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格化的社会治理思路探索

2024-06-27苏军郭佳

信息系统工程 2024年6期
关键词:综合管理社会治理网格化

苏军 郭佳

摘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明确的发展要求。基于此,提出建立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通过建立全科网格、统一权责清单、融入智能感知、部门联动协同处置,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从管理机制、服务模式、技术手段等方面,实现多网融合、一网统筹,初步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全科大网格”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升级。

关键词:社会治理;网格化;综合管理

一、前言

将网格化应用于社会治理既可以让此前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彻底的问题得到改善,还可以做到将数字化手段运用到管理对象、处理过程和考核评价等环节来保证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且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专业的处理机制,可以将每个任务分解为发生、分派、处置、反馈等过程,不同任务均能实现闭环管理,快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处理水平。

二、社会治理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城市存在党建、综治、民政、安监、城管等多种网格,并建设了相关业务系统,但社会治理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缺乏宏观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1]。新技术、新手段应用不足,无法充分调动各类社会治理工作的有效资源,无法使现在社会治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三、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

目前,各城市社会治理平台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应用系统比较离散,暂未形成大闭环,缺少有效协同,不能有效发挥人、地、物、组织、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2]。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同效率有待提升

数据尚未充分汇聚、融合、共享,尚未建立系统性的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协同联动机制,多部门联合处置协同难度大,尚未实现高效协同。

(二)数据利用有待提升

各类数据分散,且开发利用度不足,特别是对于大量的视频数据智能分析不够。视频数据智能分析可在城市管理领域发挥较大的作用,视频数据智能分析能力亟待提升。

(三)标准体系尚不统一

城市管理领域存在网格标准不统一、数据标准不统一和处理流程不统一等问题,尚未制定形成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四)统筹治理手段有待加强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理环境,各部门出台了许多新的管理政策和管理手段,但是单兵作战造成的综合能力缺失一直无法解决,缺少部门之间的联合处置能力,应建立统筹部门,协调各部门产生的治理问题。

(五)精细化管理水平不够

建设的管理事项不能涵盖所有的问题,难以进行标准化处理,且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基层管理事项不够精细化,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和准入机制,问题处理过程与结果有待加强监督管理。

四、社会治理目标

社会治理应考虑融合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环境治理等各类网格,以网格化为运行载体承载各项社会治理业务,形成多网融合的治理体系;以社会治理各部门的权责清单为基础构建社会治理事件处置标准,实现社会治理事件的流转标准化;联合民政、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更有效地构建政务、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建立社会协同治理机制,提升城市社会治理的联动协同水平;融合智能感知平台,提高平台处置能力,从而建设出新型全流程闭环社会治理管理体系,优化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效率,解决社会问题。

(一)建立全科网格

平台应针对目前现有的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市容环境等不同网格进行充分融合、重新划定,划分出全市统一的网格标准,打造基层治理“一张网”,实现人、地、物、事、组织全覆盖治理,充分破解以前一个领域一套网格、一套网格员,资源分散、资金浪费的管理现状[3]。

(二)统一权责清单

平台应能够针对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社区治理、社会服务、应急指挥等领域协调相关组织的处置要求、处理方式等,梳理相关部门的权责清单,实现各类社会治理事件流转的标准化,通过统一流程和数据标准等方式实现各类事件的智能流转,支撑全市社会治理大闭环的建设。

(三)加强部门联动

社会治理流程的升级离不开机制的创新,政府应建立健全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社区治理、社会服务、应急指挥等社会治理相关部门协同处置机制,不仅能够责任到单位、到部门、到角色、到个人,还应同时根据责任清单和事件流转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建立全市统一的业务标准,提升城市社会治理的联动协同水平。

(四)融入智能感知

平台应以城市大脑为技术支撑,实现网格的智能化改造,充分运用现在的网格标准和基础设施,融合城市大脑全面感知、智能调度的能力构建扁平化的分布式城市事件处置机制,沉淀到大数据平台形成指挥体系的基础,从而提高社会治理相关事件的处置效率。

五、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

建立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通过统一划定的市——区——街道——社区网格标准、责任到人的网格员队伍,将管理内容事件化、基层治理可视化,落实“深度城市化”发展方向,将城市管理的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等功能注入基层社区,填补目前社会治理中的基层空白,推动数据互联、业务互通,从而实现全面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功能模块

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的技术框架、分布式部署的部署方式,使用GIS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方式,通过集成“人、事、地、物、组织”等不同领域的城市基层管理相关数据,构建出基础信息数据资源库,并建立数据资源系统、全面感知系统、协同处置系统、决策分析系统、应用支撑系统等模块,以智能识别逐步替代人工识别、以智能研判全面辅助人工研判,提升基层的精细化治理能力,实现社会治理科学化、智能化、现代化。

1.网格化处置。融合社区内部人、事、地、物、组织等信息于一体,以GIS可视化地图的形式将网格信息、党建、事件等信息集成作统一的可视化呈现,减轻治理工作负担,提升治理工作效果。

2.事件处置标准化。作人员及市民可通过线上功能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上报,网格员接收事件后可根据事件情况决定自行解决还是将任务指派至其他部门处理,从而使处理流程形成闭环。

3.分析研判。将5G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及算法相结合,实现对社区内人、车、房及物联网感知设备进行可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平台对重点人员重点关注,建立久居未出、久出未归、久未出现、昼伏夜出等人员信息大数据分析模型,实现精细化管理。

