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迟子建作品的“孤独书写”

2024-06-27张正霖

青年文学家 2024年17期
关键词:小娥迟子建

张正霖

孤独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其重要表征为人与人之间因疏离或排拒而导致的空寂飘零之感。东北女作家迟子建的小说以温情、自然受到关注,然而其温情表达、自然书写和人性追求的背后一直潜藏着一股深深的孤独情绪。分析作家笔下的孤独有助于启示人们超越孤独,从容地感受生命的意义。

一、迟子建的孤独意识溯源

(一)自然“雪国”孕育的婴孩

地域文化不仅能影响作家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思维,还能影响她作品的人生内容。迟子建出生在中国最北的地方—漠河。在了解这位作家之前,漠河只是我在地理书上了解到的名词,它代表着漫长的冬季、稀少的人烟、冰雪覆盖的大地、寒冷肃杀的狂风……像福克纳把美国的南方小镇带给更多人一样,迟子建把我们带进了她的故土,我们看到原来这神秘的北境还有白夜、极光、鱼汛、皑皑白雪、冰排……迟子建是在雪国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她的文字是与寒冷的自然气候相联结的,她的笔杆仿佛自带一根温度计,学会与孤独和大雪为伴,故而作品中的人物都大多带有孤独和忧伤的气质。

(二)人生经历的孤寂

1.自童年起的“伤怀”

从六岁时就被父母舍弃的迟子建,跟着祖母一起生活在中国最北的村落。北极村里人烟稀少,她几乎没有玩伴,于是她捏泥人玩儿,把心事说给智障者听。《北极村童话》是迟子建早期的中短篇小说合集,也可以看作是作家本人的童年自传。开头,伴随着轮船的拉笛声,奏响了一个孩子内心最无力的嘶吼和怨恨:“妈妈走了,还有姐姐和弟弟。我真想哭……狠心的妈妈,我恨你!”据迟子建自己回忆,这段被遗弃的经历对她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抹去的,以致两年后她回到家中对母亲狠心抛弃她的事还心存芥蒂,母亲也只能伤心地说:“认生了。”

2.亲人和爱人的突逝

小时候的迟子建参加过无数的葬礼,然而到了十岁时,她才真正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她家东头邻居的男主人上山被翻滚的圆木打倒在地,死在医院里。还有她身边的两个小伙伴因为生病也相继死了。死亡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简单,让迟子建感到恐惧和难以接受。直到父亲去世,迟子建才形成了对死亡的一些基本认识。她在《迟子建影记》中说:“直到一九八六年,我看着父亲平静地吐出一口长气,把最后的微笑永远地印在脸上,才摆脱了对死亡的生理反应。有些死亡是美丽而温情的。”2002年,与她相爱四年的丈夫被一场车祸带走了生命,与爱人的永别使得迟子建笔下的人物更增添了几分漂泊感与无根性。死亡是对生者的重创和掠夺,迟子建也在作品中多次书写出以丈夫为原型的人物,如《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的“温暖的魔术师”形象,迟子建用书写超越死亡来实现生命尊严的苏醒与情感的礼赞。亲情与爱情的双重打击造成了迟子建内心深处的隐痛,这种感情因素的影响构成了孤独意识的情感来源。

二、孤独意识的文本呈现

人们对于孤独的感受通常来源于生命个体对自我的意识。孤独与生俱来,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状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形态驻扎在人的内心。孤独意识在作家笔下呈现为不同的文本形态,纵观迟子建对于孤独的书写,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失去港湾的孤独之思、成长中的孤独之痛与现代人漂泊的孤独之苦。

(一)失去港湾的孤独之思

“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迟子建在短暂地享受过美满的爱情之后写成的悲歌。她的丈夫在2002年逝世,而这本书是在她的丈夫去世三年后发表的。经过几乎长达三年的情感梳理和沉淀,迟子建终于明白:那些喜不胜喜、悲不胜悲的事情已在回忆与反省中得到过滤,所引发的情感变为了审美体验升华后的情感,它不再是个人悲痛的宣泄,而是理智与冷静照耀下的结晶。

