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心理主题班会,为学生成长护航

2024-06-27潘晓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8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潘晓敏

摘要:心理主题班会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而进行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心理主题班会的实施包括了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总结。心理主题班会可围绕自我认识、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学习心理和生命教育等方面内容开展,实施心理主题班会要注意避免形式化、课堂形式多样及创新、提升教师心育水平、教育成效的巩固和推广等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8-0072-03

一、引言

近几年,青少年暴力事件、退学、网络沉迷、抑郁、轻生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对该年龄阶段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主题班会是专题性班级教育活动,以主题为灵魂,以教育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1]。目前,学校开展的主题班会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上,班会课往往都是班主任的“一言堂”,讲解学生都懂但又很难做到的“大道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忽略了学生的内在感受和心理成长,缺乏触及学生心灵的个体情感体验,这导致班会课虽然专课专用,却流于形式,无法实现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班风的形成。可见,传统的班会课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需要注入新的能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等有机结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班会课中若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无疑能够给传统的班会课注入新的能量,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为学生健康成长护航。

心理主题班会是围绕某一主题,依托丰富心理学知识而进行的教学模式[2],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激发内在动力、开发智力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维护心理健康,培育德性品格、养成行为习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3]的课堂。它既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成长问题,又重视班级建设,能促进形成良好班风。

本文结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及平时工作中的思考,对心理主题班会进行梳理,以期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二、心理主题班会的实施

心理主题班会的实施包括了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总结。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一)课前准备

充足的准备是心理主题班会取得成效的基础,课程设计则是准备工作的重点。心理主题班会的设计包括主题的选择、活动的选择及活动材料的准备。

1.主题的选择

心理主题班会的主题需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来确定,在开展心理主题班会之前,班主任可结合心理普查工作、问卷调查、访谈等结果,也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普遍存在的问题、社会热点、学生自身的需求、突发事件等方面,选择学生较为关注的,对其学习、生活等影响较大的内容作为课程主题。比如,在期中考、期末考的节点上,选择“应对学习压力”和“调节考试焦虑”等方面的主题,帮助学生从容对待考试。再比如,针对班上出现的“瞎起哄”现象,可选择“让身边更有爱”或“理性‘吃瓜”等主题,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人际氛围。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学生普遍问题的存在情况上看,心理主题班会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自我认识方面。错误的自我认知会对个人及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小则影响自身成长,大则对他人、社会造成伤害。因此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更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自我认识相关主题班会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积极看待自身缺点并加以改正,促使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对此,我校针对不同年级、班级开展过的自我认识相关主题班会如“独特的我”“我爱我”“我的特点闪闪发光”等,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也促使学生在课堂体验中感受自己的独特性,接纳自己的不足,获得改变自己的勇气。

(2)人际交往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幸福感的来源之一,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由于中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思维方式单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或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人际交往主题班会能够帮助学生厘清自己的人际关系,看到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促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情绪调节方面。情绪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密切,积极情绪能够让身体充满能量和干劲,而消极情绪不仅会使身体虚弱,还会导致身心疾病。对于学生而言,保持良好的情绪还能提高学习效率。然而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现象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且成年期抑郁症其实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已发病[4]。可见,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极为重要。情绪调节主题班会可包含认识情绪、接纳情绪、控制情绪、应对压力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积极情绪,掌握拥有积极情绪的方法。

(4)学习心理方面。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无论哪一年龄段的学生,都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同时,无论哪个班级,都可能有存在厌学、不懂得管理时间、缺乏学习目标、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同学。心理主题班会中,低学段班主任可针对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创造力等方面开展主题班会,高学段班主任可开展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积极学习心态等方面内容的课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5)生命教育方面。生命教育既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近几年,学生心理问题愈发突出,不珍惜生命的事件也频频发生,这对当前的教育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传统的生命教育班会课往往只是班主任的说教教育,方式单一,“大道理”讲多了难免会引起学生反感。心理主题班会能够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体验,比如用冥想带领学生看到未来的模样、用情景剧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惊喜、用游戏让学生体验生命的乐趣。在这样的方式中,学生不仅能够认识生命的可贵,更能看到生命的美好、未来的希望和生命的无限可能。