4.工作考核。根据网格员完成工作情况开展自动化的考核,如巡检工作、便民商家管理工作、群众事件处理走访工作等,可自定义设置对应考核项考核与否及考核得分配置。

5.个性化的生活服务体系。居民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才是治理的根本目的,针对生活服务提供了增进邻里关系、解决大家问题的置换空间平台,融合了为百姓完成心愿的微心愿平台,同时还设计了以个人位置为中心、个人喜好为原则的便民商家推荐机制,从而全方位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二)工作思路

建设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按照“网格统一划分,人员统一配备,信息统一采集,资源统一整合,服务统一标准,事项统一处理”的工作思路,更新社会治理手段,推动建立新的治理模式,拓宽与市民互动的渠道,量化考核评价指标,避免相关部门重复建设,从而减少了人力、财力等的支出,利用数字化、精准化、科学化的方式进行城市治理,使得社会治理水平提高,人居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城市竞争力不断增强。

1.精准化管理。平台在事件的处理上,可以根据划分的网格区域,找到对应负责的网格员及其单位;而在部件的处理上,按照各个级别区域划分,两者职责划分清晰,互不影响;在城市地理空间上也是分工明确;在时间上,实行流程化管理,按工作量分配人员工作任务,使得每项任务都能责任到人,出现问题可及时溯源。

2.革新治理模式。通过建立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可以推动政府建设新的治理模式,使其相关的公安、民政、卫健、司法等多个机构实现资源整合,能够通过在政府治理机构中设立指挥中心进行双线运行,改变之前传统的一次性工作指令,成为系统性、可重复的检查落实,从单向管理变成反馈追踪,提升管理效能[4]。

3.创造市民参与通道。平台拓宽了市民参与社会治理事件的渠道,建立“随手拍”市民互动平台,市民可通过网上随时随地反映社会治理相关问题,向相关部门“分配任务”,随时查看问题处理进展,监督治理过程,增加了市民的主动权、参与权,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4.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基于平台的考核模块可量化参与社会治理的街道网格员、操作人员、协调调度工作人员、监督工作人员等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对相关责任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并监督管理,也可对各区级政府进行区域质量和管理效果排名,通过此模块可监督各单位相关负责人履职履责,发挥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三)目标实现

充分整合党建、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相关资源,通过对社会治理相关事件的预警、发现、分派、指挥、监督及考评,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机制体制,推动城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创新升级。

1.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党建系统建设,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将党建系统建设融合到社会治理平台,全力发挥街道、社区、党委等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社区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全力参与基层治理,做到实事共办、难事共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百姓的暖心之家。

2.事件处理流程化。在整合综治网格化治理资源的基础上,平台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下的全科网格,重新划分之前分类存在分歧的综治、城管等不同部门划分的网格,做到全市统一各类网格、统一派驻网格员、统一事项清单、统一执法队伍,打造无缝覆盖、职责清晰的全科网格。同时监控各类事件过程流程化,对所有事件进行全过程预警、监督、控制和管理,实现党建引领下的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3.提升全面风险感知能力。为适应开放、动态、信息化的环境新变化、新特点,着力完善体系、固化机制、建好平台、强化人工智能分析手段,提升风险识别、监测、预警能力,规避社会风险,及时化解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事件的发生。完善治理机制,采用技术、管理等手段不断加强防控体系建设。

4.形成支撑社会治理的“大闭环”能力。充分整合各类市民信息来源,形成一个平台全受理,充分整合党建网格、综治网格、城管网格、环保网格等各类网格资源形成一套网格全覆盖,形成各类问题从发现、受理分派、协同处置到核查结案的全闭环业务流程体系。完善监督管理手段,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减轻基层负担和党政机关工作量,规范事件处置流程,降低社会管理成本,避免重复投资,提高行政效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形象和水平[5]。

六、社会效益

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基础,以服务基层为目标,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将产生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

(一)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平台充分发挥四级管理体系的作用,结合事项清单,可助力各区、各部门开展文明促进、扫黑除恶、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反诈宣传、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打击非法集资、疫情风险排查等各类专项行动。

(二)高效解决人民群众诉求

网格员在日常巡检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可以使用App将事件上报至街道,由街道网格中心分派至对应的部门处置、解决。一些疑难事件或者需要多部门联合处置的问题,街道还可以启动重大事项吹哨功能,协调区级处置部门前来报到处置,让群众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

(三)有效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构建统一登录门户、统一移动应用平台、统一用户管理体系的社会治理融合平台,全市社会治理工作人员可通过门户和App统一入口登录,依权限访问市、区级各项应用,从根本上改善社会治理领域App众多、用户管理松散、市区两级业务无法贯通的现状,促进社会治理领域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多维提升。

七、结语

建立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将网格化应用于社会治理,不仅可以统筹民政、社保、卫健、综治、党建等各类城市服务所需资源,由此改善此前对于许多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彻底的状况,还便于市民随时随地反映问题,广开渠道倾听民意民声,精准施策解决群众关切,提质增效确保效果显著,真正做到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将实事好事做实、做细、做成。

参考文献

[1]毛孝泉.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J].唯实,2021(11):33-35.

[2]刘海明.数字城管和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的现状与趋势[J].社会治理,2021(09):70-75.

[3]胡伟生.优化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思考[J].区域治理,2021(22):50-53.

[4]张文显.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J].法商研究,2020(02):3-17.

[5]叶岚.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制度化进程及其优化路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04):27-38.

作者单位:天津市数据发展中心

■ 责任编辑:张津平、尚丹

猜你喜欢

综合管理社会治理网格化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糖尿病的移动医疗分析
沂南县旅游市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VPN方案选择与实现