作品中失去“魔术师”男友的“我”只身一人来到了充满死亡气息的乌塘,“我”在这个阴森森的地方看到了许多努力活着的小人物。为找寻失传的民歌,“我”尝试靠近蒋百嫂并揭开了她疯狂的真相。她的丈夫蒋百是煤窑事故的第十个死者,乌塘领导为了避免自己受到上级处分(死亡人数超过十个就要受到处分),给了蒋百嫂一笔抚恤金并令其谎称蒋百已失踪。在外人眼中,他是煤窑事故的幸存者,事实却是他早已成为一个永不能说的秘密,躺在家里的冰柜里陷入了永久的孤独之中。蒋百嫂为了孩子不得不收下这笔“不义之财”,但是心中从此封存了一个永不能言说的秘密。痛苦、内疚和孤独使得她没日没夜地买醉与荒淫,永远唱着凄凉悲怆的哀歌,因为蒋百需要冰柜冷藏尸体,所以村子里一停电蒋百嫂就四处奔走号叫……作家借蒋百嫂之口喊出:“这世道还有没有公平啊,让我一个女人待在黑暗中!我要电,我要电啊!这世上的夜晚怎么这么黑啊!!”

(二)成长中的孤独之痛

迟子建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类形象便是儿童,因为作家自身度过了一段不怎么愉快的童年,所以她对孩子们在童年时期讳莫如深的“痛”更有同感,他们感受到的不被大人所理解的孤独被作家娓娓道来。作家笔下的孤独无助的儿童大多都是因为成长环境的畸形,加之外界环境对他们的敌视与不理解,加深了儿童本身的孤独。迟子建用自己饱含温情的笔锋讲述出一个个绝望的儿童故事,体现出她对弱势生命群体的关爱与同情。

《岸上的美奴》是迟子建运用弗洛伊德理论建构起来的一个“恋父弑母”的故事。作品中的主人公美奴唯一可以依赖的父亲出海之后,她必须一个人支撑家里的生活,又要照顾着因一次手术而变得时而失忆,时而正常的母亲。母亲有时会忘记美奴是自己的女儿,会忽然把饭碗摔在地上,每天去学校等美奴暗恋的语文老师为美奴招来许多同学的非议。可这一切,美奴只能藏在自己的心里,她的苦恼和孤独无人诉说。父亲的离去、母亲的疯癫、恋人被抢夺、同学的嘲笑、邻居的非议最终只能促使美奴走上弑母的道路。美奴觉得无地自容,痛苦不堪,于是在一个月夜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推入江水中。而美奴的父亲在归途中遭遇风暴也丧生了,美奴从此成了孤儿。人性的寂寞孤独,对屈辱的激烈反抗,使得美奴在意志的裁决下做出变态的行为方式。迟子建塑造出一个在苦难和心理重压之下极力喘息的儿童形象。美奴作为儿童却在成人的世界中遭遇着劫难,承受着孤独无依的生存境遇。

(三)现代人漂泊的孤独之苦

中篇小说《晚安玫瑰》主要围绕主人公赵小娥的艰难身世而展开,她是强奸犯的孩子,母亲在和父亲结婚后,在一次上坟途中被人强奸生下了小娥,父亲在得知真相后自觉颜面无存,故而一直对小娥和妻子拳脚相向。小娥也在成长中饱受周围人们的异样眼光,使其内心深处产生了极大的孤独和痛苦。小娥长大之后的人生也并没有像爽文女主那样一路逆袭,而是处处受挫,成为现代社会“透明人”一样的存在,能力、外貌和家庭背景样样不出众的她历经考研和考公的失败,三个男友相继背叛,在大城市的编辑社里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文字校对员。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小娥在男友爸爸的工厂里找到了自己的生身父亲—穆师傅。穆师傅也认出来了老板的未来儿媳便是自己在那晚犯下的错误,已经年过半百的他如今只想悔过,于是他拿出自己全部的财产来补偿小娥,可是压抑了二十多年的赵小娥把自己这一生的失败都归咎于这个强奸犯父亲,她假借划船示好邀请穆师傅,实则是一场谋杀,穆师傅从此沉睡在湖心。可弑父之后小娥的内心依旧不能平静,甚至越来越慌乱,直至出现了幻觉。现代社会的压力,情感生活的失败,遭人非议的一生使赵小娥这个平凡的女孩精神几近失常,最后的归宿只能是精神病院。

三、疗愈孤独之法

孤独会像影子一般追随人的一生,孤独可能产生于亲情、爱情、友情的消逝,产生于成长中的有苦难言,产生于现代社会中的羁旅之中。但是,我们在面对孤独时并不是束手无策的,或是与孤独为友,享受孤独的美,抑或寻求自我的解放与回归。迟子建笔下的人物在面对孤独时都作出了自己的抉择。