2.活动的选择

心理主题班会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因此课堂活动要抛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选择能够带动学生的活动。活动是实现课堂目标的载体,活动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与目标相关。心理主题班会课的活动形式有游戏、绘画、表演、故事、头脑风暴、视频启示等,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需要遵循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原则,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感悟。比如,在笔者开展的七年级自我认知主题班会课“有泥点,也精彩”中,采用粘贴橡皮泥的活动引导学生外化自己的缺点,再通过使用彩笔重塑缺点的过程来引导学生对缺点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接纳缺点,接纳自我。此外,应注意学生能力与课堂内容的匹配程度,该活动方式如果放在小学阶段开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局限,可能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3.活动材料的准备

不同心理主题班会所涉及的主题不同、活动内容不同,课堂所需的素材及工具也不同,在每节主题班会开展之前,班主任要先清点本节课所需的材料,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前面提到的“有泥点,也精彩”一课,需要提前准备的素材和工具有橡皮泥、彩笔、白纸、背景音乐等,这些都要在进入课堂之前准备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二)课堂实施

课堂的实施是心理主题班会取得成效的关键。班主任需要把握好课堂节奏才能保证课堂各个环节有序开展。与此同时,要想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主动投入课堂、用心体验、分享感悟。

最好的感悟来自于学生的课堂生成,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课堂生成,只有教师引导得当,才能够保证课堂内容层层递进,给学生带来足够的启发和思考。

(三)课后反思

美国教育学加波斯纳曾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心理主题班会也不例外。每节心理主题班会结束之后,班主任应对班会课的内容、方法、效果和存在问题等进行思考和总结,通过课堂中的自我感受和同学们的课堂反映、课后反馈等,提炼亮点、完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三、心理主题班会实施注意事项

(一)避免形式化

心理主题班会的效果要得到保证,课程的开发及课堂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在课程开发时,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普遍关心和存在的心理问题为主题,而不是为了“凑数”随便拟定不符合学生特点的主题。另外,由于注重学生体验和参与程度,心理主题班会课的教学形式往往较活跃,不乏有学生不遵守纪律或不认真参与的情况。为避免此类情况,可在课程开始前,与学生签订课堂契约。

(二)注意形式多样及创新

新鲜事物总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心理主题班会要让学生一直保持兴趣,班主任就需要在课堂呈现形式、活动选择上多创新,也可以结合学生喜爱的网络用语来吸引学生。比如,讲“围观心态”话题时,教师用“吃瓜”这个网络词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异性交往话题时,不要简单讲如何正确看待该问题,而是可以通过列出不同性质的事件(包含异性交往事件和非异性交往事件)让学生选择更愿意花时间甚至金钱去了解的事件是哪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教师心育水平的提升

班主任作为心理主题班会的策划者、组织者,无论是对心理主题班会主题的选择、课堂活动的选择或是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平时工作中,班主任不仅要掌握足够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观察与辅导,捕捉学生的需求,不断激发学生对心理主题班会的热情,让学生真正得到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注意教育成效的巩固和推广

对于学生反馈较好、效果较明显的心理主题班会,班主任应及时做好总结和反思,并将成果在校内或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让心理主题班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大、更深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主题班会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现实需要开展的,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课堂。心理主题班会课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化、常态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入班级主题班会中,有助于学校整合资源,促进学生发展。借助心理主题班会这一方式,学校能更好地实现“走心德育”,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曹雪君. 浅谈如何通过主题班会实施班级德育管理——以初中七年级为例[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6):178-180.

[2]闫建英.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为学生成长护航[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40):72-73.

[3]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形式[J]. 长江丛刊,2021(9):93-94.

[4]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蓝皮书报告:“心理韧性”课程提升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DB/OL]. http://psy.china.com.cn/2023-08/17/content_42472835.htm, 2023-8-17.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