一个可能并不存在的借口,没有做不利于成绩的实质行为,但是如果学业自我设限心理长期持续下去,则不利于个体形成自我价值感。同时,该生还存在非理性信念,具有一定的完美主义倾向。在自述中,她期待自己一定要考入重点高中,并表示考上“普高”不算考上高中,自己要比亲戚的孩子成绩优秀等。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生无躯体疾病,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类障碍,自知力良好,焦虑等症状持续一个多月,无泛化,初步评估为一般心理问题。(小x的情绪基模见图1)
由上述信息与评估确立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在生活和学习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和积极自我对话,降低焦虑情绪。认识自我设限心理,改变非理性认知模式,增强自信。
长远目标:促进该生的自我成长,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焦虑情绪的能力。
三、辅导过程
本案例主要采用霍姆的认知领悟疗法,辅以放松训练。该疗法强调认知过程对人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动机的支配作用。它主张通过改变来访者当前的认知模式,矫正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强调来访者对自己问题症结中的非理性观念的深刻领悟,以此来重新认识和评价自我。
(一)第一阶段:建立关系,倾听表达
首次面谈开始时,小x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辅导室,情绪较为低落。在接纳信任的氛围中,小x渐渐敞开心扉,自评焦虑程度8分(十级评分)。 会谈结束后,为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辅导教师推荐小x参加中考减压团辅;联系班主任推荐其父母参与“安然中考”家长团辅。
(二)第二阶段:宣泄情绪,认知重建
鼓励学生倾诉、宣泄其所压抑的情绪,找出考试时所体会到的内心想法、情绪以及身体感受,越详细越好。如:来访学生自诉当看到老师拿练习试卷进教室,就立刻想到“我一定要考好”“我会不会又肚子疼,肚子疼就完蛋了”“爸妈肯定对我很失望”。帮助其分析考试时腹疼的原因,引导其认识学业自我设限心理,以及觉察考试时的非理性认知。(以下为辅导片段)
师:一般什么时候会肚子疼,除了疼之外还有什么感受?
生:每次考前一天及考试当天都会疼,一肚子疼就想拉肚子,吃药也没用。
师:当腹疼时,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生:完蛋了,我又要考不好了,爸妈肯定对我很失望。要是中考也这样,肯定考不上高中了。
师:前几次考试腹疼时,考试结果怎么样?
生:年级六七十名吧,没有达到最好,反正因为腹疼,我没法发挥好。
师:年级六七十名会考不上高中吗?
生:会考不上理想的重点高中,我觉得考上“普高”不算考上高中。
师:“普高”不是高中吗?
生:(若有所思)好像我的想法不太对……
通过对话帮助小欣识别非理性认知,引导其发现自己腹疼不是生理问题,而是源自自我设限心理。帮助小x建立积极的思维,如“我只要像平时一样答题就可以了”“焦虑也没关系,适当的焦虑有利于我发挥出好成绩”。
(三)第三阶段:归因训练,积极暗示
学生反馈近期睡眠状况有所改善,作息逐渐正常,腹痛的频率降低。辅导教师继续帮助来访者找出其对考试的非理性认知,并进行积极归因训练,引导学生克服防御性的归因方式。(以下为辅导片段)
师:这次的考试结果怎么样?
生:还不错,虽然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但是有一些进步。
师:你认为这次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生:可能是我考试的时候肚子没那么痛了,也可能是考前一晚我复习到的很多知识第二天都考到了。
师:将这次的进步归因于前一晚的努力,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生(微笑):我感觉自己挺厉害的,有一种掌控感,觉得自己不再被肚子痛牵着鼻子走。
此次辅导帮助小欣学会积极归因,即引导他们对成功更多地做出能力和努力方面的归因。通过恰当的归因训练,有助于其克服自我设限的行为倾向,从而把学业成功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积极关注学生上周的焦虑情绪频率减少的情况,并进行积极暗示,如“适度焦虑会让你的精力更集中”,并布置归因训练作业。
第四阶段:巩固效果,学习技巧
反馈作业,对自己学习中的成败进行合理归因。分析监督近期出现的非理性认知并加以纠正。最后,提供考场放松技巧。如:进入考场时做几次深呼吸,以缓解紧张情绪。
四、效果与反思
(一)辅导效果
学生自评:焦虑程度自评为3分(十级计分),处于适度水平。不再出现腹疼现象,自我评价更积极,学习更专注。
他评:根据心理教师观察,学生情绪稳定,对考试恢复了平常心。据学生周围的师生与家长反馈,小x更加自信,没再说过腹疼,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两个月后,教师回访,了解到学生顺利通过中考并考入理想高中。
(二)辅导反思
人在面临过度的压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因为考试焦虑情绪的影响,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反应,如睡眠不好、头痛,甚至产生明显的躯体化反应,如拉肚子、发热等。家长通常会认为孩子是“装病”或不想上学,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自我设限心理的影响。在本案例中,辅导者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进行深刻领悟,并以此来重新认识、评价自我。
在认知重建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阻抗或反复等情况,辅导老师要有耐心地引导学生觉察并修正。同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构建家校共育体系,发展来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帮助其寻求资源。
此次辅导的短期目标基本达成,希望在小x未来成长的道路上可以逐渐完善个性、自我成长,实现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焦翠燕. 一例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案例分析报告[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4),54-56.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