(一)享受孤独的美

迟子建在《逝川》的序中毫不避讳自己对于这篇小说的喜爱。她说道:“我喜欢它。我写了一条河流,写了一个守望着这条河流的一个老女人的命运。”年轻时候的吉喜是漂亮能干的,她与胡会热烈地相爱着,可最终这个男人娶了并不出众的彩珠,谁都没想到正是吉喜的聪明能干断送了她的爱情。在阿甲渔村,男人们提到吉喜无不大加赞赏,但是没有一个男人敢娶她。时光辗转,斗转星移,昔日那个“‘发髻高绾,明眸皓齿‘丰腴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变成了‘干瘦而驼背‘牙齿可怕地脱落‘头发稀疏而且斑白的老妇”(渠成成《迟子建小说〈逝川〉中的意象浅析》)。终身未婚的她没有因为爱情的缺席而停止欣赏自己生命的美丽,她依旧是这个村子里最会唱哀歌的女人。她心地善良,会不惜错过捕捉泪鱼最好的时间来帮助同村的产妇生产,即使这个女人是自己曾经那么恨的男人—胡会的孙媳妇。她也依旧是捕泪鱼的一把好手。泪鱼只在每年第一场雪降临之后才出现,它们到来时整条逝川都会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仿佛人世间所有的落叶都朝逝川涌来了,仿佛所有乐器奏出的最感伤的曲调汇集到一起了。”吉喜的一生就像逝川中不断穿梭的泪鱼一样悲伤,但是她又像泪鱼一样获得了人世的安慰,“呜呜呜”的声音也正像女人的“好了,别哭了”。吉喜在面对孤独时,选择将大自然看作自己的伙伴,没有寻觅新的爱情,而是享受孤独,爱上孤独中的自己,与逝川为伴,与泪鱼为友,于是人性的善良和悲悯将命运的苦难渐渐消解于奔流的江水之中。

(二)寻求自我的回归

《晚安玫瑰》是迟子建继《白雪乌鸦》《黄酒白鸡》之后的又一部都市题材作品,这部小说2013年发表并出版,七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二次加印了精装本。紫色的封面上,飘零的玫瑰花瓣,暗示着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

小说中与赵小娥形成对照的是她的第三任房东—吉莲娜,她是一个八十多岁的犹太人,二十世纪随父亲来到这座城市,居住在中央大街附近的一幢米黄色的三层小楼里,俄罗斯花园式风格的建筑,有浪漫的屋顶和开放的露台。房子的主人吉莲娜是一个充满谜团的神秘的女人,她一生未婚,在钢琴上造诣深厚,生活优雅而精致,养花能将观赏与实用完美结合。她热爱生活,每天会准时享用面包和咖啡;会教给小娥怎样根据场合变换穿衣风格,即使用简单的旧衣服也能穿出新的风格;她还会自己修剪头发。小娥受益于她也变得精致起来,即使早已没有家人、爱人,小娥也会在新年来临之际装扮整齐,坐在马迭尔大厅里优雅地享用一顿西餐。她的一生可谓是孤独且美丽的一生。在故事的最后,吉莲娜为了拯救陷于痛苦之中的赵小娥,袒露了自己隐藏多年的秘密—她也是一个弑父者,多年前继父为了自身的利益,逼她嫁给了一个日本军官。于是,她在继父的鸦片烟中掺入砒霜将其毒死。与赵小娥不同的是,她怀有一颗珍视生命与自己的心,爱的力量支撑她放下仇恨,直面人生的惨淡和孤独,在孤独中活成一朵玫瑰。

迟子建通过《晚安玫瑰》启发人们,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孤独不该与空虚画等号,孤独过后应该努力实现人格的独立和自由,只有关注自身的生存处境才能走出孤独,建构起更加平和美好的精神家园。

孤独是一种人生常态。当孤独始终相伴时,我们或许认为迟子建的小说世界会被黑暗所笼罩,这里必定是一片绝望与苦难。但作家用自己“忧伤而不绝望”的文字一次次地告诉我们,孤独是一杯咖啡,入口苦涩但回味悠长。她笔下的人物或失去至亲,或有不被人理解的成长烦恼,抑或在都市中漂泊无所依,可她们总能向死而生,或是在自然中栖居,或是求诸于己,寻求自我的回归。在这些孤独人物的呈现中,迟子建表现出自己对抗孤独的别样力量,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深层思考。

猜你喜欢

小娥迟子建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热河旧事
试论迟子建新作《群山之巅》的诗性呼唤
迟子建:为何能长期保持高水准的创作?
秦小娥
天上有只鹅
谦卑一笑
悲剧意识在迟子建文学作品中的展现
望汽车的代成娃
民工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